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州市的南侧外围,激战正在持续着,**军与南军的战斗,已经打响虽然经历过了早期的混乱,可毕竟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兵队伍,不可能一个照面就完全溃退战线因此而开始僵持起来,双方的士兵都打红了眼,枪炮声连绵不绝
广州**军大本营司令部,忙碌的气氛充盈其间,紧张而焦虑的心情困扰着每一个人的心弦李济深神态凝重,于指挥室里来回走动着,而众参谋将官也都面带忧色,颇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
南军发起的战斗太过突然,在外围布置好的五道防线,已经失去了四道溃退下来的乱兵,使得恐惧迅在全军之中蔓延开来,士气受挫已经成为定局
“总指挥,第三十八团正在和敌军交火,团长陆兰培请求支援”参谋长邓演达神色凝然,大声汇报着目前的战况崭的墨绿色军装,英姿卓立,自有一股武官的气质
“让二十八团上去,最后一道防线我们绝不能再失守了”李济深的脸色非常难看,目前的局势对于留守广州的**军而言,十分不利,他可不希望广州成为一座孤城
李济深生5年,原籍江苏,是广西梧州苍梧人原名济琛,字任潮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留学日本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
1925年开始担任国民**军第四军军长,而后1926年升任**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谋总长、黄埔军校副校长北伐战争期间,任**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军第八路总指挥,肩负留守广州的“重任”
其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长、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长等职,总揽了广东党政军大权所部第四军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是参加北伐,攻必克,战必胜,使第四军获得“铁军”光荣称号
这样一个人,和姜瑞元的关系说不上好与坏,两人都是心怀野心之辈,绝无寄于人下的可能只不过在对待红门的态度上,有着相当的合作共识
原本的历史上,他不久后便会亲自前往南昌,与姜瑞元商议镇压红门的事情但现在却是不存在这个可能,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被“镇压”的对象
姜瑞元率军奔赴上海之时,他还在沾沾自喜,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坐上广东王的宝座可南军那犀利难挡的攻势,却让他懊恼不已,甚至开始怀念起黄埔学生军来论起实际战斗力,铁军虽然不错,但未必就有学生军的水准
广州南郊战线,只要突破此处,广州将成为一座无险可守的孤城这一点,无论李济深,还是李少杰,都相当的清楚战略上的选择,并无复杂,依仗着厚重的力量,正面突破就可以了
“总司令,以目前的态势来看,只要再过半日,我们就可以突破战线,直取广州”第二师师长程文力神色轻松,心情愉悦的笑着
算算时间,战况可能会持续到晚上,这对双方来说,夜战都是对士兵极大的考验但因为有着足够的肉食作为营养补充,南军士兵普遍不受夜盲症的困扰所以半日后结束战斗,突袭广州城正是时候
虽然巷战比较麻烦,但他还是抱着自信和从容的心态,这是力量的缘故
“程师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啊,我们的敌人,可不是软柿子”多年的上位者生涯,使得李少杰也有了养气的功夫,不再像过去那般轻狂草率,而是有了大将的沉稳气度,教人心折
两人虽说是挚友,但军中不比其他,纪律很是严谨,故而他们也互称军职,以示名正
“作为**军之中的老牌军事将领,他的素养和才华都有着不俗的造诣,绝非可以轻视之人”看着军事地图上所标明的详细注解,李少杰和程文力也讨论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当年孙逸仙还活着的时候,于北伐过程中,李济深便初步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积极协助姚雨平整编军队,认真制定作战计划为了使作战计划加详细与周全,他亲自到前线侦察地形,选择行军路线他主动请缨,直接到前线指挥作战,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次大败清军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些资料,南军的军官高层都是熟悉的,营长级别以上的军官以及他们的队伍,都会被专门统计出独立的档案文件,经整理后送往参谋总部,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就会用到明确地方一线指挥官的性格和能力,以及其部属的作战能力,对于战斗计划的制定意义重大
“叶希夷和他所谓的铁军都不在,李济深估计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李少杰的意思程文力自然明白,但当前广州的驻守部队实力的确不行李济深的得力下属叶希夷还在武汉休整,一时间也难以返回粤省
就算是“铁军”回来了,以南军目前的军事力量,也怡然无惧在这样的底气支撑下,程文力当然有着足够的自信军事斗争,首要的因素就在于营造自己的“不可胜”之实力,谋略和计策,全都等而下之
这就是临之以堂堂正正之师,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和可歌可泣,也没有所谓九死一生的荡气回肠唯有无坚不摧的力量,一举扫平前方的障碍整个社会体系,近百万人凝聚起来的工业化力量,汇聚在一起,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撕碎旧时代的番黎
无论党还是红门,他们的所谓枪杆子,早就已经落后了
深沟战壕之中,一个个沙袋堆砌起来的机枪阵地,正在向着敌军倾泻灼热的金属洪流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的巨大威力,再一次证明了它的存在价值南军士兵不得不寻找掩体,暂避风头
先锋第一营,有着许多早年参与过援桂战役的老兵充任军官,战斗力极强各种式武器装备也都优先配备给他们,可谓军中的绝对主力而李少杰所率领的第一师,就有着十个这样的主力营,力量不可为不强
目前的南军,基层战斗力量主要以班为单位,作战十分灵活灵活步兵班的编制以12人为标准,分乘两辆战斗吉普车,正副班长各带一组这样每6人一小组,火力会强,且根据战时需要,可以随时灵活编组成2人六组、3人四组、4人三组、6人两组等等,便于执行各种各样的战斗任务.
面对机枪阵地,也不会使用这个时代的散兵集群冲锋这种炮灰流战术而是实行突击小队渗透以及各式远近火炮的支援班级战斗单位体制的存在,因为突击步枪的标准化配备,使得火力强度不降反升
人数虽然稀少,可火力输出却凌驾军之上可供单兵使用的式轻型迫击炮,是让张大年所部吃足了苦头,配合着少量单独作战的狙击手,**军的机枪点被一个个拔除
“团长,我们顶不住了”一个亲信哭丧着脸,面颊上拿到渗血的伤口,沾满了灰黑色的污垢,说不出的凄惨
目前的颓势,陆兰培又岂是看不出来,只见他面带愤恨:“再给撑一会儿,援军马上就到”怒吼的声音已经带上了点点嘶哑,这条战线要是再丢失不见,广州可就真的玩完了失去外围的掩护,困守孤城历来都是兵家大忌
他的话语声刚落下,就有传令兵急冲冲的跑了过来:“报告团长蔡廷锴大人率二十八团所部已经赶到,开始协助我军巩固战线”这声洪亮的喊叫,可算是让陆兰培他们松了一口气
大炮的轰鸣声还在持续,不过目标却是自己,这实在不是一个让人心情愉快的事实蔡廷锴望着不远处的的胶着战况,心绪有些复杂南军的战斗力之强悍,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并没有热血和激情,那种如同冷冰冰的机器一样运转起来的战斗模式,以及层出不穷的式武器以及与之相应的战术,都让人应接不暇同僚的惨状已然映入自己的眼中,对于能否胜利,即便一向自傲的蔡廷锴也只能苦笑不语
1925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在广州成立,统一各驻粤军队为国民**军粤军第一师改为第四军,下辖三师其分别成立了第十、十一、十二和十三四个师的建制北伐开展之后,第四军中的第十师、第十二师及独立团由副军长陈可钰指挥开往前线;军长李济深身兼**总参谋长,则与第十一师和第十三师留守广东
第十一师由师长陈济棠统率,下属下辖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三个编制,分别由余汉谋、香翰屏、黄镇球三人带领,负责镇守前三道防线,驻扎在青山大围和涌围一带,政府第四军的前沿阵地
但如今连带着师长陈济棠以及副师长邓世增等人,全都被一网打尽,生死未卜,作为第十师第二十八团的主将蔡廷锴,又岂能不心有戚戚然不过他也是一个有血性有担当的军人,生死之间方显大将本色
诸将面对如此危局,尽皆蹙足不前,唯有他勇于任事,临危不惧这也是他被派往这里的缘故李济深也非庸才,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有所犹豫,必须让最得力的下属前往一线迎战强敌,否则恐有不测之祸
第四军大本营司令总部,李济深、邓演达、陈铭枢以及蒋光鼐等四位最高级的将官,齐聚沙盘面前,神色低沉,紧紧地盯着战局的演化不断有着传令兵来往,汇报着最的战况
一个又一个坏消息,陆续传来,李济深眉头紧锁,虽然强装镇定,但几位亲近的下属全都能感受到他此时的心情作为最后的部队主将,第十师师长陈铭枢冷声说着:“目前我军可战的部队只剩下了第二十九团和第三十团,情况堪忧”
虽然声音平稳,并不显露出慌乱,但李济深和邓演达都明白,一旦蔡廷锴的二十八团顶不住,基本上就可以宣告第四军回天乏术孙绳和戴戟的才能,并没有到达逆天的程度
况且以两军的实力差距,即便是诸葛再生,也只能徒呼奈何
“必须盯住前线的战况,统治剩余的驻军,马行装,随时准备好突围作战”李济深下了最后的一道军令,便不再言语
“是”
第十师师长陈铭枢以及副师长蒋光鼐齐声应道,所谓的突围作战,基本上就相当于要撤离此地他们可没有与广州共存亡的觉悟,作为第四军的高级将官,他们要考虑到全军的安危
作为政治部主任的麦朝枢,对此也默然无语如今全军士气低落,成建制的部队已经没有多少,除了作为最后预备队的二十九团和三十团,其余的杂牌民军根本毫无意义
至于盼望援军,反攻粤省,估计是没这个可能了李济深和他都明白,姜瑞元是不可能帮助第四军夺回广东的这种**党内的勾心斗角,最是正常不过,只要姜瑞元到时候不落井下石,李济深就该烧高香了
发生在大围和福长围的战斗仍在继续,不过对于李少杰而言,这只是敌军的垂死挣扎只待这里完成突破,平静的珠江便展露在眼前,对面就是广州腹心之地站在装甲指挥车的顶部观察台上,用高倍望远镜观察着战局,李少杰的嘴角,展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大局尽在掌握之中。
多到,地址
………【第二百一十五章 海军出动】………
第二百一十五章海军出动
1927年的3月14日傍晚八时,北方战局正酣,南方却也传出了惊变广州城被南方联合政府军一战而下,不过半日之间,广东就几乎宣告易主
失羊城者失全粤,东南战局,历来如此蔡廷锴率部死战,最终兵败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