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起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欤捕钠欤艹莆似臁�
三、 八旗制度的内容、性质及其影响
《满文老档·太祖》卷四,对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的确立及其基本内容,作了如下的叙述:
聪睿恭敬汗之聚集之众多国人,皆均匀整齐点数,三百丁编一牛录,一牛录设一额真。牛录额真之下,设代子二人、章京四人、村寨拨什库四人。四章京分率三百丁编为达旦,无论作何事,往何处,按四达旦之人当班计,共同劳动,同出同行。若兵丁之甲胄弓箭刀枪鞍辔等物恶劣,则贬降牛录额真,若俱整修良好,军马肥壮,则擢升牛录额真。诸事豫为立法,俾得遵循。
因若取赋谷于部众,将苦累部众,乃令出一牛录之十丁四牛于公,于闲地耕田,多获谷物,充实仓库,委任十六大臣、八巴克什,掌管库谷之登记收支。……选审断国事公正善良之人为八大臣,再选四十审事官,不贪酒,不索金银。每五日召集诸贝勒、大臣于衙门相议,使公正审断事之是非,成为常例。
英明汗又言:……诸贝勒、大臣。尔等与其只顾一身而生,不如对下面众伊尔根教以善言,使其摒弃恶念,众心皆明而善,不为主上所罪,尽执忠良之心,则尔等今生令名大著,后世之回报亦丰,此亦功德矣。吾思,生之者,善理上天委任大国之事,审断公正,平盗贼,止恶逆,贫苦之人尽皆养之。如此,合天意,养贫乏,使国家太平,此则报天之大功,己身之大福也。
《武皇帝实录》卷二载:
太祖削平各处,于是每三百人立一牛录厄真,五牛录为一扎拦厄真,五扎拦立一固山厄真,固山额真左右立美凌厄真。原旗有黄、白、蓝、红四色,将此四色镶之为八色,成八固山。行军时,若地广,则八固山并列,队伍整齐,中有节次。……军士禁喧哗,行伍禁纷杂。……又立理国政听讼大臣五员,都堂十员。……凡事都堂先审理,次达五臣,五臣鞫问,再达诸王。如此循序问达,令讼者跪于太祖前,先闻听讼者之言,犹恐有冤抑者,更详问之,将是非剖析明白。
这些材料,以及其他记载,表明了八旗制度是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然包括了用兵行围职能,是后金国的军事制度。努尔哈赤明确规定,所有人员都必须编入八旗,“聚集之众多国人,皆均匀整齐点数”,分隶各牛录,禁止隐匿丁口脱漏不报,不准离旗外逃。这样,就将来自不同地区的分散的几十万人口,统一编制起来。
八旗实行三级管理制度,三百丁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扎拦(亦写为甲喇),五扎拦为一旗。扎拦,是满文jalan的音译,原意为“草节、树节、竹节儿之节,骨节之节”,此处是将甲喇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机构,上为固山(旗),下为牛录。牛录额真管本牛录的三百丁。甲喇额真管五个牛录(后各甲喇辖隶的牛录不尽一致,有的多达十余牛录)受制于固山额真,归本旗旗主贝勒统治。八旗之上,有汗总辖。这样一来,原来分散的几百牛录被统一编制起来,分级管理,既严密,又灵活,对加强后金国的集中统一领导,起了很好的作用。
有了人丁,就可以佥征兵士。八旗的诸申是兵民合一,平时耕猎为民,战则披甲当兵,每个诸申皆有出征厮杀的义务。各个时期佥丁披甲的比例不一,有时一牛录出五十甲,有时一牛录一百甲,有时一牛录一百五十甲,大体上是三丁抽一。这样,就建立起一支拥有精兵数万的军队——八旗劲旅。
第二节 八旗制度(4)
八旗之一: 正黄旗
征战之时,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分率本旗、本甲喇、本牛录士卒,在汗或本旗旗主贝勒指挥之下,冲锋陷阵,攻城夺堡,立功受赏,违令惩治。努尔哈赤规定,兵刃交接时,披重铠执利刃者为前锋,披短甲善射者自后冲击,精兵另行立于一处,观望军情,有不备处,立即前往接应。破敌后,“功罪皆当其实,有罪者,即至亲不贳,必以法治,有功者即仇敌不遗,必加升赏”。
八旗制不仅是军事制度,而且还包括了征赋佥役等财经方面的职能。国家筑城、运输等项力役,皆按旗佥派牛录人丁担任。官用粮谷,亦系八旗各牛录提供,每牛录出十丁四牛屯垦闲地,收获粮食交纳公库。若按一丁垦地三十六亩计(这是五年以后实行计丁授田的标准),当时八旗两百多个牛录,可垦田地###万亩,能收粮食十余万石,这对保证军粮供应,起了很大的作用。
后金的其他用费,包括临时征战急需的军马和舟船,也由各牛录备办。天命元年,为征东海瑚尔哈部,命“一牛录选骏马六匹,共马一千,牧于田谷之中,使肥之”。又“令一牛录出三人造舟”,往兀尔简河上游森林,“造刳舟二百”。因此,进入后金的朝鲜从事李民,述其见闻说:“凡有杂物收合之用,战斗力役之事,奴酋令于八将,八将令于所属柳累将,柳累将令于所属军卒,令出不少迟缓,绝无呈诉弁理争讼曲直之事云。”
八旗制又是后金进入辽沈以前的政权的特殊组织形式。牛录是基层政权机构,上为甲喇,再上为固山(旗)。八旗的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既要执行汗的指示,佥派人夫屯田服役、披甲当兵,率领士卒战阵厮杀,又要遵奉汗和旗主贝勒的命令,辖治属下人员。努尔哈赤一再谕示各级额真严格管辖旗下人员。他降谕说:“汗所任用之诸大臣,自众额真以下,牛录章京以上,尔等当各自谨慎恪守职责,坚持法令,严加管辖……管教国人。”他责令众额真、固山额真、梅勒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牛录章京和村寨拨什库,皆要遵奉此谕,书写誓言,呈汗阅后记入档子,日后背誓犯罪,则依誓言惩治。甲喇额真以上官将共呈誓言说:“谨记勤言汗所下达之任何令旨,若诸贝勒、大臣忘记汗言,不详察所被委任牛录众人之善恶,则贬降诸贝勒、大臣,以知其过。”章京、村寨拨什库发誓说:“诸贝勒、大臣之各种禁令,达于牛录额真,牛录额真应不忘其言,不违时日而转达。……若伪作此言而违之,使牛录额真知其过,告诸贝勒、大臣而杀之。”
在辖治旗人的问题上,努尔哈赤谕示群臣,要他们做到以下四条: 一为“审断公正”,即维护满族贵族的利益,按照统治者的意志裁处各事,要宽待贵族,重惩违令的阿哈、诸申。遇有词讼,都堂先审,次达五大臣,再达诸贝勒,然后由汗裁定。二是“平盗贼,止恶逆”,遇逢阿哈、诸申反抗,则严厉镇压,捉获逃亡的阿哈,立即处死。三系“遍济贫乏”,施用小恩小惠,赐点食盐给筑城夫役,赏给穷民布匹,以示宽厚,企图使诸申、阿哈感恩戴德,“虽劳苦从事而无怨言”。四为“教以善言”,使劳动者之心,“皆明而善”,不怀恶念,不为“盗贼之行”,俯首帖耳,甘作顺民。这样,就可达到“国家太平”,后金国太平无事,汗、贝勒便能坐享阿哈、诸申的劳动果实了。
总之,八旗制度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制度,而是包含了军、政、财、刑等各方面职能的满族的根本制度,并且还是进入辽沈以前后金政权组织的特殊形式。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八旗制度对满族和后金——大清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起了积极的作用。八旗制度的建立,将分散的几十万人严密地编制起来。分则弱,合则强,宋朝便有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的说法。现在,一二十万女真统一编制,每牛录佥甲一百或一百五十,可挑选精兵数万,加上粮草充足,器械精良,战马十万,这支武装力量就成为具有极大威力的强大军队。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劲旅,用兵三十余年,战必胜,攻必克,连下明朝重镇,大破明军于萨尔浒,俘获人畜数百万,辖地数千里,极大地增加了汗、贝勒的财富,增强了汗、贝勒的势力,扩大了统治范围,对后金国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八旗制度的建立,还有力地促进了满族的形成和发展。全部人员,各按旗分、甲喇、牛录居住,原系一族之人往往分隶不同的旗或不同的甲喇、牛录。一旗、一甲喇、一牛录之内又有不同地方和民族的人丁,基本上打破了女真各依族寨居住的旧习,这就使八旗数十万不同民族的人员,居住在同一地区,密切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八旗人丁在汗、贝勒和各级额真的管辖下,耕田种地,纺花织布,牧放马牛,猎捕兽禽,采松摘果,生产迅速发展,改变了部分女真旧日渔猎为生的落后习俗,八旗人员大体上达到了“耕田食谷为生”的水平。
在此之前,有的女真人任意行止,自由谋生,过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活,辽东地区的汉民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编入八旗以后,各部各地人员,或者是降为阿哈,或上升为奴隶主,或为国家辖治的诸申,家主剥削阿哈的奴隶制发展为占据八旗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 八旗制度(5)
八旗人员皆须遵守国家法令,阿哈必须交出耕田所获全部粮谷,献与家主。诸申必须听从汗、贝勒驱使,屯田服役,披甲厮杀。所有八旗人员,不管是女真,或者是汉民,言谈交际,文移往来,必须使用满文满语,服装发式亦须一律,依照女真习惯剃发,不许妇女缠脚。八旗人员同居共处,互通婚姻,血缘关系愈益密切。
这样一来,在八旗制度的辖束下,经过广大八旗人丁的长期辛勤劳动和共同战斗,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几十万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大体上达到了同样的水平,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愈益增多,逐渐形成为一个在居住地区、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在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新成员的诞生及成长过程中,八旗制度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 三都督舒尔哈齐之死(1)
随着女真国——后金国的建立和发展,统治集团内部对权力的角逐,也就相应地激烈化了,出现了许多严重影响政局的大事,发生了几起重大疑案,舒尔哈齐之死,即为首案。
舒尔哈齐是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第三子,与太祖努尔哈赤同为宣皇后喜塔腊氏所生。舒尔哈齐,骁勇善战,称雄于部,兄长努尔哈赤起兵以后,军政大事,共同密议,史称其“兄弟始登垄而议,继则建台,策定而下,无一人闻者”。舒尔哈齐很早就披甲上阵,领兵厮杀,“自幼随征,无处不到”。正是由于弟兄叔侄齐心协力,五大臣等官将奋勇冲杀,因而辖区日广,臣民众多,舒尔哈齐也聚集了大批人丁牲畜和兵将。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十月,朝鲜通事河世国随同明朝官员入使建州时,了解到努尔哈赤麾下有万余名兵士、战马七百余匹,舒尔哈齐麾下有五千余名,战马四百余匹。他们先到努尔哈赤处,拜见辞行,再到舒尔哈齐处,亦“一样行礼”。努尔哈赤杀牛设宴,舒尔哈齐亦宰猪设宴。此时正在修建两人住舍,“各以十坐分为木栅,各造大门,分别设楼阁三处,皆为盖瓦”。朝鲜国王将河世国调查情况,向明辽东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