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别为小事抓狂 >

第36部分

别为小事抓狂-第36部分

小说: 别为小事抓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要的是,当我们的头脑停留在这样疯狂超速的状况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了。我们会浪费很多精力,容易犯错。我们是在超速急行,很难决定哪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急着把一切都做完。因为我们动得太快,压力、紧张、激动都会随之而来。因为我们急躁不已,任何事情都可能激努我们。当我们在超速前进时,很容易为小事抓狂。
  你可以做个实验,看你能不能试着慢下来……思想与行动都慢下来。如果你能这么做,我想你会很高兴地发现,动作减慢之后,你变得更轻松,也更有效率了。原因在于你能重新整理思绪,而且能照顾到全局了。你的压力指数会急速下降,你也会有更多时间了。你的思路与听力都会更敏锐。你能预见问题,而不是身在其中,茫然不知所措。
  我估计我降低了十年前做事速度的一半,但我完全的工作却是从前的两倍。当你冷静又从容时,你会很惊讶地发现自己能做到的事有这么多。更重要的是,你会比在急急匆匆时更能领略工作的乐趣。我非常了解生产力的重要性,也知道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反讥的是,当你不再慌慌张张地要赶着做什么事时,你反而能在更少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事。

  23、体会和谐的力量
  “和谐一致”经常会被忽略,却是成功的要素之一。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会使你的生活更轻松自如。这会让你在诚实正直的基础上,建立起双方的信任与长期的关系。你会变成更好的共事者、协商者,也变成更聪明睿智的生意人。和谐一致能帮助你及其他人一起激发出潜能,避免有人因为你的出现而产生防卸心理。此外,和谐一致的成立要素,就跟你要做到仁慈、耐性、宽容是一样的条件。所以,你可以将建立和谐一致的关系当作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不论是在个人、专业或心灵上都会有帮助。
  大部分的人都动作太快,逼得太急,在还没有建立起和谐一致的关系前就急着想要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急切都要从别人身上挖到什么的心理都会遭到反弹。这叫做自断生活。你在事情还没有成熟之前就急着想收获,你缺乏完成目标所必要的沟通联系。
  当你跟另一个人无法建立和谐一致的关系,问题就来了。你们之间可能缺乏沟通,也没有信任感。不管是什么理由,你们就是合不来。缺乏和谐一致的关系就会变得苛求、不真实、虚矫、傲慢。你很难指出是哪里不对,但就是有个什么东西不见了的感觉。
  许多人在第一次与别人碰面时,就知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想要卖东西给别人,或是要求别人做些什么,至少要让对方能接受你才行。而更微妙的和谐感其实在第一次见面之后还会继续蕴酿。重要的是,这种感觉并不是一建立起来就永远存在,而是必须经常维系,时时关心对方,以确定两人还是同一步调。
  要与对方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最好的方法是假设双方毫无关系可言。换句话说,不要因为你认识对方,或以前做过生意,就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你们的关系还是和谐如初。相反的,你应该要经常和对方保持联系。你要多听而不是多说,同时要尊敬对的关键在于,让与你共事(或你要谈话的对象)的人感觉到,此时此刻他是你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你真的很愿意跟他们在一起……如此的真诚让他们感觉自己好特别。而你没有办法假造这样的感觉,你必须是真诚的。
  丹认为这笔交易算是成交了。他已经在电话中说服了他的客户,购买一笔巨额的终身保险。丹从不跟他的客户华特闲聊,但他做过研究,知道自己产品的优势在哪里。他毫不怀疑地相信这正是华特所需要的保险种类。华特也知道自己该买保险了,而且他正打算这么做。两个人便同意在午餐时见面,顺便签合约。
  他们坐了下来,丹拿出申请表,递给华特一支笔。突然间,华特觉得有点怪怪的,他开始不安,迟疑着该不该签字。一会儿之后,他站起来跟丹说,在做决定前,他需要一点时间想一想。用不着说,丹失去了这个客户。他轻忽了和谐一致的重要性。如果你事前了解华特一点,他的客户或许就不会觉得那么弯扭,也不会临时变卦了。
  一旦双方建立起真诚的和谐关系,其他互动都变得很容易了,我认识一些人,不论什么时候见到我,总会想办法跟我建立和谐的共识。他们会问我在做些什么,然后听我回答,才提出他们对我的要求。他们一点都不急,好像也没有在预期刊么。他们就只是跟我在一起,真的把我当一回事。我愿意跟刊门做生意,也愿意和这样的人相处。
如果你花时间与精力跟别人建立起和谐关系,你的生活会立刻不同了。你会更关心别人,也会产生更良性的互动……叶人与专业上的。你会被人信任、敬爱与仰慕。你在与别人打交道时,成功的机率也更高。

  24、快走出犯错阴影
  无疑的,你一定偶尔会犯错,很大的那种。你也曾经反应过度,得罪过人,忽视明显的事实,无心嘲笑过人,丢三落四,说了你不该说的话。我还没碰到过谁是一生从没犯错的。所以重点或许不在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能多快走出犯错的阴影。
  我们(或别人)的过度反应,可以让一个小小的错误或挫折扩大成一件天大的事,因为说错了话而耿耿于怀,或是变得自我防御,拒绝道歉,也会如此。
  记得几年前,我因为某些事得到了奖励,但回溯起来,那苎在;能算是我的功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表现得很坚持,又很自我保护。最后,那个觉得被我轻忽的人就生起气来,认为自己受伤害了。后来,其他人相继介入,大家的精神与力量都浪费掉了。我跟一位朋友谈到我的故事,他说:“理察,在我看来,你确实是抢了她的功劳。”他解释了他的理由,听来的确有道理。我很窘,也觉得自己很笨。那天稍晚,我打电话向对方道歉,幸好对方也接受了。原来她所要的不过是简单的认可与我的道歉而已。如果我早一点这么做,弥补得快一点,大家就不用浪费时间来伤心或沮丧了。
  这个意外事件,再加上一些其他的事,让我学习到如何更快地走出错误的阴影。偶而我仍然会反应过度,太过自我保护,忘记表达感恩,说了不该说的话,或是犯了任何一种平时经常会犯的错。不同的是,我会很容易看到自己犯错,也会承认自己的错,然后很快地去弥补过来,这样的结果是使我变得心胸开朗,有人跟我提出任何建议或指正时,我都会悉心聆听,而不会当下就认为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我试着保持开放的心胸,给自我成长的机会。而且你知道吗?这些做建议的人,他们所说的话多少都包含着真理与智慧。关键在于自发性的原谅(自己)或别人……因为只要生而为人,就难免犯错。一旦你能体会这句话古谚的真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就懂是心平气和地走出犯错阴影,超越错误了。
我发现当我能更快走出犯错阴影时,我不但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什么,也能从错误中学习,我的工作生涯也因此变得更轻松自在。如果你愿意试试这个策略,我敢打赌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25、克服当众发言恐惧症
  我曾经是个很怕当众发言的人。事实上,高中时代,我还曾经因为太怕当众说话,而在面对这种状况时昏倒了(两次)。但是,并不是只有我这样,我听说当众说话是美国人头号害怕的事。在众人面前说话,似乎是比飞行、碰到银行抢劫或死亡更可怕的事。!
  说来有趣,我之所以会将这个策略写在书中,是因为我想让一位我尊敬的朋友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能减轻工作上的压力。因为他对我说:“我知道当众说话是很大的压力,但是减轻这种压力跟你所说的别在工作中为小事抓狂,又有什么关系?”
  这是个很棒的问题,不过我可是有备而来的。
  这样巨大的一种压力可不是凭空而来。换句话说,这并不是当你被叫上台说话时才突然冒出来的。相反的,这种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压力是隐隐约约笼罩着你,是很不容易察觉的,不论你是必须要在众人面前说话,或是要在公司做报告,参加销售说明会,做读书报告、演讲,或只是简单地与他人分享意见,只要你觉得害怕,这种无边无际的压力就存在着。
  另一个要考量的因素是:如果你害怕当众说话,即使只是一小段话,你也会避免这么做,而这件事却可能影响到你的事业、升迁、责任或利益。我记得在我说服自己不要害怕之前,我曾经决定以后再也不要当众发言了。但摆脱了这种害怕之后,我变得更轻松,我也更能集中精神在其他事情上了。这使我的工作更顺利,压力也更少。毫无疑问的,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感,也帮助我成为一个作家。如果我没有这么做,我非常怀疑自己是否会写书。因为写书也包括需要在众人面前宣传演说的工作呢!
  如果你也怕在众人面前说话,我建议你好好想想这个策略。一旦你克服了这种恐惧心理,你的压力会减轻许多,工作也会进行得更顺遂。你会更有创意,更愿意解决问题,因为你不会再为这件事心烦了。也因为你的压力减轻,你就更不容易为小事抓狂了。 
  要消除恐惧的心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置身在那个环境中。你可以从小处做起……由一、两个听众开始练习起。或是你去上一些课,指导老师会教你怎么做。不然也可以读一些书或是听录音带。有太多的方法与策略可以学了。最后,你必须要做的事是开始第一步,站在群众面前说话。如果你这么做,我想你会发现,就像我一样,如果克服了这种一般人都有的恐惧心理,不但你的工作会更顺畅,生活品质也会提高呢!

  26、职位不代表一切
  几乎每个人都会(至少偶而会)注意一个人的职位,而不会记得他的本来面貌。换句话说,我们常常忘了这个生意人(或是从事任何一种工作的人)……不管做什么样的生意……不只是一个生意人,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只是刚好他的工作是经营某种生意而已。一个面包店老板娘也有自己的生活、梦想与故事。空服员非常的疲累,恨不得赶快回家。加油站为你加油的人也有自己的家,也担心着自身安全的问题。公司的主管或许跟丈夫吵过架,有一堆我们不知道的问题。你的秘书也和你一样爱她的孩子与朋友,与跟别人一样会感觉沮丧。不论是你的同事或老板,都是一样,我们都是心手相连的。
  我们只会看职位的问题,其实是在各种层面被强化了的。我们问人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你在哪里高就?”或者我们会这样形容一个人:“他是会计师”或“律师”,好像他的职位已经将他的人格定位了。有些人或许真是如此,但是如果可能,我们换个角度,将别人身上贴的标签撕下来,我们看人的眼不会不同,生命也会更有乐趣。
  我最近听到一个故事,有个老板执着于自己的角色,甚至将铅笔放在待办事项的盒子中,好让秘书帮他削铅笔!如果他自己做的话,不过只要几秒钟,但在他的观念里,这是秘书的工作“她原本就该做这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