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 >

第127部分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第127部分

小说: (天龙同人)武帝之天龙八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返回。
  至于赵孝锡自己,则在众骑军开始带着战利品返回兰州时。带着手下的鬼骑军,沿着拓跋野逃亡的道路,再次出现在黄河岸边。
  吩咐沿途的侦骑加强军情搜集之后,赵孝锡决定就在这处拓跋野等人逃脱的黄河口,等待西夏的下一步行动。此次解决了赫连铁树,兰州边境已然不再拥有敌情威胁。
  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看西夏人在吃了这个亏后,会做出什么选择。是大兵入境,还是选择吞下这个苦果,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去等待。
  当然他也不会忘记,来自已然一个多月时间,却从未向京师汇报过战报。从目前布衣阁送集的情况,今年的宋辽边境,同样出现了往年一样的敌骑骚扰情况。
  至于西夏今年,也许是特别渴望收复兰州,才着重攻击这一处。结果却被赵孝锡,来了个迎头痛击,损失了近二万精锐骑兵,相信他们也会好好心疼上一段时间。
  亲自书写了一封报捷的战报,赵孝锡交给骑军侦骑,让他迅速送至秦凤路知州处。以八百里加急的情况,向京师朝廷报捷。希望这次的大胜,能让今年朝廷的官员们好过一些。
  除此之外,他还写了一封密折,交由身边的亲卫亲自递送进京。转交给那位此刻,想必心里也非常不痛快的皇帝赵煦。
  里面除了说出骑军此战的伤亡,还对后续的一些事情做出了预判。有些东西,赵孝锡现在只是一个钦差,他的命令更多只能传达到秦凤路跟永兴军路。
  若此次西夏真想拼命,那朝廷必然有所应对才行。除此之外,他还特意安排了两组伏兵。打算进入与西春接壤的吐蕃跟辽国捣乱,以此转移三国的注意力。
  别看目前三国似乎都喜欢欺负大宋,但在三国的边境地区,到了这种时节,同样会发生小规模的冲突。
  赵孝锡在密折中所提及的伏兵,就是化装进入三国的边境地带。将这种小冲突尽可能的扩大化,让他们无力顾及骚扰宋朝,替宋朝争取崛起的时间。
  在赵孝锡将两封密折,通过不同的渠道递送京师时。这段时间,天天上朝听到都是,与番邦接壤地区有多少人被掳。多少村子被杀消息的赵煦,可谓心情极度的不佳。
  一直希望听到点好消息的秦凤路,直到赵孝锡领兵进入也有一个多月,却没任何消息。这让赵煦也有些担心,这位堂兄会不会把事情搞砸了。
  直到报捷的战报,通过驿卒的八百里加急。在汴梁城开门没多久,朝廷还未结束早朝时。那背着战报的骑兵驿卒,飞奔进城一路高喊‘兰州大捷’,引来京城百姓驻足观望。
  等到这个背着捷报的驿卒,直奔皇城脚下,被守卫宫门的禁军拦下。望着那驿卒一脸的疲惫,还有那兴奋至狂的表情,禁军也清楚这种事情拖延不得。
  很快将情报上报,清楚这段时间皇帝会边境战事苦恼的小黄门太监。立刻领着那位驿卒,往朝堂走出还喊出‘兰州大捷’的尖锐声音。
  正在讨论御敌事宜的赵煦,还有一众文武官员,听到这‘兰州大捷’的声音。几乎同一时间停下了争论,将脑袋望向了宫门之外。
  想到这个大捷应该是那位堂兄送来的,赵煦不顾天子形象已然走下龙椅,往朝堂的宫门中走出。那些文武大臣们,自然也跟了出来。
  在那进入朝堂的台阶上,望着不断小步快跑的太监跟驿卒。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那驿卒端于手上的报捷盒子,期望这里面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好消息!
  
  第二卷 第一百六十三章 是战是和?
  
  做为一个皇帝,不管年纪大小,他都渴望听到边关大捷这种消息。尤其对年幼接掌大宋朝的赵煦而言,他更加渴望在位期间,能成就超越前几任皇帝的功勋。
  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可赵煦同样明白朝廷如今的形势并不乐观。加上他这位皇帝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掌握在那位皇祖母手里,朝中掌权的大臣又有些厌战或者说怕战。
  想想三个番邦之国虎视中原,会心存担忧也是很正常。为此,面对那些封河后屡犯边境的番邦骑兵,朝廷能做的就是避免边关城池的陷落。
  至于那些没有大城庇护的普通百姓,也只能寄托他们靠运气,能逃过每天必来的一次洗劫。这种洗劫运气好点,最多失去一些财富。运气不好,也许就化身一具横于野外的尸身。
  清楚这段时间,这位皇帝多么渴望好消息的文武大臣,自然清楚那位郡王爷。从封河前就进入秦凤路,准备给西夏国一次深刻的教训。
  只是随着对方进入秦凤路之后,朝廷虽然没收到那里,令人心感不悦的消息,却也没听到任何战事的消息。仿佛秦凤路那一块,今年被朝廷彻底遗忘了一般。
  这段时间,赵煦也询问过兵部,是否有接到秦凤路那边的战报。结果这一等,今天终于等到一个大捷的战报。至于这个大捷有多少,还要看了战报才知道。
  从跪倒在地的驿地身上,拿到报捷战报的太监,恭恭敬敬的将奏折递给赵煦。迅速打开奏折时,看到上面熟悉的字眼,赵煦就知道这份报捷的战报,出自赵孝锡的亲笔。
  等到上面详细记载,有关此次西夏大军进犯的消息,还有歼灭西夏骑兵的数量。以及那近五千号被俘的西夏骑兵,边境诸城安然无恙。边民死亡的数字可以忽略不计。
  赵煦紧锁的眉头终于绽放,放心地交:“好,好,好。巴蜀郡王不负朕望,带领朕的亲卫骑军,终于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阵前斩杀西夏征东大将军赫连铁树,歼灭敌骑近一万有余,还俘虏敌骑近五千余人。自身伤亡才不过二千,这可是本朝当之无愧的大胜仗啊!”
  一众大臣听到这个消息时,武将们自然是欣喜之余有些不信。文臣们虽然高兴,却有些担心这样一来,西夏会不会恼羞成怒大举进犯边境呢?
  这年头,宋朝文臣反对打仗的原因很简单。出于公心的话,那就是打仗有些劳民伤财。出于私心的话,那就是不想让武将夺权。
  看着众人似有不信,赵煦很直接的将大捷战报,递给身边的文武大臣观看。上面有巴蜀郡王的印章。这也意味着,这份战报是不可能做假的。
  除非巴蜀郡王为了贪功,敢冒着欺君之罪,来成就所谓的大胜功勋。面对这些朝中不少大臣,都觉得自己给予太多厚宠的堂兄,又大大的给自己涨脸。
  赵煦皇帝的信心顿时爆涨道:“范相,众位爱卿。现在你们还会觉得,朕从国库抽调税银组建亲卫军,是劳民伤财吗?平时你们都说,番邦骑兵过万不可敌,可现在呢?
  巴蜀郡王仅凭亲卫骑兵的五千兵力,就取得如此大的胜利。你们还会觉得巴蜀郡王太年青。不能胜利骑军统领一职吗?”
  说的这些文臣哑口无言之余,赵煦的畅快之意别提多美了。前段时间,为了准备秦凤路的战备物资,朝廷确实花费了不少钱。可有了这个大胜,这些人还能说什么呢?
  以往历朝大战。想取得这样重大的胜利,那次花费的代价没有这次高。更何况,此次战报上面明白写着,除了歼杀的西夏敌骑所取得的重大战绩。
  单单那上万西夏优良战马,就足以令朝廷大大的赚上一笔。谁都知道,如今战马对于朝廷的重要性。
  有了这上万匹优良战马,朝廷在组建精锐骑兵上面,又能大大的减少一笔开支。真可谓人财两得的好事,赵煦身为皇帝又岂能不高兴呢?
  看到这些文臣在皇帝面前吃憋,对这位好武郡王爷有好感的武将们,也觉得深受震撼。
  只是震撼之余,他们也在担心。这千余骑军的伤亡名单中,有没有他们亲属的存在。
  虽说军人战死沙场,对于他们这武武勋世家而言,也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可人死了,单单一个光荣有什么意义呢?活着享受这份荣誉,不是更令人高兴的事吗?
  只是相比这份八百里加急传递的大捷战报,后续有关战斗的奏折,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知道。到时也许就能知道,那份战死或致残的名单中,有没有他们的子弟存在。
  在赵煦跟宋朝文武大臣,以及很快得知消息的汴梁百姓,为此次兰州大捷而高兴时。
  带着仅剩几百骑兵,冲过黄河进入国境的拓跋野。也将大军失利的消息,第一时间向西夏国主进行了禀报。
  一时间,西夏国主都觉得不敢置信,这信心满满的大胜,怎么会一转眼变成大败呢?
  尤其在得知,赫连铁树这位心腹大将,竟然也被宋军的将领给斩杀于阵前,西夏国主更加难以相信。要知道,赫连铁树可是西夏少有的骁勇善战,怎么会被斩杀了呢?
  做为同样登基不久的西夏国主,李乾顺对于此次出兵兰州,可谓雄心壮志。非常相信这位一手提拔起来的军中大将,能替他再立功勋,收回前些年被大宋夺回的兰州地区。
  可现在的现实呢?
  赫连铁树被斩杀在兰州不说,其手下一万多骑兵,全部被葬送在宋朝境内。除此之外,就连拓跋族此次出兵,也可谓元气大伤。
  这样一来,面对辽国铁骑的进犯,拓跋族也将压力倍增。这就意味,李乾顺要想保证夏辽边境的稳定,就必须从其它地方调兵过去,增加双方的兵力配比。
  随着李乾顺将这个大败的消息,在早朝的时候宣布开来,询问这些文武大臣。接下来,跟宋朝到底是战是和时,整个朝堂也变成主战跟主和两派争吵的菜市场。
  主战的一方,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必须给宋朝一个深刻的教训。在这些主战派看来,赫连铁树此次入侵失败,更多败在他轻敌大意之上。
  只要他们接下来,加大兵力入侵,兰州就一定能够攻占下来。而相对的,他们出征的人除了财富之外,能得到的功勋自然不会少。
  主和的一方,则是觉得西夏现在面临的处境,同样非常危险。一旦大举南下进犯,能胜固然是好事。
  可万一再败,或者惨胜。面对虎视眈眈的辽国跟吐蕃,甚至于回鹘各部,西夏到时又如何应对呢?
  毕竟,宋朝就算现在实力不如以前,可瘦死骆驼比马大。一旦战事陷入僵局,形势对西夏更加不利。
  一时间,两派说的似乎都有理,反倒把李乾顺这位国主给搞烦躁,直接下令退朝延后再议。只是再议之后的结果,还是吵成一锅粥。
  而随着陆续逃出重围的一些散骑,狼狈不堪的返回西夏之后,李乾顺也得知宋朝还俘虏了五千西夏骑兵的消息。其中还包括,那位不日就有可能,押送进大宋京城的外甥。
  在这种争议之中,西夏调集于黄河边,防止宋军骑兵进犯的骑兵。也没发现,有宋军骑兵进犯的影子。
  却得知那支凶悍的鬼骑兵,就在黄河对面扎营,也不过境就这样待在那里。似乎有意在等待西夏,对接下来是战是和拿出个痛快的决议来。
  面对这支被拓跋野形容,能跟西夏国主掌握的铁鹞子相抗衡的宋军黑衣骑,最近被吵心烦的李乾顺决定。派出其掌握的三千铁鹞子,去试试那支待在黄河边不走的鬼骑军。
  按照他的想法就是,铁鹞子若能胜,那他就站在主战一方,大举调兵进犯宋朝。若铁鹞子也不是那些骑兵的对手,那他就选择主和的一方。派人去宋朝,跟那位宋朝皇帝谈和。
  对于李乾顺这种明显站在主战一方的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