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受考教那是自然地,毕竟靠吹牛骗吃骗喝的假留学生也是有不少的。老板的银元也不是白给的,你要是骗子,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那老板的脸还不给你丢大发了,估计得成为商界的笑柄,以后还怎么出来混。
那种见面聊两句就喊大才啊委以重任什么的狗屎情节,在现实中很难出现。就算懂得13中外文,或许在普通人眼里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对于上位者而言,不过是好用的工具罢了。就连一个小小的纺织厂总经理,都可以随意拿捏你,给你脸色看。
钟泱现在还是太弱,没有足以自傲的资格啊。
终于舒了一口气啊,在结束交谈后与章握了握手,第一次求职就获取成功的钟泱感到一阵轻松。原来求职不难嘛,前提是你要懂得14种语言。总算没白费那几个小时的全维度语言解析录入。
陈泽在一旁也是开心啊。在回答了章总经理几个问题之后,对方明确表示要奖励自己,因为自己为公司拉来了人才。还真没看出来啊,那家伙竟然懂外文,还是13种之多。他干嘛不早说呢,要是早点说出来,就不用给骆老三那混蛋讹去3银元了。陈泽正沉浸在一系列的幻想中。
“果然,单纯的人真是幸福啊。”钟泱看着一旁满脸陶醉的陈泽想到。那么自己呢,真的要开始征途了吗。
自从经历过上次差点失去元蛟的事情后,钟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自己真的够资格拥有元蛟吗,瑟说得对。光靠运气的人,在命运前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渣滓罢了。
“我需要变得更强,从心灵到身体都是!”
四月的京城,繁花似锦,万里春色皆为我喝彩。
我的人生,当不属于平庸!
………【第五节 京师同文馆】………
下午3点,稍事休息过后的钟泱便陪同总经理章立伟来到了位于京城东堂子胡同的京师同文馆。第一次乘搭黄包车的感觉还算不赖,以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这次算是亲自体验了一把。
京师同文馆是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同时恭亲王奕欣等人建议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同文馆。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欣等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设管理大臣﹑专管大臣﹑提调﹑帮提调及总教习﹑副教习等职。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任监察官﹐实际操纵馆务。先后在馆任职的外籍教习有包尔腾﹑傅兰雅﹑欧礼斐﹑马士等。中国教习有李善兰﹑徐寿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自1869年起任总教习﹐历二十五年之久。该馆为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最初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德文、日文及天文、算学等班。反正同文馆里除了政治基本上没有哪一门学问是不传授的。
不过到了1902年一月,同文馆就已经并入了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同文馆主要是负责外文授学工作了。其他的学科已经基本转入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与想象中一番熙熙攘攘场景所不同的是,同文馆过于僻静沉凝。仿佛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落,在不经意间于你眼旁闪过。
青砖墙,瓦片房。见惯了高楼大厦、琼楼玉宇的二十一世纪先进建筑,钟泱不由感慨道:此处才似学术圣地。这个年代的中国学子,大多还是有骨气有理想的。这个时代的中国学术殿堂,无论在硬件和软件上多么落后,但其在对学术领域的追求上,却远胜于百年后的中国。这不能不说是悲哀。
虽然在17年前,同文馆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而是成为了京师大学堂的外文系。但是在所有师生们的心中,同文馆仍旧是同文馆。不在这个时代,无法理解这个时代的学子们对同文馆的感情。
这个时代的华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而同文馆则背负了无数仁人志士富国强兵的希望。封建**愚昧落后的满清政权,荼毒华夏大地268年。导致中国吏治**、民生凋敝、文化愚昧。
为了师夷长技,同文馆在众望中应运而生。多少学子在此成就一代学术宗师,多少爱国之士在此展望世界。中国最杰出的官员、商人、学者、革命志士几乎都曾就学于此。由此可见同文馆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
“能来到此处,也是缘分啊。让我的未来,与同文馆一样辉煌吧。”钟泱忽然一阵感叹。
现在的同文馆,自1913年后规模没有再次扩大。但是学生在近三年来仍是不断增加,到现在已经有约500人。为适应中国对外文人才愈来愈旺盛的需求,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扩招。当然,大多时候也为许多官员、商人们提供翻译和外文人才的验证等服务。
例如此次,钟泱就是应总经理的要求来此考试,通过之后就会获得相关方面的证书以证明自己的实力。有点像现代社会的资格证,只是还没有形成上下链接紧密的规范化系统。显得有些零散而随意。
等待的时间还是有点长的,毕竟要考教13们外文,需要好几个教授呢。同文馆在接到消息后对此也是非常重视的,能懂13们外语,可不是等闲啊。同文馆里最强的外文教授也只是熟练掌握了6们外语,其中有一门也只能读写而已。
“喂,老张吗?你快来啊,同文馆来了个要考外文的,听说掌握了13门外文呢。快过来看看。”
“您好,请问是罗老吗?哦,我是小王啊。请你过来同文馆一趟,有个叫钟泱的归国留学生要考外文,他要考13门。”
“嗯,是吗!好的,我马上来。”
“喂,曾老师吗?······”
一阵鸡飞狗跳,终于凑齐了考教所需的全部外文教授,共5人。其中外文最好的是罗老,掌握6门外文,与钟泱所学外文对接的有4门,包括那门只能读写的西班牙语。
经过长达3个多小时的听写、朗诵、对答测试。证实了钟泱的外文水平,无论是听写、朗诵,还是对答交流都十分流利。却不知钟泱心里暗暗地捏了一把冷汗。这家伙一边测试一边开启全维度语言解析录入,将古今外文间的差距进行对较和修正,险之又险的度过了这一关。
对此无所察觉的专家教授们对钟泱确是另有心思。这小伙子有前途啊,什么时候拉他来同文馆做个教习也好啊。这是众人此时心中的念头。
这个时代的专家教授可是真正的专家教授啊。为了学术埋头专研,对工作一丝不苟,为了真理敢于面斥当权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学生认真负责。唉,想起原时空的那个社会,师不师,徒不徒,钟泱就觉得真是莫大的悲哀。
啊,无论如何,这一关总算又过去了。
在婉拒了众教授的挽留后,留下了过几天再来的承诺,五脏庙濒临造反边缘的钟泱才得以走出同文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饭!
在大厅里一直等待考试结果的章立伟也结束了与某美眉的人生探讨,与钟泱一同回公司去了。估计这次要摆一桌酒席了,一定要笼络住这个人才。这可是大大的为公司、为老板、为自己这个丽华公司总经理长脸的好事啊。
其实,这样的心理一点都不傻。笼络住一个稀有的人才,无论他为公司获取的直接盈利有多小都好,都不重要。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为公司带来的广告效益,和后世的明星广告效应是同样的道理。
这个时代的人或许不懂得广告学,但是其基本原理还是会的,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后世唯一比前代优越的,从来都只是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智慧。
总经理章立伟此时的想法就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个事实。他为刘万河找到了这么个稀有的人才,那么大家会怎么想呢?好奇心人皆有之,都会想着:哦,有个叫XXX的家伙听说掌握了13们外语啊。那么这家伙的老板是谁呢?是刘万河啊,他就在丽华工艺品公司上班呢!那的总经理叫章立伟!
这样的广告效应,在这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英特尔的时代,在这个大多数人依靠插科打诨聊天吹牛休闲娱乐的时代,无疑是十分强大的。
并不是事业有所成就的人就不会去意淫,而是他们在意淫的时候还会去想着如何将之变为现实。所以说,意淫并非不好,光意淫不做事才是大大的不好。
晚上的宴会在刘万河家里举行了。刘万河不在,是刘万河的发妻佘氏和其一子二女负责接待的。章立伟和刘万河通过了电话,报告了此事,并征得了同意,决定将钟泱的月钱提高为50银元。还要在家里设宴款待钟泱。
刘夫人佘氏年近四十,岁月却并未在她的脸上留下过多的痕迹。高高的发髻挽出成熟女性的风情,额前的刘海打理成微耸的效果,这样可以拉长脸型,更添端庄韵味。金棕色调的妆容既时尚又不会显得人老气横秋。
大女儿刘芙,小女儿刘蓉,仿若两朵娇媚可人儿的出水芙蓉。脸上画着淡淡的彩妆,更添艳丽姿色,身着女用常礼服,凸显青春气息。长女19岁,次女17岁,都是芳华正茂的年纪。
看得钟泱一阵眼热。
三子刘涛,还只有10岁,还穿着带有格子纹饰的吊带衣裤。胸前打着领结,童稚可爱。
一番寒暄温暖,互报家门后。便入席落座,饭桌间倒也是有说有笑,相处融洽。话说钟泱也是第一次见过这等阵仗,在原来时空哪曾遇过这等好事。所以略显拘束,毕竟虽然不是第一次见美女,但至少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自然浮想联翩,偏又是宅男一个,有色心没色胆。只好在饭席间偷瞄几眼。心中还美美地想到:难道刘万海要找我做女婿?
······以下省略YY内容五千字。
其实,刘万海并不是要招钟泱做女婿。这场宴席也只是要拉拢拉拢钟泱罢了,只是钟泱那家伙缺乏权术经验,还不曾晓得。
这次晚宴其实是要佘氏帮帮眼,看此子谈吐如何,家世如何。毕竟要为三子刘景涛请个外文教习,也要和夫人商量不是。
至于二女陪同,纯粹只是因为好奇罢了。钟泱没样貌、没气质、没资财,美女凭啥看上你?况且人家刚见面就想着把女儿许配给你才是见鬼了,大户人家什么世面没见过?一切还是要凭实力说话,都还不知道你能力如何呢。故而相亲纯粹是钟泱自己的YY。
当然,这些东西钟泱暂时还是懵懵懂懂的,不过只是经验不足而已,经历得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会了。
比美女更有吸引力的是美食,仿佛饿死鬼投胎似的钟泱狼吞虎咽。也顾不上欣赏美女了,上辈子哪曾见过这等豪门美食啊!对于钟泱来说,原时空的日子就是上辈子。
………【第六节 豪门刘氏】………
其实严格说来,刘氏只能算是小豪门。也即是新兴的豪门,通常被历史悠久的大豪门讥笑为暴发户。也因此而被排除在顶尖的上流豪门社交圈之外,只能在普通人身上寻找优越感。
而刘万河背后的河北刘氏,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豪门。兴起于同治元年间(即1862年)的刘氏一族,靠着老太爷刘怀仁混迹官场起家,本也是有希望晋身一流豪门的行列。可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