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梦影-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恒的见证
永恒的见证
文/梦徘徊
在一千年前的一个夜晚,流萤曼舞,虫音嘶鸣。一轮明月挂在柳枝头,胸中是那夏日的躁热,风过时一股暖流拂面而去,谁为你斟上一杯凉茶,消解这七月的温度。我知道你的心已经冻结,七月的热度也无法使它融解。
深宫高墙囚困了你的身,也囚困了你美好的思迹。沉沦于往昔的回忆,越觉得苦涩滋味。甜美的时光纵情享受,却不知苦为何物?如今品味,让你一次次从恶梦里惊醒,顿感人生的心酸无奈与生命的反复无常。
人生的幸运选择了你做皇帝,人生的不幸使你成为阶下之囚。你无心于政治,却醉心于诗词书画。
当俯首称臣的那一刻,你已经预料到人生转折。看着众叛亲离有泪也只能咽进肚里。作为阶下囚的滋味确实与昔日之风光大相径庭。你身边少了仆役,姬妾也离你远去。自己的爱妻被无耻的宋主玷污,面对女人的哭泣更感到自己的无能与悲哀。
眼前的花再美也会凋零,昨日还风采依旧,可如今却是孤灯瘦影的一个落魄人。繁华远了,远了没有挂牵。只有繁华灭时才能懂得世间人情之冷暖,更何况你曾经是一国之君呢!
月明星稀,没有人指引方向。闲来无事,倍感生命的迷茫。生活在别人的掌控下,无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只能在宫中小楼里填词作曲。因而,我们穿越时空隐隐听见那凄婉的乐音与唱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年年的春花秋月,催老了人的肉体,往事云烟却每每洞悉你的灵魂。又是一年春到时,故国成梦,思绪沉沉,只能在明月里寻找思念与寄托。国亡了,身为一国之君的你也就死了,你追忆它是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叩问自己的灵魂吗?
物是人非,鬓已成雪。满腔的愁丝郁积,流成了一江春水。那水直流到我们心里,成为经久不衰的震撼,更何况视你如眼中钉、肉中刺的赵匡义先生呢!
你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生死系于谁人之手,而你却偏偏不愿让他人掌控。你选择用词结束生命,使自己在词里永存。你成功了,你死在了一首词上,你的尸体横陈在词海里。你用词告诉世人,你的悲酸,你的情愁,但你没有权利去选择死的方式。你举起那手中的酒杯,看着生命里最后一轮明月,听最后一次唱词,回味最后的春花秋月,一切都是最后的经眼。你没有笑,也没有哭,只是一脸的平静。喝下一杯毒酒,像是品味一盏琼浆。你醉了,醉的撕心裂肺,醉的愁肠百结,醉的比醒时明白。你不会胆战心惊,你不会贪笑享乐,变得平静而心安了,你在静静中感受自己的存在。
流萤乱飞,虫音清脆。你的眼睛渐渐朦胧,如果有来生,你会怎样选择呢。
月光泄在那一江春水上,东风掀开那一页故事,达至那首词章,犹如看到了一个憔悴的你,独倚小楼,听着歌者演唱。你陷入了无尽的思海,往事历历,今昔对比,断肠心凉,一位亡国之君从历史的夹层里走进我们的心。
如果没有那命运的转折,你或许会在历史的某个角落里窃喜。然而历史选择了你,你也选择了命运。没有那囚禁之思、亡国之痛,也不会从词史里走出一个熠熠闪光的你。命运不曾与你开玩笑,你抗争过,你徘徊过,最终寻到自己的价值。
那一夜你在歌音里离开,手里是一杯见证生死的酒,你离开了却走向永恒。你一定在闭眼的一刹那感喟着命运的捉弄,而那一首词则成为永恒的见证。
作者题外话:一千年的故事,一千年思绪,流转着一千年的咏叹。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陶渊明的人生之悲
陶渊明的人生之悲
文 梦徘徊
摘 要
历史终究是历史,不管后人怎样评说也还原不了历史的真实。陶渊明只有一个,后人往往有自己的说辞。我们只能看到他的一个侧面,而这一个侧面足以洞穿心扉。对于陶渊明的研究已经有许多著作,而研究者往往被其诗文所拘囿,常常脱离其人。我是从诗文与人品两方面研究陶渊明这个人的,最终落在他的人生悲剧上。前人论陶看到他的隐士品格与避世情怀,或者入世与出世的前后对照。我关注的是他所处时代造成他的人生之悲,通过他入世之悲、末世之悲、出世之悲来了解他,感受陶渊明的内心矛盾与苦痛。我将以今人的视角分析陶渊明的人生之悲,重在给今人一份启迪与深思。理解陶渊明,感受陶渊明,体会人生的意味时候,更应珍惜今日生活,更好的为理想而奋斗。
关键词: 陶渊明;人生;悲;入世;出世;田园诗人;酒
导 言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生活在晋宋之交,恰若竹林七贤所处环境,面对着世事的变迁,世人早已经看淡。对于陶渊明来说,他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也不允许他慷慨陈词,于是便博得“田园诗人”的美称。谁知道陶渊明愿不愿意接受,总之后人给了他这样一个称号,峥嵘先生评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往往诗人不知,后人却善自作主张。陶渊明精神已经深深打入了人们心中,而后人对其评价也多被接受。可见世人对陶渊明认识产生了共识,因而我从另一面论述其人那必然是一种挑战,但对于认识陶渊明其人并无大碍。
陶渊明的人生悲剧是生于乱世,未遇明主。入世未有伯乐,出世心有不平。胸怀一颗济世心,怎奈生而不逢时。一腔热情只能渐渐冷却,一种不平只有慢慢消歇。只有归隐逃避世俗,只有躬耕田园才能逃离政治,但他的心就静了吗?然我们走进他的人生与作品,感受他的人生之悲。
一、入世之悲
人在世上行来,无不想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陶渊明也是如此。更何况陶渊明还有一定的家世影响,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王朝的开国元勋,做官曾经做到大司马,封长沙郡公。对自己的家世引以为豪,他曾吟诗说:“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对先祖之功业大加称誉,因而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1'(《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走进了官场。或许,他能走入官场多半是祖上的遗泽。如果以今天的公务员选拔作比,那绝对是内定,而不是公平竞争。出入官场他有些力不从心,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晋孝武帝死后,东晋政权落在昏庸的司马道子手里,面对政坛的*。他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但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因母病故离开桓玄,而此时桓玄谋反篡位。陶渊明后被刘裕所招任镇军参军,但没想到的是刘裕更是野心勃勃之人。遂往他处谋职。后来,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此十三年,陶渊明寄希望于官场,却不断失望,而每每依附之人往往是乱臣贼子,这使他看透了世事。在这样一个乱世,人往往为自己考虑,谁曾考虑国家。对桓玄篡位感到痛心,一代名将之后竟会如此。对刘裕弑帝有不满也有痛恨,曾经屡建战功却做如此之事。陶渊明的悲哀在于,他曾在两人幕下为官却挽救不了晋朝,还成为他们的帮凶,这岂不是人生之悲。其次,他未遇忠君之臣,在腐朽的晋末也无忠臣可言,这如同魏晋之交替时期。陶渊明陷入人生的矛盾,看到为官者的悲哀,不知为哪朝官,不知做谁的官。他因此厌倦了官场,“更远地离开那污秽混乱的政局,避祸全身,洁身自好。”'2'陶渊明职场为官所没想到的正是他人生的悲剧。现代人如果进入官场一定要想想自己能否适应,官场如同染缸,进得出或许就出不来,而为官者不改初衷难,如渊明先生心怀报国志,但入官场后都破灭了。当今之社会为官之道是什么样谁知道呢。只有入官场之人明了,或许,也酿成了许多悲剧。渊明不善为官,因为他有不屈之身,所以不看为五斗米折腰。观今人多折腰者,还要冠以能屈能伸,或许,陶公不如时人能屈能伸吧!
陶渊明的入世失败一方面源于自身的性情,一方面是社会的动荡。或许,这个多难的社会根本不能容纳他,才造成他的入世之悲。
二、末世之悲
魏晋南北朝战争频仍,几乎无日不战。东晋偏安后,对外战争公元383年就有淝水之战,祖约、苏峻、王敦起义、公元399年孙恩起义、公元402年卢循起义、公元403 年桓玄废晋自立,这还没有算上司马道子为祸东晋国政数年以及王敦、刘裕的几次北伐战争,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晋自建立就没有真正安定过。最可惜的是东晋一朝远无南宋初年的君明臣忠,相反东晋诸帝耽于酒色,荒于政务。
纵观历史,外有战乱内有昏君,大凡这样的朝廷,其统治可想而知。陶渊明这样的耿介书生在这样讲究实力、血雨腥风的时代,其命运大抵可知。
陶渊明生前经历了以下几个大的*:淝水之战、孙恩、卢循起义、桓玄叛乱、刘裕废晋建宋。
但是如果说陶渊明的这种复杂诗风源出于此,似乎有点草率,因为我们惊奇的发现陶渊明在这些叛乱发生当年,在诗中几乎都没有提及这些大事。
如公元403年,桓玄作乱废晋自立,桓玄废晋这样改朝换代、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陶渊明笔下都变成了躬耕南亩的喜悦和收成甚微的叹息。这说明陶渊明已有归隐心,对世事的淡漠。面对末世的悲哀,陶渊明已经无力去抗争,只能描绘心中之家圆。
当刘裕篡晋后,陶渊明写下了《拟古》九首、《读史述九章》,二诗都隐晦的表达了对刘裕篡权的不满。次年刘裕杀死已经逊位为零陵王的晋恭帝。这件事引起诗人极大义愤,并写下《述酒》一诗,诗中用典极尽晦涩之能事,经后人努力才弄清诗意。
由此可知,陶渊明为避祸,并没有直接评论当时的*,即使写出来,也是晦涩难懂,让人捉摸不透。
陶渊明面对末世的情形不容他直刺政治,因而只能学阮籍也。他希望人民生活安定,但是面对这样的世界,他也无能为力了,于是借助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心中之感不能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