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有话只对皇上说 >

第19部分

有话只对皇上说-第19部分

小说: 有话只对皇上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级阶段。
  两厢对比,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甲午海战的PK中;北洋水师的炮少,发射慢,好不容易发射出去了,也打准了,炮弹还不爆炸。你说这仗怎么打?加上李鸿章指挥失误,更是寡妇死了儿子,没希望了。
  最终,大清帝国战败,老李苦心经营二十年的海军也彻底报销。
  天,俺堂堂宇宙超级大国竟然被一个鸟蛋搞定了,清政府眼冒金星,脸上发烫,羞死人啦……还好,强暴就强暴,也不是第一次,习惯了就好,鸦片战争以来倒也挺熟练了。回过神儿来,慌忙要求谈和。小日本答应得挺痛快。成,不过要李鸿章亲自来谈,换谁也不行。
  出差之前,各部门的同事还挺隆重地为李鸿章饯行,带着老太婆的殷切期望,他来到了日本马关。作为世界政坛的外交政治明星,他当然清楚这事儿的后果,搞不好就会跟宋朝著名汉奸秦桧同志一样,被万人唾弃。于是,他到了日本也很小心,“历将议约情形,详细电奏”,早请示晚汇报,领导怎么指示,他怎么做。回头这事儿被人民群众追究起来,他也就是个从犯,待遇不会太离谱。谈完之后,最后这篇老李的血泪工作流程也被汇总到一篇会议报告中,上交最高领导以作备份:《奏中日会议和约已成折》。
  临行前老太婆千叮咛万嘱咐,李鸿章谨记在心,时刻不忘。所以,1895年3月21日,中日第一次谈判,日本“要挟甚多,继索约章,又靳不与”,他还是坚强地顶住了。鬼子提的什么要求呢?要求占领山海关、天津沿线,清政府管吃管喝管住,零花钱另算。这条件李鸿章打死也不会答应;这不直接等于放了条狼在北京门外么?老太婆最怕的就是这个。她早在电报里强调过了;只要日本人不把她的老窝给一锅端了,啥条件都好商量。可日本人早就破译了密码,知道了老太婆的底牌,自然啥要求都敢来。
  3月24日下午,第三次谈判还是没谈拢,李鸿章很郁闷地走在回家路上。结果,更郁闷的事发生了,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的成员,愤怒小青年,小山六之助对着他就是一枪。因为小青年希望借刺杀李鸿章,进一步挑起矛盾,将战争进行到底。
  子弹留在眼睛下一寸的骨头里。李鸿章没死。但伊藤博文相当冒火,他压根儿就没打算继续打,就想趁机敲笔竹杠,见好就收。现在被愤青这么一整,要是李鸿章顶着大包,回到北京到处哭诉,早就很不平衡的几个欧洲大佬肯定要趁机出头,他小日本的好事儿就完了。
  

倒霉的裱糊匠(2)
李鸿章也许想到了这点,可还是没胆子做。28号,伊藤博文亲自来到他的住所,高姿态宣布天皇下令停战。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啊。李鸿章喜出望外。
  接下来的十几天,李鸿章都在和日本软磨硬泡,讨价还价条约的赔款细则。最初,日本人狮子大开口,要价三亿大洋。请示老太婆,老太婆说:你看着办吧。没办法,李鸿章“仍力与坚持,多方开导”,终于把赔款数额减少了一亿。日本人死活不肯再变动,而且还吓唬李鸿章,说“且十七、十八、十九等日已派运船六十多艘载兵十万,分起由马关出口驶赴大连湾、旅顺一带,听候小松亲王号令,必欲直犯京畿。”态度倒和老太婆比较一致,通俗点说:我们的人已经出发了,你丫看着办吧。
  看着办,看着办,真是耍泼的耍泼(老太婆),耍横的耍横(鬼子),难为死了李鸿章。“臣末敢一意斥驳,以贻君父之忧,又不敢率意擅行;以从敌人之欲。”正两头为难中,政府发来指示,表示:就这样吧。死也好活也好,李鸿章终于要解脱了。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这种工作汇报里,自然通篇都没有好消息,没办法,最后老李也只有靠展望未来给汇报加上了一个光明的尾巴,“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救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说得冠冕堂皇高瞻远瞩,我估计老李大概也在心里骂:老太婆,变法这东西要没有点魄力和朝气,边变边琢磨着自己锅里是不是少了点儿,还不如不玩。老子真是一个苦命人。
  李鸿章带着屈辱和脸上的绷带回到了北京,发现国内舆论果然已经一边倒。领导怪罪办事不力,当初饯行的同事认为他丧权辱国,人民群众认为他拿了日本人的黑钱,更有人放话出来,扬言一定要做掉这个王八蛋、大汉奸。
  没法儿,李鸿章只好辞掉职务,跑到贤良寺隐居去了。据说有回和朋友喝夜啤酒,心里憋屈得慌,一边喝一边感叹:我就是个裱糊匠,清朝就是个纸房子,我也就能这里补补那里补补,其实顶不了啥事啊……
  这个时候的李鸿章,还没想到,1901年,他快死的时候,还有一个更屈辱更离谱的《辛丑条约》等他去签订。要说这个裱糊匠也确实够倒霉,眼看破破烂烂的房子再被戳个大洞已经很郁闷了,临了还要被榨取一下剩余价值,多背上一个大锅,的确黑。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王昕
王昕,清末光绪年间人,曾任都察院御史。“杨乃武冤狱”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它先是经过县、府、省和钦差大臣审定为“奸夫淫妇”案,当事者被判之斩立决和凌迟,后几经曲折,时逾三年,官师打到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两宫皇太后那里,终于经刑部复审,平反昭雪,自封疆大臣以下数十名官吏受到处分。王昕奏折即为刑部复审此案后的一个报告。
  

奏杨乃武葛毕氏冤案折(1)
(光绪二年十二月)
  伏读本月十六日上谕:刑部奏承审要案复验明确一折,浙江余杭县民人葛品连身死一案,该县原验葛品连尸身系属限毒殒命,现经该部复验,委系无毒因病身死,所有相验不实之知县刘锡彤,着即行革职,即着刑部提集案证,讯明有无故勘情弊,及葛品连何病致死,葛毕氏等因何诬认各节,按律定拟具奏。钦此。仰见我皇上钦恤用刑,慎重民命之至意。臣愚以为期罔为人臣之极罪,纪纲乃驱下之大权。我皇上明罚敕法,所以反复求详者,正欲伸###于天下,垂炯戒于将来,不止为葛毕氏一案雪冤理枉己为。
  伏查此案奉旨饬交抚臣详核于前,饮派学臣复审于后,宜如何悉心研鞫,以副委任。万不料徇情枉法,罔上行私,颠倒是非,至于此极。现经刑部勘验,葛品连委系因病身亡,则其原定供招证据尽属捏造,不问可知。夫借一因病身亡之人,罗织无辜,锻炼成狱,逼以凌迟重典。在刘锡彤固罪无可逭,独不解杨昌、胡瑞澜身为大臣,迭奉严旨,何忍朋比而为此也。胡瑞澜承审此案,熬审逼供,惟恐翻异,已属乖谬。而其前后复审各折片,复敢狂易负气,刚愎估终,谓现审与初供虽有歧异,无关罪名出入,并请饬下各省著为律令。是明此案尽届子虚,饰词狡辩,淆惑圣聪,其心尤不可问。而杨昌于刑部奉旨行提人证,竟公然斥言应取正犯确供为凭,纷纷提解,徒滋拖累。是直谓刑部不应请提,我皇上不应允准,此其心目中尚复知有朝廷乎?臣揆胡瑞澜,杨昌所以敢于为此者,盖以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皇上冲龄践阼,大政未及亲裁,所以藐法欺君,肆无忌惮。此其罪名,岂止如寻常案情专欲故人误入、已决未决比例轻重也?
  臣惟近年各省京控,从未见一案平反,该督抚明知其冤,犹以怀疑误控奏结。又见钦差查办事件,往往化大为小,比小为无,积习瞻徇,牢不可破。惟有四川东乡县一案,该署督臣文格,始而回护,继而检举。设非此案在前,未必不始终欺饰。可见朝廷举动自有风声,转移之机正在今日。臣亦知此案于奏结时刑部自有定拟,朝廷必不稍事姑容。惟念案情如此支离,大员如此欺罔,若非将原审大吏究出捏造真情,恐不足以昭明允而示惩儆。且恐此端一开,以后更无故忌,大臣尚有明比之势,朝廷不无孤立之忧。臣惟伏愿我皇上赫然震怒,明降谕旨,将胡瑞澜、杨昌瞻徇欺罔之罪,予以重惩。并饬部臣秉公严讯,按律定拟,不得稍有轻纵,以伸###于天下,以垂炯戒于将来。庶几大小臣工知所恐惧,而朝廷之纪纲为之一振矣。
    译文
  读到这个月十六号的圣谕:刑部奏来承担审讯要案再次检验明确的一个折子,浙江省余杭县人葛品连死亡一案,这个县原来检验葛品连的尸身是服毒丢了命,现在经过刑部再次检验,确实是没有中毒而是因病死亡。原有检验不实有假的知县刘锡彤,要立即革去他的职位,马上派刑部提案收集相关证据,审讯弄明白有没有故意作弊,包括葛品连是害什么病死的,他的妻子葛毕氏等人为什么胡乱认下罪等事,请校律例考虑裁定的写成奏折。钦此。我们知道了皇上体恤用刑,对百姓性命十分慎重的心意。我认为欺君罔上是为人臣子的最大的罪过,纪律纲领是统治天下最重要的准绳。皇上明行惩罚慎重用法,之所以反复询求案件详情;正是想在天下申明国家###,为将来留下醒目的警诫,不仅仅只为葛毕氏一个人的案件来雪冤。
  查检此案,开始有巡府奉旨进行了详细的查核,后来又由皇上派来的大臣进行了复审,本应该尽心研究案件,以圆满完成上面委任的事情。万万没有料到有人照顾人情乱用法典,欺骗上面大行私事,颠倒是非达到了极点。现在经过刑部勘验尸身,葛品连的确是因病死亡,原来定下来的供词证据全都是凭空捏造的,这不需问就可以知道了。以一个人因病死亡作借口,抓捕无辜的人,拷打成招,逼他同意接受凌迟处死的重刑。对刘锡彤来讲,自然是罪责难逃,我只是不理解像杨昌、胡瑞澜这样的大臣,几次接到圣上严加详询的谕旨,为什么也要与刘锡彤等串通一气狼狈为奸。胡瑞澜承担审理此案,使用熬审逼供的手段,惟恐犯人翻案告白,这已是十分荒谬。他的前后复审后上报的奏折和片子,又敢大胆狂易负气,刚愎不改,说现在审讯的结果和初次的供词虽有不同的地方,但都与已定下的罪名无关,并还请皇上传令各省作为律令。这种情况,是明知此案全是子虚乌有而玩耍文字把戏进行狡辩,企图迷惑圣上的眼睛,不知道这是安的什么心。杨昌在刑部接到圣旨去提审人证,竟公然口出狂言说应该取正犯确认的供词为凭,这样不断地提审解拿,只是白白地增加拖累。这是明目张胆地讲刑部不应该请求提审,皇上也不该答应,这样,他的心目中不知道还有没有朝廷。我估计胡瑞澜、杨昌之所以敢于这样,是想到只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皇上的年纪小,大的政事没能亲自裁决,所以就藐视法律欺骗君上,全没有一点顾忌。他们的罪名,岂只是像平常的案情专想故人误入,已判决未判决在律例上的轻重的不同考虑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奏杨乃武葛毕氏冤案折(2)
近年来各省到北京控告的案子;从没有一件平反的,这个督抚明明知道案情有冤,却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