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不可思议的猛男 >

第5部分

不可思议的猛男-第5部分

小说: 不可思议的猛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了。因为婉菱也有自己的贴身使唤丫头,如果真的放开嗓子喊,不可能让乾隆得逞。

  *完毕,乾隆才把蜡烛点上,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婉菱一看,原来是乾隆,不由心中窃喜,但表面上还是要挤出几滴眼泪,哀怨贞洁不保,吵着要去寻死。乾隆嘿嘿一笑,说别装了,容易受伤,以后我会好好关照你的,等将来有机会就给你改换身份,封个嫔妃。婉菱这才破涕为笑。

  就这样,乾隆和婉菱勾搭成奸。白天乾隆操劳国事,一到夜晚,就睡到婉菱的床上,安慰怨妇。这无疑是一种充实而快乐的生活。只可惜,这样的生活没过几天,皇宫内外就已谣言四起。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无论你干点什么,不用鬼神监视你,到处都有偷窥的眼睛。

  传播这些谣言的人,基本上都是太监。因为太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重新当个男人,他们对于桃色新闻,那是最关注的,所谓过干瘾是也。

  渐渐的,谣言越传越远,最后乾隆的老娘也知道了。乾隆的母亲原本姓钱,称为钱氏,但不知道怎么搞的,等乾隆即位后,史书上就变成钮咕噜氏皇太后了。对此,正史、野史俱无记载和说明,甚至连猜测也没有,这也是清代历史疑案之一。此处我也没办法,下文中只好也称其为钮咕噜氏。乾隆虽非钮咕噜氏亲骨肉,但是生不如养,这么多年一把屎一把尿将乾隆养大,钮咕噜氏早将乾隆视为亲生。

  雍正活着的时候,钮咕噜氏就非常的憎恨婉菱,早就想杀之而后快。到了如今,婉菱抢完老公又来抢儿子,钮咕噜氏能不怒吗?她马上下了一道懿旨,赐给婉菱白绫七尺,令其上吊自尽。当乾隆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婉菱已香消玉殒。乾隆心里难过异常,他想我这算哪门子流氓啊?竟然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事情至此,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已终结。然而,婉菱事件的后续效应还远远没有结束。接下来无数太监人头落地、乾隆终于在军队中建立起自己的嫡系等等事件,皆是由婉菱之死所引发。

  因为婉菱的死,是有人散布小道消息所致,为此乾隆大怒,下令彻查谣言的源头。这个消息在第一时间被一个叫张祖英的奶妈秘密传递出了皇宫。张祖英知道谣言的源头所在,但是她怕得罪人,不敢举报,她就把内幕告诉了她的堂兄张广泗。张广泗时任候补九门提督(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副司令),早先张广泗是胤祯手下的悍将,曾在青海屡立奇功,但随着胤祯倒台,张广泗便被雍正解了兵权,安排到了候补九门提督这个闲差上,按说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

  不过当张广泗得到张祖英送给他的讯息后,意识到东山再起的机会也许来了。他立即连夜写了份报告,把他所知道的关于谣言传播的内幕,完整的汇报给了乾隆。原来,第一个传谣言的人是个快要退休的老太监,名字叫江不唤。这位老江同志的职务是敬事房副主任,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偷窥皇帝和嫔妃们*,从康熙时代他就担任这个职务,可以说乾隆祖孙三代床上那点事儿,咱们江副主任都门清。

  身在机枢之地,最忌讳的就是传播散布小道消息,老江这次算是撞枪口上了。后来的结果是,江不唤被乾隆命人以滚油泼身,活活烫死,死后尸体烧化,骨灰扔进粪坑。老江的家人,九族以内,全部处死,基本算是灭了族。凡是参与传布谣言的人,全部杖毙,就是用大棍子活活打死。因此而死的太监、宫女、奶妈等超过三百人。张祖英却因检举有功,不但免死,还升职为精奇嬷嬷(高级奶妈)。因为婉菱之死,乾隆终其一生都对太监非常憎恨,从来没给过任何一个太监好脸色。

  其实我也特别痛恨太监,因为太监看帖,从来不回。

  数百颗人头落地的同时,此前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张广泗也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乾隆决定要重用张广泗,再给他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单以能力而论,张广泗尚达不到帅才的水平,但是此时的乾隆无人可用。不是说大清朝没有帅才可用,而是指当时现有的军事将领,都不是乾隆发掘提拔起来的。乾隆要的是对他感恩戴德、忠诚于他的军事统帅,而不是那些功勋卓著、功高震主的宿将。乾隆决定,让张广泗去云贵前线接替张照,完成平息土司叛乱的任务,借此培植他自己在军队中的亲信。

  前面咱们说过,雍正的“改土归流”政策,激起了云贵地区苗、瑶等少数民族土司的叛乱。雍正当时派遣了约六万大军,由张照、哈元生、董芳三个人率领,前往*。看到没有,一支军队,三个统帅,这已经是奇闻。再分析一下这三个人的政治背景,就更搞笑了。

  张照是张廷玉的得意门生,大文人,大书法家,天才的音乐家,但从未领兵打过仗,出征前任职礼部尚书。哈元生是鄂尔泰一党的嫡系,职业军人出身,作战勇猛,副将军衔。董芳原是年羹尧的旧部,功勋卓著,也是副将衔,因曾有过与西南少数民族作战的经验,故也被任命为统帅之一。

  这三个统帅中,名义上以张照为主,哈元生、董芳为辅。可张照是个书生兼音乐家,哪儿懂得行军打仗,所以事事处处都要依靠哈、董二人。张廷玉和鄂尔泰针锋相对,势成水火,哈元生怎肯真心实意给张照卖命?所以他往往在关键时刻撂挑子,乱出主意,给张照下套。董芳倒是一心杀敌立功,奈何他是三把手,而且没有政治靠山,张照和哈元生他都得罪不起,于是他索性消极怠工,抱了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如此一来,这仗就没法打了。

  以军事实力来说,叛乱的土司武装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实力最强的土司手下也不过三千苗兵。而且少数民族的这些武装,普遍的装备差,纪律松散,训练不足,战斗力不强。再一个,参与叛乱的土司多达数十个,互相之间没有协调,更没有制约,根本谈不上统一的军事行动和部署。

  另一方面,清军拥有火枪一千条,大炮十门,六万士兵又都是训练有素的八旗劲旅,战斗力超强,另外后勤供保障也绝对的充足。本来这是一场清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战争,但在张照的指挥下,愣是一败再败,最后是一败涂地。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那张照是怎么个熊法呢,咱们举个例子。董芳率领五千人马在前方围困一处苗寨,胜利在望。哈元生负责此次行动的后勤支援,运送粮食、饮水、弹药,救治伤病等。那么好,眼看再围困几天就要胜利了,这时哈元生故意找借口不再运送粮食和饮水,逼的董芳没办法,只能撤军,你总不能让士兵饿着肚子替你卖命,那样搞不好会激起哗变。

  作为最高统帅的张照也不问下原因,上来就指责董芳,问他为什么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全军撤退。董芳不敢得罪哈元生,就编瞎话说敌人太凶残,我军伤亡过大,而且收到消息,敌人援兵快到了,所以才撤退。张照说这好办,我再给你一万人,你再去给我打那个苗寨,不但要拿下,而且连援兵也一块给我收拾了。董芳不傻啊,知道哈元生还会在后勤上拖后腿,就提出来要张照亲自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张照倒也实在,一口答应。于是董芳带上一万五千人马,又去攻打那个苗寨。张照哪儿懂军需后勤,他还是要靠哈元生。这时哈元生耍了个极其阴险的花招,他改换了一条运送物资的道路,然后建议张照亲自押运粮食去往前线,他说这样可以提升士兵的士气,更能树立张照作为统帅的威望。张照不知是计,欣然应允,带着运粮的队伍就出发了。

  古代打仗,运送军粮的路线是绝对的军事机密,哈元生更换的这条运粮道路是原本就有的官道,那里有众多敌军的间谍,走这条路运粮,毫无隐秘性可言。可张照不懂啊,他走的还挺欢实,还不忘欣赏沿途的风景,就差吟诗作对了。结果半路他遭到了伏击,十几万斤粮食、上千头骡马,都落入了敌人的手里。要不是哈元生带人增援,张照也许连小命都要丢掉。后来因为军需供应不上,前方的董芳再次溃败。这时张照也不好意思指责别人了,至于以后的仗该怎么打,他更是一脑袋浆糊。

  连续几次击败清军后,那些土司感觉政府军也不过如此啊,打起仗来并没传说中的那么牛逼啊,于是来了劲头,改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多次在夜间偷袭清军大营,搅扰的张照军队是坐卧不宁,连正常休息都无法保障。

  就在张照一愁莫展之时,张广泗带着乾隆的圣旨来了。这时是1736年三月份,此时张广泗已经是经略大臣,云南和贵州被定为军事区,所有一切军民政务,任凭张广泗机断处置。张广泗在分别询问了张照、哈元生和董芳后,做出以下决定:撤销张照职务,押送北京由乾隆定罪,哈元生被以“贻误军机”的罪名在军前正法,董芳则是撤职留任,戴罪立功。如此处置,其实完全是乾隆的意思,意在打击一下张廷玉和鄂尔泰,试探一下二人反应。但是乾隆不好意思直接动手,于是张广泗就成了他手里的枪。

  清军经过张广泗的整顿,士气大振,这时董芳提出了“分进合击,一股荡平,鸡犬不留”的进军建议。董芳的策略在军事上是正确的,以政府军的真正实力,单个的土司的确没有能力抗衡,只要摸清各土司山寨的地里位置,各个击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张广泗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上任之前,乾隆曾对他面授机宜,详细指点过破敌之道。。 最好的txt下载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