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东陵遗珍-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压倒的痕迹,顺着痕迹向上看,就看到有一个人正对东方钻在草丛里,只透出了两个脚。汽车的声音吸引了那个狙击手,他也倒退着脱离战场,钻出草丛的一瞬间,吕方大吃一惊,不等停车就打开门跳了下去,因为他看到了那个狙击手的样子,不是王进,而是小米!
吕方的一条胳膊还没有知觉,所以跑起来的姿势相当滑稽,跌跌撞撞跑上山坡他一把把小米揽到怀里,小米以前她只打过蟑螂,刚才却射杀了一个活人!PSG枪重体长,小米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之下首发命中,简直不可思议。
“我刚才打偏了!”小米在吕方怀里抬起头
“偏了???”吕方不解
“我瞄的是另外一个人,可是却打中了身边的那一个!”小米认真的回答
“没关系没关系,所正都是人,打中哪个都是打,下次带王进一起来,一个人狙击很危险的!”吕方安慰了一下小米,怜爱的拍拍她的后背
“我怕你出事,所以就来看看。”小米认真而又关切
“你的位置是怎么选的?”吕方很好奇
“我有时也翻你的书看,知道狙击手要有几个预备阵进行伪装,刚才我看到你们在南面山坡上不能动,所以我就在另一个方向上开枪,转移他们的视线!”小米很得意
“你真是个天才,要是没你这一枪我们只能等天黑了!”吕方用力抱着小米,为她来救自己,也为她的聪明伶俐。
~~~~~~~~
海拉尔以西五十公里,碧绿如毯的呼伦贝尔草原一望无际,一条弯延曲折的小河从夕阳底下轻轻穿过,阳光映照下的河水金光闪闪静静流淌。
一位鹤风飘零,步履蹒跚的老人表情悲痛的稳步走到河边,在暮风中双膝跪地,嘴唇一直颤抖,两行浊泪顺着同样花白的胡须滴下,滴落到他双手捧着的两本纸书上。
在他身后二十米远,吕方一行五人驻足目视,因为,他们感觉到了一种情愫。
“老太爷这是怎么了?”小米不解
“睹物思人,老太爷可能想起什么东西,《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直接导致了大清帝国的崩溃,把这样的文件送给一个前清的老人,确实意义非凡!”豆子是个史学家,她可以明白老爷子现在的心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王进脱口而出
“只有他们这样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意境,现在是国没破山河也在,城内草木也不深,只是物是人非,国家已经不是曾经他的那个国家,所以同样也会”感时花溅波泪,恨别鸟惊心”,今天在路上,我看到日本人和俄国人在火拼,就想到日俄战争时期,他们两国有矛盾,可是却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这样的战争不止是中国人的灾难,也是中国的耻辱,那两伙人今天也在中国的土地上撒野,我们就不能让他们再活着回去!”吕方咬咬牙
不知道不觉之中,夜色开始降临,草原上的太阳如果下线,温度就会马上下降,两个女孩子上前,扶起了马老太爷,所有人上车,大众开往一处蒙古包。
进门之后坐定,老爷把两本条约原件递给吕方,“老太爷,您这是~~~”众人不解。
“孩子们,你们有这种心就可以了,这两本条约确实对大清朝意义重大,但大清已经成为不在了,如果这东西对中国还有意义,那么你们收着更好,我老了,能看到它们一眼就知足了。”老太爷微笑着摆摆手
“老太爷,您喝水!”小米及时上前,递上一杯热茶
“你们几个都是好孩子,既然你们这么用心的想知道东陵的事情,那我就把我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你们,这个故事很长很长!哎~~~~~~”老太爷喝了一口水之后感叹了一声。
这一声感叹,溶合一位百年老人所有的风雨和苍桑,这一声感叹,包含了一个世纪东陵事件的扑朔与迷离。
宣统二十年七月
问好:刚看到了一则新闻,俄罗斯特警野蛮闯入莫斯科中国人集聚区搜查,有冲突发生,不知道豆子有没有在看这个文章,她本人现在正在莫斯科陪老公读书,希望她本人和所有华人平安~~~
正文开始:
马老太爷本名马思成,蒙东兴安岭达斡尔族人,明中后期属东北野人女真部,契丹血统。明朝末年公元1644年,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清兵越过山海关南下,北部边疆防守空虚,沙俄趁机南侵,世居于东北的女真旧部无力抵抗,只能南迁避难,斡尔族人来到嫩江流域,这里就有马老太爷的先祖。
同年清世祖顺治登基,顺治元年,达斡尔族人被清政府编为杜博浅、莫尔丁、讷莫尔3个“扎兰”,87年之后的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三个扎兰被正式编入满族八旗中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各一部,自此后一百八十年内,部族并没有重大的事件发生,直到公元1911年。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一年马老太爷出世,他出生在辛亥年的最后一天,两个月之后,宣统皇帝的母亲隆裕太后宣布《逊位诏书》,这一天,傅仪六岁,老马太爷不满三个月。
清延虽然退位,但依然享受民国的丰厚待遇,不仅有大量的费用开支而且还住在富丽堂皇的紫禁城内,溥仪依然还是“皇帝”,马老太爷却只是一个普通的婴儿,他们依然有着地位上的天壤之别,然且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在十八年后走到了一起。
十八年,是个不短不长的时间,但是中国历史在这十八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是个奇怪的国家,辛亥革命的发起人中山先生的思想过于超前,他认为只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谦让就可以把相对先进的*国家制度在中国推广,2010年11月26日,国民党主席连战之子在党派选举中受到枪击,于是给中国的关于*政治再度发出思考,这事件本身与*无直接关系,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政治在中国的举步维艰。
中山先生用他的谦让把总统一职让给了袁大头,袁总统十分了解中国人的心态,但并不太了解自已的实力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他选择了恢复帝制来统一国民的心态,但是没有考虑到当时存在的各路诸侯们的内心感受,于是战争再度爆发,从护国到护法,再到军阀之间的各种征战,等到各路大军战至最后关头而无力再战时,中国才暂时的形成对峙状态,但此时的矛盾也更加的尖锐和锋利。
在十八年的战争年代里,所有人都忽略了另一支势力的内心世界,他们就是刚刚亡国的大清臣子,溥仪的年龄在一天天的长大,1917年张勋复辟时,他十一岁,虽不甚明道,但绝对知理,1924年冯玉祥逼宫时他年满十八,绝对了解其中的恩怨情仇。1928年溥仪22岁,这一年东陵被盗,对于一个帝王来讲,他内心的仇恨可想而知。
老太爷幼年时,父母从嫩江流域再次南迁至辽东,因为东北的白山恶水之间,还有成群的胡子和马帮,已经装备了长枪短炮的土匪漫山遍野的抢劫与砍杀,让只擅长冷兵器做战的少数民族也无可奈何,能做的只有逃,逃出这片白山黑水。
为保家人平安,老太爷父亲于1919年送他去辽西锦州习武,时年马思成8岁,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925年锦州失守,马思成与师傅南下躲避战乱到达天津,以卖艺为生直到1928年,时年马思成刚满十七岁。
“宣统二十年七月,有一天师傅早早收摊,带我连夜赶去河北,他说在那里发生大事件,那是我第一次去东陵,也就是从又那一天起,我的一生也完全发生了改变!”老太爷认真回想,开始讲述。
一个在大清亡国二十年后,依然使用末代君主年号的老人,关于他的事情,现在开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特殊使命
1928年七月中旬的某一天,准备外出卖艺的马思成与师傅前往天津日租界,因为日本人十分好奇中国武术,而且也比普通中国人有钱,虽然百般刁难,但往往也能颇有收益。
在日租界里有一个漂亮精致的大花园,花园的主人名叫张彪,此人生于咸丰年间,并在光绪年间中武举人,他也是大清晚期重臣张之洞亲信,官至湖北提督,清朝灭亡之时他隐居津门,修建的这个园子就被人称为“张园”,此园因为风景优美设施典雅,成为众多军政要人来津的驿站,在1924年时曾经接待过孙中山夫妇,一年之后,又有另外的一个重量级人物来此居住,此人,就是溥仪。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逼刚刚完婚不久的溥仪离宫,并完全终止了从未认真执行过的《优待条款》,这个条款是当年隆裕太后用大清交出政权的代价与民国政府修定的交换条约,但民国从未认真履行,现今又强命所有条款废除,溥仪在枪炮的威慑之下只能离开紫禁城,回到了他的出生地醇王府。
民国此时时局动荡,新政中的保皇势力无法保证溥仪的人身安全,因为他这个前清帝王的存在,一直是辛亥革命不彻底成功的最大障碍,情况越来越危急,溥仪的两位老师出来献策,提醒他可以到外国使馆暂时避难。
他的这两个老师,一个是郑孝胥,另一个是庄士敦。
郑孝胥已经被日本人收买,加之当时的东北经过日俄战争之后已经完全成了日本人的势力范围,俄国十月俄命之后,沙俄更是完全退出东北,日本人有意在东北建立一个伪政权,溥仪是他们的最为合知适人选,所以郑孝胥极力磋和溥仪前往日本领事馆。
庄士敦是个英国人,建议溥仪到德国,或是荷兰领事馆躲避,在双方的争执之下,众人决定先行动身离开已经被监控的醇王府。众人以溥仪看病为由驾车离开醇王府前往德国医院,这家医院就是现在的北京医院前身。
到达医院之后,庄士敦跑去德国和荷兰领事馆联系接收事宜,但进展缓慢,在得不到准确答复后庄士敦失望的返回医院,但是却不见了溥仪踪影,因为日本方面的汽车,已经把溥仪带走了!
当年的溥仪年仅十八岁,从他三岁入宫登基到十六岁大婚再到十八岁离宫,他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利益纷争毫无经验,但是他对中国华民国却一再失望,而且在危难关头只有日本人收留了他,所以他的一生注定与日本纠缠不清。
日本人把溥仪带到领事馆后,日本驻京大使率众迎接并叫他“陛下”,而且把使馆内最好的房间让给溥仪居住,不久之后又以安全为由建议溥仪“移驾”天津,因为那里有日方租界并有日本军队可以给他提供保护,于是1925年2月,溥仪到达天津,住进了租界内的张园。
溥仪的这次离开,直到三十多年后的1959年,才第二次回来。
张园主人张彪是前清旧臣,曾经的皇帝驾到让他备感荣幸,免费提供居住之外,每天还负责为溥仪打扫卫生,就是这样的一批前清追随者,让年轻的溥仪坚定一个信念,利用日本人的帮助,与*政府对抗,寻机恢复大清的帝国统治。
在锦州沦陷之后,张思成并不明白师傅为什么会带他来到天津,在天津的头三年里,师傅经常会带他从张园门口经过,不久之后他就得知,这里住的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一位皇帝,但此时的他并不明白师傅为什么总是会走过这里,而且每次经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