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16部分

明朝一哥王阳明-第16部分

小说: 明朝一哥王阳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就是那么固执,只有在撞过南墙之后才懂得逆向思维。曲则全,枉则直,少则得,多则惑——我分明已经看见失业在家的人们远离尘嚣,重返书斋,一个个手捧《老子》,围炉品读。
  不用看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你也应该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还不清楚媒体之于普通人强大而扭曲的控制力,我建议你去《博击俱乐部》聆听一下泰勒同学的教诲:
  我在这看到了最强大最聪明的人,你们的潜力都被浪费了,只做些替人加油,或是上菜,或是打领带上班的工作。广告诱惑我们买名车、买锦衣,于是你拼命工作只为买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大的战争。我们的战争只是心灵之战,我们的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看电视,相信有一天会成为富翁、明星或摇滚巨星。但是我们不会,那是我们渐渐面对的现实。所以我们非常愤怒。
  泰勒同学宛若救世主一般煽动着各行各业的普通员工,让他们放弃对这该死的现实的一切幻想,释放自己的灵魂,加入到伟大的博击俱乐部来,简直就是真人版《飞越疯人院》。
  然而,谁又敢指着大卫芬奇的鼻子说,这不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
  孟买的恐怖分子愈发嚣张,索马里的海盗无比猖狂;食品中的三聚氰胺遍地开花,全球性的危机人心惶惶。
  张开报纸,打开网页,天文地理,时事政经,只要不是目不识丁,人人都能晓畅天下,汇通古今。
  马上,立场来了,观点来了,牢骚来了,谩骂来了。
  是集权还是*?要《国富论》还是要《道德情操论》?
  于是,左愤和右愤撕咬不放,精英同五毛扭作一团。
  乱,乱,乱!
  待一切都安静下来,我不管你站在什么立场,只问你一句话:多久没有倾听自己的内心了?
  其实,世界是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什么。
  我见过现实中很多男女,对爱情早已绝望。有人曾告诉我说,如果男人真心欺骗,如果女人真心演戏,那么一切就是真的。 。。

28 心即是理!!!(2)
现在没有多少男人会去泡妞了,这年头男人负担太重,活得太累。所以,即便一个男人想泡你,他也是在真心泡你。如果是为了性、为了身体,这个时代可以解决的途径有很多,既迅速又廉价。
  同样,没有多少女人会真心在男人身上花时间了。现在的女人都功利现实,如果你不是千万富翁,就别以为女人在打你钱的主意。何况这个时代,女人想赚钱方法有很多,既直接又快捷。
  人生百年,幕起幕落而已。认真地逢场作戏吧,至少当时,你们是在乎彼此,相信爱情的。至于以后,以后谁也不知道。
  爱真是一个复杂的命题,难缠的东西。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在一起时腻得烦了争吵不断,天各一方又盯着手机猜疑纠结。有人心痛刚过换个人又卿卿我我,有人很想看破拒绝再说爱你爱我,总之几乎无人能够逃脱爱的漩涡。
  再加上各种秘笈宝典充斥坊间,搭讪有“三秒钟法则”,追美女有颠簸不破的“打压法”,一个个直练得火眼金金,小心翼翼,欲擒故纵,若即若离。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人生的三重境界反复经历轮回,你暗恋过,失恋过,得意过,暧昧过,终于有一天,你心力交瘁,无意再爱,权衡利弊之后找了个差不多的人结婚了事,美其名曰:爱的人不一定要结婚,结婚的那个不一定是爱的。
  我不怪你忘了爱的颜色,但你不该为了粉饰就信口乱说。爱是一种病态的享受,这注定了她只有一种颜色——还记得第一次暗恋时的感觉吗,魂不守舍,时常傻笑,听见他(她)的声音就莫名兴奋,看见他(她)的笑容便春心荡漾。
  这是爱。
  简单,质朴,剔出一切杂质,直指内心。
  还有一样东西,叫“理”。
  简单,质朴,剔出一切杂质,直指内心。
  心即理。
  风萧萧梧叶中,雨点点芭蕉上。
  那个雨夜,阳明睁开双眼,缓缓道出了这三个字。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惊雷轰然作响。
  三千世界,云烟幻灭;寰宇之内,尽为我心!
  这一切,只源于他悲愤,无奈的终极追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反复地想,反复地问,直至累了、倦了,他想到了周文王。
  当年文王被幽禁,也是无书无友,却反复演练,终于演绎成了《周易》。
  心念及此,阳明忽地眼前一亮:《周易》所讲的一切,不正是天人合一吗?人性秉承天地之气而生,是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和天赋,与天理连成一体。真的是这样吗?
  再想想孔子。子贡不是说孔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吗,为什么?因为孔子之性是他与生俱来的秉性,而天道是世间万物蕴含的道理、变化的规律,孔子之心与万物之理,孔子所秉之性与万物日夜变化之规律的沟通契合,是一种说不明道不白的心灵和宇宙的碰撞,他人如何“得而闻知”?
  阳明顿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所谓的天理,圣人之道,全在我心中,全在我与生俱来的秉性中,为圣之道,只需向自己内心深处去挖掘和寻找。
  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孕育出来的思想?试问五百年前和今天区别有多大?
  答: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区别不大。
  那个年代充满了躁动怀疑批判,爱来爱去以及*文学,但同时它又充满了变数与希望。
  历经风雨如晦的朝廷,乱象纷呈的舆论,光怪陆离的一切,时代终于选择了王阳明,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众神已死,我是上帝!
  

29 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
自春秋战国以来,当然还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上古,人们总是侈谈高远的理想,用善与仁义相互标尚。
  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却从来不准备去实践,只用理论来粉饰其为非作歹,为纣为虐之行。
  王阳明潜心圣道,却遭到无情的打击,而那些奸佞之徒肆无忌惮,心如虎狼却满口仁义。
  怎样做人,怎么评判是非?尤其在那样一个是非颠倒,眼耳鼻口四处都充塞着难辨真假的信息,个人被庞杂的现实撵到一个逼仄角落的时代!
  龙场悟道,使阳明彻悟:越是身处混沌的时代,越是不能以庸夫、俗子之是非为是非,而要不信邪,不怕孤立,以自己为中心,相信真理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心即理,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
  不需要!天下之事虽千变万化,而皆不出于此心之一理!
  王阳明有一个“段子”很有名,光荣入选人教版高中政治课本,如果你是个学习小超人,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想考个硕士研究生,历年的政治真题中还能见到它亲切的身影。
  可惜,此“段子”一直都作为反面教材出现。
  岩中花树。
  话说唯心论代表,地主阶级文人王阳明在游览南镇时,一个朋友指着岩中花树问:若天下果无心外之物,如此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更加猖獗的是,有证据显示,自觉于人民的封建文人王阳明还用白话诗的艺术形式公然鼓吹唯心主义: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
  天地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
  我的灵明离开天地万物,也没有我的灵明。
  一气流通,如何间隔!
  对于这一切,我只想说:放下那些教条吧。世上本没有唯心唯物,吵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唯心唯物。
  忘记唯心和唯物之分,回忆你自己的那些人生体验,就能明白为什么心即理。
  你以为门前的山,你不见它时,便离开了你的心。真在心外吗?
  当你说它在你心外时,你已经想它,它已在你想念之中,已不是在你心外了。
  在你的直接体验中,你与你所认识的对象不离,不可能有绝对离心的对象。
  OK,你可以举反例,说月球的背面我没去过,没体验过,那为什么它存在于我内心?
  那是因为你潜意识知道有一种可能,May Be某天人品大爆发,中了五百万,捐给NASA作研究经费,人给你培训两周,直接跟宇航员去月球参观一把,也未尝不可,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
  也就是说,事物的存在,你必须先承认在某种条件,某种情形之下,有被你体验的可能,或体验它所产生的某种直接、间接作用的可能。如果它在任何假设之下,都不能被你体验,或被你体验到它们的作用,那你凭什么说它们存在?
  离开了可体验的意义,就无所谓存在。
  事物存在的意义,与可体验的意义不能脱离;事物不能离开你的心而存在,心外无物。
  体验由心物两端构成,心物两端在体验中连为一体,使它们产生联系的是感觉。
  望着白云,你的眼睛感觉到了。听着松涛,你的耳朵感觉到了。
  为什么能感觉?
  你能感觉是因为你的心能超越你的身体之所在,能突破实际空间的限制,“飞”到天上去感觉云,“跑”到山上去感觉松涛,将物质在空间中纵横排列的位置消弥于无形。
  而在纯粹的感觉中,你所见到的白云,只是一团单纯的白色,你不知它是白云,亦不知它是白,因为纯粹的感觉只是突然的一感,最初无所谓是什么。
  你之所以知道它叫“白云”而不是“黑土”,是因为你将当前所感之白云,与过去体验之白云联系到了一起,两相比较,得出结论。
  为什么能以当前所感,融于过去?是因为你并不把现在所感固定于现在;不把过去所感固定于过去。同理,你还能结合当前预感未来,比如说家乐福的老板,听说法国总理没事找抽会见*喇嘛,第一反应肯定是:完了,又该被抵制了。
  由此可见,心能自觉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由此推彼,叶落知秋,归纳意义,贯通一切。
  瓦特将蒸汽变成了蒸汽机,奥本海默将核裂变变成原子弹,这些发明之前都不存在,之所以诞生,只源于科学家能尽量扩展其所见的当前事物的意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看见春水不断地流,永远无尽。便把它的“永远无尽”抽离出来,同自己绵绵无期的愁思结合起来。于是,一江春水从此成了愁思无尽的象征。
  因此,王阳明曰: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
  

30 龙场悟道(1)
当年,我来到这个最喧闹的城市里最喧闹的一所大学念书,面对纷纷绕绕的环境,错综复杂的关系,杂七杂八的价值体系,我时常感到无力,感到惶然无计。
  有人信仰崩塌如癫似狂,有人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有人守着虚幻的追求醉生梦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