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不偏不倚的处世哲理:中庸智慧心得 >

第17部分

不偏不倚的处世哲理:中庸智慧心得-第17部分

小说: 不偏不倚的处世哲理:中庸智慧心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老板走到婆孙俩面前说:
  “老人家,您今天运气真好,由于您是我们店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这碗牛肉面免费。”
  说完,他就把钱退给了老奶奶。
  这件事情之后一个月的一天,老板在店门口又看见了那个小男孩。
  小男孩已经在那里蹲了将近两个小时了。
  有趣的是,老板发现,只要有一个客人走进自己的店里,小男孩就会把一个小石子放进地上画着的一个圆圈里。
  然而,午饭时间都快过去了,圈子里的小石子还没有五十个。
  想到一个月前的那件事,老板顿时明白了过来:小男孩在等第一百位客人呢!
  老板开始给每一个老主顾打电话:“您好,今天中午到我店里来吃饭吧,我请客!”
  就这样,没过多久,客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来了。小男孩也越来越快地往圈子里放着小石子。
  终于,第九十九个小石子放进了圈子里。小男孩赶紧叫来奶奶,一起走进了那家店。
  小男孩骄傲地对奶奶说:“奶奶,这次我请你吃牛肉面!”
  桌子上,那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

1。诚于内,信于外
《中庸》是讲究诚信的。在这部儒家经典看来,诚信是一个人之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讲诚信。
  《中庸》认为,只有我们都内心真诚,才能获得外界的信任,这就是“诚于内,信于外”的道理。
  跟《中庸》一起并列“四书”的《大学》,同样认为诚信十分重要。
  在《大学》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所谓的诚意,就是不要自己骗自己。
  就像人讨厌恶臭和喜欢美女一样,都是发自内心的,因此君子只有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像在大庭广众之下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才算得上是诚意。
  小人则在一个人独处时,什么坏事都会干尽,见到君子就会掩盖自己的坏处,表现自己的好处。
  然而,每个人做的事情,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就如同看自己的心肝脾胃一样清楚,自己骗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是诚于内,而信于外的道理所在,因此君子是要慎独的。
  跟《大学》一样,《中庸》也十分强调所谓的慎独,也就是一个人的时候,也要讲究诚信。
  《中庸》说: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君子越是在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的时候,越是要谨慎,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讲究诚信。
  为什么《中庸》和《大学》这两部经典,都会这么看重一个人内心的诚信呢,即便这个人是在独处的时候?
  原因在于,在很多人看来,表面上独处时很多事情,别人不知道。可是,这些事情自己却是最清楚、最敏感的。
  因此,对自己来说,这些看似隐秘的事情,其实最易暴露;看似细微的事情,其实最明显。它们全部都十分清晰地呈现在自己的心里面。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即使暂时没有被人发现,他们也难以逃脱良心的责罚。实际上他们的内心痛苦,比外在的惩罚更加大。
  这就是《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的道理所在。
  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应该诚于内,即便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自觉按照法律和道德来规范自己,不让不符合道德的观念和行为出现。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外界真正的信任。
  《中庸》的诚于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慎独。
  而慎独的关键,则在于一个人不仅在公开场合能按道德规范为人处世,而且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管时,也能在各种事情上谨慎地生活,不违反道德和法律。
  那种以为只有自己一个人,做些亏心事不会被发现的人,其实都是在掩耳盗铃。
  他们没想过,即便瞒得过所有人,又怎么瞒得过自己内心呢?
  更何况还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庸》才特别强调诚于内的重要性,一个人一定要从内心就做到诚信。
  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地拥有他人的信任。
  《中庸》“诚于内,信于外”的道理,在很多历史典故里面,都得到了体现。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蘧伯玉不欺暗室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天晚上,卫国的国君卫灵公,和夫人坐着聊天。
  突然,他们俩都听见屋外传来一阵阵的车轮声,看来是有人经过。
  可是,屋外的车走到卫灵公的宫门前时,车轮声突然就停止了。
  又过了好一会,卫灵公和夫人才又听到车轮声。
  卫灵公于是问夫人:“你能猜得出刚才坐车经过的人是谁吗?”
  夫人十分肯定地回答说:“这一定是蘧伯玉。”
  卫灵公很好奇地问:“夫人为何如此肯定呢?”
  夫人解释道:“因为按照古礼,臣子经过君王的宫门时,应该下车;而臣子见到君王使用的路马,则应该站着行礼。
  这些古礼的规定,是为了显示臣子对君王的尊敬。
  我听说,真正的忠臣和孝子,不会因为天色明亮才表现自己有节操,也不会因为天色昏暗就败坏德行。
  蘧伯玉是我们卫国有名的贤大夫,不仅有智慧而且仁义过人,为人处世十分谨慎,这样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礼法的。
  所以,我才断定,刚才那个在夜里还要守礼,在国君门前下车步行的人,就是蘧伯玉。”
  听完夫人的话,卫灵公半信半疑。于是,他就叫人出去查清楚。
  后来,果然不出夫人所料,这个人确实就是蘧伯玉。
  从此,蘧伯玉更加赢得了卫灵公的信任和尊重。
  在一家工厂里,有一天,一个主任发现一件怪事:自己明明没有在一份报告上盖章,而那份报告上面,却赫然印着自己的印章。
  为了搞清楚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四处查探,很快就发现是自己的助手干的。
  原来,每次的报告,都应该由主任亲自盖章才能通过。
  可是,这份报告送上来那天,主任恰好不在。
  于是,这位助理就自作聪明,认为不就是盖个章嘛,主任的章就在抽屉里,拿出来盖了就是了。
  因此,才有了上面的一幕。
  事情查清楚之后,主任严肃地批评了助理,认为他一点没有诚信。
  在主任看来,他的印章放在抽屉里,没有上锁,是对助理的信任,相信没有得到允许,助理是不会乱动自己的东西的。
  可是,助理这次的行为,却严重损害了主任对他的信任。
  在主任看来,这次助理能趁他不在,私自拿出印章给报告盖章,那下次还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呢?这就很难说了。
  这件事情之后,助理就下岗了。
  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情,却导致了失去工作的严重后果,这其实都是因为没有做到“诚于内,信于外”所导致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人啊,认识你自己(1)
《中庸》的诚信,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认识自己。
  为什么人要认识自己呢?
  原因在于,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才有可能真实地生活,才能真正做到诚信。
  实际上,“认识你自己”,是一条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智慧箴言。
  在古希腊,最早将这句话作为哲学来教育世人的,是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哲学史的智慧源头,是西方哲学的鼻祖。
  苏格拉底的一生,就是孜孜不倦地传播哲学的一生。
  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其实很像我们的孔夫子。
  据史料记载,苏格拉底经常在雅典的一些公共场所,或者酒宴上,不断地向人们提出各种问题。
  在问这些问题时,他表现得很无知,总是不停地追问。很快,就会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这时,他才开始从那些矛盾之中总结出一些概念的定义。而这些概念,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
  比如,什么是虔诚的,什么是不虔诚的;什么是适宜的,什么是不适宜的;什么是公平的,什么是不公道的;什么是理智的,什么是不理智的;什么是刚强的,什么是懦弱的,等等。
  无论苏格拉底问什么问题,他的落脚点都是两个:美德是什么?如何才能培养美德?
  有一次,苏格拉底碰到了一个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两人争论起来了正义这个概念的含义。
  当时,尤苏戴莫斯正准备竞选雅典城邦的领袖。
  于是,苏格拉底便问他:“一个人,假如想要当领袖,就必须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本领吗?”  尤苏戴莫斯十分肯定地答道:“当然不能。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做一个好公民都不够资格。”  苏格拉底追问道:“既然如此,那么你说说什么叫正义,什么叫非正义?”
  问完,他拿出纸和笔,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纸的两边,意思是让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出来。  尤苏戴莫斯拿起笔,毫不迟疑地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和抢劫,都写在了“非正义”的下边。  然而,苏格拉底却一一反驳道:
  “打仗时,进入敌方军营,偷窃他们的作战图,难道是非正义的吗?
  一个人生病了,不愿意吃药,母亲就骗他,说药一点都不苦,结果这个人吃了药,很快恢复健康,这种欺骗难道是非正义的吗?
  我们担心那些处于绝望中的朋友会自杀,因此会把他们藏在枕头底下的刀偷走,这难道也是非正义?”
  苏格拉底的一阵追问,让尤苏戴莫斯顿时张大了嘴,回答不上来。
  见对方不再坚持自己固有的成见了,苏格拉底才继续对他进行教导。
  他首先追问道:
  “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学习正义和美德的方法没?
  是拥有关于正义、美德和善的知识好呢?还是不拥有好?你更愿意做哪一种人?”
  尤苏戴莫斯自然愿意做第一种人了。
  就这样,苏格拉底便得出结论说:“看来,‘美德就是知识’。”
  接着,苏格拉底指出,在所有的知识之中,“认识你自己”的知识,是最为重要的。
  那么,“认识你自己”,究竟应该认识些什么呢?
  一般说来,就是要看清楚自己的能力、地位、优点、缺点等性格特征。
  认识清楚了自己,才能帮助我们找到在社会上的正确位置。
  当然,要想认识自己,除了进行自我反思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别人的认识,来反观自己。

2。人啊,认识你自己(2)
曾经有这样一个年轻人,自认才华横溢。
  可是,他却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伤心绝望之余,来到了海边,准备自杀。
  正在这时,一位好心的路人经过这里,劝住了他。
  看到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