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天都列传 >

第6部分

天都列传-第6部分

小说: 天都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周旭顿了顿,接着说道:“这太宇殿还隐藏的有绝世高手尽心尽力所铸的五座神秘符牌!”

    原来,新元纪一五四年,仁皇继位皇上,天下各都各国皆朝于天都,上供了各种各类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仁皇以此为基本,让隶属皇家所管辖的神霄道道士制作了一批天木符牌。
第0010章 太宇、皇都! 一
    新元纪一五四年,仁皇继位皇上,举行登基大典,以此来威慑大陆四方豪杰、海外诸方势力。果不其然,天下各都各国备品于皇朝威严法度,无奈皆朝于天都,上供了各种各类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仁皇以此为基本,大肆收录天下散修,以此为根基方才令千机门逐渐壮大起来,同时,仁皇利用各方势力上供的奇珍异宝,让隶属皇家所管辖的神霄道道士制作了一批天木符牌。

    据说,其中的最上等的五块天木符牌被安放在了太宇殿之中。这五座符牌的供奉极有规律,以太宇殿正中悬轩辕镜正上方的净华平台中央所供符牌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朝向正中各自供奉一座。符牌由于雕刻着镇殿神符,故又称为“符板”。正中央的一块符牌高约五十二点五厘米,宽约二十五厘米,以产于东北方向高丽王国的神木高丽木所制,前置香炉、蜡台、灵芝等五等供品。符牌正面由上而下共分为四层,由佛教护持真言、神明和北斗七星图组成,背面由镇殿七十二符组成,可谓是一道镇殿灵符。

    而大部分的符牌都运送到了千机门作为镇宗之宝珍藏着,其中有着一小部分在黄泥岗的运输过程之中被歹人所截获从此流落民间由此甚至还引起了一番血雨腥风。最后,惊动了大都祖帝,由千机门联合皇家势力出手,这才击毙了歹徒,但是那一批运输的天木符牌却是流落民间,下落不知所踪。

    周旭原本以为几乎所有的天木符牌都已经存放在千机门的迷烟谷之中或者是皇家后宫里面,迷烟谷那里终年云雾缭绕,寒风刺骨,以至于向来人迹罕至,是最安全的保护地方,而这皇宫,有着诸多护卫、更是高手辈出,方便于皇帝去参禅悟道。而这太宇殿,是皇帝进行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仪式的地方,更多的意义是象征皇权的威严,完全没有必要去安放天木符牌。因此民间传言多为虚假,绝不可信。

    但是,周旭从身旁那淡淡的一股若有若无的威压之中就可以判断出来,太宇殿内绝对是安放了天木符牌的,但具体有几块他就是不得而知了。

    周旭一个轻巧地翻身,身体在几经扭转的一瞬间,就跨过了一层房梁,降落在了镌刻了黄金的青石板地面之上。这正是宫中宣旨太监所守候着的地方,距离皇帝上早朝的保璋殿,仅仅只是一墙之隔。

    皇宫,保璋殿。

    这保璋殿面阔间十八间,进深九间,建筑面积三千六百平方米,高三十三米,寓意为仙界三十三重天宫。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明亮的黄色琉璃珠瓦,上下檐角均安放九个小兽。

    上檐是为单翘的重昂九踩斗栱,下檐是为重昂五踩的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的正面龙式图案。尤其是六架天花梁彩画,在总体的建筑之中显得极为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繁华威严。

    殿内统一采用黄金所制成的砖石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宝座上为铂金材质所制作,在阳光的直射下透露出银白色的的光明。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在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大殿内部的空间更加宽敞。

    周旭在刚刚潜入大都皇宫的时候,就从皇宫之中看到了很多御路石。在这其中以保璋殿后面的一块为最大、最宏伟,它用整块艾叶青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长二十八点八米,宽五点二五米,厚二点一三米,重量甚至超过了三百吨。

    在这御路石正面雕刻着一幅极为瑰丽的画面石雕四周刻有缠枝莲花纹、卷草纹等等图案,不一而论。在石板正面左右两边分别雕刻着总共是九条口戏宝珠的神龙,下端是海水江牙纹,流云衬托着九条蟠龙和州龙。游龙遨游在云海之中或者是山崖、海水之中,它们的形象动态十足,生机盎然。九条游龙,五座浮山,寓意:九五之尊。由着这雕刻在保璋殿后面的御路石上面九龙飞腾在大海和流云之中的图案,可以象征着真命天子一统山河。

    云龙石雕的石料产自京城西边房山的大石窝。当时拖运这样重的巨石到京城需要民夫五万人以上,用旱船拽运、人力拉运等不同的办法进行拖运。为此,运输的沿途每里凿井一口,以供上万人的民夫饮水、休息之用,而且也可以汲水泼成冰道,用旱船托运。

    从房山到京城足足有两百多里路,拖运时间用了将近一个月。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困苦,但在当时社会刚刚经历动荡才进行大一统、而且由于战乱的影响导致当时民众的生产力水平下的大的环境之中,却也是可以显示出了当权者的才能和智慧。

    “保璋殿”三个字也是有讲究的是上一任皇上祖帝御笔亲书,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心不内卸彰脉显度。”

    “咚咚咚";突如其来的,一阵剧烈的金属器物敲击声音传播开来,带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厚重之意,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稠密了几分。那是一种独特的感觉,周旭在那一瞬间仿佛处于大都的龙脉之地,被一尊巨大无比的青铜古鼎给重重地镇压着,那种被镇压的感觉绝不好受,似乎连呼吸都成了一种奢侈。

    事实上,他就是!

    是啊,周旭潜入这大都皇宫,不就是相当于身处于大都的龙脉之地吗?但是,这微不足道的一声敲击声难道可以控制人的身体,使人受到被镇压的一种感觉吗?

    “真是厉害啊!”周旭喃喃道,他的身体轻微地小幅度摆动着,似乎是想要以此来分担某种压力。“早就听闻,皇宫之中珍藏了一口从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青铜大钟,专门是用来上早朝时号令群臣的。今日一闻,果然名不虚传。”

    不一会儿,周旭就听见了一个太监扯着公鸭一般的嗓子大声说道:“上——早——朝——”
第0012章 言出必行;盛朝气度
    “上——早——朝——”

    听到这个太监的传话,早已在中极殿门前等候着的诸位大臣依次按身份尊卑进入保璋殿之中。

    在保璋殿中,一位年轻的帝王端坐在白金色的雕镂金漆宝座之上,他头戴方天朝冠,身上穿着褚黄色的龙袍。

    龙袍是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同时也是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

    等到诸位大臣都进入了这保璋殿之中以后,他们动作整齐划一地跪了下去,嘴上恭敬地说道:“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这位帝王正是仁皇杨儒汉,他沉着并且威严地说道,虽然是日常的礼节,可仁皇贵为一国之君,只能一板一眼、规规矩矩地按规定来,不然的话,会有损皇朝的威严。

    不得不佩服这位仁皇的风度,在百官朝拜如此壮观的场面上,他仍然是一副风轻云淡、任我为尊的样子,这就让人打心眼里去佩服、拥护这位帝王了。

    “陛下,有关于武举的事情,微臣已经都安排好了,就只等待陛下您下旨确定武举的具体时间了。”在大殿下方,身穿绛紫色一品蟒袍的当朝宰相蔡宇率先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道。

    “嗯?”仁皇眼睛微眯,眼睛里面有着危险的光芒流露出来,仿佛一触即发。但是,还没等他开口,在宰相左侧从前向后数第三位的一位大臣跨前一步,禀告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欠妥!”

    “哦?不知徐统领有何见解?”仁皇不怒反喜,连忙问道。他正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下旨更改这次武举的事情呢,此时此刻如此好的一个机会他怎么能去放过?不过,仁皇也是略微注意了一下这位徐统领,这位统领名叫徐尚,是京城第一大军队“神机营”的一位副统领,同时也是为朝廷的一位正三品的大臣。

    “陛下,眼下西北战事吃紧,几十个军团都三个月没有发放军饷了。洪荒国屡屡犯我大都边境,情况紧急,实在是不适宜于再进行武举了!”徐尚此言一出,接连又有好几位边境大臣出言禀告,看样子是都站在了徐尚的立场这一边。

    要说这徐尚也是了得,家境并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但他在十八岁那年考取了当时的武状元,引得仁皇龙心大悦,一举成名天下知,被封为了一位正六品的边疆军校,在“神机营”从了军。通过在战场上摸黑打滚、过着刀头上舔血的日子,这才慢慢靠积累军中功绩光耀了门户,被皇帝下旨调动到京城来有作为统筹边境战事,成为了朝廷的一位正三品的统领。

    “嗯,最近朕也是参觉到了不妥,何况这边境战事,绝非一朝一夕,要谨慎……”有人开了这个话头,仁皇自然就有了一套说辞来面对在朝的诸位大臣了。

    但是,朝野之中哪一个不是精明似鬼、洞察人心之辈?果不其然,仁皇的话语还没有说完呢,立刻就有一名臣子上前进言,说道:“陛下,武举可是一国兴旺之根基,可以选拔栋梁之才、引国之气运,万万不能废除啊!”

    诚然而言,武举的确是一件惊动整个国都的大事件。在此之前,天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春秋时期了,在开国之时就被创建,一直沿用至今,也算是国家的一种传统了吧。然而武举的兴盛是秦汉、三国两代,特别是在大隋时代。大隋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大都朝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隋代。在经历了战国诸侯争霸的战乱洗礼之后,大都仍然能够坚定不移地举行武举,足足可以看出国家朝代对武举的重视程度了。举行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

    都说大都朝代情况大不相同。从制度上看,基本沿袭隋末的那一套,考试程序、办法等并无多少变化,但重视程度大大超过大隋一代。大都朝代武官虽然仍以行伍出身为“正途”,科举次之,但科举出身者数量不断增大,在军中占有很大比例。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争先恐后参加武举考试。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就举一个例子而言,那皇帝御口亲封的朝廷正三品的“神机”副统领徐尚,最初也是通过武举成为了武状元,这才出露头角,得以被皇帝赏识,从而一举成名天下知的!

    一时间,满庭朝野的大臣搞的是人心惶惶,有的竟然不知道怎么去做了,陷入了两难之境……

    在这时,皇帝左边的也是靠前的一位大臣出来进言道:“陛下,这武举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