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情系国计民生:政协提案的故事 >

第4部分

情系国计民生:政协提案的故事-第4部分

小说: 情系国计民生:政协提案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达兰州后,他精神焕发地主持了甘肃省人民政府的成立仪式,开始了省政府主席的生涯。
  解放初期的兰州,战争遗留的痕迹到处可见,电灯不亮,电话不灵,马路不平,晚上点着蜡烛照明,喝的水都能沉淀出一层泥沙,人民生活极为困难。
  兰州是省会尚且如此,甘肃其他地区就更糟了。
  邓宝珊深感自己责任重大。
  为了不负共产党和人民的重托,他不辞劳苦、不顾自己身患高血压病,经常到下面体察民情。
  他的足迹遍布甘肃全省。
  在不能通车的地方,他就步行崎岖山路好几个小时也要到达下面的县村。
  在甘肃中部干旱地区视察时,那里人民生活的艰苦让他痛心,他说:“不到这里,就不了解甘肃!”
  邓宝珊不但善于调查研究,而且勤于思考,他认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统一公职人员薪资这两个问题是当务之急。
  因此,在1950年的2民革中央开基立业从民族、民生最基本的需求入手政协大会上,邓宝珊提交了两份提案。
  这两份提案分别是关于创建民族学院(第16号提案)和统一薪资问题(第25号提案)。
  第16号提案寥寥数语,不过百余字:
  案由:创办民族学院案。
  理由:培养少数民族的干部,以适应工作需要。
  西北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兰州是西北的中心。
  因此,建议在兰州设立民族学院。
  办法:请中央人民政府拨款在甘肃兰州创办可容一千学生的民族学院,招收各少数民族青年。
  但是,这百余字却体现出这位儒将出身的省长的深谋远虑。
  甘肃地区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比较多,民族关系紧张,民族矛盾突出,部分地区不时发生流血冲突,甚至发生震惊全省的重大事件。
  对于这一点,生于斯、长于斯又长期在甘肃军政界任职的邓宝珊有着充分的认识。
  担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后,邓宝珊对*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工作。
  他特别重视发挥当地民族宗教代表人士的作用,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引导他们把本民族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时,他在处理*时善于把握原则和尺度,努力做到公平公正,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的拥护和爱戴。 。。

开基立业 从民族、民生最基本的需求入手(2)
但是,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治理民族情况复杂的地区,只有培养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才是上策之举。
  第16号提案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过多方筹备,1950年8月西北民族学院(即现在的西北民族大学)在兰州正式成立。
  这所院校是新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民族高等院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汪锋任院长。
  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西北民族学院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几万名各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已成为民族地区各条战线的骨干,为西北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与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25号提案,关于薪资问题。
  2案由:统一规定工作人员薪资小米(或面粉)价格案。
  理由:目前各地工作人员(供给制干部在内)的薪资小米价格,参差不齐。
  譬如兰州的粮食价格在西北各地中较低,而日用品价格较高,因此一个每月二十袋面粉的教授在兰州只能拿到三十万元左右(在西安可以拿到六七十万元)很难维持一家的生活,因而情绪低落,也因为受到粮价较低的影响,伙食标准也无形降低。
  办法:(一)工作人员的薪资按当地折实单位牌价计算。
  (二)以各大行政区为单位规定统一的薪资计算价格。
  譬如西北行政区以西安的粮价作为计算薪资的标准。
  建国初期,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生产尚未恢复,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波动剧烈。
  为了稳定市场,保障人民生活,人民政府于1949年首先在天津采取了折实的办法:以一定种类、一定数量实物的价格总和作为折实单位。
  规定一个折实单位包含的实物为面粉一市斤、玉米面一市斤和布一尺,按前五天平均价格为标准计算。
  随后折实推行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实物标准各地互不相同。
  这个办法对安定人民生活、吸收游资和筹集建设资金起到一定的作用。
  折实单位牌价由各地人民银行逐日挂牌公布。
  从1949年实行折实办法后,由各地人民银行按当地折实单位所含实物的市价计算。
  随着人民币币值和市场物价的稳定,1954年年底以后即不再公布折实牌价。
  当时甘肃刚刚解放,经济一片萧条,工业落后,商业凋零,物资缺乏,人民生活艰难。
  在一些贫困地区,粮食不够,为了充饥,当地百姓只好往粮食里掺油渣。
  邓宝珊在考察时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即向中央请示调拨粮食。
  同时他还发现,即使是有国家给发薪水的人,工资水平也很低,加上当时甘肃投机倒把现象严重、物价飞涨等因素,他们维持生活同样发生困难,影响到工作情绪。
  邓宝珊认为,甘肃正值需要大力进行建设的时期,要迅速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修建铁路、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诸多领域都需要30民革中央开基立业从民族、民生最基本的需求入手人才。
  所以,薪资问题不仅是个人待遇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
  因此,必须解决甘肃在薪资中存在的问题。
  他在提案中提出了两个薪资计算方法:第一种按经济情况较接近的行政区域划分,可以使薪资的地区差距缩小;第二种按当时各地的物价行情变化来确定薪资水平。
  这样折实单位包括了几种生活必需品,而非一种粮食,可以把粮食价格和日用品价格都考虑进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开基立业 从民族、民生最基本的需求入手(3)
特别是第二种方法比较符合当时甘肃地区物价水平与薪资挂钩的需要,使薪资的构成更趋于合理。
  邓宝珊主持甘肃省政府工作期间,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他深知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他对全省的农村工作特别是粮食工作十分关心,对发展农业、畜牧业、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不但提出新的设想,而且常到现场具体指导;他极力促成甘肃工业的发展,许多大项目如天兰铁路、兰新铁路、白银公司、刘家峡水电站、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等的上马开工,他都大力支持。
  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关心大中小学的建设和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结交了许多国内外高级知识分子挚友。
  在工作中他注意从甘肃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
  在与共产党人的合作共事中,他尊重*甘肃省委的领导,与历届省委领导都相处融洽,工作协调。
  他为甘肃省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宝珊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等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民革甘肃省委员会主委。
  *期间,邓宝珊受到了冲击。
  周恩来总理闻讯后,派飞机把他接到北京。
  已是古稀之年的邓宝珊在这场浩劫中时刻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担忧,于196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
  (杨路执笔)民建中央简介中国*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
  民建在现阶段的政治纲领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监督职能,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民建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针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在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庆成立。
  现在民建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11万多人。
  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黄炎培,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胡厥文,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孙起孟,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成思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陈昌智。
  32
  民建中央
  

发动全会力量为国分忧解难(1)
发动全会力量为国分忧解难民建中央我国人口众多,安置就业的压力本来就很大,加上“*”后大量的知识青年返城,城镇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
  从1977到1981年平均每年就需要安置700多万人就业。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时任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员的孙起孟、孙晓村等多位同志的高度关注。
  在1979年6月的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由孙晓村同志执笔,民建、工商联的82位全国政协委员,针对国家在安置就业方面的压力献计献策,联名提出了《广开就业门路,培养就业能力》的提案。
  在提案中民建、工商联提出“目前许多城市中的情况,一方面有相当人数的青年等待安置,同时又有不少工作需要人去做。
  我们建议今后对需要就业的人员除上大学、中专、中技等学校及下放农村者外,可按照城镇不同情况,由区或街道组织劳动就业,并参照国民经济各类别的比例分设若干学科的短期培训,由*门协同有关部门负责主持,邀请有经验的专门人员,从实际出发编写简易教材,以三个月、半年或一年为一期,结业后发给结业证明和成绩单。”“安排就业及职业训练是全国人民的33一件大事,必须动员社会力量,群策群力,才能做好。
  民建、工商联成员中不少人有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其他专长,可以在职业训练和扩大就业方面,配合有关部门发挥作用,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
  1980年4月,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召开协助安置待业青年就业座谈会。
  1981年8月,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会同国家劳动总局发出《关于各地劳动服务公司和民建会、工商联密切配合,广开门路,搞活经济,扩大城镇就业的通知》。
  许多地方组织和当地劳动部门联合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协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同年11月,*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