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秦人正解红楼梦-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关于宝钗的《红楼十二支曲》【秦人解为《红楼王子曲》】就好解了: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解读:【世人都只看到,我(宝钗)和宝玉和黛玉三者之间的儿女之情和爱情纠葛,但我念念不忘的是为父亲(黛玉),捧笔铺指磨墨,共同创作《红楼梦》的君子协定。我虽羡慕山间远离尘嚣,洁身自好的隐士高人,他们就像千年不化的冰雪一尘不染,但我还是忘不了圈禁在深院高墙里的父亲,他是那么高洁却又那么孤独。啊!世间亲情友情和爱情,总有缺陷和亏欠,不能两全。父子相对时,虽俨然梁鸿孟光举案齐眉,毕竟他生我养我。我做他的平辈儿,他虽不介意,而我心始终难以平静。】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节 贾元春原型是弘皙
不瞒读者,此节文字秦人下笔之难,常人恐难想象。故考究多日,仍不敢造次而动笔,原因是:这篇文字要解决的问题,力举千斤。不仅要让“贾元春原型是弘皙”的观点壁立岿然不倒,还要解开四大“红楼死结”中的两个,即所谓“贾元春判词之谜、贾元春《恨无常》曲之谜”。而这些问题,不仅没有任何史料作应正参考,而且曹寅在《红楼梦》文本中,更是艺术手段高超,深掘深埋,不留痕迹。如此患难,几乎令我如“熙凤”(臣已颠疯)。恨不得将曹翁从地底挖出,亲自问个明白。
元春在书中本来戏份不多,省亲之后就成了陪衬人物,到后四十回为了交代结局,才让她出来。我前文论述过,贾家“鲜花着锦”的盛极光阴,在“元妃省亲”时期,虽是昙花一现,但为后期贾家衰败做铺垫,实属“大过节,大关键”文字。而全书“怀金悼玉”之主旨,也从这里发端。还有,康熙南巡盛况,曹佳出嫁王室,红玉身世来历,康熙为弘红指婚事等,几乎都放在了元春的重头戏里。设若贾元春是有人物原型的,原型必在曹佳、竺香玉和弘皙三者中。最后,我考虑到作者编排《金陵十二钗》之本意,才恍然大悟。
所谓“金陵十二钗”实指“金陵十二君”,其正册不录女性,可能是作者既定的方针。曹佳虽为作者亲生女,自古女为泼出之“水”,故不录。竺红玉固然为红楼梦主角,算得是巾国英雄、姽婳将军,抑或是曹寅私生女(英莲眉心有颗胭脂痣),通篇文字都为她写,因不是男儿故,也不录。估计二人均已列入副册。这样看来,贾元春的原型就这能是弘皙了。
关于弘皙其人,我在上文《解“四春”“弘皙逆案”露端倪》一节已作粗略介绍。他是康熙嫡长子胤礽之子,雍正之侄。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初五日辰时生,生母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乾隆七年壬戌九月二十八日卯时卒,年四十九岁。理密亲王胤礽原生有一子,与弘皙同母,长弘皙三岁,十一岁夭折,故弘皙实为老二。
弘皙幼年深得康熙赏识,雍正元年晋封理郡王,雍正六年袭理亲王。原赐王府于京郊郑家庄,曾仿照宫中私设“内务七司”。乾隆早年曾评论其堂兄弘皙“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而弘皙本人亦认为自己的血统比高宗更为高贵(雍正,乾隆两帝皆为庶出),因而成为其聚众叛乱的借口。
在世宗死后纠结皇亲国戚,阴谋趁高宗春狩时夺取帝位。乾隆四年,三春过后爆发著名的弘皙逆案。事发遭夺爵,著胤礽第十子弘&;#15129;袭多罗理郡王,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圈禁景山东果园内。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帝令将参与逆案的胤祀、胤禟等人复其原名,本人及其子孙复入宗室的同时,已去世三十六年的弘皙也被恢复原名,收入宗籍。然而正史中关于弘皙逆案的资料不多,只得蛛丝马迹。扯到康熙末年诸皇子竞争太子位的旧事,因此为避免后世一再议论,主要的刑事案卷皆于事后一一销毁。
《红楼梦》定稿之前,书中许多人还活在当世。正如薛小妹《怀古诗十首》所云:“无限英魂在内游”。所以曹寅写他们时倍加小心。对于弘皙这样野心勃勃,一手策划实施“杀叔”的危险人物,就更不不消说了。他象一个魔影似地潜藏在元春背后,不精细品读,很难捕捉原神真体。
解“元春”的“元”字,得“二儿”二字,正与弘皙排行“老二”相吻合。又元春生于正月初一,预示新的一年开始。弘皙杀害雍正,雍正朝完结,乾隆朝开始,其行为本身就是改朝换代的壮举。可见元春的生日是作者有意精细设计的。
第十四回有一条奇怪的批语:【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甲戌侧批:元春消息动矣。)】使很多人浮想联翩。竟有人联系到唐朝杨贵妃梅妃争宠故事。我想曹寅写《红楼梦》,是面对平头百姓的,无须让人去翻史书考证他的用意。其实很好理解,“梅花盛开”即“逢春消息”,简而言之就是“春宵逢皙”,指与弘皙约定在元宵节会面。元妃省亲日期正是正月十五,又是一个月圆之夜,这偏偏是曹家被查抄的日子,是曹家的“耻日”。于这天商量举事细节,意义何其重大?读者自然明白。
顺便说一句,书中有李纨打发宝玉到栊翠庵向妙玉乞梅一节,也指打探弘皙消息,宝玉(康熙)费了很大的劲才完成此任务,后来咏红梅诗是说“弘没事”。说明弘皙一向行动诡秘,是个侠客式的人物,而且须康熙本人才能从妙玉那里获悉弘皙行踪。从这里可窥视当时的政治背景。概括为四:一、时间在康熙让位前后,康熙还健在,但权利已落空。二,胤禛是以非常手段获得皇位。三、以弘皙为首的“倒皇派”不只一人,康熙乃幕后推手。他试图利用这股力量夺回失去的皇权。四、妙玉也是倒皇派的骨干人物。人们急切希望早日拨乱反正,还帝位于正统皇储。这只是我的初步分析。再回过头来解读薛小妹怀古诗第十首――-《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第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都是指“木”字,显然指“皙”字而言 。“团圆莫忆春香到 ”是说元妃省的正月十五那天,虽然人已团圆,春天的清香可闻,但美景易过 ,是短暂的,骨肉分离的日子近在眼前。弘皙(西风)永远离开我们不是又一年了吗?读者注意,这是从原诗本意解的,并不是我前面解读有误。作者曹寅说了,潜字造句,“无一字只说一家事”。这正是他传神妙笔之高明处。
第十八回“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按此四字,并‘有凤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有凤来仪”,指“友弘来矣”,“蓼汀花溆”指“聊停叙话”。后写到贾政叮嘱元妃“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其情状有如母子”,点明了弘皙与父亲废人话别情状,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气氛。故庚辰侧批曰:【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勤慎恭肃以侍上”一句分明是“擒禛攻叔”,明显不过,是预祝弘皙杀叔一举成功。
元妃省亲那天点了四出戏,其中《乞巧》出自《长生殿》脂砚有批:伏元妃之死。此寥寥数语,却隐藏莫大玄机。“乞巧”隐雍正死期。先看正史对雍正之死的描述: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在圆明园生病,及至二十一日也未休息,二十二日晚病剧,召见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庄亲王允禄,礼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公、丰盛额、纳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宣布传位弘历,二十三日故世。
雍正八月二十三日死的,也就是阴历七月,应了乞巧的乞(七)字 。二十三日,以*数字写出来是“23”,不正形似草体“巧”字吗?这可不是巧合。谁点的戏呢?元春啊!我说不是元春,而是弘皙,“长生殿”谐音“长孙点”,康熙长孙不是弘皙还能是谁?雍正死后那天,唯不见弘皙在场,因为他是凶手。
还可举出很多证据证明贾元春原型就是弘皙。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贴身丫头的名字: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合起来,就是琴棋书画。“抱琴”谐“报清”。还有二十二回元春所出那则人人猜得出的炮竹谜语:“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概括而言就是“轰,已成灰”谐“弘,已成灰”。当然,弘皙刺雍正后,并未立即被擒拿判死刑,这样的结局只是作者当时依据清理推测出的结果,他刺雍后,又活了七年才死去,此乃后话。
再回到“红楼死结”问题上去。贾元春判词下面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有人说香橼是柑的一种,外表有黄色光泽,耀眼增光,闻着很香,可供玩赏,但并不好吃。说得很对,实际上那就是“害皇上”的冷香丸,当然吃不得。将其用钩子挂上,再配张“弓”,读者想想,像不像弘皙的“弘“字?我不讲,大家也该明白了。
元春的判词,并不因为找到了弘皙这个原型就有绝然不同的解释,我们只是多找到一个对应面。【二十年来辨是谁,榴花*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二十年”指雍正元年(1735)至乾隆七年(1754)。弘皙心怀异志到心愿了结。也没有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到底为什么。榴花一句是说,康熙“结子”虽多,但人人只盯着那个皇位,又是为何?“三春”是指与弘皙同时争位的三位兄弟(后文有述),论才能、名分和血统,没有一个比得上弘皙,直到虎年兵刃见血,这场手足相残的闹剧才算偃旗息鼓,尘埃落定。所谓“弘皙逆案”,只是刺雍案的连续。这样一来,元春的《恨无常》就好解了: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显然,曹寅是站在弘皙弑后亡命天涯的角度写这首曲的。意思说:我冒着玉石同焚的危险,扫清了障碍,正欲坐享帝王之福,哪知世事无常,皇位又落入他人之手,我只能眼睁睁抛开一切,远离帝乡,游荡在外。只能报梦给父母大人,就当我死,莫问我今在何方。父亲啊!你不要为当一生的废太子而忧郁,皇位险恶,欲求保全余生晚洁,还是早寻退路,做一野鹤闲人的好。
关于元春的结局,后四十回说贾元春没有发生任何不测,她是“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又说她“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说她“吃荤东西吃多了,喉咙这儿老堵着痰”,偶沾寒气以后,就勾起旧疾,勾起她的旧病后,竟至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