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e族·3月号-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邵韵蓝的话,郝俊伟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低头沉思了很久,终于抬起头来望着邵韵蓝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昨晚,我也做了一个梦,我梦到自己背叛了父亲,帮助一对母女离开了这座小院。〃
郝俊伟话音刚落,邵韵蓝脸上已经绽开了会心的笑容……
▲虹▲桥▲书▲吧▲BOOK。▲
第72节:千古悬谜之预感(1)
千古悬谜之预感
文/沧海一粟
著名的阿伯芬惨案发生前就有人预感即将发生,伦敦实业家唐纳·米德尔顿预感到〃泰坦尼克〃号沉没,俄俄州辛辛那提的戴维·普斯预知到空难,著名作家马克·吐温预见了弟弟的死亡……更多的人都有过〃可能发生什么事〃的种种预感,神秘而难测,却又颇为灵验。预感,这第六感觉,到底存在不存在?
一
1979年的一天凌晨5点,酣睡中的海伦·希洛特逊被敲门声惊醒,她听到门外母亲马乔丽在嚷嚷:〃海伦在家吗,刚才来我家有什么事?〃她慌忙起来开门,住在对面公寓的母亲正在门外站着。母亲问海伦几分钟前敲她家的门有什么事,海伦不解,她向母亲解释,昨夜11点就上床睡觉了,直到敲门前一直没醒。马乔丽夫人却坚持说:〃我看到了你,还和你说了话,不过,你什么也没回答,马上就返回自己家去了。〃
这时,外面突然发出巨大的声响,两人朝窗口走去,只见马乔丽夫人的公寓因煤气泄漏发生爆炸,她所住的这一层已被炸得支离破碎。消防队长后来说〃那时,如果夫人还在屋里睡觉,肯定没命了。〃
是海伦有夜游症,还是她母亲产生了觉?反正两人中有一人感觉到有爆炸的危险,结果救了马乔丽夫人的命。是谁让梅娜做这个怪怪的梦,并且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谁说得清楚呢?
家住圣路易的罗兹德荪小姐的经历也是说不清的。有一次她去芝加哥,途中访问一位住在距芝加哥30公里左右的农村朋友。她在那里住了一个晚上。
这是一个月色皎洁的美丽夜晚,卧室外的挂钟闷声闷气地〃乓--乓--〃打过了12点,这时,从外面的砂石路上传来〃叭咔〃的马蹄声音。
〃深更半夜里,有什么客人来呢?〃罗兹这样想着,站了起来。她从窗帘之间的缝隙向外望去。走在砂石路上的,是一台灵车。车上面没有棺材,却挤满一车人。马车走到罗兹向外窥视的窗下,赶车人用劲一挺腰,转向这个方向走来。
这是个外貌多么可怕的男人啊!罗兹感到毛骨悚然,缩首畏惧起来。只听那个男人喊道:〃还能坐一位呀!〃
他的声音何等清晰!罗兹忙拉上窗帘,跑到自己床上,用毛毯把头蒙起来……次日早晨,罗兹虽然明白自己昨夜的〃所见所闻〃其实不过是一个梦,但仍感心有余悸,匆匆告别再三挽留她的朋友,离开这个房间走了。
罗兹到了芝加哥,去一家大商场买东西。来到商场最顶层楼的罗兹,正赶上向下层去的电梯要开,她很想坐电梯下去。由于电梯挤满了人,所以她有些犹豫,电梯服务员看出她的心意,就对她说:〃还能坐一位呀!〃
〃啊!〃这与昨夜那位男人的话怎么一模一样?罗兹犹疑起来了,〃算啦,我走下去吧。〃这样说著,她向楼梯的台阶口走去。这时,忽听当一声巨响,电梯在人们的悲惨叫声中像流星陨落一样,坠到底层的地面上。电梯坠毁,乘客全部遇难。而罗兹则由于昨夜中那奇怪的预兆,幸免于难了。
二
事实上,有些人同样预知到事件发生,但是他们感觉自己与预知的悲剧不太有直接的关系,如埃里尔·玛伊·琼斯那样,结果成了悲剧的牺牲者。
1966年10月20日,9岁的威尔士少女埃里尔对母亲说自己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去上学,但学校不见了。她说:〃有一样黑色的东西压在学校的上面。〃
母亲并未预感到女儿即将被夺去生命。第二天,埃里尔到阿伯芬去上学,由于50万吨的矸石山(煤矸石堆积成的山)崩塌,包括埃里尔在内的140人身亡。这就是在英国发生的有名的〃阿伯芬惨案〃,死者几乎全是孩子。
同样,1912年在处女航中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也死了许多人,但在出航前有五十多人预感到这次灾难而取消了预订票。其中有一位名叫唐纳·米德尔顿的伦敦实业家,因为商务需要预订了去纽约的船票,但在出航前10天,他做了个不可思议的梦:一艘他未曾见过的豪华船只,龙骨朝上慢慢地沉没了。在船的周围,乘客和船员正在拼命地游泳。第二天,他又做了同样的梦,米德尔顿感不祥,遂退掉了去纽约的船票,因此捡了一条命。
1979年5月26日,美国航空公司的DC10型客机在离开芝加哥的奥海耶机场后不久坠毁,造成273人死亡,成为美国航空史上最大的空难之一。住在俄俄州辛辛那提的戴维·普斯预知到了这个事故。他在事故发生前一周接连几天做同一噩梦:一开始听到发动机异常的声音,接着庞大的机身在空中急速摇摆,跟着一头栽到地上被熊熊火焰包围。他在梦中不仅听到爆炸声,而且还感觉到火焰的热气灼人。他确信那是预感。5月22日,他将自己的预感打电话告诉了联邦航空局的辛辛那提大学的精神科医生。
▲虹桥▲书吧▲BOOK。▲
第73节:千古悬谜之预感(2)
联邦航空局接到普斯的电话后,从其噩梦的内容推断似乎是国内的机场和飞机,但无法具体落实,遂不了了之。事后他们听到坠机的新闻,内容几乎与梦中完全一致。如梦中看到的飞机是类似DC10型的客机,飞机头朝下坠落的样子,而所描述的坠落地点在许多方面也与奥海耶国际机场相仿。难怪联邦航空局的新闻发言人帕加说:〃这真是令人沮丧。〃事故当天,普斯坐在电视机前看到播放的新闻,亦不由得目瞪口呆。
通常,对于预言或预知信息的报告仅限于事件发生之后,但是,偶尔也有事前被公布的预言。把自己的命运与〃泰坦尼克〃号连在一起的英国著名记者史狄德,曾写了一篇客船撞击冰山的小说,讲述撞击冰山的客船因携带的救生艇不足而酿成悲剧的故事。作者在小说的最后还加了一段预言性的话:〃如果客船没有配备足够多的救生艇出海航行,那么这样的事故说不定真的会发生,不,肯定会发生。〃
显然,史狄德心里已有预感,但他是否预知自己的未来还不能确认。事实上,在〃泰坦尼克〃号事件中,正是因携带的救生艇不足面使很多人遇难。可悲的是,史狄德自己也是遇难者之一。
三
也有预言被报纸偶然公布的情况。1978年12月6日,苏格兰报纸刊登了标题为《预言者无票乘车》的消息,内容是威尔士一名失业的预言者爱德华·皮尔逊(当年43岁)12月4日乘从因弗内斯到珀斯的火车,因没有买票受到州法院起诉。据说他乘火车的目的是去找环境大臣,报告格拉斯哥将受地震袭击的消息。
显然没人相信地震会发生,因为英国发生地震是很罕见的事,它只是失业者无票乘车的一个借口而已。可是,几周后的一个夜晚,大地震果然袭击了格拉斯哥,并对苏格兰各地的建筑物造成巨大的损害。
怀疑论者认为预见未来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定期地进行预言或应人的要求透视未来更是不可能的。如果随心所欲地预知未来有困难,那么用现有的科学来说明就更难。尽管如此,历史上还是留下了惊人的记录,其中马克·吐温的经历最为诡异。
马克·吐温成名之前名叫萨米埃尔·克莱曼斯,那时他工作于定期航行在圣路易斯和新奥尔良之间的〃宾夕法尼亚〃号蒸汽船上,当时他的弟弟亨利也在同一条船上做事务长。
萨米埃尔在圣路易斯时经常住在姐姐家里。在那里他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梦:二楼的客厅内放着金属的棺材,里面躺着亨利,他穿着萨米埃尔的衣服,胸口放着一个大花环,正中是一朵红色的蔷薇,四周是白色的蔷薇。棺材停放在两把椅子上。由于那个梦太清楚了,以至他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他特地到客厅去验证后才确认是梦。
几天后,回到船上的萨米埃尔与〃宾夕法尼亚〃号上的领航员发生争吵,被调到一条叫〃莱希〃号的船上,但他的弟弟仍留在〃宾夕法尼亚〃号上,并且比〃莱希〃号早两天出航。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74节:千古悬谜之预感(3)
到达密西西比州格林维尔的萨米埃尔听说〃宾夕法尼亚〃号在孟斐斯下游的希普岛一带发生了锅炉爆炸事故,一百五十多人死亡。弟弟亨利还有呼吸,但全身严重烧伤。萨米埃尔立即赶去,在弟弟身旁看护了6昼夜,直到其死去。亡故后的弟弟被移到太平间,疲惫不堪的萨米埃尔在一个朋友家睡了一觉。
但是,在那瞬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通常,棺材都是用未上油漆的松木制作,但是孟斐斯的妇女们自发募捐,准备了金属棺材。亨利的遗体躺在还未盖上的棺材里。穿着萨米埃尔的衣服。上了年的妇女扎了一个花环,周围是白色的蔷薇,正中是一朵红色的蔷薇。恰好与梦境一模一样,放亨利的胸口。
萨米埃尔护送弟弟的棺材到达圣路易斯时是早上8点。他准备叫姐夫去单位上班,可以姐夫已经朝停船的码头赶去。因而,当萨米埃尔再返回船上时,棺材已经运到了姐姐家。待他赶到那里时,姐夫正打算把棺材抬上二楼安放。由于萨米埃尔不想让母亲看到弟弟的容顔,便反对把棺材抬上二楼。
随后,他独自上了二楼,一看惊呆了,与梦境中所见一模一样:两把椅子面对面摆着,准备往上放棺材。日后马克·吐温在自传中做了这样的回忆,他说:〃如果我再晚赶到两三分钟,则与几周前的梦境完全一样,弟弟的棺材已被安放在两把椅子上了。〃
对此,我们能说马克·吐温的梦应验是巧合还预感?显然,现代科学还无法做出解释。
没有人知道在我们命运的哪个转折点上,死亡将会降临,也没有人明确的知道什么将把我们带离这个世界。但是,有一些人可以看到这一时刻的到来。我们只能以神秘而难测的直觉来解释这些无法参透的秘密。
预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一种人脑的机能,往往是难以置信的、神奇的。尽管不少人体验过它的闪现,但谁也说不清它究竟来自何处?是怎样发生的?预感,仍是人类自身不易解开的谜。
名人感应经历
丘吉尔首相预感获生
丘吉尔一向被誉为伦敦上空的雄鹰,但其却在德军的狂轰乱炸中靠预感获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隙在论但的生活中已成为家常便饭,以至很多伦敦人在空袭时,即使不完全无所谓,至少也是很不以为然。韦斯顿?丘吉尔自然是个勇敢无畏的人,他在军队服役期间就经常出入于敌人的炮火之下。他像伦敦的任何人一样充满了战斗的精神,也许比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