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脑黑客 >

第474部分

超脑黑客-第474部分

小说: 超脑黑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鸿一直都认为这种分布式的PZP协议最为迷人,其设计思想是最为公平和民主的,没有中央集权式地管理机构,每一个人都只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对系统有影响,而其影响却又不是那么必要。

    此外,要想设计一种货币,还必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重复支付。

    电子货币使用方便,难以追踪,但是它只是一种数据而已,本身肯定存在数据信息可以随便复制和粘贴的特点。

    以前的那些电子货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建立统一的中央管理机构,将所有的电子货币支付交易汇总成实时的交易总账。这样,一旦有人花费了他手中的货币,那么这个管理机构就会立刻获知这点,即对方手中的货币已经花费了,立刻扣除,不能再继续使用。

    也就是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设立一个中央管理机构。

    而现在,林鸿却不想让这么一个机构存在,因为一旦有这样的机构,无论你的信誉如何好,还是会让操纵货币成为可能,就算机构本身可以信得过,可是也不能排除其他外界因素。

    最为可靠的方式,就是直接不让这样的机构存在。

    如果没有中央管理机构,又要如何解决货币支付重复的难题呢?

    林鸿此刻大脑急速运转,各种不同的方案在他的脑海中出现,推演,然后又迅速被否决,新的方案冒出……

    最终,林鸿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这个方案也非常的疯狂,为了杜绝这种重复支付的现象,他使用的解决方案是将所有的支付记录都保存下来,这样,只要某个人支付了手中的货币,查一下支付记录就可以知道,而他再次使用这些货币进行支付的时候,别人就可以知道,他所使用的货币是根本不存在的,或者伪造的。

    将所有的交易记录都记录下来,这就需要一个的数据库保存,并且这个数据库是随着交易的增多而增大的。

    林鸿将这方案在超脑系统中推演了一遍,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可行!

    他心情略微有些激动地拿出稿纸和笔,然后开始将这个想法记录下来。相比起使用大脑中的超脑系统,他还是觉得这种最为原始的记录方式最为方便。



………【第六百一十章 创世圣经】………

    灵感就是这样,没有的时候,绞尽脑汁都一无所得,而当灵感来临,则有一种如急泉涌动的感觉,一骨碌全部冒了出来。

    林鸿最初有这个电子货币的想法,是在当初参加”密码朋克”的一个例会上,听密码朋克主义倡导者的演讲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就依稀有了这么一个想法。

    之后,则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个想法才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尤其是在他了解到一些有关金融方面的只是和事件之后,这个想法才越发的成熟。

    而到了今天,这个想法终于成熟结果。

    可以说,他现在构想的这个解决方案,也是对他以前所学到的那些技术的一个总结。

    三天三夜,总共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林鸿便将自己的这个虚拟货币构想清楚,其设计思想也基本定下基调,就像是给一幢建筑打好了地基,以后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地基上做功夫,想办法。

    这三天三夜的时间,林鸿是在一个非常亢奋的状态中度过的,连睡觉都给忘了。

    这种废寝忘食的感觉,他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当初接触到无线电的时候,他激动过;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的时候,他激动过;编写出比特信使的时候,他也激动过;再后来,便是直到超脑系统的出现,他才体验到这种心情。

    而现在,这种感觉又重新降临。

    并且随着他的这个设计的不断完善,他对这种电子货币的信心也越来越强,到后面,简直极度深信这种货币绝对会对这个世界造成影响,至于这个影响最终到底有多大,就得看以后的发展了。

    林鸿给这种货币命名为“比特币”,正如比特信使的基本原理一样,这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系统。完全去中心化,没有中央货币管理机构或者服务器,所有的一切都基于参与者。

    比特币,这是一种生存在比特信息流上面的货币。

    正是因为这是基于点对点协议的,参与其中的人越多,其影响就越大,而要想实现这点的最快方法便是将其开源网游之武无止境最新章节。

    正如比特信使一样,要让别人无条件地相信这种货币。必须让大家完全明白这种货币的运行机制,这样,他们才会为这种货币背书,提供信用担保。

    林鸿将比特币的基本设计思想和原理整理了一下,最终写成了英文文档,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份文档公布出去,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

    虽然他还没有将这个软件给编写出来,但是这只是时间问题。

    他想看看,大家对自己的这个设计有什么反馈。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进行修改。

    林鸿其实一直有关注“密码朋克”这个松散组织的动态,同时也加入了他们的内部讨论邮件列表,他要公布的话。也是选择这个邮件列表,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他们一直走在这个领域的前沿。

    他将这份文档做成pdf格式,登录邮件客户端,打算将这份文档分发出去,不过到最后时刻,他停了下来。

    他有了自己当初发布比特信使的时候的想法。

    比特币,这是一种有潜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替代现在的传统法币的东西,它自出身起。就注定充满了叛逆和颠覆性,它将遭遇到的阻力,很可能比比特信使要更加强大,甚至还可能会遭到某些国家的彻底封杀。

    比特币将会是一个比比特信使更加危险的东西。

    林鸿觉得如果自己就这样暴露身份,会非常的麻烦。

    于是。他停了下来,然后开始给自己另外塑造一个身份,一如当年发布比特信使的时候的做法。

    原本,他是想随便入侵一个账号,然后发布。可是考虑到以后可能还要使用这个账号和别人进行讨论,他还是自己另外设置了一个身份,最终选择的账号为ghoster,中文译为“幽灵”。

    最终,林鸿以ghoster的名义,将那份标题为《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档在“密码朋克”组织的秘密邮件讨论组上发布了出去。

    这份被后世追随者成为“创世白皮书”和“创世圣经”的文档只有短短的九页,简单扼要地介绍了一下比特币的设计思想。

    比特币使用点对点的算法将所有的交易记录保存起来,这个分布式的网络,将每一份的详单保存,并且通过这些记录,可以推测出每一个比特币到底是属于谁的,如果你的交易中的比特币,并不能从这些数据中找到记录,那很显然,你的比特币是伪造的。

    比特币的支付,则使用对称加密方式,每一个账户都有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有私钥的人,就是账户的主人。

    在这里,公钥相当于是钱箱的银行账号,而私钥相当于钱箱的钥匙。

    如果某人要转钱给别人,就往别人的钱箱账号中打入相应数量的钱币,并且同时用自己的私钥签名,这样对方才会知道,这笔钱是他打过来的。

    每一笔交易,都需要一个见证人,担保这笔交易是发生过的,而这个担保人就是整个的比特币网络,因为这笔交易发生的时候,会被要求向整个比特币网络进行广播,在这个网络中留下足迹。

    每一个比特币,实际上就对应着一个完整的账单,从这个比特币诞生开始,所有的交易都在后面附加起来,形成了一个长长的交易链,也就是区块链,随着交易的增加,这些区块链会越来越长。

    也就是说,每一个比特币,都可以追溯到它诞生的那一刻。

    而比特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在这里,林鸿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被称为“挖矿”过程的hashcash机制。

    这是一个数学计算机制,它的灵感来自于这样一个想法,即一些数学结果难于发现而易于校验。

    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因数分解一个大的数字。

    将数字相乘来获得它们的积的代价是低廉的,但首先找到那些因数的代价却要高得多。

    林鸿设计的比特币,正是使用了这样的一个原理,将比特币的诞生,变为了一种数学的一种计算行为,他形象地称这个过程为“挖掘金矿”。

    要想挖到一个比特币,就必须使用你的计算机cpu的计算能力,用来破解包含在数据区块头部的“哈希散列值”,也就是为整个网络贡献计算力,只有将其破解出来,才能获得这个比特币。

    而很显然,挖矿的人肯定不只一个,当比特币流行起来之后,挖矿的人可能成百上千,这么多人都是竞争者,他们都在抢夺这个比特币,最终谁能得到,则只能靠运气了,由其中的随机数来决定。

    而矿工们贡献出来的这些计算能力,也没有浪费,都被用作对整个比特网络数据块的封装运算消耗以及对交易的验证,确保每一笔交易都是合法的。

    比特币的核心功能是点对点支付,就像真实货币一样,无需中间人,几乎不需要交易费。

    它背后的技术实现是很巧妙的通过将制造货币,交易支付,交易验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圆。



………【第六百一十一章 反馈】………

    林鸿将比特币的原理说明文档发布上去之后,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很多人看了一遍之后,只觉得云里雾里的,感觉玄之又玄,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有些夸张,竟然声称可以完美解决传统虚拟货币的这些问题。

    毕竟,虽然这份文档只有短短地九页,但其中所蕴含的信息量却极大,一般人看过去,根本看不懂其中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这也难怪,这篇文档可为是林鸿这些年来的主要所学的集大成之产物,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密码学、金融学、以及数学等各个领域的内容。

    林鸿只所以发在这个邮件讨论组,也是考虑到了这点。

    他的这篇文章,一般人还真的难以理解,必须得专业人士才行,这才是他为什么没有直接发在国内,也没有直接公布在论坛上,而是选择这种相对保密并且专业性非常高的讨论组当中。

    这个讨论组,平时也会进行一些技术讨论,所讨论的课题,都非常的专业,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看懂,更别说参与讨论了。

    这个讨论组的成员,成分非常复杂,林鸿推测,应该有很大部分人是各大研究所和大学里面的科研人员,如金融学者、密码学家、数学家、大学教授等等。只有这些人,才能够在某些方面有如此深的造诣。

    而林鸿平时则很少参与讨论,通常都是作为一个看客。了解一下最新的动态,当然,如果碰到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偶尔也会说上两句。

    这一次,他使用新的账号GHOSTER第一次在这个讨论组上发布这篇文章,由于是新人,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而就算有人下载了这篇文章,看过之后,一时之间也无法理解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巨量信息。

    当然。很少人理解,并不代表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