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雄风-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有“天下杨姓出弘农”之说。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的祖先是春秋时期羊舌氏的后裔。公元前514年,为了逃避晋顷公的迫害,羊舌氏的后裔羊舌季夙带着家眷和族人逃到华山仙谷(因华山东峰上有仙人掌似的巨石而得名),居住在华阴(今陕西灵宝一带),并隐姓埋名,改姓“杨”:因为他们祖宗的封地叫“杨”。从此在华阴一带繁衍生息。
公元前113年(西汉元鼎四年),汉朝设置弘农郡,华山、华阴统归其管辖,所以此地的杨姓统称为弘农杨氏,而仙掌杨氏又是弘农杨氏的正宗。
杨氏死敌晋国灭亡后,杨氏又重返政治舞台,并且占据了显赫的地位,权势熏天!
杨氏十几代都是周室命官!
西汉时,以丞相杨敞为首,多达十人为公卿,封为侯爵,时称“西汉十轮”(当时只有卿、侯才有资格坐朱轮车子)!
到了东汉,杨敞的玄孙杨震被人称为“关西孔子”,光武帝时官至太尉,其子孙和重孙也都位居“三公”!成为东汉的“四世三公”!
【历史上“三公”定性不一:太师、太傅、太保;司马(又称太尉)、司徒、司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到后来演变成仅有荣誉的虚职。】魏晋时期,“三杨”又分掌军国大权!
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和其子隋明帝杨广,更是把杨氏推到了历史最高峰!
和男人比起来,杨氏女性是巾帼不让须眉,仅北周时期,就有三位杨氏被封为皇后(见后文)!
到唐朝开元时期为止,杨家人又有两个骄傲的女婿: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见后文)!
杨家还有另一个“著名”却是另类的女婿:北周宣帝宇文赟(见后文)!
弘农杨氏的发迹既有他们个人努力的因素,更有门阀制度的功劳:世袭制度,选官优先!
门阀制度被武则天重击后(见后文),到了宋朝就日渐式微,罩在弘农杨氏头上的光环也就日渐暗淡。
作为弘农杨氏正宗仙掌杨氏的家族之一,杨姝的先辈也非常显耀!
她的曾祖父杨定,是杨震的十一代孙,追随大秦秦王符坚,符坚死后,他率余部到了陇右,招兵买马,割据一方,自号陇西王!
她的祖父杨绍,字子安,在仕魏的生涯中,因累立战功,官至辅国大将军!
杨绍膝下有四子:长子杨(士)雄、次子杨(士)贵、三子杨(士)达、四子杨白泽。
史书对杨贵、杨白泽没有什么记载,而杨雄、杨达则是将相名流!
杨雄,字士雄,初名惠,是个气度非凡的美男子。隋文帝杨坚时代,封他为广平王,任右卫大将军,拜为司空、太尉;隋明帝杨广即位后,改为观王(又称观德王)。
杨雄的长子杨恭仁,在唐高祖朝代,历任黄门(后改为门下省)侍郎、凉州总管、吏部尚书、左卫大将军、纳言(即门下省第一把书、宰相),到唐太宗的贞观初期,加授左光禄大夫,贞观十三年卒,陪葬唐太宗的寢陵——昭陵。二子杨綝,任职司隶大夫。杨雄的三子杨续,贞观中为郓州刺史,任过侍中、中书令(均是宰相),死后陪葬昭陵。第四子杨师道,则是唐太宗时代的宰相。
杨达,字士达,相貌俊朗。隋文帝年间,官拜黄门侍郎、工部尚书,封为遂宁公。当时的权臣宰相杨素常对人叹道:“既有君子之貌、又有君子之德的人,唯有杨达哟。”隋明帝杨广上台后,他成了宰相:纳言,兼任兴建东都洛阳的副总监。
杨达有二子一女:长子杨缄,次子杨则,女儿就是杨姝。史书对于他的二个儿子没有什么记载。
杨姝的三世祖都是三朝元老重臣,皇帝的股胘,既对皇帝忠心耿耿,鼎力相助,备受重用,又能体恤民心,勤政能政,深得人望。所以,仕途一帆风顺,善行善终,这和他们家传的美德、本人的品徳以及做官的官德是密不可分的!和那些身居高位因而骄横奢淫、贪污受贿被送上断头台的肮脏大官比起来,实属难能可贵!
杨姝的父亲杨达后来官至宰相(纳言),是封建社会“士、农、兵、工、商”中最高等级的官銜。
但杨达人生的起点却是末等的“商”;;;;;;'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4 章 巴蜀之行
当时人们歧视商人,就像二战时日耳曼人歧视商业奇才犹太人一样,当然,远远没有歧视到像日耳曼人要大屠杀犹太人的地步!
杨达年青时,因为那时封建朝代的继承制是嫡长制,故杨达除分得父亲的一些遗产外,政治遗产(官爵)则全由大哥杨雄继承。
所以,杨达另辟径溪,在如今的陕、甘一带做木材生意。
由于历朝历代帝王的奢侈淫逸、大兴土木,致使这一带可用之材日益匮乏;再加上人口繁衍,开垦土地,植皮流失,林木面积锐减。因而,木材生意日益难做。
于是,前瞻的杨达将目光瞄向西南——林木茂盛的巴蜀!
为了说服老婆,他先绘声绘色将巴蜀风景名胜着实地宣染了一番!因为他看过:不是看实景,而是看书本。这对于饱读诗书的他并不难。
于是,杨达夫人眼睛闪亮:“啧!啧!天府之国真好!那可比我们这儿‘黄色的天下黄色的土,黄色的人们喝着黄色的水’强多啦!”
见老婆这么高兴,杨达亮出了底牌:“娘子,你也知道,这里好木材匮乏,我想到那儿去运些木材来。”
杨达夫人嗬嗬一笑:“噢,原来是为了这个呀,那得看你哟。”
“看我什么?”杨达困惑道。
“同不同意我一个条件?”杨达夫人笑眯眯地伸出一个指头。
“噢,就这呀,别说一个,一万个都同意!”杨达爽朗地答道。
“我也去。”
这下,杨达满脸犹豫,患起难来。
杨达夫人有点不高兴了:“喏,反悔了?还说一万个哩。”
“娘子,不是我不带你去,那里山高水深,而且要过难以上青天的蜀道!恐怕你吃不哨哩!”
“跟夫君同行,山就不高!水就不深!青天都可上!”杨达夫人说得轻飘飘!
于是,杨达夫妇将两个儿子分别托付给夫妇两个家庭,打点行装,踏上了通往益州(今四川成都)的蒼桑古道:广义上的蜀道!
他们从长安出发,路过八百里秦川,历经“褒斜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而得名),抵达汉中。
夫妇俩小憇一天后,翻越秦岭,来到崎岖的“金牛道”(狭义的、真正的古蜀道北端;又称石牛道、五丁道、剑阁道、蜀栈、南栈)!
跋涉在金牛道,为了减轻老婆的劳累和紧张,杨达讲述着秦王伐蜀时金牛道的典故。
引得杨达夫人咯咯笑个不停:“哈哈,想不到秦王那么刁,蜀王那么傻!”
“这个蜀王其实不是蜀国人,是外来侵略者。”杨达解释道,“就像刘备是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来到蜀地把刘璋搞掉,雀占鸠巢!刘备及其子阿斗无能,纵使有诸葛亮等一班能臣良将,也成了三国中最先灭掉的国家!你能怪蜀国人吗?”
“噢,原来如此,那是,那是。”
“真正的巴蜀人是很聪明、很勇敢的!”杨达由衷赞道。
走过金牛道,杨达夫妇来到栈道(又称阁道、复道)前。
呈现在杨达夫妇前的并不是阁道、复道,而是名副其实的栈道!
只见绕着悬崖峭壁绝险处,蜿延曲折、悬空伸展着一条木板铺成的道路!有一段是在悬崖上凿成石阶台级,形成上下攀援的梯子崖!
杨达见之,不禁打心眼里赞叹:“能在这种鬼见愁的地方用鬼斧神功搞出一条路来,只有绝顶聪明、敢想敢干、又具有大无畏牺牲精神的蜀国人才能做得到!”
“是呀。”杨达夫人附和道,但她的两腿开始打颤,“夫君,我们要从这里过吗?”
“不从这里,还能从哪里?唯此一途了!”杨达回首看见老婆脸有惧色,便安慰道,“娘子,不要怕。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姜维九伐中原,也走过这里,这里还路过千军万马哩!”
杨达便牵着老婆的手踏上了栈道,而杨达夫人紧攥着老公的手,硬着头皮跟在后面。
为了释放老婆心中的压力,他笑着讲起了当年诸葛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的故事。
杨达夫人精神高度集中,双脚像灌铅一样沉重!战战兢兢地挪动!丈夫的话成了耳边风!
这也难怪,因为:头顶青天一线!脚下怒涛万顷!险得很哩!
杨达见老婆脸上汗珠滚滾!身子瘫软得快要弯成鸵背,便心怜地将她背起,在栈道上走着、歇着,走着、歇着;;;;;;他们终于来到了利州。
【利州原称西益,自北魏553年起改称利州,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元朝时,才改成广元,沿用至今。
之所以改成“广元”有两种说法。一是元朝统治者为了预祝侵占巴蜀顺利便改此名,意即“广我元路”。另一说是元朝统治者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句,炫耀其“德威广播,疆土广大”之意。想必,后一种说法是扯蛋:野蛮的、茹毛饮血、马背上的元朝统治者,那懂得深奥玄妙的《易经》?!】利州是川北大门,扼守着川陕唯一通道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利州也是风景名胜、人文古迹的胜地!
杨达带着夫人旅游了波平如镜的白龙虎;
宏伟壮丽的千佛岩;
风光旖旎的明月峡、清风峡;
神奇绚烂的地下仙宫;;;;;;每参观一处,杨达夫人就像是吃了兴奋剂,高兴得手舞足蹈,脸笑得像花儿一样!
接着,他们翻越雄伟险峻的剑门关!
路过举世独一无二的“二百里程十万树”的绿色长廊:翠云廊!
来到古城益昌(今四川昭化)时已近黄昏。
【益昌在春秋时为苴侯国邑,名葭萌,随着历史的变迁分别改为汉寿、晋寿、京兆,北周时改为益昌,公元972年即宋开宝五年,改益昌为昭化县,沿用至今。
益昌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的美称。
益昌地处嘉陵江西岸,凭着“北枕秦陇,西凭剑关,全蜀咽喉,蜀门钥匙”,成了入蜀必经之地,古驿道上的重要关隘!由于水陆交通方便,成了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千百年来(尤其是三国时期),在这里发生过许多重要的战争!
这里是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刘备在这里笼络人心,操练兵马,创建了蜀汉政权的根据地。212年(建安十七年),刘备借口援吴抗曹,挥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