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逍遥王爷-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至于这利益么,李家宗室可代表不了”李恪笑着看了眼依旧不见丝毫表情变化的李泰。
………【第五十章 最华丽的败家,大唐舞马】………
李泰执笔飞舞,草书狂劲,可惜啊,对于书圣王羲之的今草,他始终不得要领,故而,选择了后世的狂草,这怕是唯一与太宗背道而驰的了吧,毕竟,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
“四弟好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这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却也与书圣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各有特点啊”李恪感慨道,太宗喜好王右军书法,则大唐亦推崇之致,很少会有人学其他笔法,即便是王右军之后人,太宗亦不喜。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只可惜,意境未到,既然练不成王右军书,那就自成一派得了”李泰淡笑道,放下笔。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什么意思?”李治看着李泰所写,半晌才问道。
“此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说:我曾经听老师孔子说过最大的勇气是这样的:自我反省之后,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正时,即使对方是一个身分低下的人我也会畏惧;但反省之后确知自己的行为很正时,即使对方有千万人我也要勇往迈进。”李泰笑着解释道。
“对了,今天有舞马表演,不知二位可愿前去观赏?”李治突然做了一楫道,看的两人哈哈大笑。
“想去就说吧,今儿个闲着无趣,为兄我也正想一饱眼福,九弟啊,你可得帮为兄通融通融啊,最好是能亲自上场”李恪笑着道,看得李泰、李治大翻白眼。
尽管中原地区不是马舞艺术的发源地,其马舞活动的产生也相对较晚,但是它将马舞艺术发扬光大,到唐代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峰。中原王朝从域外引进了马舞活动及其调教技术,然后凭借自身发达的社会文明(其中舞蹈音乐艺术应是主要的因素)将其不断提高,最终创造出一种成熟而绚丽的马舞艺术。
张率曾做《舞马赋》曰:“既倾首于律同,又蹀足于鼓振。擢龙首,回鹿躯,睨两镜,蹙双鳬。既就场而雅拜,时赴曲而徐趋。敏躁中于促节,捷繁外于惊桴,骐行骥动,兽发龙骧,雀跃燕集,鹄引鳬翔,妍七盘之绰约,陵九剑之抑扬。岂借仪于褕袂,宁假器于髦皇。婉脊投颂,俛音合雅,露沫毢欤春沽黥鳌!
蒲萄四时芳醇,
瑠璃千钟旧宾。
夜饮舞迟销烛,
朝醒弦促催人
《倾杯乐》响起,只见三十匹舞马被引出来。舞马排列整齐,奋首鼓尾,纵横应节,气势动人。舞马旋转如飞,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其中带有类似杂技的惊险成分。看得人心沸腾,大家都像跟着要飞舞起来。
忽然,一马单蹄着地,做了个类似马塔飞燕的动作,只见其头颅高高昂起,四蹄翻腾,马尾高扬,口作嘶鸣,以少见的“对侧快步”的步伐奔驰向前。
“好”,遍场响起了欢呼地叫好声,和经久不停的鼓掌声。
高台之上,舞马时而整齐,时而分散,还有‘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的场面跃然眼前。看的所有观众大喝不断,待在贵宾室中,李恪亦与李治大声喝彩,而李泰则仅仅是微微点头罢了,觉得还满意,毕竟,精彩的还在后头呢。
所有的舞马皆五色彩丝,金具装于鞍,上加麟首飞翅。乐作,马皆随音蹀足,宛转中节。令众人皆痴狂不已。
“衣以文绣,络以金铃;饰其鬛间,杂以珠玉”。即身披彩纹花绣的衣服,颈悬金光灿烂的铃铛,马鬃则用珍珠美玉加以装饰,极尽其富丽之态。正因这雍容华贵的仪表,“日照金羁而睛光交映,风飘锦覆而淑气相资”,无形中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緑骥舞华冈?”李泰淡淡道,而李恪与李治则仅是点点头罢了,完全被舞马技术吸引住了
舞曲忽然改变,而舞马则“奋首鼓尾,纵横应节”,根据曲子做出更为复杂的动作。又是一阵强烈的喝彩,鼓掌之声不绝于耳。李治则只会呆呆地叫好了。
只见那场地之中,舞马“或进寸而退尺,时左之而右之”;“徘徊振迅,类威凤之来仪;指顾悠忽,若腾猿之惊透。”仅观其蹲踞翻卷、顿缨骧首、腕足膝行、踏步徘徊、扬鬃跳跃、进退侧转……,就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
“四弟大才,为兄佩服,如此精彩绝伦的舞马技艺,四弟为何不早些拿出来呢?害得为兄今日才见,真是妄活如此多年啊,居然不知这世上有如此精彩的马舞,为兄才愧啊”李恪满脸激动道,双眼盯着那赏心悦目的舞马表演,就差流出口水来了,羡慕、嫉妒、好奇
“四哥,你可真是败家啊,弄这个舞马,这阵式,那得花多少银子啊。那么大的耗资,若是换成零食、小吃,怕是能吃几百年了,哦,不,一辈子就够了”李治却窜出来这么一句话,还不忘记擦下口水,怕是看到了传说中能令他几辈子都吃不完的食物。李恪与李泰立马一脸黑线,离他坐远了些。
“靠,你是猪来的,就知道吃”李恪不客气骂到,双眼却不曾离开马舞表演。李治则翻了个白眼,正想说话。
“哦,差点忘记了,小治还小,还没长大,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该天,四哥给你整那么一只小烤卤猪你尝尝”李泰也开口调笑道,这舞马是自己弄出来的,虽然好看,但未必吸引自己吧。
PS:接下来几章会透露一些事,为怕花不将此书继续下去的朋友解惑一下,但也不会明说。花到底写多少,写多少字,这个呢,就暂时保密了
………【第五十一章 令人心神震慑的马舞】………
忽然,一美貌女子出现,身着紧身胡服,手执马鞭,以轻纱蒙面,露出双眼,但见红发似火,肤白如雪,身材高挑,纤细苗条。原来是位异邦女子,此女一出,乐声立刻停止,娇斥一声,三十马匹齐立足。
同时空地处摆设起三层高床,少女驱马而上,让舞马在床上旋转如飞,是时有数百人自帷出击雷鼓,为《破阵乐》……
观赏的众人皆疯狂大喝,如此美观的场景,如此豪壮的舞马,却是世上罕见,但为今次一观,胜却人世十年。
且这些舞马玲珑剔透,充满灵气。在与音乐的配合上,不但“骧首奋鬣,举趾翘尾,变态动容,皆中音律”,而且“才敲画鼓头先奋,不假金鞭势自齐”,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乐舞感觉。同时,它还能根据调马人的举动下意识地理解其中暗示,并主动调整、改进自己的姿势动作。故而,人们对此等马舞无不称赞其曲尽其态,舞尽其妙,“固绝伦之妙有,岂众伎之齐焉”!
“四弟,你哪来的这些好马?真是嫉妒死为兄了,不成,怎么说为兄我也得要一匹,这样子,将来走在大街上也好炫耀,本王骑的乃是出自鸿雀楼的舞马,这不是羡煞旁人么,就这么说定了,本王要最好的马!”李恪不等李泰答应就自做主张替李泰决定了,听的李泰大摇其头,无奈,但又能如何?可惜,李恪虽要到了舞马,但也给其带来了灾难,不过,是灾难还是艳遇呢?总之,他今日的行为,为将来大唐,对新兴的伊斯兰教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开战提供了理由,也导致了穆斯林势力未能彻底征服波斯帝国,而大唐则再也不会如历史般,成为中亚竞争的失败者!
“四哥”小李治满脸幽怨地回头说道。
“行,成,给你们还不行么。给,给,一定给,放心好了,我以我李泰的人格担保,一定给你们,这样行了吧”李泰无奈说道。
“人格,人品?”李恪与李治立即用见到外星人的眼光打量起李泰来。
“怎么?我的人品还不够好么?有问题么?”李泰好奇道。
“四哥,您的人品,说出来可不要吃惊哦。您那可不是一般的人品,您的人品,那可是大有问题了。您不说将问品做保证还好,您这么一说,我更不敢相信了”李治小心翼翼地看了眼李泰,才说道。
“靠,我太阳,我的人品啥时候这么不值钱了?”李泰苦笑不得道。
“四哥,你的人品,那不是不值钱,可是非同一般的不值钱啊。就您那句话,面子多少钱一斤,可我想说的是,您的人品值几个钱?”李治人不忘记打击李泰,忽然又大骂了起来“三哥,你可真是一点义气都不够,我可是为了您的终身问题与四哥在这做斗争啊。哦,错了,是马匹问题,可您,怎么能自个看表演,却半点声音都没呢。呼,不说了,到时找你麻烦”
“唉,这些都是个什么人啊?怎么都这么不够兄弟啊?我的人品就这么不值钱么?”李泰苦笑地用右手食指在鼻子下掠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士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一首后世辛弃疾的《破阵子》响起,场地中立马出现一种悲凉的气氛,人们皆受到感触,心也随着这首曲子动起来了。此诗描绘了那军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眼前不禁浮起诗人那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醉酒之时,词人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祥着心爱的宝剑。而透过这词,诗人又仿佛回到了那令他日夜梦萦的战场和那难以忘怀的岁月。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召唤战士出征杀敌的号角响成一片。且渲染了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以边塞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战歌。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我们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军营里,斧戟从立,直指苍穹;旌旗翻飞,哗哗作响;将士们铠甲发亮,一个个雄姿英发。这场面是何等壮观、热烈!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
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这是壮词壮景的进一步烘托,是壮词壮意的进一步生发。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意谓诗人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当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