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滇味文化 >

第59部分

滇味文化-第59部分

小说: 滇味文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ゲ粼樱液芙簿吭下伞K木涑饰唤冢诔艘弧⑺木浯屎笥眠锬糯底喙牛诔⑷涑适笔褂么蚧骼帧4荡登坏墓徘铣ぃ浠芨丛樱渥饔镁褪茄映こ坏哪谌荩炕星椤4蚧骼忠话愫瓦锬乓黄鹗褂茫葑喑龅囊衾职凑战谧喔锌煞治拔某 薄ⅰ拔涑 绷街帧�
  在吹吹腔中,演员行当分工很细,总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在四大行当中又进行了细分:生角被分为正生、须生、英雄生、小生;旦角分为老旦、正旦、花旦、苦旦、武旦、摇旦;净有黑净、红脸、大花脸;丑分为大丑、中丑、小丑。
  吹吹腔有300多个剧目,其中历史悠久、流传比较广泛的有《崔文瑞砍柴》、《重三斤告状》、《人勤花旦》、《鸡鸣茶香》、《血汗衫》、《火烧松明楼》、《蔡雄过年》、《八郎探母》等80多个传统剧目。解放前,云南地区还没有专业性的吹吹腔剧团,大多是一些季节性和业余的戏班。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云南地区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吹吹腔剧团。它成为首个专业性的剧团,此后演出过《杜朝选》、《火烧磨房》、《三月三》等多个传统的吹吹腔剧目。后来,大理剧团还以大本曲唱腔为主,同时吸收吹吹腔和白族民间音乐,把吹吹腔发展成了白剧。
  五、彝 族 跳 菜
  “跳菜”是一种原生态舞蹈,是一种古老而别致的传统习俗,它是居住在云南无量山、哀牢山一带的彝族人,在婚丧嫁娶办宴席上菜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据说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盛行于唐朝民间,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在彝族村寨,人们逢喜事就以“跳菜”助兴,遇到丧事就以“跳菜”减轻悲痛。彝族人在筹办红白喜事的宴席时,所有的餐桌都要面对着厨房向两面摆开,在中间留一条路。客人坐定、数声锣响之后,“跳菜”就开始了,此时大号和唢呐齐鸣,跳菜大师从厨房里相继走出来。他们头顶着装满一碗碗菜肴的菜盘,在音乐声中忽前忽后、一摇一晃地踏着音乐节拍入场。这些大师一边跳着舞步,一边还做出很多怪相,逗得在场的人开怀大笑。
  进行跳菜的人大多是男性,他们一般两人为一组,一组跟着一组跳。跳菜的姿态也不同,他们有的用头顶着盘子,有的则用手托,有的用臂抬着,有的还是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肩上。上面的人头顶大菜盘吹奏唢呐,下面的人则两手托着菜盘。在激越的唢呐声中,这些人还要表演“苍蝇搓脚”、“鹭鸶伸腿”、“金鹿望月”、“野鸡吃水”等动作。这些动作时而刚劲有力,时而轻柔似水。表演动作时,他们还要不断翻新花样玩弄装满菜肴的托盘,难度颇大。
  在所有的跳菜表演中,最为精彩的就是“口功送菜”和“空手叠塔跳”。表演“口功送菜”时,“跳菜”的人头顶托盘,盘中装满了菜碗,嘴里衔着两个大铜勺,然后在勺上各放一碗菜。此时他们面带笑容,口功、臂功、腕功、顶功齐用,徐缓有序地上菜,直至菜香四溢的菜碗准确落桌。表演“空手叠塔跳”时,“跳菜”高手们头顶托盘,盘里还装着盛满菜的八大碗。他们双手十指伸开,每只手分别托起重叠在一起的四大碗菜,踏着鼓乐的节拍,甩开矫健而优美的舞姿,边跳边舞,并在搭档们之间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穿梭。很多人都担心会掉下一碗菜来,然而“跳菜”者却从容自若,尽情地扭着舞步。重叠在一起的菜碗在他们的手臂上,随着舞姿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变换位置,始终稳稳当当的,连一滴菜汁也没溅落出来。然后,在宾客的鼓掌和赞叹声中,他们会把菜陆续摆在桌上。
  “跳菜”表演很精彩,每个表演者都要有真功夫,而且摆菜也有一套讲究,常见的摆法有“回宫八阵”、“四方形”、“梅花形”、“一条街”等。“跳菜”是彝族人特有的古老饮食文化和原生态舞蹈,它将古朴、生动的民间艺术和饮食融汇在一起,表现出彝族人的豪迈爽直、坚毅刚强、昂扬向上的性格。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特色手工艺品(1)
云南在日积月累的文化沉淀和多种文明的碰撞中,兼收并蓄,创造出许多具有特色的滇味手工艺品,如蜡染、扎染、木雕、牙雕、剪纸、陶器等,风格各异,形态万千,但不无凝聚着古老云南的文明精华,体现着云南人民美好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一、蜡染、扎染
  蜡染在古代称蜡缬,是对蜡画与染色两种工艺的简称,其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时期。缬在古代是指染色显花的织物,早在秦汉时就出现了,马王堆出土的大量印染品就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从我国的染织技术开创时,蜡染就是最古老的手工艺,它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一部分。
  蜡染壁挂
  蜡染艺术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着一些有关蜡染的传奇和优美的民间故事,一些地方还被人誉为蜡染之乡。他们的蜡染图案以写实为基础,艺术风格质朴、天真、粗犷有力,他们对一些图案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创造和夸张造形,不受形象细节的约束,出自天真的想象。这些图案纹样很丰富,有几何形,也有自然形象,其中一部分也表明了他们原始的图腾文化,例如他们对山、水、太阳、雷电及龙、蛇、树木的崇拜和敬意,在蜡染图案中把它们抽象为齿形、漩涡、圆圈、云雷及龙纹、螺旋等纹饰,利用蜡染形式把它们印制在服装和饰物中。
  蜡染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和文化,早已流传到国外,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朝鲜、日本、尼日利亚及科特迪瓦等国家,都广泛流传着蜡染制品。
  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中的一种,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工艺,又是一种具有实用和欣赏价值的艺术。扎染最早的时候称扎缬、绞缬、染缬。染缬艺术形成于周代以前,在秦汉时期开始流行,到六朝时代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在考古中发掘出的、六朝的红色白点绞缬绢,绛色白点绞缬绢,花色和颜色都保存完好,这说明我国当时的扎染工艺已经很高了。唐宋时期,我国的染缬艺术已经成熟,染缬的染料使用、染色工艺、纹样、艺术形式和风格等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宋元时期,染缬继续发展,当时又出现了檀缬、蜀缬、锦缬等几种。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程序,然后进行染色。扎结好的织物部分起到防染作用,这些地方可以保持原色,未被扎结部分则是需要染色的部分。织物被扎得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通过这样的染色,就能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这样既可以染成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图案,又能染出有详细图案的复杂构图,使整个工艺品的风格都显得稚拙古朴。
  现在,扎染工艺已逐渐被工业化的印染所取代,但是在云南大理地区,传统扎染工艺则被保存下来。在当地,扎染制品主要被用于制作服饰和家庭装饰品。这里的扎染制品与白族人的审美观相吻合,基本都是采用蓝白相间的颜色。扎染所使用的染料均为植物靛蓝,图案多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扎制工艺也多采用绞缝法,这样染制出的成品图案具有形象生动、晕纹自然的特征,其蓝底带白花、青里带翠的颜色具有素雅凝重的感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特色手工艺品(2)
二、昆 明 牙 雕
  昆明牙雕其实就是象牙雕刻,也简称牙雕,是一种用象牙做原料,经过工匠精心设计并制作的特种手工艺品。象牙质地坚实细腻,色泽白净而莹润,经过具备丰富艺术想象力和巧夺天工技艺的昆明牙雕师傅的精心雕刻,成为一件充满艺术魅力的精品,为人们所珍爱。
  昆明牙雕工艺历史悠久,雕刻工艺精湛,按照技艺可分为立体牙雕和平面牙雕两种。立体牙雕又可以细分为人物造像和动物形象雕刻二类。立体牙雕是指完全立体的雕刻,在象牙的前后左右都完整地雕刻出景物形象,使形象具有三度空间,能从四周的任何角度进行欣赏。因为象牙细腻、温润,具有韧性的质地,用这种雕刻方法可使作品的表现力极强。
  平面牙雕也叫浮雕,它是指在象牙的平面基础上雕刻一些艺术形象。它比较近似绘画,因此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浮雕制作过程中,雕刻前要先把画稿放在刻板上,然后依据画稿进行雕刻。浮雕根据立体程度的差别还可以分为薄意雕、线雕、浅浮雕、高浮雕等。薄意雕和线雕是最浅最薄的浮雕,它所表现的形象仅是一层平缓的起伏,表现出画面或形象就可以了。浅浮雕与绘画相接近,所雕刻的形象起伏平缓。高浮雕和立体雕比较接近,它雕的形象起伏比其他浮雕大,局部使用了立体雕。
  昆明牙雕艺人创作的牙雕题材丰富、造型优美、形象生动,到现在大概已经有200多种花色品种,其中既有栩栩如生的鸟兽花木,又有传神的人物造像。其中,牙雕传统题材有红楼梦、白蛇传、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天仙配、哪吒闹海等。这些作品的做工技艺纯熟,布局严谨,人物造型刻划入微,富有神韵;花卉树木形象鲜活,雕工细腻,堪称艺术精品。
  三、个旧锡制品
  云南省的锡矿蕴藏十分丰富,开采历史也很悠久,据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位于哀牢山地区的个旧市,因为其锡产量约占全国的43%,被誉为我国的锡都。这里创作的锡制工艺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锡制工艺品是一种传统的金属工艺品,主要是采用高纯度精锡,经过熔化、压片、裁料、造型、刮光、装接、擦亮、装饰雕刻等复杂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由于锡的化学物理性很稳定,锡制工艺品具有耐酸、耐碱、无毒、无味、不上锈、防腐蚀的特点。不仅外观精美,银亮如镜,而且盛装食物可经久不变质、不变味,我国古代的人们就用锡壶来储藏茶叶。锡尤其适宜制作酒具,夏天它能保证酒清凉爽口,冬天用来温酒时导热较快,所以深受饮酒者的喜爱。
  个旧锡制工艺品在数百年的生产实践中,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品种也不断丰富。现有的工艺品有100多个品种,其中既有精巧适用的酒具、茶罐、烛台、化妆品盒等生活器皿,又有造型美观的莲花灯、香炉、仕女、佛像、白鹤、奖杯等艺术欣赏品;还有艺人以我国传统的浮雕镂空技艺精心加工而成的优美装饰图案,如山水花草、鸟兽鱼虫等。
  20世纪80年代,艺人吸取浮雕和中国画的特点,用雕模浇铸和焊接装饰等方法,创制出了锡画。锡画形象生动、活泼,结构精巧、朴素,在彩色绒布的衬托下,银白色的锡制花草鸟兽熠熠发光。个旧的锡制品还被轻工部评为国优产品,其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制作的工艺精湛的小水烟筒等锡工艺品,被国家有关部门作为珍品收藏。近年来,个旧还开展来图来样加工,根据国内外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