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大师读心经 >

第3部分

大师读心经-第3部分

小说: 大师读心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么?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
  【空不异色】
  色与空一种,凡夫见两般。诸佛菩萨,常行平等智,不生分别相。三世诸佛、菩萨亦是空,二十八祖、六代祖师亦是空,四圣②、六凡③亦是空。上至诸佛,下至蝼蚁,各各本来总是空。只为众生执著,不知是空。迷己逐物,随物流转,不能归一。机见不同,有色有空,堕落二见。若人于此,廓彻悟空,平等身心,内外无余,不见空色,不被物转,平等法界,何更有二。
  会么?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色即是空】
  眼是色不能见,只是真空能见。耳是色不能闻,只是真空能闻。鼻是色不能嗅,只是真空能嗅。舌是色不能说,只是真空能说。身是色不能觉触,只是真空能觉触。脚是色不能行,只是真空能行。手是色不能行拳,只是真空能行拳。无眼能见,无耳能听,无鼻能嗅,无舌能谈,无脚能行,无手能行拳。意根有名无形,分为八万四千。见闻觉知,总归六根,遍身互换,神通妙用。 。。

大颠禅师注心经——'唐'大颠禅师宝通述(5)
古云:“通身是,遍身是。”会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异,真空妙理。所以道:“色可色,非真色;空可空,非真空。”总归大空、毕竟空、自性空、本性空、空空、不可得空……,二十空①门原不有。
  且道到这里,似个什么?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新。
  【空即是色】
  诸佛菩萨,见十方世界,只是一空界,平等无二。有情、无情,著相分别,见种种相,随声逐色,出胎入胎,不知不觉。圣贤不见有色有空,内外无分别,常自寂灭相,光明动耀,遍周沙界。安色空二字,俱不可得。
  会么?亦无空,亦无色,布袋和尚逢拾得。
  【受想行识】
  因有眼故,便受其色。因有色故,便受其想。因有想故,便受其行。因有行故,便受其识。因有识故,便有六根。因有六根,便有六尘。因有六尘,便有六识。因有六识,共成十八界。因有十八界,便有四大、五蕴。因有四大、五蕴,便起六十二见,便起八万四千差别相。随声逐色,流浪生死,终无止住。若要生死断、轮回息,但从一根照破,令四大、五蕴净尽,廓然无我,当下空寂,直下承当。空劫①以前自己,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无所寂,唯见于空,空无所空,八万四千,尘劳妄想,一时顿息。此时,人亦空,法亦空,二相本来同。
  会么?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亦复如是】
  既无我故,万法皆无,总归于空,唤做万法归一,不落第二见。到这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①,动念即乖,安排即错。文殊与净名②,对谈不二。如何是不二?不得动着!动则三十棒。
  会么?百舌未休枝上语,凤凰那肯共同栖。
  【舍利子】
  诸漏已尽,已归寂灭。求出三界,天地不能拘。迥超法界外,自在更无忧。名曰“舍利子”。前解释竟。
  【是诸法空相】
  从上诸佛,一味谈空,只为众生,直下是空担负不行,起百种方便,种种假名,引导有情、无情,皆归空寂。若信未及,但去静坐,反照照见,五蕴实无所有,自然人空。既得人空,其法亦空,人法俱空,自然休去歇去。
  经云:“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到这里,自然放下,无佛可做,无生死可断,无涅槃可证。圆顿之位,等觉③、妙觉④之地。若更有丝毫可证可修,则堕生死界,永劫受沉沦。若能彻底无依无倚,直下承当空劫,圆陀陀,光烁烁。
  会么?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者,全谈理性。有生有灭,全谈事相。此语直言直说众生具足法身。虚空之体,亘古亘今,不曾生、不曾灭,不变、不移,无去、无来,无旧、无新,湛然常寂。四大五蕴从他虚生虚设,于自己法身,总无交涉。和光尘不染,三界独尊。此是长劫虚空不坏之身。经云:“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
  会么?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海水无痕。
  【不垢不净】
  亦说众生本来具足法身。众生法身清净,无瑕、无染、无污,不长、不短,不方、不圆,无浊、无净。坏不得,烧不得,染污不得,如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不垢不净,长劫如然,如水中月。
  要见么?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不增不减】
  虚空之体,迢迢空劫之身,增不得、减不得、坏不得。在圣而不增,在凡而不减,如如不动。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之士闻之必生怪。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颠禅师注心经——'唐'大颠禅师宝通述(6)
会么?唤作一物即不中。
  【是故空中】
  清净本然。棒打虚空空不痛,刀斫虚空空不断,绳缚虚空空不住,火烧虚空空不着,箭射虚空空不穿,雨打虚空空不湿,典卖虚空不值钱。
  会么?欲言言不及,山东河北好商量。
  【无色受想行识】
  虚空之体,安色空不受色,安声空不受声,安受空不受受,安想空不受想,安行空不受行,安识空不受识。六道四生,一切假名,都无所受,纤尘不立。清虚之理,毕竟无身,行如鸟道,坐若太虚。十二时中,佛眼觑不见。
  为甚觑不见?锦鳞在深处,白鹭不知踪。
  【无眼耳鼻舌身意】
  有此六根,随顺众生之说。诸佛具大慈悲,现三十二相①,八十种好②,以幻灭幻,非幻不灭。不灭者,是众生本来具足法身。“法身即非法身,是名法身。”
  法身有名无形,要见法身么?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全体起用,全体法身,非是六根、四大、五蕴。见闻觉知,切忌妄认。四大、六根,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尽是假名。引导众生,须是亲见法身,若得亲见,转凡成圣。
  岂不见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云门曰:“花药栏。”僧云:“便凭么去时如何?”云门云:“金毛狮子。”雪窦颂云:“花药栏莫颟顸,星在秤方不在盘。便凭么太无端,金毛狮子大家看。”
  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祖师一一为众生指出,若亲见自己法身,万劫不受轮回。
  要见法身么?是何颜,剔起眉毛著眼看,拟议之间隔千山。
  【无色声香味触法】
  此六尘,皆从一根上起,但去一根,反照从何而起?若识得起处,知根本生。反照根本身,非我有我身。既无十八界,顿然清净。观身无身,观法亦然,总归空寂。更去静坐,观过去所作,现在所作,多种声色香味触法,安顿何在?既无所有,犹如昨梦。我心本空,罪福无主。何者是罪,何者是福?谛观心是本来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三祖乞二祖忏罪,二祖云:“将罪来,我与你忏。”三祖云:“觅罪了不可得。”二祖云:“忏罪已竟。”三祖于此大悟。
  会么?对坐不相见,光影照驴面。静坐绝纤尘,虚空不通线。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此十八界,因执有眼界,而连累十八界,是诸恶业。但去眼根,反究虚假,六根皆归败坏,总无真实。静观四大,都无实义,为虚空之体,长劫不坏之身,湛然常寂,亦无修证。那伽①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无散无乱,孤明独照,犹同秋月。圆陀陀,光烁烁,普天匝地照彻十方,山河大地不能隔碍。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无无明】
  开发众生,人人尽有无明,起多种差别,百种烦恼。常取六根,起十八界。心处六情②,如鸟投网,造众恶业,如蛾赴灯。出壳入壳,辗转不觉,流浪经劫,皆因无明而起。因有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皆由无明为始。于此忽然亲见无明,降伏令死,死中更死,万缘俱息。诸漏已尽,永断烦恼,根本既除,三毒③自灭。一切众生,不识无明恶毒缘起,因被所累,历劫受苦,忽然自觉,无明起处。朝打三千,暮打八百,直教大死一回,末后再苏,欺君不得。

大颠禅师注心经——'唐'大颠禅师宝通述(7)
一僧问投子:“大死的人,却活时如何?”投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于此直截根源,扫除心地,不见有身。身尽无明尽,尘垢尽除,万劫尘沙之罪一时顿消,轮转生死一时顿脱。
  古云:“刹那灭却阿鼻业,了得万法本来空。”如何是本来空?“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于此一一明得,转凡成圣,转无明作佛。
  【亦无无明尽】
  有身即有无明,有无明即有三毒。因有三毒,起三恶业,三业昏暗,背觉合尘,不觉不知。若能转三毒作三德①,转六根作六神通②。于此一一转得,转凡成圣,凡夫即是圣人,圣人即是凡夫。若转不得,凡夫被物所转,百姓日用而不知,终日忙忙,无本可据。若能转得,会万物归于自己,终日忙忙,那事无妨。终日吃饭,不曾咬破一粒米,终日着衣,不挂一缕丝。终日为,未尝为。如此转得,混融魔界,居尘不染尘,在欲而无欲。身心一如,内外无余。须是打成一片,与空劫齐,形影不存,纤毫不立,体露堂堂。才有纤尘,遍界空生,即堕生死。但去反观自己,不见有身。我身既无,无明亦无。
  经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只这“佛”之一字,亦不可得,觅元字脚,亦不可得。
  古云:无卓锥之地,唤做了事的人,唤做无心道人。“莫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且道隔那一重关?
  会么?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乃至无老死】
  既得无明尽,便无老死。诸佛修行,只到无身处。身既无,生死何有?佛不见身,是佛见。
  经云:“若无我相①、人相②、众生相③、寿者相④,即是菩萨。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名菩萨。”众生颠倒,被目前幻景所惑。行影变动,随物流转,因执人我,妄心不灭。迢迢尘劫,人我不除,执著声色,堕落生死,对治⑤目前,亦有生灭。若是见性之人,目前无法,亦无众生。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⑥,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一体同观,万法归一。到这里,生则从它生,老则从它老,病则从他病,死则从他死。若是到家的人,不见有生死,亦无生灭。
  古云:“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天堂地狱,六道四生,一切幻化,于大彻底人,总无交涉,自然全身放下。“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①大圆觉。”
  且道死了烧了,向甚么处去?
  会么?无影树下,啸月吟风。无缝塔前,安身立命!
  【亦无老死尽】
  学道之人,如剥芭蕉,去一重又去一重,直得去尽,无下手处,反本还原,得五蕴空,如未生相似,烧了一般。到空不空处,脱体全忘,不存踪迹,通身手眼,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