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逍遥王爷-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女虽然好奇,但也没有多问,就随着李泰去了
站在大运河边,驻足远眺,李泰淡淡道出一首后世颇有争议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尽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们怎么看?”
女皇帝沉吟一下,首先出声,“不得不说,此运河确实利再千秋万代,但是,炀帝的所做所为,并不能掩饰其过错,应当说是过大于功”
李泰转头,脸上有皈依的笑容,“你能肯定,炀帝的罪行,不是我大唐朝廷故意加给其的?用意么,就是在于衬托我大唐这太平盛世”
几女都是一愣,实在不明白,这大唐王爷,怎么会说如此之话,崔莺莺用手闭上眼睛,一会开口,“确实有此种可能,但是,这不可否认炀帝的过错,隋朝如此基业,败得如此之快,不可不说,他是个千古第一败家子,咯咯”
最后那千古第一败家子,是众人异口同声所说,由于平时跟李泰呆惯了,所以,连着语气和说话方式都有模有样地学起来了。
运河之旁,几人一片欢声笑语,冲淡了刚才对历史回忆的低沉气氛。
………【第二章 为何不以大唐为公元纪年?】………
几天时间,李泰等人将扬州内外逛了个遍,对当地的风景、地理、风俗都有了大概了解,,同时也是心情大好,因为每次都是微服且不从正门出去,都没什么人影响兴致。
扬州之地,乃是前往日本的出口,换句话说,整个唐朝的东南沿海地区。山东登州最多的是到新罗的还船等,而扬州的对外交通,多为日本。当然,虽然说从广州南下,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但是,扬州此地却是遍布胡商,不过,这些不是李泰所关心的。
李泰一直在注意着,这些经商人中,波斯与粟特人人的数量等。
在唐人心目中,波斯人是善于经商,尤其精于识宝,往往不惜重金以求宝,最终均会得手,而且虽然老病垂死,也要把宝物留给后人。因此,唐人把波斯商人看作是怀有宝物的富人。民间流行有“不相称”语,其中的“穷波斯”与“先生不认识字”并列,即是说波斯商人根本是不可能穷的。在经商的本领上,粟特人也同样是高手,唐人传奇中往往用“商胡”来指称伊朗种的商人,他们既指波斯,也指粟特。然而,在很多故事中,似乎可以看出,在唐人眼中,粟特人在识宝方面还是较波斯人略逊一筹。
我们知道粟特商人主要是从陆路来到中国的,而史料更多地把波斯商人与“乘舶泛海”联系在一起,从广州、扬州大批波斯商人的情况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元稹《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一诗“舶主腰藏宝”句注称:“南方呼波斯为舶主。胡人异宝,多自怀藏,以避强丐。”说明唐人把波斯看作是海上而来的商船“舶主”的代称了。粟特人主要是以陆上的队商形式东来的,他们有自己的队商首领,即“萨保”。
前人早已论述过,在广州等沿海城市里,由于外来蕃人较多,有专门居住蕃人的蕃坊。在广州、扬州等大都市里,波斯、大食商胡大概主要居住在蕃坊当中。但蕃坊设立的时间可能迟到文宗时期(827840年),而此前的情况是“蕃獠与华人错居,相婚嫁,多占田,营第舍”。
在扬州郊外,李泰微笑地对着黛丽雅,“是否该特地建立一些专门供各国商人居住的坊呢?这样也可以避免发生什么冲突,也更易为外来商人提供便利,让他们不会有不适应的感触。另外,你们波斯人的正统宗教是琐罗亚斯德教(中国称作祆教)早在贞观五年,陛下就允许在长安和洛阳城内,建立祆祠,本王也打算在在扬州建祆祠。”
黛丽雅做了个祆教的礼节,“黛丽雅代表我的同胞们,感谢殿下”
李泰爽快地挥挥手,“这又不是什么事,再说,本王素来对佛教没什么好感,宁可多些人吃道教的金丹而亡,那也仅是个别人罢了。而佛教的弱民教义,则是会害死数千万甚至上亿华夏子民的。在本王心里,生命大于一切,我华夏可以没有儒学、没有佛教,但不可让无辜的百姓遭到杀戮,不管使水,我都不允许。即便在后世,杀戮那些无辜百姓的也是我华夏这一大家庭,但本王也绝不会放过他们,可以放弃一部分文化,绝不会放弃无辜的百姓,否则,良心难安啊”
黛丽雅似懂非懂地思考着李泰的话,武媚娘几女则大皱眉头,心想,李泰的想法也太偏激了吧,至少,她们并未觉得,佛教与儒家有和大的不妥啊。
李泰停下马,走到河边坐下,几女也很自然坐于其左右。
“你们波斯与我大唐一样啊,上层社会只顾自身利益,却不会在意千秋万代。知道我为何大力支持景教么?”李泰看着那微微波动的河水,口中轻声道。
黛丽雅想了想,随后摇头,“不知”
李泰抬头,目光直向天空,嘴里喃喃,但却令众女都能听到,“我大唐对传入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称为景教,聂斯脱里派的创立者是叙利亚人聂斯脱留斯,他在公元428431年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提倡耶稣兼有人神二性的新说,他与主张耶稣一性论的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大主教展开辩论,结果聂斯脱留斯被罢免大主教职务,公元435年被宣称为异端,驱逐出境,聂斯脱留斯和他的信徒流亡波斯,在波斯建立总教会,向西亚和中亚地区传播教义,翻译希腊科学,哲学着作,在中亚,基督教早在公元411415年成立了赫拉特大主教区,在公元503520年成立了撒马尔罕大主教区,这些教区都曾兼管中国教区的传教。景教东传先是通过突厥人传入中国内地,公元5、6世纪之际,景教已在洛阳正式传教。”
忽然发现众女就黛丽雅还有疑问,不禁愕然,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差点忘记告诉你了,这公元啊,是西汉平帝元年为准则,之前叫做公元前,这个啊,我已经跟她们讲过了,也是那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
武媚娘微微皱眉,“殿下也他崇拜西方了吧,我大唐乃是目前世上最强盛的帝国,岂可因他国而议,且,您认为贞观一朝如何,或者,为何不已大唐建立之初为公元呢?”
李泰立时觉得无比惭愧,“媚娘此话正理啊,是我做作了,等今趟回长安之后,我一定像陛下提出,将我华夏,哦,不,应该将整个世间所有的帝国历都按照如此才对,哈哈”
黛丽雅却又有了疑问,“那么,殿下,曾被我波斯萨普尔一世放逐,并且被万王之王巴拉姆一世处死了摩尼的摩尼教,您是否也要支持呢?”这位波斯公主毕竟是信奉国教祆教的,对其他被波斯不认同的宗教都不会喜欢。而综观历史和全世界,也仅有最为文化开元状的大唐,才会吸收并赞同那么多外教在国内传播。
李泰不可置否点点头,“但凡是来自丝绸之路的宗教,我大唐自然一概不拒,不过,其发展毕竟经大唐同意与控制,否则,就没有存在于大唐的必要”眼中厉芒一闪,意思十分明确,他李泰能帮助其发展,也能将其灭亡。而历史上,会昌,即武宗灭佛之际,外教也遭到毁灭行打击,虽然他们总有办法,但却不会太兴盛,而同样外来,却不被视为外教的佛教,他李泰就不信,不能将它在大唐兴盛到鼎点的趋势打压,令其不能彻底深入人心,他不仅要削儒,还要削佛。
黛丽雅略微眉头不展,却也无可奈何,这位魏王殿下,极其推崇景教,却对其他宗教,包括其自小接触的佛教等,都没有什么认同感,不过,祆教能在大唐除长安,洛阳外发展,且由其支持,那也是可以了。
李泰拍了拍手,站起来,“好了,休息了一会,接着看看吧,接下来一段日子,本王可能不会那么容易陪你们了,毕竟,我来扬州,那可不是度假的。媚娘,这江南等地的茶叶等发展情况详细调查一下吧,若是能很快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那么,我大唐又将会多了一项极其庞大的赋税了。还有,对外贸易之时,多将茶叶能推广出去。至于和扬州各大妓行的接触,这就要看莺莺的了”
几女都很认真地回答,但是,崔莺莺却抛出个令李泰头疼万分,立马骑马闪人的问题,“殿下,听说,这届扬州花魁大赛,为了感谢您为天下风尘女子,还有妇女说话。特意将最后选出的花魁赠予您呢,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您想呀,这一花魁,那可要经过多少训练呢,如此平白入了您的手心了,可见,您来扬州的确是十分明智的啊”
李泰落荒而逃之时,脑袋中不觉出现个疑问,没有人阻止,这扬州岂会如此,要开花魁却依旧十分安稳,会是谁呢?还能知道我的行程,这会否一个阴谋?。
………【第三章 再遇崔浩】………
来到扬州水营,李泰先是视察一翻,觉得还可以。
隋唐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较快,其中的造船方面,生产规模大,产量也多,且技术水平也高。当时的中国,能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尤其是通过波斯湾时,必须换小船,因此有了“海上霸王”之称;而在唐初,仅洪州一处,就造海船五百艘。而为攻打高丽,朝廷更是大肆造船。而在造船业方面,已经有能够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也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后世海船、战舰等的知识应用到唐朝的船舰上,一直是李泰心中的强烈想法,如今,征得李世民同意,李泰自是十分乐意如此。
暗自记住一些缺陷;李泰等人视察完之后;就讨论起来;主要是对于初唐时期的船只、战舰的一些强化、改革。
“诸位,本王认为,战舰外层可包裹铁皮,并开设隔水仓,可防止船只被凿穿或触礁时的自救能力与逃生时间,不知你们意下如何?”李泰喝了口茶,淡淡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几位水军将领与造船工匠互相对视一眼,眼中有疑虑,一位工匠恭敬地开口,“殿下,这样的话,湛江该建成何等规模,另外,有些您提出的,我等不太明白”
李泰微微一笑,自怀里拿出一张早就画好了的船只结构图,“您老看看这,过几天再决定是否能成吧,本王就先行一步了”伸个懒腰,李泰从容离开水营,留下拿着他亲手设计的结构图惊叹的工匠和水军将领。
路上,李泰思考着,自己来了扬州,该是对在对外交往文化、贸易等做长远打算了。
唐朝海路对外交往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海上交通路线的开辟与利用。在唐代,取道南海前往西方的人数和航海路线都有所增加,直航能力也有所加强,形成了南海交通发展和繁荣的局面,并表现出了取代陆路交通地位的趋势。较之前代,唐朝人对非洲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和准确。与此同时,唐朝通过黄海和东海海域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交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东亚汉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唐代载籍的非洲国家甘棠、殊奈等国。但甘棠国在贞观十年(636年)就向唐朝入贡,据载,甘棠在“大海南”,今人认为应在“非洲东海岸”。殊奈国在“林邑南,去交趾海行三月余日”,被史家目为“绝远”之地,殊奈国自古未通中国,在贞观二年(628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