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美1776 >

第64部分

北美1776-第64部分

小说: 北美177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gqishao/〃》最强弃少 大周皇族 武动乾坤 将夜 杀神 神印王座 求魔 傲世九重天 最强弃少 大周皇族 造神 将夜 杀神 神印王座 求魔 傲世九重天 最强弃少 大周皇族,集权政治和庞大的军备,会导致**和独裁,怕华盛顿这样的实力人物军权独揽。

    作为补偿,他们对华盛顿的第二项建议予以了补偿。其一,规定士兵服役期为三年,每名新兵发给十元奖金;抽调一万三千八百名民兵增援纽约防务;在纽约湾设置障碍物,防止英**舰进入;由其他各州提供兵员,再组织一支部队,保卫中部各州。其二,取消原来的临时军事委员会,建立一个常设作战机构,就是“军事与军械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会由六名委员组成。康柏这位已经在费城消失将近一个月的新近议员,作为大陆会议中少有的军事人才,竟然也被大多数议员选举为了委员之一,而提名者,真是被康柏认定是潜在敌人的约翰?亚当斯。

    另外那五位委员就全都是大陆会议中的大佬了,他们分别是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哈里森、罗杰·谢尔曼、詹姆斯·威尔逊和爱德华·拉特利奇。另外再由理查德·彼得斯任秘书。由于康柏的出现,正好比历史上多了一位。华盛顿不在其中,因为他们仍然坚持军人不干预政府。

    “华盛顿将军,请你放心,我们委员会一定会在后方全力支援你们。在军事行动上不对你们指手画脚,在军械配置上,不给你们下脚使绊,一切以配合你们为主。”康柏握着华盛顿的手和他道别。

    虽然知道大陆会议成立这个委员会的目的,除了给大陆军后勤支援之外,主要还是监督她的军事行动。康柏对军事指挥并不在行,但在后世电影中看得多了,知道很多战争都是因为后方瞎指挥,才导致的失败,与其不懂瞎指挥,还不如放手交给前方将领,所以才会有对华盛顿的这一番话。再加上康柏对独立战争的几次关键战斗记得并不清楚,也不是很想过多干预北美的独立进程,以免自己对将来对接下来的历史事件产生误判。

    “谢谢!”华盛顿把帽子放在胸口,非常诚挚的对康柏行了一礼。

    也只有他这样的前方将领,才能真正理解康柏这一保证能让他们提高多少效率,省下多少无用功。

    康柏和华盛顿仅仅是接触了两回,但对于他的印象非常好。这位老将军话不多,做事情也非常谨小慎微,但确实是一个非常有风格的人物。想到接下来北美战斗的形势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恶劣期,不由多少有点为他担心。

    “将军阁下,虽然我不并准备干涉您的指挥,但作为一个真心为大陆军前途考虑的人,我还是有几句善意的提醒,想坦白的和你说一下。”康柏有点难为情。

    刚刚才说不对军事行动指手画脚,转眼却又要开始说教了。

    华盛顿没有说话,仅仅是非常温和的看着康柏,耐心的等待他的话。

    有句话说得没错,最强的雄辩是倾听。

    华盛顿的这一表现,差点让康柏冲动的想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战事都说出来,幸好他理智未失,才谨慎的说道。

    “将军,具体的战事我就不说了,你应该比我更加清楚。但是有一点,是我们大家以前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们北美就连十七八岁的年青小伙子都会开枪,而且打的非常准,但是在正面野战中,大家面对面的战着,然后比拼士兵的整体作战能力,这样我们战士枪法准的优势就完全体现不出来。我觉得我们在开枪速度、火力输出上基本不可能击败英军,毕竟我们的士兵不如他们的正规,单兵战力很强,但毕竟没经过多少这类正规战事的训练,整体上就不占优势了,所以战斗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我们还没和英军打过大规模的决战,但大陆军在正面交战能力上,确实不如英军,这也是我一直所担心的。你有什么好的野战方式?”华盛顿非常虚心的向康柏请教。

    “不!不!我并没有好的野战方式。”康柏急忙摇头。“只是我听说我们的战士在防守的时候,利用掩体射击,反而经常能以少胜多。所以我觉得,我们只需要尽量减少野战的次数,多打阵地战就行了。阵地战的最大麻烦就是会把战事长时间拖延,这方面却正是英军所最担心的。持久战对我们也有不良的影响,但相比英军,却要好了很多。”

    (下周强推,明天开始恢复两更,强推期间每天两至三更。)

    防采集段落:名词解释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提供手打版小说,所有章节内容全是全文字的,不但可以在线阅读,还可下载TXT小说;不仅方便的在电脑上打开;还可以下载到的MP3和手机中,随时随地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七十节 军事差距明显】………

    这时代火枪兵的野战方式是非常勇敢却又愚蠢的,大陆军和英军采取的是同样愚蠢的战斗方式。就是士兵站成一排排,火枪扛在肩上,然后敲起小鼓,吹响牧笛,大家齐步向前走。等双方相距到了差不多一百步左右,敌我士兵都能看到对方脸上的表情,指挥官就喊停。再喊一声“举枪”,士兵就把火枪枪口朝上举起来;又喊一声“瞄准”,士兵就把枪口朝向敌军瞄准,最后喊一声“开火”,士兵就砰砰的开火。

    第一枪的机会大家都差不多,接下来就是比拼双方开第二枪第三枪的速度了。中间这些士兵是不能卧倒、不能后退的,必须不怕死的站在那里。就算敌军指挥官先喊了瞄准,而自己这边的指挥官还在喊“举枪”,也得老老实实的等待敌军开枪,不能跳过“瞄准”这个命令,抢先攻击敌军。所以敌我双方的第一阵,除非哪方率先逃跑,要不然就像是割麦子一样,枪声一响两边的士兵齐齐倒下,死了一个,后队的人就马上上前补上一个,继续勇敢的按照节奏开枪。

    等开了几枪后,开枪快、火力猛的一方,当然就把对方的前面几队士兵杀得差不多了,敌军的阵型也打乱了,自己这边前面几排的人也有损伤,这时候就是后军冲锋的时候了。同样的,上子弹速度快,训练好的,冲在一起后,还能排成一队队,射杀敌军。上子弹速度慢一点,那就只能拼刺刀了。而上大陆军和英军交战,一般是在三枪之内就要冲锋的,不冲锋就只能乖乖的一个个被射死。冲锋了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失败,但多少会有一丝获胜的机会。

    不过这方法虽然愚蠢,但直到拿破仑时代,还是用这种愚蠢的方式,因为他更多的体现了火枪兵的勇敢,是最有效最直接解决战斗的方式,要是不按照这种愚蠢的方式作战,那就会形成持久战,对交战双方都有害处。直到南北战争中后期,机枪第一次出现在阵前,才让军队指挥官们意识到,该取消了这种快速的屠杀式战斗方法了,堑壕战、阵地战之类的,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至于所谓三段击,趴一个、蹲一个、站一个,集中射击之类的,对付其他兵种如骑兵、长矛兵之类的还非常有效,在这样的火枪对射中却根本不现实。那三段击本来也主要是日本游戏中出名,正史中的地位并不高,现实中火枪兵对火枪兵的大战,基本没有怎么用过三段击。而日本的史书,甚至说不清正确的三段击是分三队分别装弹点火发射,还是说一支枪要三个人操作,正确的方式还是现代研究推理出来。

    在影视作品中的北美独立战争后期,到是出现过比较像那个三段击的作战方式,就是基于不同枪种的两段击,即民兵利用精准的来复枪趴在地上射击,正规大陆军用滑膛枪站着射击,竟然收到了奇效。不过那镜头一出现,就收到了很多军事学家和军史学家的批评,认为根本就是导演杜撰的。

    华盛顿点点头,算是同意康柏的看法,不过并没有接受他的意见。

    “野战的劣势,那是我们士兵的训练差异造成的,短期内没有办法弥补。你这个避开野战的想法很不错,可惜英军有很多大炮,我们固守一个地方的话,反而会没有交战就被英军的大炮轰死。只有在野战的时候双方纠缠在一起,让英军尽量少开几炮,大陆军才有公平决战的机会。”

    大陆军的出身很多都是民兵、猎人,他们打猎时讲究的是准、稳,要求一枪毙命,对于射击速度把握的很不好,低于士兵射击的世界平均水平——每分钟三次,最多只能做到每分钟射击两次。而英军是专业士兵,要求的是快、稳,讲究群体火力输出的威力,每名士兵一分钟可以射击三四次。当时最强的德国陆军,在腓特烈大帝指挥下,可以做到每分钟射击五次,双方在平坦的野地上不隐蔽的对射,当然是射击速度快的英军获胜了。甚至于因为双方交战时开火越平稳,越不怕死,大陆军的伤亡就越大。英军士兵快速的齐刷刷开火,大陆军成排成排的倒下,给他们造成实际伤亡的同时,还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心理恐惧,很多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的大陆军,就会转头逃跑,引起整个战场的溃败。

    其实这也是北美明明有比滑膛枪精准的线膛来复枪,却还要选择滑膛枪作为正规军制式武器的原因。线膛的来复枪射击非常精准,但在平原野战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作用,相反它上子弹速度慢,到会更加缩小每分的射击次数。

    “是的。虽然我们必需得和英军野战,但我觉得,城市非常不适合野战,也不适合炮战,所以如果你一定要坚守纽约的话,可以考虑在城市中增加防炮击的射击点,阻击英军。尽可能的拖延英军的脚步。毕竟英军的后勤供应和我们不一样,只要能拖延住英军的脚步,就算拖后勤,也能把他们拖死。”康柏最后建议。

    这也算是超时代的城市战吧。

    华盛顿慎重的点头,表示道:

    “我会好好考虑的。虽然我个人并不愿意把平民的产业拖入到战争中,但情况危急的话,就不得不这样选择了。”

    手打小说,手打版小说,文字版小说,

    康柏无声的点点头。

    这个时候还在想保护平民的财产,现在也只有华盛顿吧。

    对于未来战势的干涉,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他感觉自己能力学识有限,只能造比现在火枪质量好一点的装备,根本没法造出跨时代的机枪,想要战胜英军,就只能在战术战法上下功夫。可惜这个时候的传统观念也非常强,自己已经清晰的提出了阵地战的道理,华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