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鹰熊藏着百般的奥妙,我也没有打算在一章内讲完,练形意的都知道,形意的一个劈拳其实就能写本书,还是上下册的。因为什么呢?
形意拳的一个式子其实是带着这一个门派的所有奥妙这才是形意拳。形意拳的任何一个形象都能讲出一本书,这是形意拳的本质决定的。
你脑子里没有这些东西,是没能练出拳里那许多奥妙。作为一个高手他已经练通了形意,把握了这个门派的窍要,那么劈拳的这本书他就能总结出一个字“劈”,万法其实就是一个字也。
正如云深祖师形意拳门一代成就者,一个崩拳足矣,那不是简单的一拳,而是万法贵“一”。学过点佛学的都明白这个“一”其实就是“万”。“一”就是“一万”。万法能成“一”字。
形意拳五行十二象不简单练起来很难,形意拳很简单,一拳会了拳拳都会了。我们这个十二大形象练到了鹰熊合演,如果你没有一点道心、没有一点禅意,那么就说明你还没练懂形意拳。
这个鹰形的一劈,如果是外行的话也就看出是个劈拳,稍微劈的低了些,是看不出什么门道的。在行家眼里那是大大有区别,巨斧劈山和雄鹰搏兔咋能一样呢?
这些留到下一章再讲吧。
“潜龙腾渊神威起”是我家自己的拳谱上写的东西,借用了潜龙勿用的卦辞。以此来形容龙形这是往小处里说,往大处里说就是人的脊椎骨了,人的一切奇迹包括进化都是脊椎骨的变化造成的。
没有这颗大“龙骨”的变化一切都免谈。
在动物界中人是唯一能用后背睡觉的动物,这里边也藏着玄机啊。用后背睡觉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坏处?
怎么睡觉才能养生?
换句今天的话说,怎么睡觉才能提高睡眠质量?
人的睡眠质量好人才有jīng神,作为武者才有jīng气神去练拳。那么作为一个武者不该深入的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吗?
人生的三分之一在床上度过,一个武者不能轻易放弃这个时间,睡觉也是功夫。
呵呵!吾今天留下的课题太多了,形意拳门不神秘,只要你潜心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早晚会融会贯通。
我个人如家长里短闲谈漫无边际,我定是拙嘴笨腮,若谈内家形意之学,定如瀑布因居高临下,故能滔滔不绝耳。
这些问题都有答案,我慢慢的把这些东西交代出来。既然叫《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就该名实相符、推心置腹、谈拳论理、深究其意,以此文章流传后世,以待有缘人也。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75 倒拔垂杨柳 再说熊形】………
这是《水浒传》的故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天下知闻,《水浒传》有许多高深的武学道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用的就是熊的横力。
我借这个典故再说熊形。
水浒传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原文说: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缀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把住上截;把腰只一趁,讲那株绿杨树连根拔起。
这是原文,鲁智深的形象就是个熊形,标准的熊架。武功练出了智慧,先相了一相,动手先相面啊,这才是“武”的jīng明。一眼就看明白了,使多大的劲办什么样的事一目了然。
鲁智深是个机巧之人,这是武功练出来的。他一摸树就用上了肩劲,也就是膀力,两手使的是标准的形意拳,那个式子就叫“狗熊掰棒子”(棒子是地方话说的就是玉米)。
肩膀一靠就是个熊jīng硬靠啊,他用的软,别人看不出来。这一靠土就松了,下手一扳借的是腰腿之力,用的不是腰的竖劲而是掘力,掘土挖泥的“钻横”劲。水浒传的作者未必jīng通武艺,写的很简略。
其实这个拔树是三个劲,按、顿、抖。
接手扶着树先往下按,然后一顿。这个“顿”就是一抖,惊乍之力也,有了这个“按、顿”,土中的根须该断也就断了,没断的也就是连着点筋而已。
然后就是一“提”,“提”就是“拔”,古人是“提拔”一起用的,给别人机会啊,升别人的官就叫“提拔”。这个“提”不是用的直力,而是直中带斜、带着掘土之功,三力合一一下就把杨树连根拔起。
鲁智深这个力用的巧妙,有波澜起伏,用出了“翻浪”劲,深合形意之道也。
练武的人即便很傻很实,拳法练到高深,人也会变的聪明。这个聪明就是“彻灵”二字。
熊形练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境地才叫大成,落地生根的树都能拔,人就更不用说了。这是熊形的奥妙,横拳的演化jīng义。
太极拳出手就是个抱球式子,那时候许多练太极的问我父亲,我们的抱球或者太极的横劲咋总也练不好呢?
吾父笑曰:你手里没有树。众人惊诧莫名,吾含笑不语。父亲是讲过这个倒拔垂杨柳的故事的,从倒拔垂杨柳去体味这个“横”意是个妙方。
父亲不打麻将,但用麻将说过拳理。吾曾经问“我推人咋总推不出去呢?
父亲说:你打麻将会推胡吗?
最后一张牌拍在桌上,剩下十三张往前一推,然后再推到给牌友看,两手夹住十三张牌,往上使一点劲,再往前推出。古谱云:推宜向上起,紧逼似熊形。就是这个“推胡”而已。
如此才能将敌人连根拔起放出去。
这个“推”其实也不是直的,用乐曲之理来说也有抑扬顿挫也。由此大悟,形意劲是看着直,其实没有一个劲是直出直入的。
由此更体味老拳师的话:内家没有直的,虎豹鹰熊就没有直出直入横平竖直的动作。万法就是圆,圆就是一,都是圆里求一、一里求圆也。
此句一悟如醍醐灌顶遍体生凉。
此时再悟熊形,横中有圆、翻浪自然、惊乍之势、拔树连根。
在古传心意拳中,熊式亦是重要的式子。在祖师后改为形意拳,在鹰熊合形之前,熊形是dú lì存在的。
有老熊出洞、熊立身、狗熊掰棒子(其实是掰膀子)、横膀撞肘、返背滚锤式等。这些是“打顾”合一的统说。各个支系传承不一,鹰熊合演后这些式子还有传承弥足珍贵。这个熊形就是一路拳法了。
鹰熊合形能得jīng义,这些自己就能找出来,悟熊形真意一切可得也。
这个“拗步横”可以作为dú lì的桩法去玩味,静中求动、活人和死人怎么分别?
就是差一口气而已。
人和神仙怎么分别?
也是差这一口气而已。
人怎么变成仙?
就是上山,人上山就是仙字。
人上了山。海拔变了呼吸就变了。
高处缺氧啊!人的呼吸就得轻、细、绵、长、深。佛、道、儒那些高人,生活规律、无俗务缠身,内心空明且所处天地灵秀之地、观rì月星辰、天地轮转,易得禅机易练出功夫。
形意拳练到了鹰熊合形,心中该有点禅机,有点诗情画意了。放下熊形单讲熊意,多读古书多参古意,计谋施运化、霹雳抖jīng神,文武乃一途耳。我恨不得将胸中所学倾其所有而出,恐诸君没这么大的家伙盛也。
熊形的拗步要迈的大些,内家没有直的。不是只说的身形,步伐亦含在其中。不信诸君试看狮虎扑食、恶狼扒心,其进攻路线没有直的,乃盘旋而进随猎物的移动而移动,不断的转折变化,直至切开猎物防护中线,一击而中矣。
拗步熊形之“一横”与拗步鹰捉共同组成“鹰熊”合形,诸君要体味这个步伐的奥妙。两次变步构成了对敌三角,在三角的变化中,敌人的中线便于打破。为不使诸君拘泥于思维定势,诸君自思量也。
熊形一横得手,出手熊横与敌臂接,得机得势、自然生出一肘,这肘不是练出来的,是生出来的,此时欺中而进,顺势而展开,即生“流星赶月返背锤”,借熊膀之势一挥而就,浑然天成不着痕迹久练自得也。
说鹰熊道英雄,说到鹰熊文思泉涌。然语多必失、言多乏味,还是留些内涵任诸君玩味的好。
清茶一杯古剑一柄,豁然顿悟怡然且自得也妙趣横生。
吾有熊形歌诀,诸君自当悟之
熊有竖项之力、甩膀之劲、出洞之威、斗虎之猛,外yīn内阳、内助脾中真yīn,消化饮食、通关体健、yīn气下降,补还丹田是也。
山灵之jīng熊守洞
两掌护身鹰熊争
竖项扣膀存体降
行行出洞老虎形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76 最是九秋鹰得意 擒完狡兔便飞升】………
形意拳门应步步不离鸡腿,手手不离鹰爪是也。
鹰有捉拿之技,爪锋目敏、能视微物、翅展雄风。
说到鹰形自然想到劈拳,劈拳和鹰捉的外形最为相似,鹰捉的五指更弯曲些而已。这只是外形,内里完全不同,如果劈拳与鹰捉同,那诸多前辈早就将其省略合并了。
但和劈拳比较找出差距,成就鹰捉之技乃是捷径也。
劈拳是手里拿着斧子一步一劈,鹰捉就不是了。鹰捉是拿着痒痒挠挠痒痒,力到指端爪为锋,既要准确快速还要劲力恰到好处,猴子抓虱子练的是手疾眼快,鹰捉活鱼凭的是掌指之功。
劈抓之力练过一段时间,筋骨血脉打通筋强力壮再行劈抓,小臂会有独特的感觉。劈拳力止于肘,劈抓之鹰形力点前移至腕部小臂会贯力,感觉自会不同。
我回忆当时练鹰形时的感受,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定步的办法。做个高马步出个高钻拳练“劈捉”,注意这个词是“劈捉”,啄木鸟不只能用嘴啄开树木,还能抓住树里的虫子,这也是劈捉。
呵呵!天地万物奇妙如斯,鹰熊竞志。鹰能捉鱼,熊一样能捉鱼,熊用劈抓,鹰也用劈抓。
鲜鱼被鹰熊抓住,还在左摇右摆以图脱逃,劈抓是过程不是结果,战斗还没有结束,因为鱼还活着,劈抓的终结点是“撕扯”,熊的绝技是“扭杀”。先天一横,鹰有撕扯及鹰嘴一啄。
其实鹰熊都会一抖,雄鹰震翅yù飞的一“振”,老熊蹭痒的一“颤”这个劲力随劈抓而生,“一振一颤”合谓之“抖”,这才是杀手一击也。
有心诸君看到这里,其实已经明白了鹰熊之斗,一刚一柔、一yīn一阳,其实就是天地yīn阳。
呵呵!虽然功夫还没有上身,但你知道了内涵,换句话说你知道了公式和得数。
先用小马步练定步的劈抓,慢慢的你就学会了侧身发力,五指如钩,手指小臂会得到特殊的锻炼,甚至下身、后背、腿部的肌肉都会练到。
呼吸我不想说出来。这个数出来别人讲过的东西如同别人嚼过的饭菜,再喂到小孩口中,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我小时候也是有很多疑问,家门中甚少得到正面的回答,都是启发式的教育。回忆至此感慨良多,圣天子垂手而治,好师父不教而教,习武要有良师,更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