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英雄-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味,东京大学的中文科为了招待我,特意重金预约了日本最著名的刺身,其中最名贵的那条鱼,当天东京湾只打到了一条,天皇也只能预约第二天的了。而日本的佐料是酱油和山葵,另配萝卜丝海苔之类。日本的生鱼片,历史上有过多种写法,例如指味、差身、差味、差酢、刺子、刺躬,现在统一写作“刺身”,用东京话发音是“洒西米”。熟稔日本文化的郭沫若,曾经于1954年12月21日在日本《朝日新闻》上发表一篇《刺身论》。他说sashimi本来是潮州人吃鱼生时所用的酱油,当地叫做“三渗”,大概是用酱油、醋和生姜汁三种佐料来食用生鱼片。而samsham(三渗)的发音因日本人不能发鼻音而说成sashimi。郭沫若的推断有一定的道理。现在韩国的著名品牌“三星”的发音,就有点接近samsham(三渗)。而潮州文化确实对日本文化有影响的,中国最爱吃鱼生的地方就是潮州。从潮州,厦门,经过台湾、冲绳、到日本本土,有一条很清晰的风俗文化变迁路线。我的林祁师姐在日本多年,她说一到冲绳,简直就像回到了她的福建老家也,东京大学的林少阳教授也有类似看法。从佐料名变成菜名,似乎符合文化误读的规律,也可聊备一说吧。
崔俊生道:“反正孔老师的意思是说儿,我们韩国和日本的文化儿,都是向中国学习的结果儿,我这么理解,没错儿吧?”
我说:“可不是那个意思。韩国和日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中日韩互相影响、彼此融合的地方很多,但也各有所长,不必事事要一争长短。就拿烧烤和刺身来说吧,虽然中国古已有之,而且丰富多彩,但韩国和日本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特长。现在要说吃烤肉,我是很喜欢汉城和光州的烧烤的。要说吃刺身,那无论韩国还是日本,都比中国要高级多了,例如我在仁川海边吃的生鱼,在北海道函馆海边吃的海胆,都是我终身难忘的。在日本,我吃到了品种最多的鱼,很多鱼的名字都是第一次知道。文化遗产的发明权归谁,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谁能体会出其中的文化滋味,才算是真正的文化主人啊。刚才这几盘子上等精肉,用傅玄的话说,真是流采成文,灿若红绮,要是不懂得欣赏,那就好比暴殄天物,可惜一边说话,都吃完了。你们今天又听我上了这宝贵的一课,这就叫做亲炙纶音啊——咱们再来5盘大和黑牛吧。”
()免费电子书下载
※BOOK。HQDOOR。COM※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25节:台湾已是武林天下
学生们都说:“孔老师讲得真是脍炙人口啊,我们也更想吃多了,再来5盘是太少了,我们再来10盘吧。”
孔老师说:“好,这就叫炙不厌多,脍不厌嫩也。”
台湾已是武林天下
前些天,著名武侠出版家宋德令先生从台湾打来电话,一开口就是:“祝贺祝贺!热烈祝贺!”
我心想,洒家最近既未离婚也未买房,既未露点也未走光,祝贺我什么呀?便随口客气道:“哪里哪里,多谢多谢!全都拜托朋友们啦!”宋先生答道:“是呀,我们大家都一起去帮忙啊,我们所有的朋友都去给马英九投票,马英九终于当选啦,咱们中国人民的愿望终于实现啦。”
哦,原来是祝贺马英九,我道的哪门子谢呀?于是我改口说:“是呀,确实不容易啊,看来是人心所向吧。”
宋先生说:“我们从下午就订了饭店,一边喝酒一边看直播。等结果终于出来——喔!我们兴奋哪!多么值得祝贺呀!”
宋大哥的情绪感染了我,我说:“是啊,是值得祝贺。不过,更值得祝贺的,是咱们武林中人,当上了台湾的领导啦!”
马英九政治方面的各项素质和价值取向,孔某人隔岸观火,不便评价。但据我所知,马英九年青时代,曾经写过武侠小说。那时,正是台湾武侠风起云涌的时代,司马翎卧龙生上官鼎、古龙柳残阳诸葛青云,一个个雄姿英发,撒豆成兵。马英九也是那时的热血青年之一,倘若坚持写下去,就凭这个潇洒的名字,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家。但小马哥志不在此,而是将一腔豪情投入了现实的人生大业。
本次竞选,当王金平拒绝做他的副手时,小马恳请萧万长出山相助,萧万长本已金盆洗手,宣布退出五岳剑盟,几次谢绝。但最后,马英九一句话打动了他的壮怀:“台湾已经搞到今天这步田地,我们要救台湾!”这句话,说出了小马哥的侠士胸怀。台湾媒体称马英九具有侠客风范,这大概是从他在狂风恶浪面前处变不惊、终于化险为夷的气度上说的,我觉得多少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但我听说马英九竞选时,贴身保镖竟然是古龙的儿子,我顿时就明白了小马的心思——古龙的儿子未必功夫就高,请他做保镖,主要出于象征意义,象征着马英九对中华武侠精神的推崇。
如果说马英九的当选,还只能说明武侠精神的局部胜利的话,那么另一位人物的入阁,则铁证如山地证明了,台湾已是武林天下。这就是随即担任台湾“行政院长”的刘兆玄。
熟悉台湾政局的人士都知道,刘兆玄是湖南衡阳人,1943年出生,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化学博士,《科学杂志》总编,当过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和东吴大学校长。为保护学生,他曾抗议当局随便进校来抓共产党。后来当过台湾交通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是响当当的学者型政治家。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刘兆玄还是大名鼎鼎的武侠作家!
大陆的武侠迷可能会问:刘兆玄?武侠作家?没听说过呀。
孔老师告诉你,听说过“上官鼎”吧?你以为大名鼎鼎的“上官鼎”是复姓上官名鼎吗?错啦。用黄健翔的话说,“上官鼎”,他不是一个人!这是三兄弟共同使用的一个笔名。三兄弟者,刘兆玄、刘兆黎、刘兆凯是也。上官者,预示三兄弟中的老大刘兆玄,必将担任高官也,“鼎”者,三兄弟手足相助,三足鼎立也。而他们共同创作的武侠小说,核心执笔人即为刘兆玄。60年代初,他就为古龙打工,代古龙续写过《剑毒梅香》(《河洛一剑》)。发现自己功夫很深后,遂自立门户,以《沉沙谷》一举成名。后来又写有《长干行》、《铁骑令》、《烽原豪侠传》、《七步干戈》、《萍踪万里录》、《侠骨头》、《金刀亭》等。1968年,因为要出国留学,刘兆玄“登报宣告封笔”,从此专攻化学,以“悲酥清风”和“三笑逍遥散”独步江湖。如今虽已金盆洗手(稍有些许绯闻),但仍以武林前辈自诩。2005年金庸访台,刘兆玄是当仁不让的座上嘉宾也。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26节:武术能不能进奥运(1)
闻知马英九当选,大陆武侠刊物的龙头老大,《今古传奇》武侠版的主编冯知明先生,便萌生了向马英九约稿的念头。孔老师一听,坚决支持,并认为海峡两岸真正实现三通的最佳方式,就是首先实现“武侠精神”的相通也。近年来“大陆新武侠”人才辈出,武侠小说进入了“自主创新期”,涌现出凤歌、小椴、步非烟、沧月等名家。台湾方面也浮出了一代新人,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出身的郑丰,竟然是国民党元老陈诚将军的孙女。借用冯主编的话说:“这帮武侠作家大都学历很高,心中澎湃着民族主义热血、爱国主义激|情。有这样一批人支撑我们的刊物,使我们的刊物表现出一种极强的历史继承性、时代包容性和跨文化的延展性。”
因此孔某认为,今日的台湾,已是“武林天下”。希望台湾新一届领导人,发扬我中华武侠精神,立志为国为民,追求侠之大者,以千秋青史做明鉴,为两岸苍生谋永福。
武术能不能进奥运
凌晨被万蹄乱踏之声震醒,以为张艺谋大哥在俺窗下率众击缶,又搞开幕式也。仔细一听,是哗哗的大雨,宛如天在哭泣。想起曾有占卜大师预测,八月北京“将有大震”,不禁一笑。此大震之说,实乃暗喻华国锋逝世也。虽只在位三载,按照封建迷信,也算一朝天子,天子驾崩,即为“天崩地裂”也。
下午冒雨去中国网,跟北京社科院的体育专家金灿老师一起谈武术进奥运的问题。金灿老师主要讲了奥运规则掌控于欧美之手,人家不乐意中国扩大奥运优势,这是武术进奥运的最大障碍。
我主要从武术自身讲,中华武术的核心思想是修身养性,跟“金牌意识”有着天然的冲突。再者,凡是表演的武术,俱为武术之末流,皆已蜕变为“功夫体操”。李连杰成龙,在现实的武林中,只是三流角色。真正的武林高手对决,可能一秒钟就分出胜负,哪里有什么观赏性?甚至连裁判都看不清楚,绝不可能像影视剧中那样,暴打三五分钟还一次次“死而复生”。套路清晰,看着漂亮的,不一定是高手。所以武术天然就跟奥运赞助商“一切为了好看”的铁血规则相矛盾。这跟做学问一样,外行人热烈吹捧的所谓国学大师,以在美国杂志上发表论文为荣的,可能有一半都是欺世盗名之徒,你以为你每天在家里“坐冷板凳”就是严肃的学者啦?那是因为没有热板凳给你坐。马谡出去打仗是废物,在家里呆着专门攻击别人也是废物。
现在人们经常拿跆拳道跟武术比,须知韩国跆拳道成功进入奥运,是做出了巨大牺牲的。跆拳道作为“东亚武术”系统中的一支,本来就是实战性最差的花拳绣腿,下盘不稳,单腿远击,遇到中等以上武师,等于送命。不过现代战争都使用热兵器,平常生活也是法制社会,不许打架斗殴,再高明的武术也已经实用性不大,所以人家干脆以短为长,按照奥运套路把跆拳道改造成一种“下半身拳击”,从而打进了奥林匹克家族。据此,我认为中国武术应该兵分两路,整体上要继承武术的博大精深、百花齐放,不可为奥运而暴殄天物。但武术界这么庞大,国家不妨抽出一支力量,致力于奥运战略,改造成便于观赏、便于评分的一种东东。虽然欧美百分之百会阻挠,而且奥运项目正在“瘦身”,但总要寻找恰当时机,占据一席之地,不可满足于本届的“表演项目”。而一旦武术进入了奥运,可千万记住,一定不要把金牌都自家得了,而要“环球同此凉热”。
说到欧美,本来多是孔和尚真正敬佩的体育强国。可是这两天,美国的媒体开始有点犯酸。大概是看到金牌霸主已经铁丢了,美国记者就开始算另外一本账了。有的说不能光看金牌,要看奖牌总数,金银铜加起来,今天美国已经比中国多了12枚。有的说现在的金牌含金量不如过去了,过去美国跟苏联拼,打的都是硬仗,一枚金牌等于现在的两枚。还有的说不能光看本届奥运,要完整地看待一部百年奥运史,美国在历届奥运会上所获金牌的总和,比中国多多啦!所以美国人民要振奋起来、坚决克服“恐华症”云云。这些话说得都对,千真万确的对!但这些话要是由中国人来说就得体了,现在由美国人说出来,怎么听着那么不是味儿?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