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蓦然回首 >

第4部分

蓦然回首-第4部分

小说: 蓦然回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道四寸来长的伤疤,冷冷的神色中透着一股桀骜不驯的跋扈气。这人身穿一件青色丝绸长衫,白色腰带上悬着一块青色的玉佩,脚踏一双酱色官靴。他一手摆弄着棋子,一手握一根短棍,脸上的刀疤给人一种杀气浓浓的感觉,在阳光下闪着黑红的寒光,仿佛在诉说这人不平凡的戎马生涯。

  从棋盘的局势上看,这位面带刀疤的男子是一位棋艺高超的人,他棋风凌厉,计算周密,下棋好比排兵布阵,他总是喜好设好一个圈套,让对方钻,大刀阔斧地先让别人吃一大片,酣战几百个回合,对手感到胜券在握之时,他猛地来一个釜底抽薪,使对方一败涂地。此时,对面的人棋艺平凡,正沿着他设下的圈套一步步地往下走,“刀疤脸”骄傲地望了望对手,闭目养神地等待最后的胜利。 

  在“刀疤脸”的四周,围着五六个年纪相仿的俊秀男子,清一色把持着一种比到刀长且比宝剑宽的武器,他们正默默地注视着马队行进的方向。

  “大人!人到了,是不是让人禀报袁宫保,把他们中途给。。。。。。。”一个年轻人俯身对“刀疤脸”说道。

  “刀疤脸”没有搭理同伴,他若无其事地望了望棋盘,端起茶碗呷了口茶。当对方走了一步后,“刀疤脸”得意地笑了起来,他潇洒地将一枚棋子放在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位置,说:“正中下怀!可谓自投罗网啊!你又输了!”这时,他才淡淡地对旁人说:“慌什么,看这些傻瓜做些啥。咱不急,等他们见了白日做梦的主儿,拿了赏赐和宝物,再动手也不迟。告诉下面的弟兄,少安毋躁!事成之后,慰帅那里自然少不了赏银。” 

  而后,“刀疤脸”改用另一种语言对下棋的同伴叽里咕噜地说着话,仿佛在给他解释刚才棋局的奥妙之处。

  过道中的伙计扬声对下面大堂的人叫喊:“楼上雅间曹爷,高丽冷面一碗,上快点!”

  “孙二,啥人啊?他娘的这样大的派头,前带卫士后随兵丁的,莫非比傅三爷还要横?哪家王爷府上的贝勒爷?”一位在楼下喝茶的茶客,招呼送茶的伙计孙二,悄声问道。

  “客官,敢情曹啸林曹爷您都不认识?他可是袁宫保袁大帅身边的红人,听说人家原本是大清属国朝鲜的贵胄,后因小日本入侵朝鲜,咱中国甲午战败了不是?这位曹爷便跟随袁宫保来到了中国。他不但说了一口流利的京腔,还会好几种地方语言,使了一手令人眼花缭乱的唐刀,用的飞镖可谓百发百中,拳脚功夫好生了得,十几个汉子近不得身。听袁府管家说,戊戌年间,名誉京津的大刀王五本想刺杀袁宫保,替被老佛爷砍头的谭嗣同报仇雪恨。没想到遇到了曹啸林曹爷这位朝鲜高手,两人在袁府杀得个翻天覆地,天上飞了水中游。最后不知是失手还是技不如人,大刀王五居然落败于曹爷手下,从此曹爷享誉津门,威震京畿。”

  见茶客听得目瞪口呆,孙二面带豪气地将白布搭在肩头,大声地吆喝着:“谁要掺水,要掺水的客官您吱声!”

来自苏格兰的贵族
“德裕”茶楼对面新开张了一家古董店,店外高悬着一块紫红色的檀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聚宝斋”三个字,外面还围了一圈蝙蝠纹的花边,很是耀眼!店主是一个名叫托马斯。韦伯的年轻英国商人。韦伯先生个头很高,金黄色的卷发,盎格鲁。萨克逊人的长脸,典型的英国式鹰钩鼻子,嘴唇上黄黄的胡须被精心打理了一番,气质昂然地向上翘起。韦伯纤细的手指,心不在焉地拨动着案上的算盘,手指上的红宝石戒指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寒光。这枚做工精致的戒指,是欧洲贵族身份的象征,也是骑士家族世袭罔替的信物。

  韦伯先生的衣服永远是干干净净的,上身穿黑色西装,系着一条紫色的领结,伶仃西瘦的花格长裤被烫得笔直,紧紧裹着韦伯先生的长腿。韦伯先生不停地从马甲中掏出怀表,看着时间,时不时朝里朝外张望着什么,仿佛在等待一笔很大的买卖,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韦伯先生的动作一丝不苟,带着牛津大学和英国桑切斯特军校的烙印。  

  韦伯说一口地道的牛津英语,而不是那种带有地方口音的杂烩英语,这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韦伯是一名苏格兰贵族的后裔,其先祖在十字军东征时侯,是著名的“狮心王”理查一世麾下的一员威猛骑士。当年为了捍卫上帝的尊严,韦伯的先祖血洒圣地耶路撒冷,同穆斯林名将萨拉丁大战三天三夜,最终寡不敌众而战死异乡。到了十八世纪中期,韦伯的另一位先祖跟随英国军队,来到了神秘的东方古国印度,并在东印度公司从事秘密的工作。当廓尔喀人同大清军队交火时,韦伯的先祖正率领一支商队,驮运着廓尔喀人急需的火枪行进在喜玛拉雅山路中。他们企图用先进的英国火枪,来换取廓尔喀人从后藏抢夺的珍宝,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幅名叫《文殊菩萨赴*》的名贵唐卡。令人遗憾的是,英国商队途中遇到了一场雪崩,韦伯的先祖也至此下落不明渺无音讯。  

  到了上个世纪中期,当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侯,韦伯的祖父投笔从戎,参加了远征军。不过,当他率领手下的士兵在浙江宁波作战时,碰见了一群神勇的藏族士兵。双方鏖战数日,英军伤亡惨重,仅拉回的尸体就有整整五船之多,其中便有韦伯的祖父。

  韦伯出生在印度,学习在英国,自幼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奇特的爱好。学成之后,韦伯先生曾在英国驻印度的军队中服役。在一九零零年,韦伯率领一群廓尔喀士兵,杀入北京城,同其他的外国军人一样,韦伯也抢夺了不少奇珍异宝。退役后,这位古董爱好者便在北京城中开了一家古玩店,收购古董。 

  北京城的下午,意外的炎热,“秋老虎”降临了。

  无论身处何地,韦伯先生都保持着英国贵族的传统和气派,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韦伯身穿一件雪白的衬衣,在客厅品着地道的印度红茶,嘴里咀嚼着一块老北京的绿豆糕,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桌面上几张人像图画。 

  良久,一个身穿清军服装的男人走了进来,对韦伯先生拱手行礼。 

  “韦伯先生,恭喜发财!”

  “哎哟!曹大人,您终于来了!叫我等得好苦啊!”韦伯拱手还礼。这位韦伯所说的曹大人,正是袁世凯手下的朝鲜猛将曹啸林,两人因为都喜好中国古董,而结为至交好友,连曹啸林偷偷地皈依天主教,也是韦伯当的引路人。 

  曹啸林摘下军帽,警惕地望了望四周,韦伯心领神会地将其让进了内室,两人仿佛在进行一件不可告人的交易似的。

  韦伯的内室更像是一间书房,高大的书橱布满了四墙,满满当当地装着拉丁文、罗马文、法文、西班牙文和英文的各种书籍,还有很多线装的汉文、满文和藏文书,几十个不同朝代的中国古董有序地排列在一个玻璃柜中,另有几十幅珍奇字画堆砌在一旁。 

  两人坐定后,韦伯替曹啸林端上沏好的上等贡茶,点了点画像中的人,急切地问:“曹大人,这就是您说的‘嘉绒三杰’吗?”

  “正是他们,”曹啸林用茶盖拨弄着浮茶,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没错!化成灰我都认得他们!”

  “好!好!好!”韦伯兴奋地拍案站立,露出自己红喷喷粉扑扑的胸膛,挥动毛茸茸的手臂,用地道的北京话冲着外堂喊道,“来人啊!上菜!把我最好的威士忌拿出来,今天我要同曹大人一醉方休!”

  一个月后,夜里秋意正浓,北京城变得格外寂静,刺骨的寒风透出阴森和凄凉。城中各个街口都站着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街上没有见到一个行人,家家户户的大门前都挂着白色的灯笼,透过微弱的火光,可以看见各个街口的墙壁上张贴着*布告,时不时有快马飞驰,马上的人一边挥动马鞭,口中一边高喊:“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在狭长的街道胡同里,身穿孝服的更夫拎着小灯笼,敲着梆子,高声叫喊:“天干物燥!小心灯火!” 

  这是国丧的日子,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片悲哀和失落之中,从紫禁城里传出了令人震撼的噩耗: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同一夜里相继归天了。不为人知的是当太监宫女们清理光绪的遗物时,发现少了两样东西,一件是挂在墙上的遏必隆宝刀,另一件是乾隆爷御用的牛骨折扇。。。。。。

  不久,一个名叫爱新觉罗。溥仪的三岁小孩,被立为大清朝的储君,改年号为宣统。

苍鹰阿拉丁
光绪三十四年初冬,嘉绒山谷下了第一场雪,这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山谷四周的山林、村寨、古道,都披上了薄薄的银装。

  白雪皑皑的岷山马道,蜿蜒曲折,一支数十人构成的马队在山间缓步行进。 

  领头的陈儒生身穿一套紫色貂皮棉袍,背上负着一个用黄色锦缎打捆的包裹。一前一后,分别是带路的马德文和断后的哈姆甲,其余的嘉绒和穆斯林武士由于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陆陆续续地尾随其后。人马形成的小黑点,为冬日的岷山增添了几分色彩。

  此时的陈儒生一脸厉色,毫无半点喜悦之情,从京城返乡的一路上,他总是沉默寡言愁绪万千,心中暗藏着什么心事似的。望着四周银装素裹的景致,素有“白衣书生”之称的陈儒生,完全没有欣赏的兴致,更无半点诗意。他仰天长叹一声,望着身旁一个个疲惫的武士,心中仿佛打翻了五味瓶般难受,酸甜苦辣涩一股脑全涌上心头。

  “大伙儿注意了,过了这道山梁子,便进入威州境内了,打起精神啊!咱们终于回家了!”站在前方探路的马德文,高声对后面赶路的兄弟打气加油。 

  马德文肩头上立着一只凶猛的苍鹰,回人养鹰,是在元代就有的古老传统。民间常有“九死一生,难得一名鹰”的说法。马家茶庄采用传统的方法来驯养苍鹰,他们用扑鹰网将野性十足的苍鹰捕获,然后在祭坛前拜谢“鹰神”的恩赐,将苍鹰放在一间名叫“熬鹰房”的木屋中,上架并加上“脚绊”。几天几夜不让苍鹰睡觉,为的是抹去它的野性,这叫“熬鹰”。再经“过拳”、“跑绳”等环节,这时苍鹰便会听话地跟随主人左右。最后一道程序叫“勒膘”,不给苍鹰吃任何食物,为的是把它的肠油刮出,让其肌肉变得更加强健,便于打猎。在马家茶庄里,苍鹰除了狩猎外,还担任着信鸽的职责。这只名为“阿拉丁”的苍鹰,是马德文跑茶经商的玩伴,也是一个无言却忠实的仆人。  

  陈儒生望着近处这位穆斯林茶庄的少东家,赞赏地笑了笑,这是他归家路上第一次脸上露出笑容。马德文的先祖是西北回族,据说同乾隆爷宠爱的容妃同系一脉。清代中期,由于西北战乱,马家先人来到松洲规避战祸,以跑茶运货为生,靠着穆斯林天生的聪慧和吃苦耐劳的个性,家业传到马德文父亲手中时,马家茶庄成为川西高原数一数二的茶庄。马德文是家中独子,年幼时被家人送进云南回族清真寺中,接受传统的经堂教育,取得了阿訇的资格,倍受山谷中穆斯林的敬重和爱戴。 

  陈儒生知道马家茶庄有一条铁定的家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