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的血-第5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一开始我并不觉得越军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调集大批重型迫击炮对付我们,就算越军有炮这炮弹也没法运多少嘛!
但显然我错了,因为现在口径的迫击炮炮弹正结结实实的砸在主峰阵地上。
后来我才知道越军这重迫能这么快就调到主峰方向是因为……越军其实一早就做好了用迫击炮还击我军炮兵的准备,也就是这些迫击炮其实不是用来对付我们的。
这种策略有点像田忌赛马的那一套……越军自知远程炮火远逊于中**队,无论数量还是后勤运输方面与我军都没法比,于是在这一场战斗中越军干脆就不增加自己远程炮火和炮弹的数量了,反正再怎么拼命也还是比不过中**队嘛!
于是越军就很聪明的转移了增加火力的重点,也就是装备大量的重型迫击炮。
这么一来越军的炮火的优势就可以顺利的避过我军的锋芒了,首先是在同等的运力下运送一发榴弹炮就可以运两发重迫炮弹,运送一门榴弹炮就可以运送十几门重迫。
其次是重型迫击炮十分便于机动,适合在炮战方面打游动战。
再次是重迫可以在靠近反斜面的位置也就是在我军远程炮火的死角里开炮,这就使得我军空有比越军强大的远程炮火却只能对越军的重迫干瞪眼。
就像我们现在的遭遇一样,越军迫击炮冲着我军山顶阵地打得欢,而我军却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压制。
我不得不承认越军这一招十分明智。
这些重型迫击炮原本是分散在扣林山各个方向的,它们的任务原本是为了前沿八个阵地提供火力掩护。
但是主峰被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之后,越军就意识到要想保住前沿阵地,关键就在于能否把主峰抢回来,于是当机立断就把一个重迫团都拉到了我们所驻守的主峰脚下。
这场炮轰足足进行了二十几分钟,炮火终于停下来的时候我就有些气急败坏的问着赵敬平:“我们的迫炮部队呢?为什么不压制?”
“营长!”赵敬平有些无奈的回答道:“我军迫击炮大多是轻型迫击炮,这些迫击炮能打到主峰这样的高度就不错了,更不用说压制越军的重迫部队!”
闻言我不由暗骂了声:想不到这越鬼子还给了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
如此一来,只怕也就意味着这往后的战事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顺利了。
正文 第三十四章 人海战术
越军的重型迫击炮轰炸过后,仅仅只是沉默了几分钟,紧接着又是一阵铺天盖地的炮火。
这时越鬼子玩的一种心理战术……众所周知重型迫击炮对工事的破坏性是超常的,就像刚才那一阵子长达二十余分钟的轰炸就将我军的战壕工事给炸得一片狼籍,有些部位的战壕甚至整个都被炸没了。
不过好在我军战士在避炮方面都相当有经验,这也是我们强化训练的科目之一,也就是他们避炮并非单纯的掩藏在战壕里不动,而是时刻注意着炮弹的啸声并从这啸声中判断是否有危险,一旦觉得这啸声不对那就用不想了,马上通过战壕转移到其它的位置。
因为特工连的战士倒是没有多大的伤亡,一营的战士则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训练而不可避免的又增加了一些伤亡。不过话说回来了,一营的战士这时体力还没有恢复,而且还有许多伤员,就算他们有过这方面的训练只怕也没法做这样的规避动作。
至于越军为什么要停上几分钟再来一通炮火嘛,则是因为越军以为在炮火停上几分钟之后我军就该以为炮轰已经结束了,就该放心的钻出来修筑工事了,这时如果再来一通炮火那就肯定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而取得更大的战果。
事实也的确像越军想像的那样,我们的确也没想到越鬼子会玩这一招,再加上一直以来我们也知道越军在后勤补给方面不是很给力,于是就觉得越军在这二十多分钟的炮轰之后也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这一回越军的炮火准备要比我们想像的要充分得多。
然而越军如果以为这样就能使我军伤亡惨重的话那就太看不起我们特工连了……一听到炮弹的呼啸声我们很快就意识到越军新一轮的轰炸又要开始了,于是再次在战壕与掩体内趴好。
与上一回不同的是,这次打上来不仅仅是重型迫击炮的炮弹,还有远程火炮的炮弹。这很容易就那不一样的炮弹呼啸声听出来。
当然,这些远程火炮的目标并不是山顶阵地,就像之前所说的,远程火炮很难打中像山顶阵地这样的位置。
让我觉得有些意外的是远程火炮的目标是主峰的南面也就是越军的正斜面……那里并没有我军的部队。他们往那里猛砸炮弹做什么?!
下一秒我很快就明白了。他们这是为步兵朝主峰冲击做准备。
话说主峰南面虽然没有我军部队布署,但也毫无掩体可言。越军根本就没想到他们会在这种情况丢掉主峰,所以南面靠近主峰这一段几乎就没有工事,这也就意味着越军步兵在对主峰发起冲锋时无险可依。
但如果在这段无险可依的路上砸出一个个弹坑那就不一样了,那些弹坑就可以为越军冲锋的部队提供掩护。
我猜的果然没错。这通炮火持续了十几分钟,炮火还没完全停下来就听到位于棱线位置的观察员朝我们大喊:“鬼子上来了!”
我带着警卫员沿着已经残破不堪的战壕跑到南面一看,果然就有一大片越军端着ak47朝主峰摸上来,人数大慨有一个加强连,正如我刚才所猜想的那样,他们正是依靠着弹坑为掩护朝主峰逐层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甚至还有些越军用工兵锹对弹坑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使其成为更适合藏身的掩体。
这一点倒是相当明智的,改造之后其余的越军也可以用嘛,而且因为这段斜面坡度较陡,我军很难对这些简易工事造成破坏。也就是这些改造后的工事利用率相当高。
“这边也有鬼子!”接着北面的观察员也向我们报告了敌情。
当然,北面的越军人数并不多。我相信北面的这支越军是负责包围一营的那支军队,他们是着了我们“声东击西”之计部署在北面,在发现中计之后才一路尾随着一营的战士追上了主峰。
只不过他们这一路走得似乎并不顺畅,从他们那焦头烂额和到处都是扎着绷带的伤员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在我军炮兵及直升机的打击伤亡可不小。
对于北面的这些越军我基本没怎么把他们放在心上,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强弩之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北面相对于我军来说是正斜面,我军炮火随时都可以对那方面的越军实施炮火覆盖。
事实上,越军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北面的阵形布得很分散,分散可以减少被炮火覆盖后的伤亡,但同时也意味着对主峰单位面积上的冲击力不足。
所以很明显,越军在北面的冲锋其目的仅仅只是为了骚扰或是分散我军注意力。
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让我难以想像的是越军在南面尽然会一口气投入一个加强连之多……要知道这南面仅仅只有几百米宽,而且还有许多部份是不适合攀爬的悬崖,这就使得越鬼子在我们面前黑压压的一片,名副其实的就是“人海战术”。
应该说“人海战术”在马克泌机枪出现时就被证明是无用的,因为这种以前常用的甚至可以说是在战场上必用而且很管用的战术……打仗打的就是人嘛,马克泌出现前单兵武器弱后,又没有机枪,于是人一多再加上冲锋速度快完全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敌人的防线。
但马克泌出现后就不一样了,“人海”那是冲上来一批就死一批,最经典的一战是1891年英国殖民军在罗得西亚与祖鲁人打的一战,在这场战斗中,一支50人的英军小分队,仅仅只用四挺马克泌机枪就打退了5000祖鲁人的进攻,使3000祖鲁人丧命。
50人对抗5000人,而且还打死了这其中的3000人……这在战争史上可以说是难以想像的。
这直接就导致了战争上对“人海战术”的全面否定,尤其现在还是单兵武器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人海战术”就更显然危险。
然而战场上也有句话叫做“兵无定势”,人海战术在绝大多数的近代战争中也许并不适用,但并不代表它就可以被完全否定了。在其后的战争中,人海战术还是在许多特殊的战场上发挥出了作用,比如苏军在与德军的战斗中就曾经发生过一件事,苏军久攻不下一个德军防线,苏军指挥官一个发狠让部下上刺刀朝德军猛冲……结果将德军吓得慌了手脚竟然让苏军给轻松的突破了防线。
当然,这其中也有其偶然的因素在内,比如德军没想到苏军会不顾死伤的发起集团式冲锋,又比如德军没有做好肉搏战的准备等等,但不管怎样战争讲的就是结果。
正像我之前对埋伏在森林边缘的越军采取的也可以说是“人海战术”一样,它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人海战术”那么简单,还包括了“两面夹击”、“出其不意”等等。
有句话叫“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战场上也是这样,战术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只要适合当前的作战环境、只要能够又好又快的打败敌人,那就是一个好战术。
只是我不明白的是越军这会儿用在我们面前这“人海战术”有什么意义,他们既没有“出其不意”又没有其它什么战术不是?要说“两面夹击”那还真有,只是北面的那个夹击也太弱了点,似乎根本就不会对主峰造成什么威胁。
后来我才知道这其实是越军指挥官对我军的误判。
越军指挥官把我们当作是空降十五军的部队了……空降部队嘛,除了空降十五军还会有哪支部队?!于是以越军指挥官对中**队的了解,他们很容易就想到空降十五军的缺点:火力不足、弹药不足。
针对火力不足、弹药不足的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面实施骚扰,另一面则发起集团式冲锋。
还别说,这种想法还真是对的,因为越军手里拿的也都是火力不弱的ak47,越军通常都可以一边往前冲一边射击对我军实施火力压制,再加上越军重迫刚刚才对我军阵地实施了超过半小时之久的炮轰,我军这时还很有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呢!
只是越军没想到的是,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空降十五军,而是久经战阵武器装备甚至都不比苏联军队差上多少的合成营。
这时的我虽然不怎么理解越军这种打法,但是送上嘴的肥肉又哪有不吃的道理,于是当即就让各部份做好了战斗准备。
这里所说的战斗准备不仅仅只是前沿手拿各种枪械的战士,还有能够大面积杀伤敌人的火箭筒、无后座力,以及射程相对较远的迫击炮。
这其中尤其是迫击炮,这玩意因为其射程要比火箭筒和无后座力炮远得多,而且射速也很快……往里头放一发炮弹就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