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

第185部分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第185部分

小说: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利这一点,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我首先希望的是,那时,我们将有可能在乌克兰获得一个共同的粮食供应基地,它将向我们提供我们在将来可能需要的额外供应。
  接着他谈到他所以没有较早地通知他的伙伴的借口。
  领袖,我等到现在才告诉你这个消息,是因为最后的决定要到今晚7 点才能作出??
  领袖,不管可能发生什么情况,我们的形势不会由于采取这个步骤而恶化;它只会改善??如果英日不从严酷的事实得出任何结论,那么我们在我们的后方得到巩固以后,就能够用更大的力量迅速地消灭我们的敌人。
  最后,希特勒描述了他在终于作出决定后感到大松一口气的快感。??领袖,让我再谈一件事情。由于我在苦心思考以后作出了这个决定,我在精神上再次感到自由了。尽管我们完全有诚意努力实现最后的和解,可是同苏联的伙伴关系常常使我非常苦恼,因为在我看来,它总有点违反我的整个信念、我的思想和我以前的义务。我现在为我解脱了这些精神上的痛苦而感到高兴。
  致热烈的同志式的问候。
  阿道夫·希特勒。
  6 月22日清晨3 点,在德军开始进攻以前半小时,冯·俾斯麦大使在罗马叫醒了齐亚诺,把希特勒的长信交给他。这位意大利外长然后打电话把这封信告诉了当时正在利西奥纳避暑地休养的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在半夜里由于他的轴心伙伴的来信而被从睡梦中叫醒,这不是第一次了,他对这一点很恼火。墨索里尼对齐亚诺焦躁地说,“我在晚上也不大打扰我的仆人,但是德国人毫不体谅人,随便在什么时候都把我从床上叫起来”。可是墨索里尼搓搓他的睡眼以后,马上下令立即对苏联宣战。他现在完全是德国人的俘虏了。他知道这一点,并且对此感到恼火。他对齐亚诺说,“我只希望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东方进行的这场战争中,德国人会给煞一煞威风”。不过,他认识到,他自己的前途现在已完全依靠德国的武力了。他确信德国人将在俄国获胜,但是他希望至少德国人会被打得鼻青脸肿。
  他没法知道,也没有想到,在西方的任何其他人也没有想到,德国人会得到坏得多的结果。6 月22日星期天,拿破仑就是在1812年那一天前往莫斯科途中渡过涅曼河的,他的祖国法国也是在一年前那一天在贡比臬投降的,阿道夫·希特勒所向无故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就在那一天清晨大举渡过了涅曼河和其他一些河,猛扑俄国。红军尽管得到了一切警告,但是正如哈尔德将军第一天在日记中所说,红军“在整个战线上,遭到战术上出其不意的袭击”。最初所遇到的一切桥梁都是完整无损地占领下来的。哈尔德说,事实上,在边界的大部分地方,俄国人甚至没有作好战斗部署,还未能组织抵抗就被打败了。数以百计的苏联飞机在机场上遭到摧毁。几天以内,数以万计的俘虏开始源源而来;整军整军的军队被迅速包围了。看来这是波兰战役的重演。
  一向谨慎的哈尔德看过参谋总部的最近报告以后在7 月3 日的日记上写道:“对俄国进行的战役在14天内就获胜了。这么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他又说,战争将在几周内全部结束。
  第二十四章形势的转变
  到1941年初秋,希特勒认为俄国已经完蛋了。
  战役开始后的头3 个星期中,陆军元帅冯·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率有30个步兵师、15个装甲师或摩托化师,从比亚利斯托克向前推进450 英里,抵达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就在1812年拿破仑曾经经过的那条公路向东200 英里,北面一路,陆军元帅冯·李勃的集团军,兵力达21个步兵师和6 个装甲师,往北穿过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迅速向列宁格勒推进。南面一路,陆军元帅冯·伦斯德的由25个步兵师、4 个摩托化师、4 个山地师和5 个装甲师组成的集团军,向第聂伯河和基辅进军。基辅是希特勒垂涎已久的富饶的乌克兰的首府。
  用最高统帅部的公报的后来说:德军是“按计划”沿着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1000英里的战线上全面向前推进的。纳粹独裁者相信,随着苏军一个接着一个被包围或被击溃,德军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前进。因此,到了7 月14日,即入侵后刚满3 个星期,希特勒竟发布一项指令,说陆军兵力可“在最近将来大大减少”,军火生产将集中于海军舰只和空军飞机方面,尤其要以后者为重点,以便对最后的敌人英国作战,以及——他又说——“对美国作战,如果有此必要的话”。到了9 月底,他指示最高统帅部准备解散40个步兵师,以便腾出这一部分人力用于工业生产方面。
  俄国的两个最大的城市,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沿岸建立的都城列宁格勒和现在是布尔什维克首都的古城莫斯科,在希特勒看来,快要陷落了。9 月18日,他发下严格命令:“列宁格勒或莫斯科方面即使提出投降,也不得予以接受。”他在9 月29日的指令中对他的指挥官说明了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城市:元首已决定将圣彼得堡' 列宁格勒' 从地球上消除。* 一旦苏俄被推翻,这个大城市的继续存在,并无重要意义??
  我军目的在于包围这个城市,用炮击和连续不断的空军轰炸,把它夷为平地??
  把这个城市接管过来的任何要求,将不予考虑。因为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应他们食物的问题,不能由我们也不应该由我们解决的。在这一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连一部分也不想保留。
  就在同一个星期,10月3 日那一天,希特勒回到柏林,对德国人民作了一次讲话,宣称苏联已经崩溃。“今天我宣布,我毫无保留地宣布,”他说,“东方的敌人已被打垮,再也不能站起来了??在我们部队的后边,已经有了相当于我在1933年执政时德意志国家幅员两倍的土地。”
  10月8 日,莫斯科南面重镇奥勒尔陷落,希特勒派他的新闻发布官奥托·狄特里希乘飞机回到柏林。第二天,狄特里希对世界各大报纸的新闻记者宣布,守卫莫斯科的提莫申科元帅所率苏联最后一支完整的部队,已被围困在德军于莫斯科城下设下的两个钢铁包围圈中;布琼尼元帅的南方部队已经溃散;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六、七十个师的部队已被包围在列宁格勒。
  “从各种军事意义上看,”狄特里希最后洋洋得意地说,“苏俄已经打垮了。英国的两线作战的迷梦已经破灭。”
  希特勒和狄特里希的牛皮,至少吹得太早了。* 俄国人尽管在6 月22日遭到了突然袭击,部队和装备遭到重大损失,在仓猝后撤中,他们的一些精锐部队陷入敌人包围,但是实际上,从7 月'855' 份起,他们已开始进行德军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日益顽强的抵抗。在哈尔德的日记中,以及在中路战线统率一支庞大的装甲部队的古德里安将军和像他那样的前线指挥官的报告中,都开始频繁地——后来则连篇累犊地——记载着顽强的战斗、俄国人的殊死抵抗和反攻,以及除了苏军以外德军也遭到惨重损失的情况。
  勃鲁门特里特将军后来写道,“即使在' 争夺明斯克的' 第一次战役中,俄国军队的表现也与波兰军队和西方盟军失败时迥然不同。俄国军队即使是在被包围的时候,也仍然坚守阵地,继续战斗。”俄军的人数之多,他们的武器装备之好,都是希特勒做梦也想不到的。苏联的新的师源源投入战斗,德国的情报机构事前对此竟毫无所闻。哈尔德在8 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现在已经越发清楚,我们不仅低估了俄国巨人的经济力量和运输力量,而且最重要的是,低估了他们的军事力量。我们最初计算敌人大约有200 个师,现在已经查明番号的有360 个师。一有十几个师被消灭,俄国人就又投入十几个师。我军战线由于分布太广,显得过于单薄。我们的战线没有纵深度。结果,敌人在连续进攻之后,常常得到一些成功。”伦斯德在战后向盟军提审人员直率供认:“在发动进攻后不久,我便发现以前所写的关于俄国的一切都是满纸胡话。”
  古德里安、勃鲁门特里特和塞普·狄特里希等将军在他们的报告中,对初次碰到俄国T—34型坦克都表示惊讶不已。他们对T—34型坦克事前毫无所闻。这种坦克的装甲很厚,德国的反坦克炮弹打上去就被弹回来,坦克毫无损伤。勃鲁门特里特后来说,这种装甲车的出现,标志着后来所谓“坦克恐怖”的开始。战争开始以来,德国人在以空军保护地面部队和进行战前侦察方面一直占有压倒优势,现在却第一次不能用这种优势占便宜了。苏联的战斗机,尽管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在机场上遭到轰炸,在战争初期的战斗中也受到重大损失,但是,和那些新的师团一样,仍然不断出现,简直说不上是从哪儿来的,还有,德军进军过于迅速,加上俄国没有适宜的机场,都使德国空军基地距离太远,无法有效地掩护前线作战。冯·克莱施特将军后来报告说:“在好几次挺进时,我的装甲部队由于没有飞机掩护,遇到很大困难。”
  德国人对俄国还有一个估计上的错误,克莱施特曾对利德尔·哈特谈过这一点。不用说,那年夏天,绝大多数西方人士也有同样的错误估计。
  克莱施特说:“我们把胜利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入侵必然要使俄国发生政治混乱这种前途上??我们把过高的希望放在这样的信念上:斯大林一旦遭到重大失败,必然要被国内人民推翻。这种想法是元首的政治顾问们制造的。”希特勒确实对约德尔说过:“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破'856' 房子就会倒下来。”
  希特勒认为,到7 月中旬,踢门的机会已经到来了。当时在德国最高统帅部中,发生了头一场战略上的大争论。结果是,元首不顾大多数高级将领的反对,作出了哈尔德认为已证明是“东线战役中最大战略上的错误”的决定。问题说来也简单,但是却极关重要。这就是,包克所率领的实力最强、也是迄今为止德国三路大军中成就最大的中央集团军,要不要从7 月16日已经到达的斯摩棱斯克向前推进200 英里,拿下莫斯科?还是仍然坚持按照希特勒在12月18日指令中规定的计划行事,以北路和南路两翼为主攻?换句话说,是以莫斯科还是以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作为最后目标?
  以勃劳希契和哈尔德为首的陆军总司令部,坚决主张全力进攻苏联首都。支持这个意见的有包克,他所统率的中央集团军,正沿着公路向莫斯科进军;还有古德里安,他的装甲部队正在前边打头阵。他们在辩论当中,除了强调攻占敌人首都的心理上的价值之外,还申述了更多的理由。他们向希特勒指出,莫斯科是军火生产的重要来源,而且更重要的,它是俄国交通运输的枢纽。拿下莫斯科,苏联不仅要失去一个主要的军火来源,而且后方的兵员、供应也不能运往遥远的各个前线,各个前线就要因此而削弱和崩溃。
  此外,将领们还向这位现在已成为他们最高统帅的前下士提出一个最后的、无可置辩的论点。他们说,种种情报表明,俄国的主力现在正集中在莫斯科前沿,以图全力保卫首都。在斯摩棱斯克正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