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大丈夫-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版商们自然是不信的,他们相信那位作者其实是在“钓鱼”,钓他们中能出价最高的。所以那些出版商们都暗地里把心中的价码提了又提,可就是等不来当年明月的现身。
姜爸爸姜妈妈对这位作者却没什么好感,尽管在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以后,两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本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书,算得上“救市之作”的那种书。
可这也不能弥补两人的损失,姜爸爸甚至在心中暗暗发誓:不要让我见到那位当年明月,不然我一定要让他好看!
欣喜的是,两人很快就见到了当年明月,只不过震惊大过了怨愤。
“什么?你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回到家后,姜爸爸姜妈妈很是被自己发现的这个事实震惊到了,没想到最近网上火的一塌糊涂的《明朝那些事儿》居然就是姜成写的!
“所以你不跟我们去海南度假,你其实是想留在家里写小说对吗?你从来没告诉过我们你喜欢作家这个职业?”姜爸爸姜德均很是疑惑。
“是啊,阿成,你以前可不怎么喜欢写东西的?”姜妈妈高琳兰也有些疑惑。
“之前一直有喜欢,只是怕耽误学业,一直没有告诉你们!”姜成很违心的撒了个谎。
“那你什么时候对历史感兴趣了?而且还是明史?”姜德均还是有疑问。
“具体什么时候忘了,只知道是在听了‘崖山以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我便对明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到处收集资料,想写一本有关明史的书。这还得多亏了老爸你的收藏啊!不然我仅凭我自己,可找不来这么丰富的资料。”说着指了指电脑桌上那一摞厚厚的历史书,其中大部分都是姜德均的藏书。
现在现实摆在面前,当年明月是自己的儿子,姜德均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不过随即他又高兴起来,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出息了。看到儿子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居然写出了一部这么好的书,姜德均倍感欣慰。
得知姜成一直隐在幕后不出来,就是想等父母回来后再就出版的事好好商量,姜爸爸姜妈妈又是一阵欣慰。当下,就《明朝那些事儿》出版的问题,一家人又展开了讨论。
“我建议你选择那些大型的出版社,我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就不错。这些规模大的出版社一般都比较正规,他们都有自己的销售模式以及关系网,但是他们也比较容易客大欺主,利润压得很低,作者一般只能分得码洋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二。码洋是指书的定价与印数的乘积,只有知名的作者才能拿到百分之十以上,当然特别畅销的书也行,而一般的作者只能拿百分之八以下。所以你和这些出版社商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把握住他们的底线,否则只能被他们压榨。”姜德均作为行里人,和姜成详细的解说了其中的道道,并给予姜成自己的建议。
“原来是这样的,那那些小型出版社呢?”姜成点了点头,还好自己家有个熟知内情的人,否则至少得亏损个几百万。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前世的《明朝那些事儿》的销量可是突破千万册,为改革开放以来发行量最大的十五套书之一,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
“当然一些小的出版社就没有多的关系网了,这就导致了他们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些小型出版社一般把目光投向的都是那些有潜力的新人,新人嘛,一般都没什么经验,一听说自己的书能出版就已经谢天谢地,这时出版社再以救世主的身份高姿态出现,说什么要不是自己出版社的看重,这样的书根本就就没有机会出版之类的话,之后在商讨利润分成,出版社就占据着主动。小型出版社就这样在大型出版社的夹缝中为生的。”
“难道小型出版社就不会提高利润分成来吸引那些知名作者吗?”
“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他们不敢。要是他们这样做了,那么等待他们的必定是各大出版社的联合打压。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而某些规矩是不能破的。”
姜成基本上了解出版业的一些情况,知道作者目前被压榨的厉害,不过他可不那么甘心忍受压榨的人。
“那老爸,我要是将《明朝那些事儿》交给《南周刊》出版发行,你看怎么样?”姜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姜德均欣慰说道:“作为《南周刊》的总编辑,我自然是希望你能把《明朝那些事儿》交给《南周刊》来出版发行;不过作为你的父亲,我还是要提醒你要好好思虑,毕竟《南周刊》虽然不小,可现在绝对称不上是大出版社,给的利益可能达不到你的心理价位。当然,这些还需要你跟你徐伯伯好好谈谈,不过我估计你徐伯伯最多能给你百分之三十的回报,这还是因为你是熟人的关系,不然最多只有百分之十五。”
姜成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老爸,我打算先跟徐伯伯好好聊聊再做决定。”
………【第八章 品茗论道(上)】………
徐国庆喜欢喝茶,姜德均也喜欢,这可能是老一辈人共同的爱好。|。。超速更新文字章节|
第二日,姜家父子便邀徐国庆到其常喝茶的一间茶楼“静茗轩”,商谈出版《明朝那些些事儿》的事。
谈事自然不能坐在大堂,三人包了一个小包间,叫两个服务员把一整套茶具和上好的铁观音茶叶拿进包间。两个身材苗条相貌姣好的服务员走了进来,一人手中端着一个茶具摆放到方桌上,另外一人却是捧着一个红泥小火炉,放在方桌旁边的一个圆圆的木墩上,那个红泥小火炉是长形,高六、七寸左右,炉内的炭火已经点燃,小炉还有盖和门,制作的十分精致。
茶具也很考究,是宜兴紫砂壶,整个壶大约有拳头般大小,呈古铁栗色,四边分布着六个小巧的茶杯,色白如玉,质薄如纸,拿起这东西的时候,如果稍微使大点力气,很容易就能将之捏碎了,所以动作一定要轻。
红泥小火炉虽然很小,但是火倒是很旺,转瞬之间,水就烧开了,水开之后,一个服务员拎起了小巧的水壶,而另一个服务员马上又放了一个水壶上去,给大家介绍道:“我们茶馆泡茶所用的水,都是取自云龙山上的天然山泉水,苏东坡曾经说过,‘活水还须活火烹’,就是指要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水开之后,三人便让她们离开了。却是这种茶楼,除了让服务员帮你泡茶,还可以顾客自己来。当然得是那种茶楼会员,还得被考究过泡茶手艺的,不然人家是不会让你碰那些易碎的茶具的。
此时,姜德均和徐国庆坐在茶几后,观看着姜成的表演。
没错,就是姜成在泡茶。
只见他先是用茶匙取了适量的茶叶放在赏茶盘之中,然后将之端给两人品鉴,还向两人详细的介绍一番铁观音茶,此为鉴茶。待到两人看过之后,姜成却没有把茶叶放入到紫砂壶中,而是提起水壶,用沸水浇空壶,这个行为的目的,是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也叫孟臣淋霖。
“温壶”过后,姜成用茶匙将茶叶拨入到紫砂壶内,先细再粗后茶梗,这叫做乌龙入宫,然后向壶中注水,水满壶口时停了下来,姜成伸出两指,夹起壶盖刮去了壶口的泡沫,然后盖上壶盖,用开水冲去壶顶产泡沫,动作轻柔优雅,让人看得赏心悦目。
这个过程叫做淋壶,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壶体,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此时,满屋已经可以闻到茶香了,不过姜成却直接把紫砂壶中的水全部都倒了出去。这叫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再次向紫砂壶中倒入沸水之后,却又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姜成两根手指转动杯身,此谓“温杯”,自然最后又是倒掉了。
到第二泡时,姜成单手持壶,循环往各个杯中斟茶,壶口紧挨着茶杯,这个名目叫做关公巡城,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等到壶中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为韩信点兵。
至此,整套泡茶流程才算是演示完毕。
整个过程姜成做得有如行云流水,举重若轻,动作娴熟,不疾不徐,一气呵成。所谓“功夫茶需用功夫”,显然姜成在这方面上有极深的造诣。
“好!阿成的‘功夫茶’手艺又进步了,老姜,你可有个好儿子啊!”看着姜成一整套动作下来,当真是赏心悦目至极,徐国庆不禁向姜德均赞道。
姜德均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答话,不过看姜成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
这套功夫不是江城上辈子带来的,而是姜成这辈子练得。姜成小时候住在台湾外祖父家里,他外祖父是个茶道大家,姜成几岁大就经常陪着外祖父喝茶了,看的多,也就学会了。
茶艺乃我国传统文化,深谙君子之道,为姜德均所赞赏。得知姜成学得这一手功夫,姜德均便花了大力气培养他,姜成家里便有好几套产自各地的茶具。姜成也不负重望,十几年苦工下来,这一手功夫茶已颇有大家风范。
斟好茶后,这第一杯茶姜成敬给了徐国庆,徐国庆也没有客气,大大方方的接过之后,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却没有直接饮用,而是先端至鼻尖处闻了闻,尔后才分作三口,慢慢饮入到口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带一丝烟火气息,显是茶道老手。
“好茶!”喝过之后,徐国庆大赞,“果然是地道的功夫茶!阿成的煮茶冲泡的手艺,比之几年前是大有长进。和你一比,那些个茶艺师可是差了不止一筹!”
姜成谦逊一笑,“徐伯伯,喝了小侄的功夫茶,心情是不是好多了?是不是就不再生小侄的气了?”
徐国庆苦笑着摇了摇头:“你小子啊,真是个十足的鬼精灵!唉,谁叫你徐伯伯我是个地道地茶痴呢?这死穴早就被你给掐准了!算了,我不生气了!”
姜成听罢,会心一笑。
徐国庆在得知姜成就是那他久寻未果的《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之后,果然暴跳如雷。
好你个小姜子,你忘了你小时候徐伯伯多疼你了?哪回家里做什么好吃的没有你一份?哦,虽说每次你吃完,徐伯伯总要讨杯茶喝,可的确疼你吧!
你可倒好,有了怎么大出息也不先告诉你徐伯伯一声,你忘了咱们两家多年交情了?就算不能把出版权交给《南周刊》,可至少能让你徐伯伯知道吧!哦,你想让你父母先知道,所以瞒着所有人,是,你是孝顺了,可你徐伯伯快气出病了!
告诉你啊,这事没完!
徐国庆与姜德均是多年老朋友了,《南周刊》其实就是两人共同创办的,只不过徐国庆占大头,而且他善于经营,所以当了老总,而姜德均这个大才子则做了总编辑。
两家的交情自然没得说的。只不过姜成小时候住在台湾,8岁后才回大陆,自小与父母分离,那时与父母都有隔阂,徐国庆自然不用说了。不过徐国庆对姜成真的是极好,经常邀姜成上其家里做客,做很多好吃的给姜成吃,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