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脑黑客-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软驱没用了,系统也就安装不了了。
吴东着急之下,只好请教林鸿。
林鸿给他的软件检查了下,发现根本不能用了,这个软件已经到了使用寿命,修也没有意义了。
林鸿给了他几个解决办法。
要么就去重新买一个软驱装上,要么直接将张达或者李奇电脑上的软件拆下来凑合用一下,安装完毕之后,就再卸载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使用USB毕竟这个时候,U盘的接口已经成为了主流电脑的标配,U盘的使用也已经开始流行。
用U盘代替软盘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吴东比较倾向于这个。
可是,他在自己的机箱后面看了一下,发现虽然机箱的设计预留了扩张卡的孔洞,却没有USB的接口。
难道说,因为是以前的电脑,没有这样的接口?
这个时候,林鸿告诉他,U盘的标准实际上早就出来了,厂商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是预留了这样的插头的。
林鸿将将电脑拆开,果然在主板上看到了几个引针。
“这个就是USB的数据针脚,找跟延长线插在上面就能用,不过这里要短接一下……”
按照林鸿的方法,接了一根延长线出来,然后再接上U盘,将启动设备的顺序选择为从U盘启动,果然进入了引导系统界面。
他们不得不佩服林鸿的博学,连这种事情都知道。
再后来,吴东的这台二手电脑不断地出现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奇怪的问题,吴东不得不查阅各种资料,去寻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不知不觉中,吴东逐渐从一个菜鸟蜕变成为了维修电脑的高手,班级里面无论谁的电脑出现什么奇怪的现象,他只要看一眼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例如,电脑突然启动不了,发出报警,他一听声音就知道到底是内存没有插好还是出了故障。
以前,他是一个对电脑一无所知的菜鸟,而现在,大家的电脑出了问题,都喜欢找他解决。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林鸿主张他们先买一台破旧的二手电脑,如果是像张达那样,直接买一台品牌机,然后啥事都不用管,有问题直接送官方维修站点维修,那他根本接触不到里面的硬件,也无法遇到各种奇怪的软件问题,他自然也就不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去查阅资料或者询问别人,自己的电脑技术也就无从进步。
………【第350章 三种裁判】………
对于吴东的这种变化,林鸿早有预料。他的性格很适合做技术,而寝室中其他两位就有点不怎么合适。
技术人员一般都比较耐得住寂寞,有一股子钻研劲儿,对任何技术都有一种想要搞懂来龙去脉的念头。
之前吴东的技术基础太过薄弱,主要是之前很少接触这方面的东西,他的视野主要来自书本,书上有什么内容,他就有哪些知识。但是他有一股折腾的心,想要搞懂什么知识,毕竟会全力以赴,集中所有精力。
短短的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吴东便从一个对计算机硬件什么都不的菜鸟,成为了完全可以胜任电脑维修的半专业人士,一方面是因为他肯钻研,愿意钻研,另外一方面还是因为他所购买的二手电脑经常性的出问题,为了让电脑正常的运转起来,他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
如果他购买的是品牌机,由于价格昂贵,机器新,至少几个月之内他是没有勇气去将维修封条撕掉的,连机器内部的结构都看不到,而且品牌电脑质量也不错,可能一年半载都不会出任何问题。
电脑不出问题,对普通用户来说是个好消息,他们只管使用就行了。但是对想要学习技术的人来说,却是个坏消息。
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知识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用得比较娴熟的是美国的高校,林鸿之前在拉丁学校上学的时候,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老师们上课之后布置家庭作业,并不是跟学生们说,让他们做哪些试题,哪些试卷,而是选定一个课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课题去做调查,然后写论文。
刚开始的时候,所有刚从国内过去的学生也对这种方式有点不适应,毕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块,突然之间说要写论文,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心中下意识地会有一种恐惧感,无所适从。
不过,当他们真正经历过几次之后,就会发现,这种家庭作业非常棒,自己在调查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知识,并且这些知识由于自己有一份独特的体验,通常很难忘记。
林鸿将其称之为“体验式学习”,或者“实践出真知”。
这种教学方式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对学习成绩的评估制度,都有一整套成熟的机制。
而在国内,只有在大学里面才能见到这种方式,并且可惜的是,模仿得还不怎么像样,老是虽然看似是以这种方式布置作业的,但是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另外对最终的结果评估也不怎么科学,过于看重最终的结果,而不重视其中的过程,导致这种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实际上还是没有跳出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范畴。
在吴东不断跑图书馆阅览室查看计算机杂志的时候,林鸿也没歇着。
他这一段时间都在学校图书馆泡着,看的书籍,主要是生物工程学方面的内容。
平时的时候,如果他看到有在这方面比较知名的教授上课,他还去大三大四的课堂进行旁听。
大学里面的课堂是非常随意的,想要过来听课进行旁听,是没有管的,就算想管也管不来,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大教室上课,一两百人一堂课,好多个班级一起,相互之间很多人根本不认识。
水木大学生物工程系在这一块虽然有几位从国外归来的实力派教授,但是林鸿目前所做的事情,却是不方便和他们透露,要是他跑过去跟别人说,我想在大脑里面编写一个超脑系统,其中涉及到生物工程方面的知识,不被别人当作疯子看待才怪。
平时的时候,林鸿更倾向于自己独自研究。
当然,现有的理论他也是不会错过的,他非常清楚站在“巨人的肩膀”可以让自己大大节约时间。
于是,超级蠕虫又多了一个任务,对他感兴趣的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搜救,世界上各大著名的实验室基本上都已经联网,只要他们的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出现过相关生物工程技术,都会被超级蠕虫暗中搜集,最终存储在分布式的数据库中,供林鸿随时查阅。
受到那个BackRub搜索引擎的启发,林鸿对超级蠕虫也进行了细微的改变,毕竟他现在搜集到的数据库也越来越大,他也不可能将所有信息全部看完,除了非常重要的情报,其他的一般都只是单纯的存储下来,最终在他需要的时候,再从这些结果中进行搜索。
处理大量数据,这就涉及到一个搜索排名的问题。林鸿也引入了几个参数,对这些信息的权重进行了评级,极大的提高了搜索的效率。
这天,他和寝室的人打了个招呼,于是便重新回到了实验室。
他今天要开始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在“开关蛋白”的基础上,在大脑里面实现一个”加法器”。
加法是计算机中最为重要的运算,如果想要制造一台计算机,就必须先解决加法的问题。
加法解决了,减法、乘法以及除法便自然而然解决了,都可以在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从而完成运算。
加法是计算机CPU唯一所做的事情。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的解决便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可以用来做数学运算,也可以计算复杂的弹道参数,甚至发射卫星,控制飞船这些都不是问题。
CPU有许多组成模块,例如算术逻辑单元、程序计数器、协处理器等等,这些模块都是CPU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而加法器正是这些模块的核心部件,几乎所有的关键路径都与之有关。
林鸿想要开始超脑系统,第一步便是要构造出CPU硬件结构,而加法器正是整个CPU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些天来,他都在为了构造超脑加法器而努力,为此他专门研究了CPU设计的相关知识,也断断续续对开关蛋白进行了试验,找到了这些蛋白之间进行通信的方式。
加法器是CPU的基础,而加法器的基础则是最为简单的三种逻辑电路:与门、或门和非门。
门电路是一种逻辑运算,实际上是根据二进制的运算规则而设计的。门电路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部分,与门的规则是两个输入只要其中一个为1,那么输出则为1,只要其中有一个为0,那么结果就为0。在计算机中,0和1通常都是用电压的电势高低来表示的。
“与门”就像是一个非常严厉的裁判,只要你做了一次坏事(输入有0),那么就必定判定你是坏人,只有两次都坐好事(1),才认定你为好人。
“或门”则是一个老好人裁判,他的判定标准比较宽松,只要你做了一次好事,他就会认定你为好人,只有所有次数中全部都做坏事,才认定你为坏人。
而“非”门就更简单了,这个裁判不称职,老唱反调,你做坏事,他认为你是好人,而做好事,却认为你是坏人。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衍生出来的门电路,例如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和三态门,这些电路都是由最基本的三种电路而拓展出来的,是那三种裁判的升级版本,只要培养出了这三个最基层的裁判,其他高级裁判就不在话下了。
林鸿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将这三种“裁判”给制造出来,而他现在已有基础的材料,就是“开关蛋白”。
他在这些天来,一直在研究开关蛋白之间的联系,最终的发现是它们之间也可以使用波动来进行通信,这种能量波动,有点类似于电能的传播,速度也非常快,根本感觉不到延迟。
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林鸿从商店里面购买了三天左右的实物和饮水,然后便缩到实验室中不出来了。
他现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使用两个开关蛋白,构造一个唱反调的裁判,当1号开关蛋白的状态是“张开”的时候,2号开关蛋白必须是“闭合”的,反之亦然。
开关蛋白的诞生,需要能量场振动的刺激,林鸿为此不得不设计了一个“开关蛋白产生器”,其作用就是提供特殊频率的能量振动,让大脑内部产生开关蛋白。林鸿在其中加入了可调整频率的模块,这样就可以产生不同种类的开关蛋白。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他只花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将这个“开关蛋白产生器”,接下来便是一个漫长的试验和测试的过程。
五个小时之后,林鸿脸上终于露出轻松之色,他有了第一个进展,找到了构造“唱反调裁判”的“开关蛋白”的刺激频率,成功让两个开关蛋白连接在一起,构成了“非门”。
两个小时之后,“严厉的裁判”的蛋白材料也顺利被林鸿找到,“与门”构建成功。
一个小时之后,“老好人裁判”也被顺利构造成功。
至此,三种基本的逻辑门电路都已经被林鸿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