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重塑盛唐-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贵”的出现,为宦官专权提供了切实的保证。
在这几天的朝会中。虽然国事并无多大进展,但海无影也算是有所收获,那就是对于唐朝的各项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省、各部各司其职,负责处理全国的各项事务,中央还另有殿中省和秘书省,但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不大。
除此之外,另设有一台、五监、九寺。一台即御史台,掌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吏,参与大狱的审讯。五监即掌文教的国子监、掌皇家手工业生产的少府监、掌土木工程的将作监、掌制造军器的军器监和掌水利建设的都水监。九寺则是指掌礼仪祭祀的太常寺,掌皇室酒醴膳羞的光禄寺,掌兵器仪仗的卫尉寺,掌皇族谱籍的宗正寺,掌皇帝车马和国家牧政的太仆寺,掌刑法断狱的大理寺,掌国宾、礼仪的鸿胪寺,掌国家仓廪储备的司农寺和掌财货,贸易的太府寺。
其次是地方行政制。
中央将地方分为道、州、县三级,大致相当于后世的省、市、县。唐玄宗即位后,在原有的十道基础上,将整个大唐疆域划分为十五道。
第三是科举制。
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完善,成为了选拔官僚的主要方法。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由吏部(后改由礼部)主持。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其考试时间并不固定。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增加了武举考试,名将郭子仪便是其中最为杰出的武状元。
第四是法律制度。
唐朝的法律是从隋朝的《开皇律》发展而来的,初唐的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又进行了修订和解释,最终编撰成后世称为《唐律疏议》的唐代法典。唐代的法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共计十二篇,五百零二条。
第五是有关土地与赋役的制度。
唐朝历代皇帝针对土地的使用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武德七年(624年)四月颁布的均田令和租庸调法。均田令是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并不触动地主占有的大量土地,但也让农民或多或少地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均田令规定,抑制土地兼并,这就维护了小农经济。租庸调法则是在均田制基础上实施的,农户以丁为单位,以粮食、绢麻为租为调,同时,每丁每年需服徭役二十天,但也可以以租或调来冲抵。
第六是军制。
唐初实行的是府兵制,这种兵制同样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府兵必须凭尚书省兵部的兵符才能调拨,战时由皇帝任命将领率军出征,战争结束,将领回朝,士卒归府,将无常兵,难以干预国政。在均田制被破坏的过程中,此制亦随之被破坏,后为募兵制所代替。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集权军制已经基本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养兵,另外就是演变为神策军的京中禁军,从面上看,朝廷所能控制的也只有神策军,只不过,眼下的神策军却是掌握在观军容使和护军中尉手中。
然而,以上的这些制度在唐僖宗执政时期大都已经名存实亡。现在的李家皇室,更像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的皇室,只有名义上的统治权。
对于毕业于历史专业的海无影来说,唐朝的这些制度在后世的书本上都有简单的介绍。尽管这些制度在唐人看来算是颇为详尽周密了,但以后世之人的眼光来看,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当然,海无影心里明白,只有等自己牢牢地掌握住国家大权时,才能施以改革。
几天下来,海无影反倒没有了刚来时那种心急如焚的感觉,心里逐渐变得平静起来。
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
事实也是如此,这是急不来的。
既然到处都是问题,那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上午的朝会,应付应付,当然,通过朝会上大臣们的表现,海无影可以了解到这些大臣们的部分秉性,在这点上,李儇的意识基本上毫无作用,只能靠海无影自己去慢慢体会了。下午呢?打打球或者骑马射箭,娱乐娱乐,强身健体是必须要做到的。到了晚上,则和两妃大搞床上运动,感情嘛,自然也要慢慢培养。
如此有规律的生活,倒也让海无影的日子过得悠然惬意。只不过,海无影的大脑却没有停止过思索,就像一台始终在高速运转着的电脑,不停地运行着程序,尽管没有结果。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之间就到了文德元年三月十九日,也就是海无影穿越到唐朝后的第十三天。
这天,朝会刚刚结束,杨复恭便道:“陛下,臣有一事,需单独启奏。”
海无影愣了一下,心道:“这杨复恭意欲为何?”
第十七章 圣地
第十七章 圣地
“杨爱卿,那就随朕到殿后说话吧。”
“是,陛下。”
延英殿后面有好几处小型建筑,分别是皇帝上下朝休息或者是单独召见大臣议事之地。
在张浪狗的带领下,两人一前一后进入其中的一间屋里。
“狗子,门外候着。”
“是,圣上。”
海无影坐下后道:“杨爱卿,何事?请讲。”
杨复恭微微一笑道:“陛下,我朝自高祖时起便确立了以道教为先的政策,历代先帝在宫中都有御用道士,他们为皇室讲经论道,推演天道,又或铸鼎炼丹。自陛下登基后,前有黄巢作乱,后有朱玫逆反,在宫中之时日有限。今陛下洪福齐天,终得返京,加上又得太宗大帝之垂青,势必可以稳坐宫中龙座也。因此,臣提议,重设御用道士,以彰显我朝重道之策,二来也可为陛下炼制丹药,谋求长生之术。”
“这是唱的哪一出戏?丹药?岂不是要让我慢性自杀?”海无影暗自想道,不过脸上却依旧如常:“杨爱卿,朕之大明宫被那些逆贼弄得残破不堪,朕之首要任务是要整修皇宫,却是无暇顾及招募道士之事,要不。。。。。。”
“陛下圣明。”杨复恭打断道:“整修大明宫乃是头等大事,需要陛下亲力亲为,但招募御用道士之事却无需陛下亲自过问,微臣愿效犬马之力,为陛下物色人选,到时,陛下只需确认即可。”
海无影心中微怒,这杨复恭也太是嚣张,竟然随意打断自己这个皇帝的言语,况且丹药之说只能愚弄那些意图长生不老的古人,自己这个后世之人怎会相信?
这时,只听那杨复恭继续道:“陛下,丹药一道是好是坏,臣也难以确定,但以太宗大帝之圣明,也认可此道,想必有其可取之处,陛下曾言,太宗帝驾崩后已为上苍之神,或许就与此有关吧。”
尽管杨复恭之言词并不犀利,却是有理有据,不得不令人认同,这点和田令孜的霸道比起来明显更胜一筹,而且还似乎揣摩出李儇有些惧怕丹药的心理。
“杨爱卿,那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吧。”海无影想了想道:“杨爱卿,目前有适合的人选了吗?”
“回陛下,臣正好物色到一位故人,说起来此人还和陛下颇有渊源。”
“是吗?和朕还有联系?”
杨复恭点点头道:“陛下还记得一年前在凤翔郊外的郭家庄遇到的岐墨道长吗?”
“岐墨道长?”海无影大吃一惊,突然觉得一股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只是不知这岐墨为何不直接入宫,而是走了杨复恭的后门,又是如何和杨复恭搭上桥的。
海无影摇摇头道:“杨爱卿,朕记不清了,好像是有这么一人。”
“陛下真乃贵人多忘事,呵呵。”杨复恭笑道:“当日,陛下在郭家庄将郭家小姐收为嫔妃,那岐墨道长还作为女方证婚人出席了宴席呢。”
一年前,正值唐僖宗落难,因此郭家庄庄主郭溯提议,就在庄内举办一场简单的民间婚宴,杨复恭作为男方主婚人,女方证婚人则由岐墨道长担当。当时,唐僖宗心情不佳,但又贪恋郭秀蓉美色,急匆匆地结束了婚宴,是以对岐墨并无多少印象。
在大被之下的坦诚交谈中,海无影知道了岐墨的来历,而郭秀蓉言及,就在近日,那岐墨便会入宫,却没想到竟然是杨复恭亲自举荐。
按耐住心中的兴奋,海无影装模作样的想了想道:“即是故人,就这么定了吧。杨爱卿,让那岐墨下午入宫,朕先了解下他的道行如何。”
“是,陛下,臣遵旨。”
下午申时末(五点),杨复恭带着岐墨和希夷进入宫中。
在御书房中,杨复恭指着年长的道士:“陛下,这位就是臣和陛下提及的故人,岐墨大师,另一位是大师的师侄希夷道长,两位大师精于炼丹之道,必会对陛下有所帮助。”
岐墨和希夷行礼道:“贫道岐墨(希夷)参见陛下。”
“免礼,两位道长,平身。”
“谢陛下。”
杨复恭介绍完后道:“陛下,臣先告退。”
“好,狗子,送杨爱卿出宫。”
待杨复恭走后,海无影道:“两位,坐吧。”
“是,谢陛下赐座。”两名道士坐下后,目光齐齐看向海无影,那名叫希夷的年轻道士更是毫无顾忌地端详起海无影的面相来。
海无影目光如炬,同样没有回避,看了看岐墨后,将眼神定格在希夷的眉心。
一时之间,屋里的三人脸色肃穆,均未说话,都在相互观察,场面冷峻,就连空气似乎也变得凝固起来。
良久后,岐墨看见希夷点了点头,随即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看到这丝笑容,岐墨松了口气,暗自想道:“看来是找对人了。”
“陛下。”希夷终于出声道:“贫道受师门之托,出世寻找圣人,历经三载,今日方得正果。”
岐墨跟着言道:“陛下,贫道的来历想必那郭家秀蓉已经告诉陛下了吧?”
海无影点点头道:“岐墨道长出自楼观,朕已经知道了,这位希夷道长也是吗?”
岐墨笑道:“不是,希夷先生并非道长,而是出自一处神秘之地,楼观老观主岐晖大师就是神秘之地的记名弟子,至于那处神秘之地的名称,贫道也不知道,楼观的历代掌门都将神秘之地称为圣地。”
“圣地?”海无影嘀咕了句。
希夷开口道:“那处圣地名叫帝王谷。”
“帝王谷?”海无影和岐墨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不约而同地重复了一句。
希夷微微颌首道:“陛下,希夷知道陛下心中有无数疑问,等希夷先给陛下把脉后再为陛下解惑。陛下,请伸手。”
海无影不知道希夷意欲何为,但还是毫不犹豫将左手伸出。
那希夷并未移动,只是手臂一抬,海无影就觉眼前一晃,手腕上已经多了一丝金线。只过了片刻,希夷已将金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