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身体的沦陷:帝国阉宦简史 >

第11部分

身体的沦陷:帝国阉宦简史-第11部分

小说: 身体的沦陷:帝国阉宦简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为自己是个英雄。为了延续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突起物崇拜被当做制度固定下来。
  贝壳和橄榄形的东西被当做女阴,菱形的教堂的窗户也有这样的含义……但跟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物比起来,对女阴的崇拜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在弗洛伊德眼里,男根象征物的名单可以很长很长:石柱、树干、摩天大楼、大烟囱、塔、旗杆、鳗鱼、萝卜、茄子、香蕉、蛇、兔、象、犀牛、鸟、帽子、领带、拐杖、雨伞、口红、刀剑、枪矛、弓箭、鞭子、加农炮、来福枪、匕首、太空火箭、槌子、除草机、蜡烛、笔、钥匙、香烟、雪茄、香槟酒、冰棒、棍棒、水管、帚柄、吉他、跑车等等 。
  孙悟空的金箍棒没有名列其中,但这个可大可小的如意物事,作为男根象征物则再传神不过。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绝对观念的国度,任何仪式都不会发展到极致——祭祖是我们的宗教形式,它的意义在于不断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来源,但对于祖先的生殖器,我们从来都缺乏显见的关怀,只是温情地在他们的灵位前插上一块牌子(要不是精神分析学的恩赐,我们至今也许还不会这样考虑:莫非这块牌子象征着对祖先生殖能力的感戴?)
  西方人显然来得更直接一些。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街头,遍地矗立着巨大的生殖器造像,他们负责生殖的神都有一个硕大的阳具,少女在成人仪式上,会去触摸那些石造像以祈求生育。而扛着木制的大阳具游行,是许多国家妇女们每年一度的节日 。在盛行裸俗的古希腊以及其他一些土人部落,男子则给###装上铃当、结上彩带以便引起注意。无论这些风尚在今天看来多么粗俗,但它至少能说明一个道理:生殖器曾经是人的中心,而男性生殖器是世界的中心。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作为符号的生殖器(2)
生殖器是一种权力——这种权力经由勃起得以表达,经由戳刺得以实现。对阉人而言,他们丧失了这种权力——这种作为一切权力之基础的权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贞操带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项重大器物的发明:贞操带。尽管它直至19世纪才零星地用于男孩,使他在结婚前不致有性的行为——在青年人的统治者看来,性是成年人的专利,过早地让男孩享有是对成年世界的侵犯,这种侵犯常常被表述为“不利于男孩的成长”,或者“有伤风化”,但作为一种性惩戒方式,我们还是能从中管窥权力在性这个战场上的身影。
  我的意思是,男孩在结婚之前,他的性爱权被成人世界剥夺了。这种剥夺并不像丛林法则那样来得直接——一头年幼的雄鹿可以通过武装角力来跟年长的雄鹿争夺交配权,但未婚男孩却并不能够通过暴力从成年男子那里猎取妻子:文明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因为贞操带正是文明的产物。文明通过价值传递和器物建立起了一种不可被质疑的秩序,凡是对此秩序提出异议的,都被斥为“野蛮”——在这样的话语暴力下,生物意义上的男孩被规训了,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意义上的男孩:阉人。
  施于男孩之身的贞操带,是成年世界让他们在性这个领域保持沉默的一道命令,这道命令在文化、价值、文明、秩序等一系列堂皇饰品的装扮下,变成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道德福音。从此,男孩被放逐了——直至他们跻身成人世界的那一天。
  男用贞操带在贞操带历史上,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在今天看来,它也许只不过是19世纪兴盛的贞操带工业的一个副产品:在形形色色的女用贞操带柜台后面,资本家用它来赚两个零花钱。
  作为文明史上的光辉一笔,我们没理由不在贞操带的历史问题上如此浓墨重彩:它诞生于12世纪左右的欧洲,直至20世纪30年代,仍然被用来防止女性自慰。16、17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妇女曾把它当做奢侈品,这直接引导了此后几个世纪的风尚,以至于19世纪,贞操带工业终于成为资本主义工业体系中的一个链条。而在资本主义工业普遍地发展起来以前,贞操带早已成为手工业的重头戏,与之伴生的开锁业,也开始繁盛起来,“让渡钥匙”曾经是欧洲讽刺剧的重大题材——人物:丈夫,妻子,妻子的情人,锁匠;情节:好嫉妒的丈夫为了防止妻子跟别人偷情,所以给她穿上铁制的贞操带,并把唯一的钥匙常年带在自己身上,聪明的妻子屡次偷盗钥匙不得,只得重金请来全城最有能耐的锁匠,让他在自己的胯下鼓捣半天,终于打开贞操带,使她成功跟情人相会。
  贞操带的发明权问题曾经在学术界引起过广泛争论,可见受老年男子主宰的学术庙堂对这项在他们看来如此伟大的发明,是如何地沾沾自喜。最终达成共识的猜测有三个:一是十字军战士远离家乡时,害怕他们的妻子不贞,所以发明了贞操带;二是十字军战士从东方带回了这种器物;三是威尼斯暴君卡勒拉所发明的一种刑具。
  跳过这些无意义的争论,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到中国。中国典籍中尽管没有大量出现过关于贞操带的记载,但这只能说明贞操带并未广泛流行,因而没有进行话语建构的必要。据周作人考证,能与欧洲的贞操带媲美的东西,中国有两件:“穷绔”和“守宫”。《汉书·外戚传》记载,国舅霍光为了让汉昭帝只宠幸皇后,所以让后宫其他嫔妃都穿上穷绔——在今天看来,这种穷绔也并无特殊之处,只不过是质地厚实、系带繁多的内衣罢了。霍光的本意也只是增加妃子们脱衣的难度,从而让欲火中烧的皇帝失去等待的耐心,转投罗衣轻解就可满足其欲望的皇后怀中。守宫也大致如此。
  这两件出现于西元前的“宝器”并未夺走“威尼斯带”“佛罗伦萨带”“维也纳带”在人类###役史上的风头,因为从本质上讲,它们起不到“守贞”的作用。流行于晚清大户人家的青铜贞操带,不论从制作工艺,还是从保险性上来讲,都丝毫不逊色于同时期欧洲的贞操带,这总算为中国在器物性###役这个领域夺回了点“面子”,但在它还没来得及传入新式文人的耳中时,已经自行消亡了。这段昙花一现的历史并不能说明中国男人在性上的开明,事实上,他们的奴役方式更加高明。当罗马男人痴迷于改进贞操带的性能时,中国男人早已在改造女人:藉有男权文化的优势,他们为女人立法——各种纲常观念被不断发展,并经由“贞节牌坊”“烈女故事”“节女庙”等一系列符号得到彰现和强化。女人并未公开反对这些,而是将它们一一内置,最终成为“发自女人内心的需要”:女孩不守贞节,首先遭到的是母亲的毒打,而处于相同命运下的姐妹们,显然也会把她看做家族的败类。强势下的男权文化彻底瓦解了女人阵营,从而让她们中有文化的、本可以作为女权代言人的精英们也自觉扮作男权秩序的鼓吹者——《女论语》 、“三从四德” 等都是出自当时的才女之手。用女人统治女人,用奴隶统治奴隶,这是中国的智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性爱权国有的秘密
这样的观念现在应该被彻底认同:家庭是合法包妓的场所。这也就是说,在没有组建家庭之前,任何人的性行为都是非法的——尽管有时候法律并未禁止婚外和婚前性行为,但从道德上讲,它无论如何,是不被鼓励的。男孩22岁,女孩20岁——许多国家在规定适婚年龄时振振有辞:为身体发育状况计,医学上认为,这是男女最适宜开始性交并生产子嗣的年龄。写在婚姻法中的这则条文,在国家这个强大暴力机器的监控下,最终仍被人们心悦诚服地遵守,很大部分应归因于医学介入而给它绘上的人道主义脸谱。但这种关怀很快上升为宗教:医学的判定为唯一判定,如果违背它,将受到诅咒。考察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给予年轻人的忠告中涉及性的部分常常以这样的面孔出现:不要轻易涉足它,它是恶魔,它会毁掉你的一生。
  在医学家为此喋喋不休时,心理学家也出场了,后者的措辞大致如下:尽管生理上发育得足够完备了,但心理上仍可能未做好性交的准备。在教科书上,他们的表述相对优雅一些,但大意仍不外一些“善意的”、拐弯抹角的诅咒:年轻时一时冲动,偷尝禁果,将在心理上留下终生阴影。
  医学家、心理学家的话被家长、老师不断援引,最终建构了一种权威话语:未建立家庭之前,不能有性行为。成年世界在这事上空前团结,他们结成神圣同盟,共同保障他们子女的“纯洁之身”。在动物世界里,性爱权是天赋的——尽管年幼的雄狮子未必是壮年雄狮子的对手,但通过角力,自然法则仍给它们埋下了“起点公平”的伏笔;而在人的世界,“幼仔”的性爱权则全部被藉没了。
  事实上,这不完全是藉没,而是一种强制托管——国家,或者国家委托父母、老师、医生、教会、街区行使着托管权。性爱权国有化了。处女曾经在国家伦理的支援下,变成一种国家美学:女人非如此不能彰现其性别之美——仔细琢磨“清白之身”“残花败柳”这些语汇便可明白。国家美学对处女的尊崇,无非是对性爱权国有的鼓噪:顺从者将受到奖励,违背者将受到惩戒。从这个意义上讲,处女是一种可检测的技术,经由此,国家能够正确判断出性爱权托管的有效与失效。
  如果性真是一种能量,那么,性爱权被搁置起来的未成年人,旺盛的荷尔蒙又凭借什么得到发泄呢?考察现实情况,答案不言自明:一个男孩自懂事起,便被不断教化,要胸怀大志,要有所作为,要报效国家,而女孩,景况也大致相似。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是:他们的性能量被正确疏导了。这容易理解,在民族国家未消亡之前,国家时刻可能会受到敌对者的挑战,所以它理应要求国民都具有士兵的品质:善战。这种品质是操练出来的:运动以健壮体魄,学习以充盈头脑。假使性爱权不被搁置那么一二十年,这种操练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善战,士兵还需兼具以下品质:服从,团结。这种品质是规训出来的——只有性爱权被抵押在国家那里,国家对民众的规训才是有效的。我的意思是,在从国家那里讨回性爱权的漫长年代里,他们被社会化了——国家为他们设定了社会化的范式和道路。进一步推敲能够得知,在重获性爱权时,他们已经由动物变成了公民——一种规规矩矩的自由生物,从身体到头脑。
  这是一种曲折的阉割史。
  

专偶制与家庭(1)
时下流行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一切有关爱情与婚姻的关系的说法中,这句虽然带有明显的嘲弄意味,但却算是相当经典。
  回过头来看看现实的情况也无不令人担忧:离婚率的持续上扬不但让已婚者觉得结婚是一个错误,更让未婚者在教堂的门前犹豫不决。在美国,情况如此之糟,以至于每三桩婚姻就有一桩最后会失败。据说许多等着离婚的人已经开始排起了长队,法院无法处理如此之多的卷宗,一项叫离婚协议自动发售机的发明应运而生:这种机器摆放在比较便利的公共场所,只要向里面投入3美元的硬币,你便可以立即拿到一份已经拟好的离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