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前世的五百次回眸-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物馆收藏的废书稿
蒋光宇
有一个叫斯特尔的中年人,与其相依为命的独子突然病故。这对斯特尔来说,打击实在是太沉重了。他一蹶不振,无心继续工作,终日愁眉不展,甚至屡次产生了此一生的自杀念头。这使他本来不算富足的生活,一天一天地滑向贫穷。
一天,斯特尔正在家中赌物思人,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镇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娜莎。她手里举着一沓打印纸,对斯特尔说:“你在城里认识的人多,我闲着没事时写了一部自传,你帮看看能不能出版。”那话里充满了信任和渴望。
斯特尔接过那沓打印纸,跑马观花地翻了一遍,又看看眼前这位耄耋老人,心灵被深深触动和震撼了。老人都这么大的年龄了,还在孜孜不倦地尝试笔耕,而自己刚刚迈入中年却万念俱灰,浓浓的愧疚感油然而生。过了一会儿,斯特尔附在老人的耳边大声地说:“你放心吧!我会尽量想办法的!”
老人满怀希望地离开了。她的一生都很清贫,年龄大了,只有小儿子在身边,可小儿子的生活也很贫困。她从来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努力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的眼睛几乎看不见了,耳朵也几乎听不见了。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开始用一台老式打字机回忆整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盼望出版后卖些钱,补贴小儿子一家的生活。
几天后,老人得到了斯特尔带来的好消息:城里不仅有人愿意出版她的自传,而且还每月先付给她200美元的费用,希望她能坚持继续写下去。老人高兴极了,终于可以为小儿子做些有益的事情了。
从此以后,镇上的人们惊奇地发现,斯特尔突然从丧子的痛苦深渊中彻底挣扎出来了。他每天在城里忙着自己的工作,完全恢复了以往的正常生活。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年,老人娜莎与世长辞了,留下了一大堆自传书稿。镇上的不少人曾看到过她的自传书稿,有的字迹重叠,看不清楚;有的简直是一纸油墨。这都是因为老人常常听不见打字机走到头时的回铃声所致。显而易见,这样的自传书稿根本就不会有出版的任何可能。
人们忽然明白了:所谓城里有人愿意出版她的自传,实际是斯特尔的美丽谎言;所谓每月先付给老人的200美元费用,实际是斯特尔从自己工资中省出来的,尽管他的生活并不富裕!
老人娜莎的奋斗精神鼓舞了陷入伤心绝望中的斯特尔,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朝气蓬勃地投入了新的生活;反过来,斯特尔又帮助老人娜莎的一家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这件事感动了镇上的人们,在大家的建议下,老人娜莎的自传书稿被收藏在当地的一家博物馆中。博物馆用质朴的文字,记述了上面这个发生在美国小镇上的真实故事。
博物馆的解说员经常对参观自传书稿的人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不仅能帮助别人度过困难,而且能帮助自己摆脱厄运。爱心,有足以拦住死亡的力量。”
发现财富的眼光
蒋光宇
狄奥力?菲勒出生在一个贫民窟里,和很多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争强好斗,也喜欢逃学。
但与众不同的是,菲勒从小就有一种发现财富的非凡眼光。他把一辆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理好,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人收取半美分。仅仅在一个星期之内,他竟然赚回一辆新的玩具车。
菲勒的老师深感惋惜地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富人的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已是不可能的,你能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
菲勒中学毕业后,正如他的老师所说的,真的成了一名小商贩。他卖过电池、小五金、柠檬水等等,每一样都经营得有声有色。与贫民窟的同龄人相比,他已经可以说是出人头地了。
但老师的预言并不全对,菲勒靠一堆丝绸起家,从小商贩一跃而成为商人。
那堆丝绸来自日本,数量足足有一吨之多,因为在轮船运输当中遭遇风暴,这些丝绸被染料浸湿了。如何处理这些被浸染的丝绸,成了日本人非常头痛的事情。他们想处理掉,却无人问津;想运出港口,扔进垃圾箱,又怕被环境部门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丝绸抛到大海里。
港口有一个地下酒吧,是菲勒夜晚的乐园,他经常到那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当他步履蹒跚地走到几位日本海员旁边时,海员们正在与酒吧的服务员说那些令人讨厌的丝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感到机会来了。
第二天,菲勒来到轮船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助你们把这些没用的丝绸处理掉。”结果,他不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染料浸过的丝绸。
然后,他用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装、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几乎在一夜之间,他用这些被染料浸过的丝绸,使自己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从此,菲勒不再是小商贩,而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人。
有一天,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他找到地皮的主人,说他愿花10万美元买下来。地皮的主人拿到10万美元后,心里嘲笑他真愚蠢:“这样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会出这么高的价钱!”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造环城公路。不久,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里的一位地产富豪找到他,愿意出2000万美元购买他的地皮,富豪想在这里建造一个别墅群。但是,菲勒没有出卖他的地皮,笑着告诉富豪:“我还想等等,因为我觉得这块地应该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所料,三年后,菲勒把这块地卖到2500万美元。从此,他成了新贵,可以像上层人物一样地出入高贵的场所。
他的同行们很想知道他当初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甚至怀疑他和市政府的高级官员有来往。但结果令他们很失望,菲勒没有任何一位在市政府任职的朋友。
菲勒活了77岁,临死前,他让秘书在报纸上发布了一个消息,说他即将去天堂,愿意给逝去亲人的人带口信,每人收费100美元。这一看似荒唐的消息,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结果他赚了10万美元。如果他能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可能赚得还会更多些。
他的遗嘱也十分特别,他让秘书再登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礼貌的绅士,愿意和一个有教养的女士同卧一个墓穴。结果,一位贵妇人愿意出资5万美元和他一起长眠。每年去世的人难以计数,但能像菲勒这样具有如此执著的商业精神的人又有几个?
菲勒的发迹和致富,在许多人的眼中一直是个谜。解铃还得系铃人。他那别具匠心的碑文,也许概括了他不断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的传奇一生,也许能帮助不少人解开他的发迹和致富之迷:
“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
txt小说上传分享
良心是一盏明灯
蒋光宇
这是个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故事。
在一次战斗中,北军上尉龙德与两名敌军士兵短兵相接,经过十几分钟的生死搏斗,终于以少胜多,一个人解决了两个对手。
可他没有想到,就在他包扎好伤口准备离开时,一个他认为刚刚被打死的士兵开口说话了:“不要走……请等等!”
龙德猛地转过身,两眼死盯着垂死挣扎的士兵,机警地准备投入新的搏斗。
嘴角滴着血的那个士兵说:“你当然不知道,你要杀死的两个人是兄弟俩。他是我哥哥罗杰,我想他恐怕是不行了。”
他看了看哥哥,喘喘气又接着说:“本来我们远日无怨,近日无仇,是战争把我们变成了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不恨你,何况是二对一。不过,你的确不该把我们兄弟两个一起送进地狱!看在上帝的份上,帮帮我们!”
“你要我做什么?”龙德问。
“我叫厄尔。萨莉?布罗克曼是我哥哥罗杰的妻子,他们结婚快两年了,不久前罗杰错怪了萨莉,她一气之下跑回了父亲的农庄。对此,罗杰后悔不已,但一直未得到萨莉的谅解。哥哥心里很难过,就在半小时前,我们还在谈论萨莉。罗杰刚为她雕刻了一个……一个小像……”
这个自称厄尔的士兵还未说完,便昏了过去。
“喂喂……”龙德上前扶起厄尔喊道。
厄尔吃力地抬起眼睑,有气无力地说:“告诉萨莉,罗杰爱她,我也爱……”
说着,厄尔又昏了过去。
龙德找人把厄尔送进了战地医院抢救,收拾了罗杰的遗物:一张士兵卡,一块金表,一个雕刻的小像,小像上有一行小字:“我爱你!罗杰。”
……
战争结束了。厄尔退役后见到了嫂嫂萨莉,两个人热泪盈眶。
萨莉说:“当时罗杰牺牲了,你受伤被俘,我也不想活了,是一个叫龙德的人救了我。他说是受你的嘱托,带来了罗杰为我雕刻的小像和所有遗物,带来了你们的爱。他整天也不离我左右,待我恢复了活下去的信心时,便默默地走了。他走时留下了这张字条:‘上帝知道我是无罪的,但我决心死后接受炼狱的烈火。’”
后来,厄尔和萨莉从没放弃打听龙德消息的机会。苍天不负苦心人。五年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龙德,并一起创办了一个救助残疾人的慈善协会。
风欺过,大树依然存在;浪埋过,礁石依然存在;乌云遮过,光明依然存在;战火烧过,良心依然存在。良心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明灯,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要努力让心中那盏良心的明灯永不熄灭。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母亲的杰作
蒋光宇
雨果从小就喜爱写作。有一年,著名的美文研究院组织征诗大赛。正当雨果全力为参赛创作新诗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病倒了,处于昏迷状态。于是,雨果只好把一首从前写的《凡尔登贞女》送去参赛,自己估计能获得普通奖。
几天后,母亲从昏迷中醒来,得知雨果参加征诗大赛的详情后,用那无力的手拉住儿子的手,轻声地说:“维克多,你不该在难处面前退却。记住,永远不该。我要你得到那‘金百合花’特别奖。”母亲说话的声音很小,但维克多?雨果听得出来,那话语中却包含着她的深切期望。
雨果还是感到有些为难,低着头,担心地对母亲说:“但是,恐怕来不及了,明天就到期了。”
响鼓也要重槌。“不,好孩子,来得及。今晚就写,明天一早就念给妈妈听,妈妈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妈妈最不喜欢碰到难事就畏缩的人。”母亲的眼睛里充满了鼓励,信任。
母亲是孩子心中的上帝。雨果不再犹豫,坐在病重的母亲身旁,不停地写着,改着。这一夜,他写了120行诗。
半个月后,“金百合花”特别奖落到了维克多?雨果手中,《凡尔登贞女》也同时被评为“金鸡冠花”奖。
儿子的成绩是母亲最好的补药。雨果母亲的病,果真很快就好了。
获“双奖”的事情很快就成为过去,但是母亲要“得到那‘金百合花’特别奖”的坚定话语,却一直在雨果脑海中萦绕,一直激励他更加勤奋地投入文学创作。他从坚强的母亲那里懂得了,只有辛勤地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