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 :兵以诈立-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出土发现,也有一些兵书,如《吴孙子兵法》佚篇、《齐孙子兵法》(即《孙膑兵法》)、《地典》、《守法》、《守令》、《王兵》、《奇正》、《盖庐》、《曹沫之陈》等,我在《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中做过介绍,可参看。
上面说的《议兵》,是记赵孝成王时,荀卿和临武君的辩论。这篇东西,等于一篇军事评论,它对战国的军队做了比较和总结,值得一读。
荀子是赵国人。三晋地区,儒学发达,刑名法术之学也发达。他是儒家,但不是一般的儒家,而是制度派的儒家,讲帝王术的儒家。韩非、李斯都出自他的门下。荀子老寿,活了九十多岁,整个战国晚期,他都见过。他是当时的国际学者,在临淄的稷下学宫留过学、讲过学,三为祭酒,是学宫的主持人,等于齐国科学院的院长,他还游历过秦国和楚国,东西南北,全都转过,见多而识广。
荀子的辩论对手是临武君,他和荀子辩论“兵要”。临武君推崇孙、吴之术,荀子不同意。他把古今的用兵分为三等,上等是三代的王者之兵,中等是春秋的霸者之兵,下等是战国的盗兵。他骂盗兵,但给我们介绍了这些虎狼之兵。盗兵分三等,谁最厉害?荀子的说法是,齐国的军队不如魏国的军队,魏国的军队不如秦国的军队。总之是东不如西。语云,“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后汉书·虞诩传》),东边的人文化高,西边的人能打仗。
战国的兵法,情况正相反,是西不如东。孙子比吴起出名,吴起比商鞅出名。有学问才有好兵法。
上面,我们说,齐国兵法最发达。齐国兵法是以《孙子兵法》、《司马法》和《太公兵法》为代表。这三本书,又以《孙子兵法》最著名。
《孙子兵法》是讲谋略的代表,《司马法》是讲军法的代表,《太公兵法》是依托文武阴谋取天下的故事,有点像老农民听说书,把《三国演义》当阴谋诡计的教材,是更通俗也更神秘的兵法。它们是先秦兵书的三大经典,同时,也代表了早期兵书的三大类型。兵书的经典化,这三本书是核心。
魏国的兵法,《吴起》属谋略类,与《孙子兵法》齐名,《尉缭》讲制度,则和《司马法》类似,只有两个类型。
阴谋类的兵书,是齐、燕的特产。
先秦兵书,主要是这三个类型。
四:兵书四种(西汉)
还有一个知识,大家应该有,是“兵书四种”。“兵书四种”就是“四”。
上面,我们讲先秦兵书,有很多种。这些兵书往下传,秦代的情况不清楚。但西汉的情况,我们知道一点。
第一讲《孙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5)
西汉时期,官方对兵书有三次整理(《汉志·兵书略》)。
第一次,是汉初张良、韩信的整理。据说,一共有182种书,最后选了一下,留下35种。
张良是韩国贵族,热血青年,博浪一击,天下震动,是个全国通缉的要犯。他跟刘邦起事,当画策臣,经常在刘邦身边,躲在中军大帐里,拿几根算筹(急了也用筷子)为刘邦擘划,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类似诸葛亮,是个军师谋士型,专为刘邦出大主意的人。
韩信,淮阴人,出身卑贱,是亲自在前方带兵打仗,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百战百胜的布衣将军。
李靖说,上面提到的三大经典,正是二人所学,张良是学《太公兵法》,韩信是学《孙子兵法》和《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
张良学《太公兵法》,据说是由一位号称黄石公的白胡子老头秘密传授。阴谋诡计,还是老头子会讲。《太公兵法》是《太公》三书的一部分。《太公》三书,一种叫《谋》,一种叫《言》,一种叫《兵》,《太公兵法》就是其中的《兵》(司马迁是叫《太公兵法》,见《史记·留侯世家》)。《太公》三书是阴谋大全,治国用兵,马上马下,全都涉及。他在刘邦身边当画策臣,这种兵书最有用。
韩信学《孙子兵法》和《司马法》,和他的身份也很合适。他读《孙子兵法》,是用来带兵打仗。我们读《史记》,不难发现,他对此书很熟悉。《司马法》,讲制度,对他也很有用。汉初的制度建设,靠四个人,“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史记·太史公自序》),军法是由韩信定。他读《司马法》,和制定军法有很大关系。汉《军法》,还有佚文保留,有些内容,如军制,不是讲汉代制度,而是讲先秦制度,就是抄《司马法》。司马迁所谓“申军法”的“申”,含有承继沿用之义。
总之,他们看重的还是三大经典。汉代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这三种书,特别是《孙子兵法》和《太公兵法》。
第二次,是汉武帝时杨仆的整理。整理的起因,是吕后当政时,国家收藏的兵书,被吕家的人偷走,残缺不全。汉武帝即位后,命军政杨仆查一查,敛一敛,看看还剩多少,该补什么。杨仆整理后,写了一本目录,叫《兵录》。此书已经亡佚,书中到底有多少种,班固没有讲,只说“犹未能备”。
杨仆,《兵书略》说他的职务是军政。军政,即军正,是古代军中负责执法的官员。此人即《史记·酷吏列传》中的杨仆。汉代的酷吏是法家的嫡脉。杨仆,宜阳人,买千夫爵为吏,当过御史,当过主爵都尉。汉武帝征南越、东越,拜楼船将军,有功,封将梁侯(《史记》的《南越列传》、《东越列传》);征朝鲜,和左将军荀彘争功,被荀彘绑起来。他们回国后,都被查办,荀彘弃市,他也是死罪,花钱赎身,免为庶人(《史记·朝鲜列传》)。杨仆什么时候当军政,《史》、《汉》二书都没讲,估计是在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汉武帝征南越之前。
第三次,是汉成帝时任宏的整理。这次整理,是由光禄大夫刘向负责,他把古书分成六类:六艺、诸子、诗赋,他自己校;兵书、数术、方技,找专家整理。兵书,找的是步兵校尉任宏。步兵校尉,是北军八校尉之一,负责戍卫京师,把守上林苑门。《汉书·哀帝纪》说绥和元年(前8年)任宏还升官当了执金吾,相当卫戍部队的总司令。这次整理的结果,写进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我们已经看不到。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汉志·兵书略》。《汉志·兵书略》著录的兵书有56种,原来有66种。
这次整理,最值得注意,是任宏把兵书分成四种,即权谋、形势、阴阳、技巧。李靖说的“三门四种”,“四种”就是这四种(《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
任宏整理的兵书,说是四种,其实是两大类。权谋、形势,讲指挥艺术,战略战术,这是一类;阴阳、技巧,讲天文、地理、兵器、武术,属军事技术,是又一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以后还要谈。以下各讲,我把《孙子》十三篇分成四组,第一组的三篇和权谋有关,我还要谈权谋;第二组的三篇和形势有关,我还要谈形势;第三、第四组的七篇,因为涉及阴阳、技巧,阴阳、技巧的概念,也会插着讲。这里先简单解释一下。
权谋,是讲计谋。计谋有大小,权谋是大计。大计是战略,处理的是战争全局。战争全局,和政治有关,和战前的计算和实力准备有关。战争全局,无所不包。这类兵书,带综合性,战术和技术,也有所涉及,就像医经可以包括经方、房中和神仙家说。我们说的三大经典,都属这一类,《吴起》也是。
形势,概念很复杂,暂时不往深里谈。我想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最形象的一句话,来描述形势。形势是什么?就是兵力的配方,这里多一点,那里少一点,有虚就有实,有众就有寡,怎么分配,奥妙无穷。大计和小计,权谋是大计,它是小计。形势是因敌制宜、因地制宜的各种对策,好像医生对症下药开药方。它的特点,是遇什么问题,讲什么对策,解决战斗中的实际问题。权谋讲战略,它讲战术。战术的要求,是机动、灵活、快速、多变,一是运动,路线和速度怎么样,二是打击,是不是意外和突然。诡诈,绝对不可少。先秦的形势书,多已散亡。《汉志·兵书略》的形势类有《尉缭》(三十一篇),《诸子略》杂家也有《尉缭》(二十九篇)。今本《尉缭子》是哪一种《尉缭》,一直有争论。其实,我们看原书,它是兵书,很明显。两种《尉缭子》,只剩一种,应该放在哪一类?只能是兵家。《隋志》和两《唐志》放在杂家,恐怕不对。今本《尉缭子》,后半部是讲军令。古代兵书,讲军法军令的书比较特殊,在兵书中很难归类,讲谋略,它不是;讲技术,它也不是。《司马法》,讲军法,本来在权谋类,班固觉得别扭,把它搬走,当礼书。《尉缭》,讲军令,原地不动,可能是无法转移,其他各类都不合适。我怀疑,任宏的考虑,是以军法拟权谋,军令拟形势,所以把《司马法》归入权谋,《尉缭》归入形势。其实,它并不是一般的形势家言。真正的形势家言,《汉志》中的书,一本也没留下来。我们要研究形势的概念,只能看《孙子》的有关论述。
第一讲《孙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6)
阴阳,是数术之学和阴阳五行说在军事上的应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靠这种学问。阴阳是讲人以外的东西。比如,古代军人要学式法、风角、鸟情、五音、占星候气、推算历日、选择地形,等等,不是与天有关,就是与地有关,里面既有科学,也有迷信,是个大杂烩。现在的军事气象学、军事地理学,有关知识,属于这一类。它和一般的数术书,其实没有截然的界限,特别是讲式法、风角、鸟情、五音的书。《兵书略》的这一类,多已散亡,几乎全靠出土发现。只有《地典》,银雀山汉简有,属于亡而复出。
技巧,和人有关,和武器的使用和军事训练有关。比如城守、水攻、火攻、武术和军事体育,全都和人有关。古代武术,原来叫技击。徒手,拳击叫手搏,摔跤叫角牴。器械,有剑道和射法。军事体育,则包括射箭、投壶、蹴鞠、博弈等游戏。蹴鞠是足球,博是六博棋,弈是围棋。这类古书,年代早一点,多已散亡,但《墨子》城守各篇还在,是古技巧家说的经典之作,国内没人理,国外很重视。
任宏的分类,《别录》、《七略》的分类,《汉志》有些改动,一是把权谋类的《司马法》归入《六艺略》的礼类,改叫《军礼司马法》,不再当兵书;二是把《伊尹》、《太公》、《管子》、《孙卿子》(即《荀子》)、《鹖冠子》、《苏子》、《蒯通》、《陆贾》、《淮南王》、《墨子》中有单行本的兵书,加以省并,只保留《诸子略》中的全书;三是在技巧类加了《蹴鞠》一书。
西汉兵书,有《广武君》(李左车的兵法)、《韩信》、《李良》、《丁子》、《项王》(项羽的兵法)。李左车、韩信、张良、项羽,都是楚汉战争中的风云人物。这几种兵法,都没有保留下来。唯一保留下来的,反而是和张良有关的《黄石公三略》。张良是著名军事家,他是太公术的汉代传人。汉以来,《太公》在续写,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