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光是武人有正意,其实文人也有。在大明朝的文官身上,我们看到了侠者的铮铮铁骨,此乃人之脊梁。这样的人手牵手站在一起就是国之魂魄。
武人文相,在打拳弄棒之中,看似粗鲁的活,武人却练出了文人的细腻与内敛。反之文人武相,笔力如刀铮铮铁骨,这些文人在看似柔弱的舞文弄墨吟诗作对之间,找到了寒梅怒放不畏风霜的铮铮铁骨。这些文人武者都铸造了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
其实文武殊途同归,以正意为基也,得此真意不负此生。
庭栽栖凤竹
池养化龙鱼
道院迎仙客
书堂隐相儒
十丈红尘难得道心
众生皆醉我独醒
得一拳一腿之妙
书一招一式之得
怡然自乐悠然自得
物我两忘
不知今夕是何年
文武之道要的就是这份专注,要的就是这份钻研,以正为基天下可得也!
借用本人一首联句与诸君共勉: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yù学惊人艺
须下五更寒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打拳逾千变
出手即赢人
勤时多勉励
岁月不待人
支笔安天下
匹马定乾坤
文武归一道
今朝做圣贤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94 青梅煮酒论华夏英雄】………
吾本布衣人微轻言,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sè,帝王将相位极人臣,未必能入匹夫法眼。
文武之道殊途同归,文者胸藏锦绣,武者健体强身,文武兼备为国为民,富贵不yín、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轩辕皇帝——炎黄子孙海内共钦,做人不能忘记祖先。
尧舜禹汤——千古传颂五千年不朽,原来人间可以这样管理,吾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个词:“禅让”,他们理应流芳千古。我对他们的评价是:“公心传千古,光辉照八荒”!“。
魏征——魏征铁面千秋镜鉴
俞伯牙、钟子期——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奏一曲高山流水,歌一曲千古知音
于谦——再读一遍那千古传颂的诗篇。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句话概括他的一生“只手扶社稷,丹心照汗青!”。
王阳明——“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骑马定乾坤!”心学“始祖光耀千秋,吾曾自书:“平生钦服王守仁”。
鬼谷子——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皆出自鬼谷门下,《孙子兵法》至今天下流传,吾对鬼谷子的评价是“能为天下师,不分国界!”。
苏武——一个牧羊人身上看到了那句传颂多年的话“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苏武值四个字:“国士无双!”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人当被人千古传颂,当为人间的楷模。
赵匡胤——不是因为他是皇帝,是因为《宋太祖千里送京娘》,太祖武功天下流传
关羽——还是用那句最古老的评语吧“忠义千秋!”
海瑞——一个让自大明以后,十个官员九个自愧的封建官吏,清如水、明如镜,吾对海青天的评价是:“愿送一支湘妃竹,烟波江上做钓竿!”除了崇敬还是崇敬。
杨继盛——吾只说一句“大明铁汉光耀千秋!”
岳飞——俞大猷——身经百战文武双全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秋瑾——侠女英风不让须眉!
宋哲元——“我自横刀向天笑!”29军军长和他的大刀队,他们应该不朽,他们的jīng神应该不朽!
周恩来——因为他的睿智,因为他的两袖清风,午夜梦回吾总见一少年对天言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五千年璀璨的星空中,这是在我心中最亮的星星,这些人中有文臣、有武将、有皇帝、有平民,他们最大的共同之处,都是造福了天下的百姓。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还有许许多多我没有提到的人,共同书写了五千年的的千秋正气之歌。文有文德,武有武德,其实做饭的也有饭德,喝酒的也有酒德。
道德今rì被人鄙视,被用的很滥。
吾至今相信公理与正义,相信邪不胜正,这些人才是武人的楷模,他们之中有的虽然虽然一生舞文弄墨不会武功,但他们身上都有古人说到的“浩然之气!”。
有了正气与正义,文能慷慨激昂,武能独步乾坤,虽贩夫走卒织席贩履,亦能坦然活在天地之间,不失人间正气。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无天地之正气,虽位极人臣富有四海,不过尸位素餐为富不仁祸国殃民而已。
文武之道都应以上述之人为楷模,十丈红尘当能不失自己!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95 行拳】………
内家形意在行拳中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方式,如百鸟鸣于林方显英雄本sè。在练拳之时其实不是人在练拳而是拳在练你,拳中的东西有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拳就式就好。
比如人的左右手,总有一只吃饭用筷子的手灵活,而另一只手比较笨拙。按照人固有的思维标准,应该是用筷子的手先练成功,比如右手吃饭用筷子灵活些,该是右手练成功才对。事实往往不是如此,往往是人比较笨的手先找对了拳劲,先打出了威风。
呵呵!右手因为灵活,因为它太灵活了,往往不容易找对了劲。在武术中在我们的身体中,大巧不能胜大拙,武术的真理在左右手上就能体现。
这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既然它不听话那就不要去想了,放下这些也不要想我怎么使劲,你怎么使劲都不对。“螳臂当车”车怎么赢的螳螂呢?开过去就是了,轱辘一转就搞定了,车的眼里根本没有螳螂。
“车”这个例子举的是“身势”,行车的力度就是行拳形意也叫“行意”,身势一动一切就解决了。“车赢螳螂”不是一拳也不是一脚而是身势,小肚子领着身体走出了身势,力在脚下你在想那个手怎么发力是背道而驰。
拳谱说到输赢总用那句拳诀:打破身势无遮拦。打人一拳踢人一脚不叫赢,破、除敌人的身势,把敌人连根拔起才叫“赢”,在战场上你破除了敌人的身势不是赢了,而是掌握了敌人的生死。
节奏---行拳的节奏只能模拟,模拟师傅的拳架与节奏,形意和音乐是一样的,有自己的韵律身体的韵律。这个提高在自己了,谁也帮不了你,因为拳中的战意无法仿效。从楷书练起到泼墨山水恣意纵横,天下间没有两幅一模一样的国画,也没有一模一样的武者。
这样才是练形意拳。
比如万人太极拳的大场面,也许只有一个人是按照自己身体的韵律与呼吸在行拳,其他都是摆样子的,一万人的脉搏呼吸怎么可能一致呢?
为了追求整齐划一为了求“一”,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韵律,也许很多人根本不懂这个道理。国术源于战场搏杀,本身不适合表演,但可以统一到军阵,军阵其实也有别于今天的集体表演。在军阵中个人能力是可以淋漓展示的。
天地无私不舍不得!
小孩子被大人狠心断了nǎi以后,才能尝到美味学会吃东西。习武之初也有断nǎi后的难受,身体的不舒服等等,等你yù罢不能的时候,其实你已经上路了。武功占用时间、疲乏身体,只是最初的认识,武人从武功中得到的好处太多了,起码身体的强健无可比拟。
一棵小树消去杂枝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人也是如此,不能想怎么长就怎么长,这些要靠师傅的教导,更靠武者的自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想站在武学的巅峰就要把握自己。
一个没有师傅的人练成武功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能自律,能做自己的主。一个没有庙的和尚能成功更值得敬佩,因为他没人管还能自信且自律,能不为外物左右,才能不为敌人左右,敌人直打、我斜打,你打上、我打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咱俩谁也不挨谁的事,谁说当头炮就一定要跳马?
呵呵这样的武者就是在行拳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天地在我心,这样的武者会越来越强,这样的士兵组成的军队战无不胜。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96 打人如薅草】………
这是当年父亲讲的一句话,其实也是拳谱中的话语。只不过在如今出的书中,变成了“打人如蒿草”这几个字而已。
当年我一直理解为“蒿草”两个字,后来对这两个字加深理解,改变了想法,源于与父亲的一次谈话。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是如今习练形意的人经常念叨的话语。其实应该是看人如薅草才对,其实看人打人都如薅草一般才是形意。
我当年念叨这句拳诀的时候,被父亲笑话。父亲问:“天下的草这么多,为什么单指蒿草呢?看人如青草不行吗?”
“这个”我无言与对。
父亲说这是北方方言造成的,这句话的本意是“薅草”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拔草。一个字的改动就能使这句拳诀大不一样。
因为薅草与蒿草两个词是同音,因此在口传数代之后,慢慢地演变成了蒿草两个字。仔细的分析起来,薅草的意思要大于高草,在拳诀中改动了这个字,就使这句话丧失了味道。
看人如薅草。
看一个人的时候,如果这个人是你的敌对方,那么你看他一眼的时候,心里就要想着“薅草”去拔你敌人这棵草。从看到这个人第一眼起,你就想到了怎么去拔除他的“根”,也就是去破除他的身势,这样看人如薅草这句话,放在拳诀里,这句话就有了灵魂。
当年我也问过父亲,为什么要说拔草呢?而不说拔除你这棵树呢?
父亲当年微笑着看了我一眼,对我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我至今牢记在心,不敢稍有忘怀。
在疾风骤雨中,树折草不折。我们能看到被风刮倒的大树,却看不见漫天飞舞着青草。在草与树的根须比较面前,草比树还要厉害,还要难拔除。
第二点呢,你看野草浅浅的露出地面,不过才半尺多高,可是它的根须有的却有一米多深,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有的草是不好拔除的。
第三点,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青草必然与人比起来渺小的很,再强大的草也会被人消灭,因此形意拳门的老祖宗们在拳诀中写了这句“打人如薅草”、“看人如薅草”,这也有藐视敌人的心理在内。
那些年那些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