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为王-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休利奇兄弟律师事务所制定的方案,西部计算机公司实行前期按利润比例收费,市场开拓成熟,转为固定数额收费的执行方案。前期开发市场是重点,在现行技术成本下,收取高额专利费,只会抬高软驱价格,不利于市场开拓。等到市场开发成熟,随着技术进步,软驱的制造成本也会大幅下降。到那时,用固定数额给与专利授权,可以维持软驱的最低价格,从而为西部计算机公司谋得超额利润。
这个方案郭逸铭看过后很满意,觉得没有问题,正准备就这样实施,只是这个方案递交到美富公司,对方却反应极为强烈,要求公司决不能实行这个方案。
在美富公司看来,专利分阶段,采用两种收取方式,是极不可取的,只会为市场所厌恶。那些制造商辛辛苦苦帮助西部计算机公司开拓了市场,转过头却被公司卸磨杀驴,这样恶劣的行为只会让公司成为全美所有公司的公敌,以后谁还敢跟这种公司合作?
专利费造成软驱成本过高,这不是问题。
西部计算机公司现在的零售价335美元,制造商无利可图。但美富公司认为这个价格就定低了!苹果公司的软驱,存储容量才700多K,就335美元。凭什么西部计算机公司1。44兆的软驱才卖335?这种行为是倾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苹果公司现在没有作声,但长期下去,对他们的销售造成重大损失,必然会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且西部计算机公司必败无疑!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涨价!
好在才销售了两个月不到,355的零售价可以说是市场初期推广价,正式价格应该每台涨一百美元以上,为所有制造公司留够充足利润空间。大家都有利可图,经过协调,就可以形成价格联盟,控制全美的软驱售价。
刚开始顾客可能觉得高了,会埋怨,但对大容量软驱的需求,用户不得不接受调整后的价格。时间一长,这个价格逐渐被市场所接受,便会成为最终定价。
美富公司对固定授权费的提法也很赞同,并表示这本来就是通行的专利收取法。
固定授权费在初期销售暴利阶段,制造商对此不敏感。等到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大幅下降,固定授权费则可以维持一个最低零售价,让专利所有人获得超额利润。
但他们否定了休利奇兄弟律师事务所的固定授权费方案。
美富公司动用上百位专业律师,查询了全美现行的工业、电子、包装等行业相关专利,仔细听取了西部计算机公司工程师的意见之后,他们根据软驱制造中的几个无法回避的关键技术,将软盘驱动器的专利,化整为零,从外壳、质料、颜色、托盘、机架、芯片设计、目标实现等等各方面,将专利完全拆分。以二十几项关键技术为支撑点,整理出多达三百多项专利,再由这些专利,延伸为跨越半导体行业的庞大应用分支体系。
经过他们的筹划,如此多的专利总和下来共39美元。
这其中,二十几项无法回避的关键技术专利授权费最高,占到了总授权费的43。7%,其余数百个小分支,占56。3%。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使得专利法院即便在被其他公司买通的情况下,也无法将软驱的专利全部否决,最多只能否定部分。二十几项关键技术授权费最高,多保留一项,就能多赚一大块专利费。如果对方集中火力,将关键技术专利否决,那么分散的枝节专利,同样能让西部计算机公司得到超过总专利费一半以上的授权收入。
否定关键技术,就没有精力顾及枝节部分,管枝节部分——如此多的专利细分,谁也没本事能做到全部否决!
经此一来,西部计算机公司就立于了不败之地。随便竞争对手如何想办法,公司至少能收到超过20美元以上的专利收入。而且固定专利费的设定,保证公司在以后软驱技术扩散开来,利润快速下降之时,同样能收获到丰厚的利润。
大量分拆专利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更高的专利申请费和维持费。
按美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授权最长不超过20年,新技术专利最长不超过14年。递交专利申请时,发明专利须交1000美元申请费,新技术专利须交438美元申请费。申请一递上去,就获得了专利法的保护,除非中途被撤销。
专利审查时间不定,短则一年,长的有可能达到两三年,由一个专门的专利审核机构进行鉴定评判。审核也是要收费的,每项发明专利交1400美元,新技术专利800美元。
此后当专利通过,新技术专利不再收费,但发明专利要分阶段缴纳专利保持费。
第一次缴纳,是在专利获得认可的三年半,要交900美元保持费;第二次是在获得审批的七年半,考虑到专利人已经受益,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了价格优势,收费上涨为2300;最后一次是在专利通过的第十一年半,费用达到3800。
综合计算,一项发明专利总支出是9400美元,新技术专利便宜一些,为1238美元。
按照美富公司为他们制定的计划,三百多项专利有近两百项属于发明专利,另一百多项可以申请新技术专利,总计支出为两百万出头。
小意思!
郭逸铭现在每月的纯利润都有一百多万,一个月多一点的利润就足够支付长达20年的专利开支,毫无压力。以后当专利授权费开始收取,其他公司每生产一台软驱,就要交给他至少20美元,一个月10万台的销售量,就能带来200万的专利收入,暴利啊!
等到个人计算机大规模推广开来,每年新装机容量就超过千万台,光是软驱专利授权费,就不下于4个亿。
收钱收到人手软!
假如他没有其他野心,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可以躺下来尽情享受人生了。三百多项专利,平均下来长长短短十几年的专利费收入,超过数十亿的赚头,几辈子都花不完。
然而他是郭逸铭,他的野心,超过任何正常人的想象。
他的野心之大,可以称之为疯狂。
如果他把自己的野心说出去,谁都会以为他疯了,除了他自己。谁让他是后世穿越而来的人?还是随便拿一项技术出来,都可以改变科技发展进程的材料专家?他在得知自己已经穿越这个事实之时起,就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在,是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而来,并立下了一个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宏伟誓言。
走到现在,他的目标才微微露出一丝曙光而已,他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第三十七章 画了一个圈】………
彭之旭调整着电子显微镜镜头下的焦距,努力将8080芯片电路放得更大一些,以能清晰地识别各种集成元器件。通过显微镜观测物体,双眼负担很大,看一会儿眼睛就变得生涩胀痛,但他毫不理会,看一会儿,眼睛离开观测目标,在旁边的图纸上,勾画出相应的逻辑电路。
他是从国内调来的工程师之一。
彭之旭感觉这是他这辈子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
这里有那么多的计算机供他们拆卸研究,就像是在玩一个昂贵的积木玩具。这要放在国内,他连想都不敢想。一台PDP价值就好几万,一台Apple都上千,顶他一年的工资了,谁敢给他们这样玩?他在四机部四所工作了大半辈子,碰过的最高级的计算机,也不过是一台DJS130。
就那台国产的DJS130,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看管,申请做一个科**算需要提前一个月提交申请。获得批准后,由专门的程序录入员输入计算程序,他们只能连机房都不准进,只能隔着玻璃窗眼巴巴看着。完成计算任务以后,从窗台接过一叠打印着计算结果的打印纸,就必须在管理员警惕的目光中迅速离开,都不允许在计算机房外徘徊逗留,怕他们搞破坏。
随着儿子从新疆返城,顶替了他的工作,他以为,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就在他学着旁人的样子养花逗鸟,准备安享晚年的时候,一辆高级轿车来到了他们单位宿舍。当时他从阳台上,看到那辆闪闪发亮的高级轿车,眼睛都花了。要知道,他们所里才配了一台老旧的北京120吉普,这样高档的轿车,难道是中央领导来了吗?
结果乘这辆高级轿车来的人,竟然敲响了他们家的门。当他打开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闪烁着睿智眼光的年轻人,年轻人的眼神是那么的深邃,给他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回想起来,他打开门,看到那双眼睛时的那一刻。
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他现在的老板郭逸铭。
嗯,就是老板,来到美国以后,见识了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他明白自己已经不是在国营单位工作,而是在为私人干活。老板代替了过去单位领导的地位,却比单位领导在他心中更具威严。单位领导最多给人小鞋穿,老板却可以让你滚蛋!
他不想滚蛋,他还想继续从事他所热爱的科研工作,这样优异的工作环境,他真想一辈子就待在这里,永远不要离开。
他更舍不得老板给的高额工资。
在国内,每月300元的工资,他拿的,是和省部级领导一样高的收入!在美国出差期间,月工资更提高到了800元!
800元啊!
都抵得上十个以前的他了!
在这里住宿免费,吃穿免费,每月还另发100美元的零花钱。这钱他拿着都发烫,他觉得他没为公司做什么,却拿这么高的工资,他有愧啊!为了对得起这份工资,他更加拼命的工作,把每一份每一秒,都用在工作中,为了出成绩,他连以前喜爱的象棋都舍弃了。不光是他这样,据他所知,同来的所有人都是这样。
不过其他人都把目标对准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去研究英特尔新出的8800微处理器、Z80微处理器、PDP-11这些最新科技成果。只有他和另外两位老同志,耐下心来研究这款七十年代初出品的8080,绘制基本电路图,对其设计思路进行讨论。
不是他们不想研究更高级的微处理器,是他们自感与国际尖端科技脱节太久,贸贸然就一下子去搞代表最新技术成果的东西,会消化不良。
国内从60年代中期才掌握了TTL双极性集成电路技术,这是一种基础型集成电路,比国外晚了4年。可这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进步速度之快,超过了以前十几年、几十年。也就落后的这4年,国外就已经发明了更先进的PMOS集成电路。我们紧追慢赶,紧跟着学会了PMOS,人家又弄出来一个NMOS,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集成度更高、速度更快、性能更好的CMOS又冒了出来。
累啊!
跟在人家背后追赶的感觉,真累!
Z80是好东西,大家都知道。它遵循英特尔8080的设计思路,却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结构更完善、功能更强大,难怪大家都喜欢它,争着对它展开深入研究。
可我们想过自己的底子没有?
我们72年才以一台从日本进口的美国NOVA1200小型机,仿制出一台国产的DJS130。就这,还因为自己的集成电路技术不过关,将人家原来PMOS集成电路的处理器,分拆成了31片TTL小规模集成电路,全国十多个单位共同合作,用了一年半才仿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