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穿越1983-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股火热浓烈的味道弥漫在整个阶梯教室之中。
之前的争锋相对,之前的心中抵触全部都烟消云散,像是就不曾出现过一般。所有的人都热情而洋溢,所有的人都兴奋不已。
所有的一切看起来很完美。
这是李长征在饭桌上得出的最后结论。
此刻李长征、李洪涛等一帮子诗歌协会的成员、顾城、戈文几人正围坐在一个圆桌之上一边吃着饭一边谈笑风声。
听到了李长征的话,那几个诗歌协会的同学都纷纷点头附和,其中一人更是兴奋的说道:“不错,有顾城和戈文的这场演讲,我们的诗歌协会很快就会成为复旦大学最轰动的协会,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协会的到那时,咱们的社刊《歌唱》就能征集到更多有影响力的作品了哈哈……”
李洪bō也看着李长征点头说道:“长征,你果然才是会长的最合适人选啊”
“哦?现在不和我强会长的位置了?”李长征听到李洪bō的话,不由得打趣道。早在先前大家成立诗歌协会的时候,李洪bō就自认诗才了得,非要自告奋勇的当这个会长不成,只不过大家会觉得让一个性格执拗的古怪家伙当会长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才作罢,为此李洪bō还在心中耿耿于怀了很长时间。
看到李洪bō心服口服的样子,李长征一边用筷子在桌上夹起一快豆腐塞进嘴里,一边囫囵吞枣的说道:“其实今天最大的功臣就是顾城和戈文两个人了,我们应该谢谢他们才对。”
听到李长征的话,顾城微笑着说道:“哪里,我今天带来的诗集也全都卖出去了,说起来还要感谢你们的帮忙呢。”
而戈文则一手拿碗,一手拨拉着筷子往嘴里塞米饭,此刻听到李长征的话,虽然没有停止吃饭,但是仍朝着李长征翻了一个白眼。这个动作被李长征注意到,不由的问道:“怎么了?难道戈文你觉得今天的诗歌演讲活动不成功吗?”
戈文三八两下把碗里的米饭全都吃到肚子里,然后用饭勺钥了一勺子蛋汤喝完之后,这才慢里斯条的看了一眼都将视线集中到自己身上的其他人,然后冲着李长征没好气的说道:“甭谢我,你不就希望我和顾城两人争锋相对甚至争吵起来好帮你制造唬头吗?李长征啊李长征,我怎么没有发现你这家伙这么的厉害呢?”
“真是遇人不淑啊”戈文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一副后悔的样子。
虽然明知道戈文是在开玩笑,但是李长征还是嘿嘿笑着有点不好意思,而其他几个人也都是起哄嘲笑他。
顾城笑了几声,然后转过头看着戈文认真的说道:“其实今天我最高兴的不是把我带来的那三百本诗集卖了出去,而是能遇见戈文你,你讲的那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了你的那个观点,有了你和我们大家的努力,我相信朦胧诗一定不会是流星,一定会越来越发扬光大的”
戈文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突然想起了顾城先前说的话,问道:“顾城刚才说你带了三百本诗集?是那本《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吗?”
“嗯。”顾城点了点头,看到戈文疑huò的眼神,微笑着解释道:“其实我这次来上海的主要目的除了到各个学校和工厂演讲之外,另外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销售这本《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这本书是我和舒婷两个人的诗歌合集,市场的销量并不怎么好,所以需要我和舒婷两人自力更生,她在北京那边宣传,我就跑来上海了……我们这些职业的诗人也需要赚钱吃饱肚子啊”
顾城说道自己市侩的目的不由的有些羞赧的自嘲着笑了,可是他的话听到戈文的耳中却并没有一点轻视的意思,相反他还很是震惊。在后世那个是个没落的年代,一个诗人生活落魄,这是很好理解的事情,毕竟爱好诗歌的读者已经越来越少,哪里还有人愿意掏钱去买什么诗集。可是这个年代可是诗歌、文学盛行的时期啊,从《收获》、《读者文摘》的销量达到过百万就可以知道报社杂志社的日子过得多么的滋润,那作家、诗人也应该同样应该水涨船高才对,像顾城这样让读者疯狂的诗人的生活应该很好很光鲜才对呀。
为何顾城和舒婷却需要自己去推销自己的诗歌集呢?
戈文将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而身边的其他人也是一愣然后都注意着顾城的回答。
顾城温和的笑了一下,然后才解释道:“诗歌和其他形式的作品不同,因为字数所限,稿费本来就不是很多。再加上诗歌创作的局限,一个诗人怎么可能每天都写出好的诗歌作品来呢,几天甚至一个月写不出一篇可以发表的作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还有一点,虽然现在朦胧诗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可是依然无法像其他诗歌那样通行无阻的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现在发表了的那些朦胧诗其实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戈文你今天晚上在诗歌讲座上的那番话让我触动很大,我觉得你的言论不仅仅给朦胧诗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更会让我们这些执着于抒发个人内心感情的朦胧诗诗人创作出的作品更容易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呢”说道这里,顾城看着戈文,将桌子上的酒杯端了起来,认真的与戈文碰了一下。
“其实诗人平时的生活并不像很多读者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们也要吃饭我们也要穿衣……最初我和舒婷都是想出自己的个人诗集的,可是我们各自作品的数量太少,而且大多还没有在报纸杂志上公开发表过,所以最后出版社才将我和舒婷两个人的作品放到了一起合起来出版,毕竟我和舒婷两个人的名头还是不错的。只是这本诗集出版后没有做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很多读者都不知道我们出了一本诗集,所以销量可想而知了。”
顾城不由的在脸上泛起了一丝苦笑,然后他才接着说道:“现在我和舒婷都是从出版社领回一批诗集,然后自己宣传销售。今天晚上复旦大学的诗歌讲座只是第一站,从明天开始,我还会去其他的学校、工厂甚至公园、马路去做宣传,只有这样才能让这本《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被更多的人知道,只有这样我和舒婷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戈文点了点头,心中不无感慨,听顾城这么一所,戈文才了解到诗人可能是所有职业作家里面最落魄的一种了。
“那你今天晚上住在哪儿呢?”顾城的话让在场的众人的心里都不是很好受,于是场面为之一静,然后一个同学想起了一个问题,张口问道。
“呵呵,你们知道吗,诗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贫困,可是却拥有着全中国最欢乐最诗意的生活。在北京,我们这些诗人经常到处到处流làng,诗人的身份就像是一张通行证一般,可以让我们到处走动、联络、串通、聚会……只要到了一个朋友的家中,报出自己的名号,说是谁谁谁的朋友,哪怕是在困难,都会得到朋友们的热情招待,没有房间,那就打地铺,没有吃的,就一起去另外的一个朋友家里……这就是一个诗意的江湖”顾城并没有回答这个同学的问题,他开始描述他在北京的流làng生活,随着思绪,顾城的脸上充满了一种梦幻般的享受的表情。
而听了他的话,李长征李洪bō等人也都充满了向往。
不过戈文却皱起了眉头,如果没有刚才那个同学的问话,他可能就将这个问题忽略过去了,可是听顾城的话语,戈文才注意到顾城似乎晚上还有睡觉的地方呢。戈文想了想,然后下了一个决定。
顾城描绘的北京的诗歌世界,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为新奇和羡慕,大家都纷纷的询问起顾城关于北京的生活来了。
顾城便微笑着和他们讲起北京的生活,他给其他人介绍星星画派的艺术家马德升的一本油印诗集《门》,他说这首诗写得很特别:从头到尾分行排列着数百个“门”字,最后以“没门”二字结束;他向众人介绍白洋淀诗派、圆明园诗群,北京的人和事;他还向众人朗诵了很多北京的诗人以及他自己最新写出来的诗稿,这些诗歌并没有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过,却在北京的诗歌爱好者中流传不衰……
这一顿饭一直吃到十点半多才结束,李长征出去结了账,然后就和其他人一起向戈文和顾城道别,复旦大学虽然并不限制晚归的时间,可是学生们自己都牢牢遵守着十一点前回寝的习惯。而戈文和顾城则不着急了,他俩人并不是复旦大学的学生,又没有住在复旦大学里。
一直看着安可李长征他们消失在门外,戈文才回过头来,向顾城问道:“所以,顾城你晚上还没有地方住吧?”
顾城的眼神本来也是注视着门口处的安可他们呢,听到戈文的问话,不由的一愣,然后有些羞赧的说道:“本来是和上海的一个朋友说好了的,可是他现在不在上海……”
确定了自己的猜测,戈文打断了顾城的话语,微笑着发出了诚挚的邀请:“那么,顾城今天去我家吧,地铺没有,如果你不嫌弃和我睡一个chuáng的话……”
一会儿还有一章,不过会很晚了,筒子们明天起来再看吧。
感谢今天打赏和投月票的同学们多谢
………【第117章 崛起的诗群】………
第117章崛起的诗群
戈文将顾城领回家中自然让林一铭一开始有些纳闷,不过当林一铭知道面前这个相貌清秀并且有些羞赧的人儿竟然就是顾城时,有着一个作家梦的他顿时就爆发出了无比的热情,端茶倒水,找行李,殷勤的无微不至,甚至就连戈文都有些眼红不已,当初他初来的时候,林一铭可没有这样热情过。
一直等着顾城几次三番的谦让之后,林一铭才终于恢复了一点正常,然后就和戈文、顾城等一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兴奋的冲着顾城说道:“本来今天傍晚是打算要去听你的讲座的,可是临时有事没去成,心里还有些遗憾,没想到戈文竟然把你给带回家里来了,这真是太好了”
顾城的手中捧着一杯热茶,先是看了看坐在一边微笑的戈文,看到戈文这小子就是这么夸张的眼神之后,才转过头来看着这个热情的让他有些害怕的林一铭,温和的说道:“其实和戈文这样的诗人比起来,我还只是个诗歌爱好者而已。”
“他?”林一铭斜着眼睛瞅了一眼戈文,然后转过头来挥了挥手,像是要扇掉戈文的印象,那副不屑的动作让戈文的牙齿分外的痒痒。
“戈文他差得远了,要不是他走了狗屎运不知怎么的冒出一句话来,他算什么诗人”在林一铭的印象中,戈文确实很勤奋很努力,说戈文是个作家是个思想学者,他承认;说戈文写的小说、散文、评论怎么怎么好,好吧,他也承认;可是说戈文是个诗人,林一铭却无法赞同了——戈文是个诗人?哈哈……
想当初戈文创作《一代人》的时候,他可是就在现场啊。《一代人》只不过是戈文在听到巴金老先生的自述之后,心情涌动的产物,真正的追究起来仅仅是无意间冒出来的一句话而已。要不是巴金被戈文的这句话里的意境和思想所吸引,要不是自己向巴金推荐将这句被认为是诗歌的语句刊登在《收获》杂志上的话,哪里还有什么《一代人》呢?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