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

第688部分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第688部分

小说: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群下意识的铺开的一张白帛,拿起笔来,准备记录。
    贾仁禄道:“臣只想了个大概,具体如何就要有劳文长了。”
    刘备道:“只要大概就行,快说快说。”
    贾仁禄道:“臣这个官制和旧有制度完全两样,这一改下去,必会在朝野内外引起轩然大波,这其中的利弊得失皇上可要考虑清楚了。”
    刘备心中一凛,道:“你且说说看。”
    贾仁禄道:“臣这制度,完全废除三公九卿之制。改由三省六部来管理国家大小事务。”
    刘备道:“哦,三省六部?不知是哪三省,哪六部?”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一样是由隋文帝杨坚所创。是在秦汉时三公九卿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三省到明时终止,而六部则被一直延用到了清朝,其生命力有多顽强可想而知。在三省六部中,各部门之间权责明确,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有效杜绝了权臣擅政,加强了君主权利。汉晋以来直至隋唐,权臣叠起,禅让几乎已成了定例,可到了唐以后,权臣逼皇帝禅位之事便极少发生,三省六部制在其中倒也不无功劳。贾仁禄被刘备逼急了,狗急跳墙,忽地想起了唐时官制。其时他只为自己脱身,也不管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便将它给祭了出来,这样一来历史的车轮又莫明其妙的向前滚了一大步。
正文 第556章 … 割地求和
    免费小说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全手打TXT章节正文第556章…割地求和
    正文第556章…割地求和只听贾仁禄道:“三省是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陈群道:“不知仁禄口中的中书省,和魏国的中书省有何区别?”
贾仁禄根本对官制一窍不通,只因他对唐朝的强大很感兴趣,上网时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唐朝官制构建。他一直以为三省六部是唐时才有的,听了陈群这话,大吃一惊,道:“什么,魏国就有中书省?”
刘备笑道:“你会吃惊,倒也不奇怪,朕刚听文长提起时,也着实吃了一惊。现在朕总算是明白中书省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让朕来告诉你吧。适才朕提到,光武皇帝为了加强君权,架空三公,政事皆决于尚书台。孔明便曾和朕多次提到其中利弊,他言道秦时相权犹重,故吕不韦、赵高能专权弄政,翻云覆雨,指鹿为马。先汉逞秦之灭亡,机要之位由丞相而归三公。光武皇帝中兴洛阳,对官制又作了重大改革,机要之位有三公而归尚书。国家大事由尚书台商议通过后施行。如此一来权利是不集中在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手中了,可却集中在某个部门手中,大同小异,隐患颇多。是以他多次主张废除尚书台,行祖宗旧制,以皇帝制三公,三公制九卿,九卿制百官,百官制万民,如心使臂,如臂使指。朕朝会时就此事和众臣讨论,或言便或言不便,众说纷芸,莫衷一是,这事因此不了了之。方才朕和文长详谈一番才知道曹操也早就看出了尚书台的弊端,特设秘书令以分尚书台之权,一些重要命令下达并不通过尚书台,直接由秘书令下达。曹丕篡汉之初,采纳文长建议改秘书令为中书省,有监、令二人,负责和皇帝决策重大国事,发布重要命令。”
贾仁禄道:“原来是这样,真没想到官职制度里面竟还有这么多的学问。三省六部制也是臣一时胡乱想出来的,不知管用不管用,臣姑且说之,皇上姑枉听之,说得不好,皇上就当臣在放……那个啥。”
    刘备笑道:“你老是这么谦虚。你说的有哪次错过?快说吧。”
贾仁禄搜肠刮肚,总算将自己所知的那一点点有关三省六部制的内容给找了出来,在脑中略加整理,说道:“三省中中书省主要负责决策国事,起草政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政令,通过后交皇上裁定,送交尚书省执行,倘若门下省官员认为中书省官员胡说八道有权将中书省政令驳回。尚书省则主要负责管理政务,各种政务到尚书省后,立即分别门类,交由六部分理。适才所说的六部均隶属尚书省,顾名思议吏部管官;户部管钱;兵部掌兵事;礼部管礼仪、祭祀;刑部管律法、刑名、词颂;工部负责工程建设,乃全国最大的包工头是也。这六部长官统称尚书,吏部的叫吏部尚书,户部的叫户部尚书,以此类推。尚书省首脑则称尚书令,总统百官。”
贾仁禄可不知道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历史上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经历了自秦汉至隋朝的漫长时光,这中间经过多少血雨腥风,多少兴革演变,到了隋朝才形成完备的制度。可惜的是这制度并不没有得到始终贯彻,唐初对其加以完善,施行不到百余年,到了安史之乱后,三省六部中各部司职权,被各种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职司瓜分,这项凝聚无数英才心血的制度,从此趋向名存实亡。
盛唐时三省六部制是不是完美,是不是真能起到加强君权,安定国家的作用,由于真正实行的时间太短,实在看不出来。不过唐初时文治武功如此之盛,米一斗数钱,全国岁决死囚不过二三十人,这样的太平盛世在古往今来都是不多见的。这和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到底有多少关系,自是见仁见智,众说不一。
殴阳修等人所撰的《新唐书》百官志当头一段话说是这么说的:“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其为法则精而密,其施于事则简而易行,所以然者,由职有常守,而位有常员也。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盖其始未尝不欲立制度、明纪纲为万世法,而常至于交侵纷乱者,由其时君不能慎守,而徇一切之苟且,故其事愈繁而官益冗,至失其职业而卒不能复。”这话说的很明白,唐初官制各有统属,权职明确,既分工合作,又相互制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皇帝以此任群材,治百事,终可使法令精而密,政事简便易行,就好比心使臂,臂使指一般。可好景不常,这制度没行多久就乱套了,这并不是说这制度本身不好,而是接位的君主不能遵守,他们有的怕大臣擅权,创造出更多五花八门,古里古怪的官职来分散权力,有的为图省事,合并机构,将政事全部交由私人亲信处理,最终导致官职繁冗,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往往要经过许多道程序,拖上良久方能搞定。
其实历代君主心里都是很矛盾的,他们既然当上了皇帝,自然想让自己能大大省事,最好什么活也不用干,什么奏章也不用批,整日价游山玩水,听曲看戏,泡妞把妹。于是宰相之职应运而生,替他们处理日常国事。可是宰相手握权柄,总统百官,权力太大,历朝君主自然害怕宰相篡了自己的位子。自秦以来,皇权和相权就一直是中央机构矛盾的焦点。历代君主都想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自己轻松省事,又不让权臣轻易篡了自己的位子。可有一得,必有一失,这种事情本来就难两全其美。历代皇帝却总不死心,契而不舍,不断改革官制,盼能金诚所致,金石为开。他们一再架空宰相之权好让自己安心,可事情又不可能没有人去干,于是架空了一种权力,又来了另一种权力,如此恶性循环,无休无止。中央官制因此经历了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最后到六部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演变过程,这其中固有权臣篡位后的亡羊补牢,但大多都是昏庸君主在胡作妄为,终于弄得官制乱七八糟,朝庭乌烟瘴气。
贾仁禄根本就不是政治家,他说出三省六部制也只是为了尽早脱身,回家泡妞,至于实行下去,结果如何,他就不管了,只要能交差就行。本来他想把西方那一套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喷将出来,不将陈群吓死,至少也要吓掉他半条小命。可转念一想,那一套是以民主为纲的和以君主为纲的封建主义用人制度格格不入,还是不说的妙,否则一个不小心惹得刘备不高兴,认为他有什么非分之想,大逆不道,那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贾仁禄和刘备都是半桶水,可陈群对官爵制度的留心已久,早有心推翻现有官制,创造出一套更加完善、自成体系的制度出来,以为万世之法,也好名垂青史,让后人都记住自己,这样也不枉自己到这世上走一遭。可说话好说,做事难做,要创造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来流传后世来谈何容易。他费尽心神,脑袋都快想炸了,也只是在小处略有成就,说什么也形不成休系。其实曹操设秘书令分尚书台之权就是他的主意,只可惜这个部门演变到后来已不仅仅是发布重要政令和机密命令了,而是渐渐夺取了尚书台的权利,操纵政务。他本来想用秘书令分尚书台的权,到头来是却变成秘书令夺了尚书台的权。虽只一字之差,意思却大不相同。尚书台是没权了,可秘书令却变得尾大不掉。去了一个毒瘤又添了一个毒瘤,等于什么也没做。这大大背离他的初衷,其后他建议曹丕将秘书台改成中书省,只不过改一个名字而已,换汤不换药,挂着羊头其实还是在卖狗肉。中书权利越来越大,尚书已被压得抬不起头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又挖空心思的想出了一个门下省,籍此监察中书省举动,等若筑一道堤防,使其不至于泛滥成灾。这个想法才刚刚成型,正要向曹丕进言,怎奈汉军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攻下邺城。他微服出逃,却因长得肥肥白白,细皮嫩肉,怎么看也不像寻常百姓,让守城兵士一眼就认了出来,将其擒获,这满腔肺腑之言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对曹丕说了。门下省的构建只是在他心里装着,对谁也没说,可偏偏从贾仁禄嘴里说了出来,而且权责规定也比自己想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他不知道贾仁禄在盗用后人甚至是自己的成果,还道是他也早就留心官制改革,心中所想竟和自己不谋而合,万里他乡遇故知之感油然而生,拍手叫道:“妙,妙,妙,仁禄所想当真是妙之极矣!皇上,说句心里话,臣也早就有心设立门下省以监察中书举动,这个建议还没来得及向魏主提及,臣便成了阶下之囚。刚才臣正打算向皇上提起此事,不料仁禄却先说了出来。而且仁禄心中所想更胜微臣十倍,看来仁禄并不像他说的那样一味胡闹,而是早就留心政务久矣,否则怎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想出如此制度来?虽然说这个制度还只是初步框架,粗糙的很,但臣相信,只要用心完善,它一定会成为妙绝天下的制度,足可为万世之法!”
刘备寻思自秦至汉,不管是丞相主政,还是三公分权,甚至是尚书台打理政务,都没有将政令决策和政令施行分开。决策者想要干预政令施行,那是再容易不过。而此法将决策和施行彻底分开,又辅以监督机构。别有用心之人想要控制一个部门不难,可要一连控制三个部门,那可就难上加难。何况尚书省下细分六部,要想一一控制,更是没可能的事情,除非皇帝是个白痴,那又另当别论。退一万步来说,既便皇帝是个白痴,什么也不懂,其他大臣也一定不会甘愿手中实权被他人轻易夺去,一定奋起抗争,这三个部门本就相互牵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