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极品女友-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冰晗抱起肩膀,高高昂起头,一撅小嘴,不高兴的问:“干嘛告诉你?”
庞劲东不由得大为挠头,心里思考着千百种方案,试图把陈冰晗哄得高兴。但是庞劲东实在欠缺这方面的才能,哪怕只是稍显亲热的关怀之语,对庞劲东来说都过于肉麻,而难于出口。
看着庞劲东的窘状,陈冰晗的面孔由冰冷渐渐融化开来,不多时就变得喜笑颜开。她告诉庞劲东:“我爸爸认识国家开银行的副行长黄良友,黄良友的老婆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局长陈宇博的老婆,是姐妹关系!消息是黄良友提供给我爸爸的,而黄良友的消息则是来自陈宇博!”
庞劲东哭笑不得的说:“何必说这么复杂,黄良友和陈宇博不就是连襟吗!”
“对!”顿了顿,陈冰晗特意声明:“这消息可是绝对准确的,而且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说的!”
陈冰晗并非没有防人之心,也不是不知道这条消息的重要性,只是因为信任庞劲东,所以才说了出来。她不知道的是,这条消息对庞劲东的价值实在太大了。全球展基金正在寻找投资市场,这样就可以及时避开m国,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个危机大赚一笔。
只是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的那些官员和所谓的专家,在庞劲东的意识当中,是可以与白痴划等号的。否则他们绝对不会把国家的外汇储备全部换作美元,坐视每天不停的巨额缩水,同时搞出一次次的失败投资。这样一帮人传出来的消息,或研究结果,是否值得信任很是一个问题。
庞劲东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陈冰晗在旁边看着,虽然不解其意,但是却也没有打扰。
过了许久,庞劲东猛然一拍脑门,彻底想通了。
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傻瓜,正相反的是,他们的头脑绝非一般人可比。然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却是被国外资本收买的买办,自然要为自己真正的主子效力。
就如已经混到国人皆曰可杀地步的国产经济学家,虽然按照他们的观点实行政策,国家转眼就会彻底破产,但是却不妨碍他们个人富得流油。
这就是说,虽然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做出一次又一次的愚蠢决策,但却不妨碍他们在实际上做出正确的调研。而且在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会把国内的那一套**方式搬到m国去,虽然不可能完全吃得开,但多少也会掌握一些渠道和信息,及时获得内幕消息。除此之外,他们的主子也不是没有可能赏给他们几根骨头吃。
看着庞劲东恍然大悟的样子,陈冰晗有些坐不住了。她知道得病的人不能受到精神上的刺激,有些不安的问:“你……没什么吧……”
“我当然没什么了!而且还好得很!”庞劲东心情激动,一把抱住了陈冰晗,连声说:“谢谢,谢谢,太谢谢你了!”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亲昵举动,陈冰晗的小脸,霎时间变得红通通的。
~~~~~~~~~~~~~~~~~~~~~~~~~~~~~~~~~~~~~~~~~~~~~~~~~~~~~~~~~~~~~~~
在一间豪华的办公室里,安然坐着一个瘦削的中年男人。他的身上带着一种斯文儒雅的气质,在一般人们的印象中,与这种气质相伴的品行,应该是高风亮节和清贫守志。但是现在的社会,很多事情早已脱离了原本的面貌,至少对于这个人而言,丝毫不介意自己的这种气质,与周围奢侈华贵却又庸俗不堪的环境之间却大的差异,而且还很享受这种差异。
这栋办公大楼是整个B市最豪华的,建筑面积如果分摊到所有工作人员的,每个人至少可以有一百多平方米。
事实上,外管局的妙处还不止于此,离办公楼不远有一个招待所,实际上是外汇管理局的产业,也是所有外管局职员日常休闲所在。那里不仅拥有令人乍舌的装潢,还有设施齐全的宽大健身房,配备顶级音响的kTV兼舞厅。甚至还有高档的洗浴设施,里面不仅有针刺浴之类的洗浴方式,还有三温暖,和以麦饭石搭建的桑拿浴房。只有高档休闲会所才能有的这些东西,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国家政府部门,唯一欠缺的只是一群姿色靓丽、身材高挑的美女了。不过这些细节是为外人绝难知道的,普通百姓通常只会惊叹于办公楼自身的装修,和过分宽敞的办公室。
而这一切都是在这个人――外汇管理局局长陈宇博的领导下,才建立起来的。有的时候,陈宇博也会看到新闻媒体上关于贫困地区的报道,但是他早已经麻木了。那不挡风不遮雨的住宅和将倾的简陋校舍,从未让他产生过一丝这样的想法――把自己用来修筑这办公楼的纳税人的血汗钱,放回到原本的地方使用,去支援那些贫困地区。
陈宇博平日里表现出的学者风度,并不是鼻梁上的那副金丝眼镜衬托出来的,也不是他得体和富有内涵的谈吐所流露出来的,而完全是一种自然的体现,是他数十年寒窗苦读积累下来的。
作为国内知名高校的经济学博士毕业生,头顶着学者型官员的光环,自上任以来就引起了各方关注,而陈宇博在任上的三年时间里,也实实在在的干出了一番成绩。
只不过这些成绩,仅仅是来自于上级领导的表彰和肯定,和下级的阿谀吹捧,却绝不是百姓的认可。
自从国家外汇投资基金在m国市场接连铩羽,外管局遭到了来自民间的颇多指责。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些指责倒带来一个好现象,就是把集中在豪华办公楼的注意力,给转移开了。
在过去,陈宇博完全可以不把这些指责当作一回事,尤其是百姓平常只关心那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很难接触到外管局的工作。但是随着国家制度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民意往往也可以决定一个官员的仕途,因此现在陈宇博觉得自己**下面的位子有些摇摇欲动了。
或许是因为陈宇博的运气够好,现在机会来了,让他可以干出点成绩,获得社会的认可。
“局长,黄副行长来了!”内线电话里传出秘书甜美的声音,一想到这个秘书动人的姿色和***独具的气质,陈宇博的心就有些痒痒的。
“让他进来吧!”陈宇博吩咐一声就挂断了电话。做为一局之长,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一点觉悟他还是有的。而且现在毕竟是工作时间,就连言语上挑逗几句,都是让他无法接受。并非是不想,而是无胆。
黄良友大大咧咧往陈宇博对面一坐,开口问候道:“陈局长,这两天忙吗?”
陈宇博的这位连襟同样是矮小精瘦的身材,皮肤略微有些黝黑。大概因为是姐妹之间往往存在很多共同点,两人的妻子都喜欢这个类型的男人。只是比之陈宇博,黄良友的文化水平就要相形见绌了。
“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陈宇博微笑着问。
“刚好路过,所以进来看看你!”
“欢迎!”陈宇博微微点点头,然后问:“喝点什么?”
“到你这来可不是为了喝东西……”黄良友眼中突然精光四射,四下看了一眼,问:“谈点正事?”
“好!”陈宇博拿起电话,告诉秘书:“如果有人找我,就说我在开会!”
黄良友虽然没文化,但是精明的头脑足以弥补这一缺憾。他立即注意到,陈宇博和秘书说话的语气,不同于对待其他人。
“你是不是看上外面那个小丫头了?”黄良友笑呵呵的问。
“你胡说什么呢?”陈宇博有点窘迫,推了推眼镜,责怪说:“你不要总是胡乱猜疑,如果传到出去,容易引起家庭问题。”
“嘿嘿,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
陈宇博打断了黄良友的话:“你不是说有正事吗?”
“哦……”黄良友被迫中断了这个自己很是热衷的话题,悻悻地说:“和我关系好的那些富豪,我都已经沟通过了,只要m国那边真的出现你说的问题,我们马上就可以大举进入!”
“那就好!”
“不过……”黄良友深吸一口气,有些不放心的问:“你的消息准确吗?”
“这不是什么消息!”陈宇博表情严肃,纠正说:“是根据各方面汇总而来的资料和数据,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且也得到了一些m国方面官员的私下证实!”
“如果错了怎么办?”
“错了?”陈宇博恢复了温和的笑容,淡淡的回答:“就算是错了,我们不是也没什么损失吗?!”
“这倒是……”
:
………【第四十四章 危机】………
“而这个预测如果对了……”陈宇博的笑容开始变得自负起来,缓缓的说:“那么对我们来说,就将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m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可以号令诸国,鲜有敢不听从者;在军事上,只需要随便寻找一个借口,它就可以对任何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政权动军事打击,或者策划政变予以推翻。
在这两点上,只有Z国和e国这样的大国,才敢与之叫板。这两个国家尽管在综合国力尚不及m国,却也有足够的能力抗衡一番。因此m国对这两个国家,在明面上也不敢轻举妄动。不过暗地里的小动作,倒是家常便饭。
然而在经济上,m国的经济总量位列第一,更是占到了全球的百分之十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和国际间商贸往来的不断增加,可以说只要m国的经济感冒了,所有国家都得跟着打喷嚏。纵然Z国和e国,也不得不看m国的脸色行事。这种经济上的巨大影响力,位列全球经济总量第二位的RB都难以比肩,两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展开的日元升值战,最终以RB的全面告败而落幕。
每当想到当前的这种国际形势,常有人为Z国而扼腕叹息。仅仅从经济角度而言,这个伟大的国家在历史上,经济总量曾一度占全球的三分之二,是即便今天的m国做梦都不敢想象的。然而近代开始的衰落,却给这个古老的天朝上国带来了难以言尽的耻辱,使得其国人往往需要在逝去的辉煌中寻找对现实的慰藉。幸运的是,伟大的复兴现在已经开始了。
国还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历史展是在两种极端之中,不断的寻求着平衡。它曾有过最早的民主思想,但是却创造出了最为严酷和**的封建统治体系;它曾有过最伟大的思想家和被所有人敬仰的情操,但是素质低下和愚昧的民众,却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它可以贡献出最为清廉并具有杰出才干的官吏,值得全世界效仿。但是它的很多昏官的颟顸无能和贪官的**所达到的程度,却也可以让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惊掉下巴。
外管局的这位局长陈宇博,属于上述两种官吏的综合体。他年富力强,有着独到和透彻的洞察力,但是却又是国之硕鼠。
陈宇博从去年开始,就敏锐的意识到了m国正孕育着一场经济危机。为此他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配合其他渠道获得的一些信息,最终肯定了自己的推测。
很多人天真的以为,经济危机来了,大家都跑不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m国经济大萧条所带来的愁云惨雾,直到今天仍时常飘荡到人们的心头。但是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