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山海经 (神怪小说)-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他上身裹着一块破烂的山羊皮。
河边,早已有人赶着一群糜鹿在那里喝水。
“早哇!桑多!”牧羊人向养鹿人打招呼。
“你早!穷达!”养鹿人热情回答,
清亮的河水,在鹅卵石铺砌的河床上潺潺流淌,山羊和糜鹿争相把头贴近水面,
尽情享用。
牧羊人和养鹿人先一起向岗仁布钦跪拜,并呼:“向苍穹敬礼!伟大的神山!”
然后,牧羊人在养鹿人身边坐下来,并顺手递过去装鼻烟的小袋。
养鹿人也是位老者。他接过装鼻烟的小袋, 在右手大拇指盖上倒出一些黄色粉
末,左手揉揉鼻。然后抬起右手大拇指盖对准鼻孔,用力一吸,呼的一下,黄色粉末
全被吸入鼻孔。
养鹿人揉揉鼻子,擦了擦眼角因鼻烟的辛辣而被熏出来的两滴眼泪。
牧羊人凑近养鹿人耳边,低声说,“听说从天竺那边过来传播佛法的人,快到岗
底斯山了,是这样吗?”
养鹿人说,“是这样,我也听说了。”
牧羊人说,“他们来了,不知是祸是福?”
养鹿人说,“听说他们用酥油和鲜花供养神灵,不像苯教那样用血和肉,一年不
知要杀多少牲畜啊!”
牧羊人说,“听说,他们一路上尽做好事,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养鹿人说,“苯教也不让人作恶事嘛。苯教巫师也还不是帮我们老百姓做了很多
好事 ”
牧羊人说,“他们还降服了好多魔怪哩。”
养鹿人说, “岂止降服魔怪,连人生为何有苦难以及解脱苦难之道,他们都讲
解得一清二楚。”
牧羊人说,“依我看还是苯教好,苯教蕃域土生土长,护国安民,是我们自己的
孩子,信得过。佛教就算是好,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养鹿人说,“管它谁家的孩子,谁能带来好运,我们就喜欢谁,你说对吗。”
牧羊人说,“那到也是。”
山羊和糜鹿喝足了水,它们的主人正准备赶着它们离开河边,跨嗒!跨嗒!身后
突然响起马蹄声。
牧羊人转身一看, 见是一小队人马正朝河边走来。为首的头戴八瓣莲花帽,手
执金刚降魔杵, 神态庄严。身后跟着一个慈眉善目的红衣喇嘛和一个好勇斗狠的陀
陀罗汉,再后是两个牵马的人。咦!怪啦,怎么还有一个女的,也夹在这队人马中?
女的身穿白衣,步履轻盈,看样子他们不是吐蕃人。
“干什么的?”牧羊人正在猜想,这一小队人马已来到面前。
红衣喇嘛上前一步,双手合十行礼后,指着面前巍峨的山峰问牧羊人,“请问那
可是岗仁布钦神山?”
养鹿人抢着回答,“正是,你们要干什么?”
红衣喇嘛恭谦地说,“我们是从喜马拉雅山那边过来朝拜神山的。”
牧羊人和养鹿人惊讶地打量着他们。心想我们正在说你们,怎么这么快,说来就
来了?
这时, 红日当空,岗仁布钦巍然耸立在蓝色苍穹下,峥嵘挺拔,灵光闪耀。
这座蕃域名山, 是苯教和佛教公认的神山。坚固的岩层山体,如整齐的台阶直
叠砌到顶峰。顶峰浑圆,在日月辉映下,远远望去,仿佛戴着一顶七彩圆冠 。它是
众山之神, 众水之源。神山四周,白云朵朵,簇簇涌动,有如众多的善男信女争相
顶礼膜拜。
传说苯教仙人辛饶米保曾在这里说法布道, 让苯教之光普照雪域高原。这里居
住着十三位苯教供奉的神灵。 为首的玛桑神穿着水晶制成的白头盔,白铠甲,骑一
匹绿松石鬃毛的灰白马。
在神山的山崖峭壁间, 在铺满砾石疏草的斜坡上,众多的善男信女用他们的脚
和手,开辟出了一条曲折的转山路。绕着神山行走,一圈十圈以致更多的圈数,能清
除本身罪孽。
岗仁布钦有四条大水, 分别从四个动物形状的岩嘴涌出。从马嘴里涌出的叫马
泉河, 从狮嘴里涌出的叫狮泉河,从象嘴里涌出的叫象泉河,从孔雀嘴里涌出的叫
孔雀河。这些大水自高而下,汇集众多的高山雪水,浩浩荡荡流经现在的印度平原,
最终注入印度洋。
岗仁布钦山腰有一巨大的淡红色平台, 边沿被冰雪侵蚀,呈犬牙状,与山顶之
间, 有一圈凹进去的沟槽,尤如一条背包带嵌入山体,把平台和顶峰明显地分隔开
来。传说恶魔贡波欲将岗仁布钦背进黑水毒湖(现在的玛法木错圣湖),据为己有,
幸被天神帕拉降伏。 因天神降伏了恶魔,被称为众水之源,众山之神的岗仁布钦,
才得以保存至今。
莲华大师一行听说面前就是岗仁布钦,又亲眼目睹了神山圣景,莫不面露喜色。
多不容易呀! 传法队翻过喜马拉雅山,渡过雅鲁藏布江,穿越唐古拉山,走过
蕃北羌塘。 一路上,战胜狂风、冰雹、冰川、雪崩、疫病、皈依了苯教供养的喜马
拉雅山神, 战胜了苯教供养的战神木赞,降服了苯教供养的以岗盖玛为首的十二地
母和唐古拉山神,给上万名蕃域群众讲解佛经要义,历经磨难,倍尝艰辛。
陀陀罗汉拍拍自己的大肚子,“你们看,我都瘦了!”
可不是吗,红袍尊者显得胡子拉茬,两颊深陷;比丘僧和小沙弥的尖下巴更尖了,
海螺马和水晶马的尾脊骨也凸出来了。只有白度母还是那样轻盈丰满,神仙界人长生
不老。
莲华大师说,大伙一路辛苦了!
传法队就在岗仁布钦山脚搭起帐篷,暂时安顿下来。
传法队在搭帐篷的时候,叮当! 叮当!岗仁布钦脚下的草地上,响起一串清脆
的铜铃声。一个老阿妈赶着几头奶牛,朝传法队的帐篷住地缓缓走来。
老阿妈身穿半新的氆氇长袍,头戴畚箕形遮阳帽,稀疏的银色发辫上扎着彩色丝
穗,手里拿着一根嫩柳条,在奶牛身上轻轻的摆动。
奶牛个个油光水滑。领头的褐色奶牛颈脖上,吊着一个马蹄形大铜铃,叮当叮当
的清脆铃声就是从那儿发出来的。
一头小牛犊依偎在老阿妈身边,不住舔她的衣角。
“就你嘴馋!”老阿妈嗔了小牛犊一眼,随手从肩上的羊毛袋里捏了一小团糌
粑塞到小牛犊嘴里,小牛犊一尥蹄子,撒欢跑了。
老阿妈头顶上祥云蔼蔼,瑞气千条。
叮当! 叮当!清脆的铜铃声越来越近。
老阿妈走近传法队,边走边作歌曰:
阿啦啦!阿衣衣!
阿啦阿衣阿陀弥!
大海不弃涓滴,
高山不弃微粒,
有容乃大亘古真谛,
化敌为友对立统一。
独具特色蕃域教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普渡慈航共证菩提!
嗡嘛呢吧咪哞!(赞美莲花中的宝珠!)
老阿妈赶着奶牛渐行渐远。
莲华大师朝着老阿妈的背影俯身下拜。 他知道是观音菩萨在点化他们,佛苯之
争, 不应抱门户之见,应大度为怀,长短互补。传法队就是这样做的,可是做得还
不够好。
第三十九回、山麓成闹市 佛苯大比拼
公元759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从拉萨派大臣琼热坚赞前来岗仁布钦,组织佛苯
大比拼。消息传开,远远近近的蕃民们纷纷赶来看热闹。
岗仁布钦山麓搭起了许多帐篷,形成了一个临时的露天市。山洞和岩穴也都住满
了人,大家都想一睹来自异域传法队的风采。
吐蕃以物易物,日中为市。来自农区的穿着粗羊毛织成的毪子衣,带来了青稞、
小麦、豌豆、氆氇和茶叶。来自牧区的穿着老羊皮袄,带来了牛羊肉、酥油、奶渣、
羊毛、皮张、湖盐和碱。
露天市场上,还摆放着绸布、丝线、麝香、珊瑚、玉石、鼻烟和腰刀等商品,挤
满了人,男女老幼,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玩杂耍的、攀绳的、甩石头的、摔跤的,说唱的,吸引了一圈一圈的观众。
卖青稞酒的用花花绿绿的围幔围起来, 有的喝醉了,乱唱乱跳,出现了偷盗抢
劫、打架斗殴等危害公众的事。当地酋长派出一些武勇,维持秩序。
西边草地上围着一大堆人,人群中传出阵阵鼓钹声,回荡着激越的唱腔,那是在
演唱古老的吐蕃戏(即后来的藏戏)。表演者戴着牛神、鹿神和骷髅神等面具,发出
一些奇怪的声音。
吐蕃戏(即后来的藏戏) 的面具是很有讲究的,它以艺术夸张的色彩,表现不
同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武士戴的蓝色面具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国王戴的红色面具
是权力的象征; 忠臣戴的黄色面具象征忠良;王妃、牧女戴的绿色面具象征善良女
性; 慈祥老人戴白色面具;口是心非、两面三刀的角色戴半白半黑的面具;而黑色
面具则表现凶恶与残暴。
它的唱腔音域宽广嘹亮,感染力很强,听了使人联想起那巍巍的雪山,滔滔的激
流,翱翔云端的苍鹰。。。。。
绿珠和白玉来到岗仁布钦脚下,正是露天市场火红热闹的时候。
她俩正在露天市场逛游, 看见那边有个女的和两个男的也在露天市场上逛。衣
着、举止都与当地不同,远远望去,好像是白度母跟比丘僧和小沙弥他们。
白玉眼尖,眯起眼睛瞧了瞧,肯定地说,“不错,是他们。”
她俩朝他们奔过去,一边奔一边喊,“哎呀!白度母,你们也来啦!”
白度母起初还愣了一下,但随即也惊叫起来,“阿哈!你们俩怎么也来啦?”
绿珠和白玉见了白度母亲热得不行,拉住手忙不迭问长问短。
白度母把绿珠和白玉邀请到传法队住地她的帐篷里,连声问,“你们路上怎么
样?玩得好吗?”
绿珠说,“我们玩得挺好,你们哩?”
白度母说,“ 我们一路降魔捉怪,宣讲佛法,可费事啦!”
白度母把这些日子, 传法队翻过喜马拉雅山,渡过雅鲁藏布江,穿越唐古拉山,走过
蕃北羌塘。 一路上,战胜狂风、冰雹、冰川、雪崩、疫病、皈依了苯教供养的喜马
拉雅山神, 战胜了苯教供养的战神木赞,降服了苯教供养的以岗盖玛为首的十二地
母和唐古拉山神,给上万名蕃域群众讲解佛经要义的经历,详细地告诉绿珠和白玉。
末了,她慎重其事地对绿珠和白玉说,“你们来得正好,欢迎你们以旁观者身分,看
看今天的佛苯大比拼。”
她们又闲谈了一会儿,佛苯大比拼就在呜呜的海螺声中开始了。
佛苯大比拼的场地, 就在岗仁布钦山麓的草地上。双方列成阵势,传法队这边
就莲华大师、红袍尊者、白度母、比丘僧和小砂弥他们几个人。苯教主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