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透过经济看未来:后天有多远? >

第13部分

透过经济看未来:后天有多远?-第13部分

小说: 透过经济看未来:后天有多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价波动与金融投机(2)
预期如何影响投机行为
  按照法国石油工业联盟主席西朗斯基的看法,供需紧张是导致高油价的根本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普遍的油价上涨预期。在这一预期下,石油不仅仅作为能源产品,还作为投资资产存在。由于石油价格由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垄断地租、风险溢价、金融溢价等部分组成,一些投行和利益相关机构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人为制造诸如供需紧张、运输通道风险或自然风险、美元贬值等预期。油价波动中上涨的预期不仅刺激了大量投机资金的涌入,还刺激了商业交易者的异化。后者通过增加存货、惜售等机制谋求获得资产收益。按照西朗斯基的说法,他们的“投机行为放大了油价上涨趋势”。Hamilton指出,卖出到期合约的投机者发现,不断增加的期货购买量转化为不断增长的期货和现货价格,可导致自我实现的预期和投机。但高油价将促使消费下降而生产增加,持续的投机价格将导致贸易中介持续的存货增加,或者生产的削减,前者明显是不可持续的,而后者毋宁说是供给削减造成了油价的上涨 。OPEC所言的供过于求因而削减生产,以及石油公司的库存量增加皆由此维持了油价上涨的预期,促成了其自我实现的增长。
  1、石油公司制造短缺预期
  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存在两个层面的供给和需求:一个层面是产油国的生产和供给以及石油公司的需求(也包括投机者的买入需求),另一个层面是石油公司将加工后石油产品投放市场的生产和供给,以及包括个体消费者在内的最终需求。的确可能,产油国生产的石油量很大,但却不能完全通过石油公司的贸易中介变为最终石油产品的供给,因而,一方面OPEC认为产等于或大于求,另一方面消费者或消费市场却供不应求,后者转变为推进油价上涨的信号,形成高油价,刺激期货市场上的商业*者增加库存并“异化”,导致油价上涨的信号被传递到现货市场,形成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推动其自我实现。
  以上两层面供需差异导致油价上涨的重要支撑条件是石油公司库存量的增加,但也可能通过库存之外的政策得以实现。此类行为一般非常隐秘,很难界定,也很难被察觉。逼入,调查显示,一些跨国石油公司在近一年时间内,多次无故停工检修其炼油厂,人为制造产出短缺。
  2、供需矛盾的真实预期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太区域石油消费量迅速增长,在1997年超过欧洲、美国的消费量,进入21世纪后继续快速增长,2000…2007年年均增长率为。相应,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率为,而世界石油生产的增长率仅为,需求增长明显快于生产增长。从2000…2006年欧盟、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量也出现较明显的增长。美国和欧盟2007年的石油消费量开始有所下降,全球2007年的石油消费增长率也降至,但石油消费量超过产量的情形并未发生逆转。相对于生产而言,需求显得更为强劲。
  石油供给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包括原油产量、石油提炼能力和石油储量三个方面。也许石油并不短缺,但正如克鲁格曼所言,“我们正进入一个成本越来越高昂的石油时代”,低成本的石油开采逐渐远去。以往的油品当中绝大多数是轻质油和中质油,近年来重油(重质稠油)成分大量的增加。由于最近几十年炼油行业的技术进步没有明显改善,重油的增多导致对炼油能力相对下降了。因此成品油供应出现紧张态势。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预期所导致的风险溢价提高,成品油供应紧张反而带动了上游原油供应的紧张。产油国的生产能力极限到来也是推高油价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曾导致1980年代油价大幅下降的主要非OPEC产油国产量却迅速衰减,进一步刺激了油价的上涨。 txt小说上传分享

油价波动与金融投机(3)
BP的2008年世界能源统计也显示,全球石油产量在2007年下降,即13万桶/天,是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受到2006年11月以及2007年2月连续减产的叠加影响,OPEC2007年的产量减少了35万桶/天。但是安哥拉和伊拉克的增产部分抵消了其他OPEC国家更大幅度的减产。而OPEC以外的产油国石油生产增长也比较疲软,仅仅增长了20万桶/天。OECD国家的产量连续第五年下降,前苏联地区的产量略有增加。如果说OECD国家的产量下降是资源禀赋所决定的产量自然递减,那么OPEC国家的产量下降完全是政治决策的原因。可以说,OPEC应当为油价暴涨负主要责任 。
  3、美元贬值预期
  美元指数被用来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如果美元指数下跌,说明美元对其他的主要货币贬值。也就是说,美元贬值,油价上涨;美元升值,油价下跌。美元走势与油价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美元贬值并不足以完全解释油价上涨。如果我们用美元指数把本轮石油价格上涨重新换算一下,就会发现美元贬值对石油价格上涨大致只贡献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目前的原油实际价格只有名义价格的三分之二。美元指数从最高位贬值不足30%,而原油名义价格上涨则超过300%。
  支持投资者做多或者做空行为的是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而金融市场不是看实质性供给与需求有什么不平衡的问题,而是在于是否形成了预期。一旦供给和需求存在失衡的可能性,这种预期就会被炒作,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题材被拿来炒作。2006年以前,*是一个题材。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元贬值又成为一个炒作题材。无论是对粮食的炒作,还是对石油的炒作,实际上供给需求没有太大的变化,问题在于只要这种预期被制造出来了,就会成为金融市场炒作的由头。很多大的投行制造了这种紧张气氛或者是高油价的泡沫,他们也从中渔利。短期内,预期发生变化,势必影响期货市场内资金的流动。比如当大部分投资者看空市场的时候,资金的流出就会迅速打压价格。
  长期的稳定性和短期的波动性其实并不矛盾。金融市场对能源价格的发现和反映正是由剧烈波动的短期趋势组成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获利靠的是博取短期的价差,而并非长期投资。这与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完全不同。而套期保值者的目的主要是规避风险,并不是以博取价差为目的。所以,长期来看,金融市场仍然是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场所,也并不具备制造高价的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在能源金融市场上,真正能够全身而退的投资机构是少数,大多数投资者在过度投机中无法逃脱亏损的命运。短期来看,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目前已经完全“蜕变”为一场大资本博弈的盛宴。做多的资本之间充满了默契,谁也不愿意也不敢首先撤离做空。这种资本的博弈又暗合美国的全球战略,所以多头势力空前强大,任何小规模的空头势力都会被消灭在萌芽之中。所以,我们看到,油价的上涨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但是,一旦预期发生了变化,部分资金开始流出,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出现价格暴跌。这种情况之下,投资者会重新评估各种影响因素,做出下一步的投资选择。有可能是继续抽走资金,也有可能是反手做多。正是在资本的不断博弈中,金融市场实现了其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
  简单的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油价高涨的原因是多重的、复杂的。长期来看,投机行为对油价上涨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没有显著的证据证明投机是油价上涨的推动力。套期保值资金和投机资本进入石油期货市场只是石油市场供需紧张的结果,而在短期,这些资金的流动既可能推高价格,也可能打压价格。由于存在双向交易,投机者也可以做空,也可以做多,价格向上还是向下要看当时当地市场预期和资金力量的对比。不过,由于油价当中的风险溢价和金融溢价非常模糊,其价格区间的弹性很大,这确实给一部分别有用心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操纵市场的机会和可能性。
  当前,油价高涨已经严重威胁到世界经济的平稳增长,并引起世界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产油国和消费国需要共同努力,保障稳定的能源供需,保持能源价格的稳定,避免能源危机的再次爆发。
  

油价波动与大国权力交替
近年来我参加了很多讨论会,主要是讨论高油价的成因以及应对策略。总结下来,关于高油价的成因,无非是供需矛盾、美元贬值、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等等。其间也不乏对阴谋论的肯定与否定,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事后的分析,无论强调哪种因素,总不免给人“永远正确”的感觉。因为现在讨论的这些原因,似乎并不比十年前先进多少。至于对未来油价走势的预测,学术界、能源界以及金融界的各位同仁似乎都显得底气不足。一个经常被提起的例子是,2003年左右,大部分国际机构和国内机构都认为油价将长期徘徊在二三十美元左右。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尽管我之前也通过研究论文和评论对该问题做过一些解释,但我总觉得不满意。我一直在想,这就是问题的全部吗?
  三年前,我参与了我的博士导师张宇燕教授主持的一个全球化的课题。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张老师对全球化起始点的判断,即新一轮全球化实际上始于柏林墙的倒塌,其经济含义在于,它开始逐步扫除经济活动的非经济障碍,国际经济交往和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为建立统一的世界市场创造了条件。我比较认同这个判断,而且我认为,苏联解体和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轮全球化正式启动的标志,自此以后,新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走向了重构之路。
  所谓新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那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一轮全球化的浪潮下,计划和市场两种体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合流,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第三种体制”。意识形态问题被淡化,地理上的分割被打破,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被认同,全球经济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美国主导世界政治的格局慢慢被打破,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逐渐增强,一个强大的中国走上复兴之路,崛起于古老东方的土地上。20世纪90年代末,印度也开始崛起。
  新的经济力量崛起打破了旧世界的平衡格局,有限的资源能源供应体系开始慢慢适应这些新兴经济力量的陆续加入,中国、印度、东南亚国家等等。旧世界的老大帝国从无视、漠视到重视、惊讶于新的经济力量的陆续、整体的变动。旧有的利益分配和资源占有格局被撬动、打破,新世界格局蓬勃欲出。于是我们看到了国际油价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结束了近20年低油价周期的徘徊,走进了高油价周期的门槛。很显然,新的经济力量的崛起严重挑战了旧世界的既得利益格局。尽管这种挑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