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巨塔-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xt小说上传分享
誓不罢休(3)
金井沉默了片刻,说:“左肺下叶有一个像小指头般大的阴影,由于患者过去曾经罹患过肺结核,所以,理所当然认为是肺结核的疤痕。”
“你既然强调理所当然,就代表除了肺结核的疤痕以外,不可能是其他的问题。刚才,你说你的意见和财前教授的看法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财前教授也认为除了肺结核的疤痕以外,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法庭内响起了一阵骚动,金井教授像掉进陷阱的猎物一样,显得局促不安。
“不,不是这样的。教授是说,虽然他认为是结核的疤痕,但也不排除是癌细胞的转移灶。”
“对谁说的?”
“对谁……对包括柳原在内的所有人。”
金井乱了方寸,态度和主讯问时截然不同。审判长一直盯着金井。
“金井副教授,你在财前教授出国后,曾经会诊过两次,看到病人的体力持续衰退,难道你没有想过,那个阴影可能是癌细胞的转移灶?”
“虽然并不是完全没有考虑过,但我在刚才已经说过了,在我会诊时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而且,柳原医生也向我报告,在手术一周后,也曾经有过发烧三十###度的情形,癌性肋膜炎虽然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不会有高烧的初发症状,所以,我判断为术后肺炎。”他否定了关口的追究。
“但你能够断定癌性肋膜炎没有发烧症状吗?在内科学的权威著作《内科学大系》中记载,胃癌也会引起相当程度的高烧。”
关口指着一本厚厚的书,继续追问。关口对医学知识掌握的丰富程度和充满自信的态度,和第一审时判若两人,坐在被上诉人席上的财前诧异地注视着关口。
金井张口结舌,吞吞吐吐地说道:“这我知道。但我不是癌症方面的医生,我没有资格发表超出我专业的意见。”
金井好不容易才让自己脱身。他刚才还一直强调是术后肺炎,但这一番说辞显然削弱了自己证词的说服力。
“我没有问题了。”
关口回到座位时, 神态比国平更加自若。
今天是大河内教授出庭作证的日子,大阪高等法院民事34号法庭内挤满了来自医学界的旁听者。柳原助理、金井副教授、佃讲师和财前又一等与财前有关的人当然不会缺席,里见、东教授以及他的女儿佐枝子也坐在不引人注目的旁听席角落。
白发瘦削的大河内教授一站上证人席,法庭内便充塞着令人紧张不安的凝滞气氛,坐在被上诉人席的财前也面色凝重。而上诉人佐佐木良江、小叔信平则以期待的眼神抬头望着毅然地站在证人席上的大河内。
审判长便宣布:“现在由上诉人律师开始主讯问。”
关口律师站起来,向大河内行了一个礼。
“可不可以请您再说明一下,在解剖时所看到的左肺下叶和肋膜表面各转移灶的大小、形状,以及两者的位置关系?”
大河内从上衣口袋里掏出老花眼镜,看着解剖记录:“首先是左肺下叶,在靠近横膈膜的末梢位置,有一个小指头大的转移灶,周围还有三个米粒大的转移灶群,肋膜表面聚集了许多凹凸不平、大小不一的肿瘤。”
“每个癌细胞大概有多大?”关口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问题。
大河内说:“癌症的种类不同时,大小也不尽相同。通常较大的为50微米,较小的差不多有10微米左右,1微米相当于千分之一毫米,所以,就可以知道1个癌细胞有多小。但这么小的癌细胞一旦开始分裂增殖,1天就可以从10个变成20个,100个变成200个,就像搞非法传销的人一样无止境地持续增加,最终将吞噬人类的生命。”
“在本案的病例中,你认为癌细胞是怎样转移到肋膜,并开始增殖的?”
“肺野的转移灶向肋膜产生侵蚀,附着在肋膜上的癌细胞就开始增殖,逐渐变成巨大的聚集体。但所谓的聚集体也并不会很大,只有芝麻粒般大小,但随着时间的推延它会逐渐增大,最后变成肉眼也可以看到的肿瘤。”
“照您这么说,是不是可以从肿瘤的大小,来反推发生癌性肋膜炎的时间?”关口更深入地问道。
大河内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没错。外行人的着眼点真让人招架不住。转移发生的时间愈早,肿瘤也会愈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从肿瘤的大小推断出发生癌性肋膜炎的时间。”
听到大河内这么回答,关口好像闻到猎物的味道般双眼发亮。
“是吗?原来可以推断!在本案中,癌性肋膜炎发生的时间点是重要的关键,在第一审中就从各种观点的立场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果从肋膜表面的肿瘤大小来推断产生癌性肋膜炎的时间,大概会是在什么时候?”
誓不罢休(4)
由于出现意外的进展,旁听席上所有的人都屏气凝神,审判长也定睛注视着。大河内的意见或许可以为上诉审的新论点提供理论根据。
在主讯问中获得成功的关口满意地涨红着脸回到座位上,财前律师团的河野和国平好像在商量着什么。
下午1点,开庭时间一到,审判长与两位陪审法官陆续就坐。审判长宣布开庭,河野身旁的国平立刻起身,提出申请:“我方要求传讯被上诉人证人,浪速大学讲师佃友博先生。”
审判长确认上诉人的律师关口并未提出异议之后,宣布:“现在开始进行被上诉人证人讯问。”
“你在佐佐木先生的病房会诊时,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当时,财前教授只凭两张X光片便诊断出患者的早期贲门癌。我十分敬佩教授精湛的判读能力,同时更深刻地体认到,医生面对癌症时,所需肩负的重大责任与恐惧。因为,如果我是佐佐木先生的主治医师,我恐怕无法只凭两张X光片,立即诊断出贲门癌。不仅是我,即使是研究医院的消化器官专科医生,我想多半也无法一眼看穿吧。我从心底替这位患者感到庆幸。”
佃讲师的答辩口齿清晰,犹如法庭戏里的演员,台词倒背如流。
“了解。原来财前教授拥有如此高超的判读能力。那么,你是否记得财前教授当时看了患者的X光片之后,说过什么话?”
“我记得,教授一看到X光片就说左肺有一个阴影。其实大多数的医局员完全看不出这个阴影在哪儿,只是一味地伸长脖子想看清X光片,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时教授说,患者有结核病史,所以这个阴影可能是结核的旧病灶,但也有可能是癌症转移灶。”
他的证词,与第一次出庭应讯的金井副教授如出一辙。
“所以教授为了确认是否为癌症转移灶,要求你们进行断层摄影吗?”
“不,当时他没有特别指示。”
“那么,主治医师柳原可曾针对断层摄影,提出过任何要求?”国平律师巧妙地触及到了问题核心。
“我可以断言,完全没有这样的事实。记得当时教授对我说,如果有时间的话,想要替那位贲门癌患者进行胸部阴影的断层摄影,并麻烦我去申请。当时我很纳闷,明明就是肺结核的瘢痕,何必大费周章地做断层摄影?”佃讲师撒谎不打草稿,对答如流。
“也就是说,财前教授曾怀疑癌细胞可能转移到肺部,因此他有意针对这项问题做进一步的检查,是吗?”国平立即响应。
“是的。”
“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进行断层摄影……这是为什么?冒昧请教,你是否忘了提出申请?”
“不,当时我立刻拨电话到放射科,请一位叫冈田的护士准备,以便随时进行冲片。但是,当时财前教授为了出席国际外科学会,工作堆积如山。后来,他也说,那么小的阴影即使进行断层摄影,以他过去的经验,一张平面照片也无法发挥太大的作用。教授想要取消断层摄影,我也转达此意,告知放射科。”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国平希望这段事实能够加深审判长的印象,因此刻意在此结束讯问,转而向审判长说:“财前教授曾提出断层摄影的申请,这项事实就是本案的关键所在。为了证明佃讲师的证词,我申请传唤当时接到佃讲师电话的当事人冈田道子为我方的证人,并继续进行证人讯问。”
法庭上,俨然上演着国平的个人秀。
“上诉人的律师,你们愿意接受吗?”
审判长询问关口,关口没有理由反对,只好无奈地回答:“愿意。”
审判长命证人入庭。
年轻护士站到证人席前。审判长依照惯例,确认证人身份,并请证人宣誓。
国平为了缓和护士紧绷的情绪,语气亲切地问道:“你记得昭和三十九年5月23日,佃讲师打来的电话吗?”
“记得,当天我在柜台接到佃讲师来电。”
“你记得当时的谈话内容吗?”
“我不太记得详细内容,不过我记得当时他说,今天或明天,可能需进行胸部的断层摄影,需要立即冲片。他要求我准备冲片。”
“那么,他是什么时候要求取消的?”
“时间相隔有点久了,我记不太清楚。不过应该是两天后吧。”
“是吗?那么,佃讲师申请断层摄影,后来又取消了,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没错吧?”
国平刻意加强语气,并简短结束讯问。半途杀出的护士证人,让关口措手不及,他更担心至今尚未出现的龟山君子。为了以防万一,他请东佐枝子去接她出庭,他心想,应该不会有问题吧。然而依旧迟迟未见人影,关口开始忐忑不安。
。。
誓不罢休(5)
当庭证人意指未事先提出申请,在法庭上临时传唤的证人,是相当罕见的做法。关口见审判长面色凝重,继续说:“审判长,本案开始审理之后,佃讲师与冈田护士才突然出庭作证,证明财前教授有意进行断层摄影,本人完全不相信该项证词。况且,物证的申请字段上,并没有记载佐佐木庸平的姓名,更不足采信。我推测,当天刚好有其他患者紧急申请扫描,但未记载姓名,而被告巧妙利用了这项盲点。事实上,我们费尽心血,终于找到一位重要的证人,可以证明财前教授并未在手术前发现癌细胞的转移。这位证人目前已经抵达法庭。她就是浪速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外科前病房护理长,冢口君子,她原名为龟山君子。我在此申请该女士为当庭证人!”
法庭内一阵哗然,国平律师立刻起身反驳,行使防御权。
“审判长,我反对上诉人的当庭证人申请。今天的审理时间已经相当长,况且我方并未备妥上诉人当庭证人的讯问!”
关口趁势向前,咄咄逼人地反驳对方:“我方并未事前提出申请,是因为被告方面频频威胁证人。由于证人目前怀有7个月的身孕,害怕今后将遭医生的迫害,因此迟迟不愿答应出庭作证。今天,她终于愿意出庭了,希望趁证人尚未变卦之前进行作证。往后,被上诉人的威胁行为恐将日益严重,倘若错失此一机会,今后不可能再请该证人出庭作证了。审判长,请您接受当庭证人的申请!”
“滚回去!没必要!”旁听席的一角传来抗议声。
“请肃静!证人是否已经抵达现场了呢?”审判长问道。
“是的,她现在坐在旁听席后方。”
“那么,本庭接受当庭证人的申请,证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