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访问历史 >

第10部分

访问历史-第10部分

小说: 访问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怀宇  在许多人看来,郁达夫的一些行为惊世骇俗,“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不免封他为“颓废派”。在你看来,真正的郁达夫是什么样的呢?
  郁  风  我要说的是,别人给郁达夫带上“颓废派”的帽子,实在是冤枉。不仅是我这么说,刘尊棋写过一篇文章叫《郁达夫应称为颓废派吗?》,替郁达夫打抱不平。如果真是“颓废派”,就不会以身报国,参加抗战,这是很冤枉的。我自己搞了很多年美术、编辑等,根本不是搞文学研究的,但是国内很多读者根本不了解郁达夫,我就为郁达夫打抱不平。因为1958年冯雪峰写到郁达夫,提醒了我。从那时开始,我就搜集了海外出版的有关郁达夫的材料,我利用香港的条件搜集这些材料。因为当时国内的人只知道郁达夫的《沉沦》,根本不了解抗战之后的郁达夫。我针对这些现象,写了一篇很长的编后记,介绍他在海外的情况。刘尊棋、胡愈之对此也比较了解,郁达夫在新加坡,他们当时也在新加坡搞华侨抗战宣传工作。日本侵占新加坡以后,他们后来都去了印尼。他们都了解郁达夫当时是非常悲惨的。
  2005年8月15日,作家协会在文学馆召开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的会议,很隆重。我受邀请,我最后向会议主席要求用两分钟讲郁达夫的事情,也没有讲很长,就是稍微提一两句。郁达夫就是在日本投降以后两个星期内,被日本宪兵杀害的。这个调查是被日本的作家铃木正夫完成的。胡愈之当时知道,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1945年郁达夫被害,第二年,胡愈之回到国内写了一本小册子《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为了把这个中国的重要作家在海外的遭遇告知国人,向国内文艺界的作家协会汇报,专门用几千字写了这本书。但是没有引起注意,也没有什么转载。所以,一直到了今天大学里讲现代文学史,始终把郁达夫算作“颓废派”。
  鲁迅就对郁达夫比较了解,尽管鲁迅对创造社有看法,但是觉得郁达夫真实,有作家的良心。鲁迅欣赏郁达夫,两人也是很好的朋友。所以,郁达夫实在是很冤枉,一是被当作“颓废派”,一是后来风传他跟王映霞的关系,弄成绯闻,台湾对此也出了很多无聊的书。我们算一下,郁达夫在新加坡做过很多工作,两个报纸的副刊主编,每天要到报馆看电稿、上班、写评论,然后要做很多社会活动的事情,比如华侨抗敌协会的很多工作。我说,不是“颓废派”的作家都很难做到郁达夫做的事情,还要把郁达夫归为“颓废派”,实在是太冤枉了。
  郁达夫隐姓埋名叫赵廉,办一个酒厂,拿收入养活了好多当时逃亡在外的文化人,像胡愈之他们都在那里逃难,生活没有着落,就靠这个酒厂,大家生活下来,掩护了很多华侨同胞。有一次,他跟一些华侨坐的车被日本人拦住,因为不懂日语,大家以为日本兵要加害他们。其实,日本兵只是问路,但把那些华侨都吓坏了。郁达夫就跟那个日本人说通了,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些人就把郁达夫看成是与日本人有什么关系的、了不得的人物,需要的时候,又让郁达夫去做翻译。后来一旦华侨跟宪兵有什么纠纷,都是郁达夫在中间做翻译。当时印尼的一个地下党被日本人抓到,手上有一个他们会员的名单,日本人不识字,就让郁达夫翻译。郁达夫马上机警地说,这个人放高利贷,这个名单是欠他钱的人的名单,这样掩护了很多革命的地下党。就是利用这样的方法,做了很多保护华侨利益、财产、生命安全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没有人知道,都是我在海外出版的一些文章中看到的。总而言之,始终都没有一个对郁达夫公正的评价。
   。。

黄苗子:郁风一流人物一世情(5)
黄苗子在上海时,认识邵洵美。邵是风流绝代的才子,也是当时上海漫画界的重要人物。黄苗子认为:“《时代画报》、《时代漫画》和《万象》对中国漫画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漫画的发展也影响到绘画的发展。如果没有洵美,没有时代图书公司,中国的漫画不会像现在这样发展。”
  李怀宇  你认识邵洵美,他是什么样的人?
  黄苗子  他是所谓的“新月派”诗人。在英国读书的时候跟徐志摩很好。天分很高,诗写得好,字写得很好。
  郁  风  而且是有名的美男子。
  黄苗子  邵洵美曾经送给我一把扇子,上面题了几首诗。他女儿让我给她写出来。这首诗是这样的:有了充分的经验,一粒谷里可以看见宇宙。热闹里有人生,静寂里也有人生。石头会说话,草会有感觉,这时候你已是一位完全的艺术家,写下来的便是完全的艺术。
  郁  风  很美。现在的艺术派,还没有他“现代”。
  黄苗子  这是我给邵洵美画的漫画(取出漫画请大家欣赏)。
  郁  风  这个画很潇洒,你当时也受他们的影响。
  黄苗子  他是盛宣怀的孙女婿,很有钱。因为对文艺有兴趣,他办了好几个书店。最主要的是,他办了一个时代图书公司,把当时有名的漫画家,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鲁少飞全都收罗进去,张光宇是总编辑,张正宇是总经理,叶浅予编《时代画报》,还从德国运来巨型机器印画报。时代图书公司养活了一批漫画界的人,并且把中国漫画家介绍到国外,把国外好的漫画家介绍给张光宇他们。从这方面,把中国漫画提高了很大的空间。我最早也在上海学漫画。当时,我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有空就到时代图书公司,几个刊物都有我的稿子,与邵洵美较熟。尤其是郁达夫每次从杭州来,邵洵美都会打电话约我出来,因为他们是好朋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有幸跟他们来往。我曾经说,没有邵洵美办时代图书公司,就没有中国漫画,特别是30年代蓬勃发展的中国漫画。
  郁  风  邵洵美把自己家里收藏的田黄图章卖掉,给钱时代图书公司。在30年代,同时出五个刊物,在美国等于一个托拉斯了,很了不起。
  黄苗子  当时,两个大的“小托拉斯”,一个邵洵美的时代图书公司,还有一个广东帮,以梁得所为首办的大众出版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化并非一般人所想象的穷途末日,“快完了”,仍然是根深蒂固地继续发展。当时延安鲁艺已经培养出一大批艺术人才。抗日战争时期,没有条件、机器印刷漫画。所以,最早的漫画宣传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现在没有人再提起了。像张乐平、叶浅予、陆志庠、特伟、张仃,这批人全部是漫画宣传队的重要人员。他们的根子都是上海漫画,分散到很多地区用漫画做抗战宣传,张乐平在上饶,黄胄、特伟在重庆。尤其是在农村,漫画宣传队起到了很大作用,一边挂着画,一边讲解。在没有敌人侵略的地方,很多重点城市都有漫画宣传队。比如廖冰兄在广州,后来到他的家乡广西,穷乡僻壤里,漫画起到了作用。但是当时的照片不容易收集,现在也很少人提起。当时,鲁少飞他们在广东,我也去了广东,办了一个《总动员画报》,由部队出钱。《总动员画报》一出就是几十万份,对抗战影响比较大。当时涌现的一些好的作品,艺术性与政治性结合得很好,现在看来仍然是很有力量的。
  黄苗子和郁风的朋友中,聂绀弩是特立独行的一代怪才,如今“已经成为一部情感的老书,朋友们聚在一起时一定要翻翻他”(黄永玉语)。黄苗子说,朋友们见面常常以怀念聂绀弩为话题,许多人认为绀弩是“鬼才”,中国之大,传奇性人物甚多,绀翁是尤“奇”者。
  李怀宇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郁达夫、聂绀弩三人的旧体诗都写得很好。
  黄苗子  最近,有一个研究聂绀弩的专家侯井天得到消息说,山西发现一批聂绀弩的作品、手稿和衣物。他们找到一摞诗,其中有十七首是写给我的。侯老就马上跑去山西抄下来。当年,我去看望聂绀弩,他不在家,我就留诗在他的写字台上。他就用“台”、“才”字韵写了十七首给我,觉得很过瘾,后来又写了几首给张友鸾,一共二十几首。很奇怪,我都没有收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他被抄家,关在山西,这些当初被当作调查证据,如今都成为研究资料。
  

黄苗子:郁风一流人物一世情(6)
李怀宇  我觉得聂绀弩跟郁达夫很像:性情中人,都喜欢喝酒,旧体诗都写得好,经历都很坎坷。
  郁  风  那个时代才出现这样的知识分子,现在很少有了。
  黄苗子  聂绀弩晚于郁达夫,鲁迅先生对他很重视。现在大家一致公认,聂绀弩是把旧体诗变成现代诗的了不起的文人。
  李怀宇  “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交心坦白难。”真是好诗!
  郁  风  他是开创新一代诗风。旧诗虽然是老套,那种规律、美,如果不了解旧诗,掌握不好,就拿不到旧诗的精髓。但是拿到精髓的人,又不免落入老路。而聂绀弩既精通旧诗的精髓,又能将现代语言融入得很好,兼顾平仄的规律。
  黄苗子  鲁迅、周作人、胡适之都有这种开创。但是聂绀弩做得更高一些,新中国之后的很多新词,以前的人不懂,他都能融进来。
  郁  风  杨宪益受他的影响,诗写得也很好。
  黄苗子  现在我们来往的仍然写诗的就是杨宪益、邵燕祥。宪益最近身体不大好,不能走动,但是脑子清醒,对着电视机,现在一天要抽两包烟,偶尔也写一两首打油诗,一般没有从前那么起劲了。
  李怀宇  我在香港罗孚先生家里谈到聂绀弩在北大荒的一些事情,车子撞倒他,大家以为撞伤了他,没想到跑过去,看见他坐起来,拿着一根烟。
  黄苗子  他这种事情很多。我们一些劳改的朋友帮助聂绀弩去盖房子,房子刚搭上棚顶,他总是抽烟,就烧掉了。哎呀!要判死刑。夫人周颖马上赶过去,千方百计找人营救,总算免去一死,轻判三个月就放他出来了。
  有一天我跟聂绀弩开玩笑,我说他是研究古代小说的,研究《三国》、《红楼梦》、《金瓶梅》、《水浒》,我给他书房起个斋名“三红金水之斋”。他高兴得不得了,我用隶书写好了挂在他书房。后来要命了,红卫兵来了。我都不知道红卫兵的事情,事后他才告诉我。他说,我要赔他一张“三红金水之斋”。红卫兵让聂绀弩说“三红金水”的意思,他急中生智,就说“三红”是“思想红、路线红、生活红”,“金”是小红书毛主席语录,“水”是江青的“江”字偏旁,因为尊敬不敢直接写出来。红卫兵啪就撕掉了,说:“你也配!”(笑)他就让我重新给他写一张。十年之后,我们再见面,我又用草书给他写了一张。但是后来我都把这件事情忘记了,直到最近看他送我的十七首诗,我才记起来。
  在现代文化史上,“二流堂”是一个特别的场所。它在重庆和北京,汇聚了文化界一大批响当当的人物,有革命家兼艺术家夏衍、电影界报刊编辑唐瑜、漫画家丁聪、剧作家吴祖光、画家叶浅予、大牌明星金山、翻译家冯亦代、歌唱家盛家伦、黄苗子和郁风夫妇。大家性情相投,自由自在地欢聚一堂。抗战时,在重庆的“碧庐”,这些文化人平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