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时代之穿越1983 >

第123部分

大时代之穿越1983-第123部分

小说: 大时代之穿越198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送走了罗伯特一行人之后,戈文的心中并没有因此而情绪jī动,在他看来就算得到了罗伯特这些美国科幻作家的认可也无法解决中国科幻界面临的困境。

    究其根本,还是要用作品说话,还是要用真正优秀的作品来征服广大的读者,征服那些挑剔的批评者,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改变中国科幻被打击、被压迫的面貌。

    于是回到屋子的戈文在听到甘馨希望自己再为第二期的《阅读》供稿时,戈文当即答应了下来。他仍然打算接着创作一些科幻小说。而《阅读》恰好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对外的平台。

    现在戈文算是看出来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他们不喜欢像《2012》这样的硬科幻作品,就算这样的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不逊于其他科幻作品也不行,对一般的读者来说,他们更喜欢像《乡村教师》这样可以触及他们心灵和灵魂的作品。

    所以就算《2012》得到了罗伯特等美国顶尖科幻作家们的赞誉又如何?这依然对中国科幻界的处境没有改善。

    美国人可以从《2012》中获得阅读上的享受,可以从对未来科技的描写中jī发他们的灵感和想象,甚至可以让他们的科学家们生出研究和探索的动力来。这一点在刚才与罗伯特的交流中就可以知道——

    罗伯特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二战时曾在海军航空试验所担任过工程师,可以说是科学界联系紧密的一个科幻作家。就是他向戈文询问,他是否可以将这篇小说翻译成英文,给他的一些科学界的朋友看。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只是因为他觉得《2012》会带给他科学界的朋友们一些触动和灵感。

    而中国的读者呢?中国的科学界呢?

    今天的报纸上登着的评论,戈文可是看了不少啊,江郎才尽、炒叶永烈的剩饭……各种批评甚至是批判几乎占据了所有的评论。

    这就是差距啊

    所以戈文接下来也只能再写和《乡村教师》同类型的科幻小说了,先迎合读者的兴趣,然后一点一点的改变他们的口味

    这是戈文的想法。

    然后《太阳黑子》、《朝闻道》、《伤心者》、《中国太阳》、《地火》、《天火》等等能够jī起中国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品就被戈文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一篇一篇的写了出来。

    或许有借鉴或许有抄袭,这些对于戈文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而与此同时,科幻界与评论界、科学界、科普界的争论也越来越升温了,双方以报纸为根据地,各自为自己的利益、各自为自己的观点发文撰写评论,一篇山崩地裂的húnluàn景象。

    而让戈文唯一感到安慰的是,钱学森在看到自己在15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评论文章以及《2012》后,并没有再在报纸上发表过自己的声音。

    想来也是,对于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来说,他怎么会把精力太多的投向这些与科研无关的领域呢。

    这也正是戈文所希望看到的,不然这尊大佛压下来,恐怕中国的科幻界的挣扎就更颓废更无力了。

    只可惜,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相当的残酷。

    1984年1月19日,钱学森再次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评论文章反对科幻小说。

    而因为钱学森的出现,原本争论的不相上下棋逢对手的双方再次实力倾斜了下来,中国的科幻界坠坠可危

    在钱学森的这篇名为《科学文学的现状及未来》的一文中,钱学森正面的回应了15日戈文发的那篇“与钱学森老前辈探讨科幻文学与科普作品的认知及号召科幻作者们突围”的文章。

    钱学森依然坚持他“科幻其实是个坏东西”的看法,他评价了戈文的《乡村教师》和《2012》“不是合格的科普作品”,并认为“科学小说属于科普作品,而科普作品和文学没有关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最后钱学森明确的解释了他所提出的“科学文学艺术”其实就是科学小说。

    钱学森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科学小说并不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可以任由作家想象,而科学小说要有科学依据,科学小说是科普的一个好形式,因为它把一个科学问题通过人物和故事,变得使人们容易懂,喜欢看。

    所以科学小说注重对现实科学的文学反映,它是根据主题需要,把有关的科学知识、包括科学家正在研究的那些科学未来也恰如其份地反映出来,既深化了主题,又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

    在这篇文章中,钱学森对戈文的《2012》进行了批评。

    他批评到,《2012》的科幻味道太浓了,让这一篇科学小说带上了幻想的成分,一点都不严谨,很多关于科学的描述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而是单凭想象,不算是一篇合格的科普小说。

    但与此同时,钱学森也没有否认《2012》的成功之处,作为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钱学森自然能够看得到这篇文章的价值,他与美国的罗伯特等人的感受相同,同样为戈文的想象和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描绘而感到惊讶。

    所以他对《2012》中的可取之处也同样毫不吝惜的进行了赞扬评价。

    钱学森认为《2012》一文中对于未来转基因技术尤其是亩产万斤等具体的科技发展是在现实科技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更深化,合理而有张力,值得读者以及科学界的关注。

    只是这样的赞扬放在一篇本意就是批评的文章中,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钱学森对报纸上为科幻小说鸣冤的科幻作家们提出了批评,他说:“一个有责任感的科技工作者应当把科普视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幻想而去写什么科幻,你们以这样的一种姿态坚持下去,不仅是对科学、对科普的不尊重,更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钱学森这篇回答戈文的文章一出来,就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

    钱学森在《解放日报》上表达了自己对于科幻小说的看法,然后并不认同钱学森观点的戈文在两日后同样在《解放日报》进行了反击,为科幻小说进行辩护——这件事情只要是关注的人都是知道的,可是没有人会认为钱学森还会专门huā时间和精力来继续讨论这件事情。

    要知道钱学森是中国的“两弹一星”之父,是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主席,他应该是中国最忙碌的科学家了,再加上他的年纪那么大,他怎么可能翻来覆去的对一件对他来说或许并不重要的事情上làng费太多的精力呢?

    可是事实就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钱学森老先生就是做出了这么一件让所有人都意外的事情。

    他就是在看过戈文的那篇文章后,再次在工作的间隙拿起笔来回答戈文,再次用文章表达了他对于科幻小说的批评。



………【第156章 小丑【我回来了!】】………

    第156章小丑【我回来了!】

    在送走了北上的巴金之后,戈文的日子不仅没有平静和休闲下来,相反因为钱学森在1月19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评论文章《科学文学的现状及未来》,他的生活倒是一下子又充满了jī情,那忙碌的样子就连林一铭都敬佩有加。

    戈文这几天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首先因为美国科幻代表团的缘故,戈文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吴定柏有了联系。

    吴定柏作为中国科幻界的一份子自然交友广泛,然后戈文通过吴定柏,又认识了上海的一些科幻作者以及一些爱好者们。在这些人里,最厉害的人物或许就是已经转行改创作传记文学的叶永烈了。

    戈文能够从这些人的语言和行动中感受到他们对于科幻小说的热爱,他们全都把科幻小说、科幻创作当成了自己的第二生命。可是现在每一个人的心态都很糟糕,就如同吴定柏一般,这些人都觉得中国的科幻界已经没救了,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被戈文登在《阅读》创刊号上的《科幻小说的自辩及自我突围》所jī励,都在极力的为中国的科幻小说证名,可是评论界、科学界、科普界的围攻,以及大佬钱学森的批评让大多数人感到前途黑暗。

    已经瘫倒在病chuáng之上的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的遭遇让每一个人警醒,而叶永烈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他的三部《***漫游记》销量达到了惊人的近千万册,可以说是中国现阶段最成功的科幻作家,可是就是他这样的科幻作家也因为行政上的压力改行了。

    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一颗巨大的心脏

    所以,戈文虽然对这些科幻界的小圈子里的人并无反感,可是也并没有多么大的敬意。如果期望这些人来拯救中国的科幻,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救人者必先自救

    所以戈文只能寄希望于自己,他埋下头去努力的创作着科幻小说,就在这几天,他写出了数十篇短篇科幻小说以及一部中篇科幻小说。

    这些科幻小说里,甘馨带走了《中国太阳》,这篇小说会被放到第二期的《阅读》杂志上,订阅了《阅读》杂志的读者中可是有很多都是冲着戈文的小说或者是大国崛起系列文章去的。

    那篇中篇科幻小说戈文则送到了《收获》编辑部中,他希望《收获》可以刊登这篇叫做《红sè中国》的中篇科幻小说,如果真的能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科幻小说的话,那岂不是说科幻小说就是文学作品吗?

    至于其他的作品,戈文也都一一邮寄了出去,他就是想用这些科幻小说来证明一点——

    科幻小说是最最纯粹的文学作品,将科幻作品归之于科普甚至科学作品是错误的

    如果科幻界能够得到文学界的认同,得到文学界的支持,那在现在这场争论中,科幻界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也只有这样的行动才能向钱学森证明科幻小说只是文学作品,与他所谓的什么科学小说没有半máo钱关系,更不是什么科普作品。或许科幻小说有着宣传科学技术的作用,不过那只是因为科幻小说的特殊题材所带来的副产品,证明不了科幻小说是科普作品。

    戈文就这么不紧不慢的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着事情。

    舆论中的争吵,钱学森的回击对戈文来说都是浮云。

    替中国的科幻小说张目,这一开始只是戈文答应了一个女孩子的承诺,只是在后来的时间里,因为投入进去了感情,因为jī起了前世对于科幻小说痴mí的记忆,因为科幻小说确实可以jī发广大读者们对于科学对于技术的热爱,确实是一门非常好的文学形式……所以戈文再也无法轻易的放下手,他无法坐看中国的科幻小说没落乃至消失。

    可归根到底就连戈文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否有能力凭一己之力改变中国科幻界的现状。

    不错,他是用两篇评论搞定了中国思想界对于个人生命价值观、对于人道主义的定义和理解,可是那是他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大杀器才大杀四方的。之后的《崛起的诗群》不就证明了他自己不是万能的了吗?

    一直到现在关于朦胧诗的争论依然在诗坛好像昙huā盛开一般日日不绝,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