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之拆散官配-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
乾隆也听说过硕王宠妾灭妻的传闻,紫薇要是嫁过去,还有安宁日子过吗?
见乾隆开始犹豫,弘昼上前加火:“皇上,不知紫薇知道这事吗?她的意思——”
乾隆被这一提醒,想到紫薇的态度,她会选谁呢?等等,斗篷之事不正是与庆桂有关吗?毕竟是一国之君,又是常年在风月中惯了的人,乾隆顿时也有些明白了,将军英雄救美,姑娘家有些小女儿的心态,收起他的东西也是有的。如果让紫薇选,应该是庆桂吧。
“朕觉得庆桂这孩子也不错,只是他的家世——”乾隆犹豫在这点上。章佳氏一族历来与皇室牵连不大,内廷中也只出过怡亲王弘晓的祖母,康熙爷的敏妃而已,所以章佳氏是没有什么爵位的。
知道乾隆在犹豫什么,弘晓忙说:“皇上,这章佳氏虽没什么显赫爵位,但在前廷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尹继善更是功劳显著,历任各省总督,蒙皇上恩宠,是为封疆大吏。皇上若下旨让他家尚格格,不是天大的恩宠吗?而那皓祥以后袭爵,也不过是个外姓郡王,投闲置散而已。”上次让弘昼把紫薇抢去认作了女儿,这次他就来抢媳妇。
乾隆脑袋一激灵,是啊,这爵位什么的都是可以恩封的,这军功却是不可小觑的。虽然紫薇生母那边身份低,但毕竟是自己的女儿,又是和硕格格,下旨赐婚不也正是显示对有功无爵之家的体恤和恩宠,章佳氏也会感恩戴德的。他越想越觉得庆桂不错了。
弘昼这时又说:“臣弟以为,庆桂比之皓祥更为合适,毕竟紫薇是和硕格格,府中众人都要忌惮些。”
他这一番话像是一剂强心针,打在了乾隆心坎上,他也希望女儿过得好,尹继善家人口简单,前面三子均已夭亡,庆桂就是嫡长子,况且皇帝的女儿,他们怎么也不敢怠慢的。
见乾隆脸上犹豫神色一扫而光,弘晓和弘昼知道,他是下了决心了。
当晚乾隆驾幸坤宁宫,与皇后嘀咕了半天之后,隔天便下了旨意:
章佳氏庆桂授正黄旗汉军都统,同时按擢工部,封二等辅国公,并指婚与紫薇格格,婚期定在三月。
其他人倒是对这门婚事没什么意见,只是在旨意下达之后,有人在中和殿附近听到一声愤怒的咆哮声,让人胆颤。
萧剑现身
会宾楼雅间,此刻正热热闹闹地坐满了一桌的人。 。庆桂、永璧、永瑸、多隆,还有弘晓和弘昼。
庆桂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弘昼和弘晓敬了杯酒:“庆桂多谢两位王爷的帮忙!”
弘晓乐呵呵地接过,“本王是你表叔,难得你这小子有事相求,能不帮?”
“的确,要你这小子出口相求,还真是百年一遇啊!”弘昼也接口,这庆桂是他看到大的,平素与永璧永瑸的关系又好,常常遗憾自己只有和婉一个女儿,招不了他来做女婿,想不到他竟看上了紫薇,怪不得前阵子总是在王府见到他呢!永璧来说,他自然是满口答应。
“那也得王爷肯帮忙才行!”
永璧这时起哄了,“庆桂,怎么还叫王爷,你得改口叫岳父大人,得叫我大舅子,呵呵,想起来还真不错。”
庆桂也不忸怩,当下就斟了杯酒,敬给永璧,促狭道:“喝吧,未来大舅爷!”
永璧一愣,马上接过来一干而尽,永瑸这时也站了起来,酷酷地对着庆桂说了一句:“你也得叫我舅爷!”庆桂怔了怔,苦笑一声,忙给他斟上了,其他人一见,都哄笑了起来。
“不过啊,你小子还真是精,什么都给你算计到了。”弘晓一番感慨。
这话说得多隆也好奇了,“庆桂,我知道舒妃那是吟霜给放的消息,你是怎么让庆妃娘娘举荐的呢?”
庆桂神秘笑了笑,不言语。永璧敲了一下多隆的脑袋,“这舒妃和庆妃的关系,还用讲吗?”多隆恍然大悟,舒妃与庆妃向来不和,舒妃提到皓祥,想为家族增添筹码,庆妃决计不会不理,这时再加上有心之人的撺掇,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至于皇后就更简单了,硕王府表面风光,实则只是个无权被排斥的异姓王,哪比得上章佳氏这个在前廷如日中天的亲家!
几人正说说笑笑,外面突然起了一阵喧哗。
弘昼永璧时何许人也,八卦嗅觉那是极度灵敏的,弘昼一个眼色,永璧就出去了。庆桂在旁悠闲地喝着茶,这和亲王果真名不虚传,是只老狐狸啊。口口声声不管朝廷上的事,其实还不是一样上心!
没多久永璧就回来了,一把拿起桌上的酒,就着喝了一大口,见众人都望着他,忙帮大伙解惑:“没什么大事,又是五阿哥带着景阳宫那只鸟出来生事而已。啧啧,那只鸟这么的不消停,也只有永琪才受得了她。”
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庆桂问永璧:“可看见他们周围有一个回人?”
永璧纳闷,“什么回人?不过我发现除了福家那个尔康之外,永琪的旁边倒多了一个体格高大的男人,沉默少言,作我们满人打扮,那只鸟看起来跟他很是亲热,还叫他师傅呢!”
“那人可是深目宽额,高鼻梁,肤色黝黑?”
“咦,你怎么知道?”永璧问道。
“他是那日意图劫走容嫔的刺客!”
此话一出,气氛顿时沉了下来。“永瑸!”弘昼出声,“派人严密监视着,不能出什么纰漏!一有异常,立即拿下!”对于威胁皇家之事,身为议政王爷,弘昼可是刻不容缓的。
永瑸点头。
多隆这时□来缓解气氛,“这次又是他们又是和谁在打架?这会宾楼的老板可真是惨,遇上这样的主。”
“听说是一个书生,有一把好剑,被那只鸟看上了,嚷着要看,上前去要,结果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不过那书生也奇怪,被打的很惨,可嘴里还一直念叨着什么“一箫一剑走江湖”之类的话,这不是很惹人注意吗?”永璧继续解惑。
“那最后呢?”
“大家握手言和,五阿哥还邀请他上楼来,不知要说些什么。”
大家都静了下来,若是书生,怎么会贴身带剑,他这样做的目的,分明是要引起永琪他们的注意嘛。只是,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半晌,轮到弘晓出声了,“庆桂,你去查查这个人的来历。”
“格格,皇上居然把你指婚给了那个庆桂公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漱芳斋内,金锁很是不解。以前她见过紫薇跟尔康“缠缠绵绵”的爱情,紫薇失忆后,她曾感到可惜。虽然被紫薇洗过脑,对尔康不再像以前那样奉若神明了,但潜意识里还是认为紫薇应该是跟尔康在一起的。对于乾隆的指婚,她还是无法马上接受。
拿着玉簪,紫薇现在心里很是疑惑,他是怎么让乾隆改变主意,愿意成全的呢?她可不认为他会像鼻孔君那样跑到御前去慷慨陈词,歌颂真爱呢!指了婚,倒是更不好与他见面了。对于金锁的发问,她是半句都没听到。
金锁见了,正准备大声地提醒她,忽然听报,说是皇后来了。
紫薇赶紧把玉簪给放到枕头下,迎了出去。金锁瞥了那玉簪一眼,也跟着出去了。
“紫薇啊,这马上就要过年了,本宫挑了几匹上好的缎子和皮毛,给你做几件新衣服。”皇后让身后的东宁把缎子交给侯在一边的彩霞。
紫薇忙谢了恩,又问了十二最近的学业,说是又在书房受了赏,皇后看起来心情还不错,脸上也乐呵呵的,哪里还有半点还珠原著里受屈还故作坚强的模样。
“指了婚啊,就是大人了,也该置办置办些东西了,说起来,本宫还这还是第一次嫁女儿呢,怎么也得好好办,决不能委屈了你。”皇后拉着她的手,感慨地说着。
不管是古代现代,提到嫁人,女儿家还是免不了羞赧,紫薇见她提到这事,把头放得低低的,不知该怎么回答。
皇后见她这副娇样,倒是笑出了声,“看来皇上这婚倒是指的极好,本宫不用愁了。原本啊,本宫还担心——算了,那些都不说了。”
虽然话没说完,紫薇也知道她担心什么,心里暖暖的,不管怎么样,在这个陌生的年代,能得到这样的关心,已经是不错了。
大闹宝月
这边紫薇高高兴兴地待嫁,那边宝月楼里终于也有了好消息。 。含香终于是醒过来了,太后得知后,沉默不语。晴儿知道她心里对含香来北京的目的始终是有一定忌讳,便自请前去探视,也好了解了解含香的为人处事。紫薇知道皇后心里也想去探探虚实,只是碍于面子,也自动请缨,于是她俩便合计了一下,一起结伴去了宝月楼。
两人说说笑笑地走着,到了宝月楼外的院子,里面却还是一片寂静。按理说,这应该有太监宫女在外通报才是,怎么全都不见了人影!
“不会是含香真的变成蝴蝶飞走了吧!”晴儿半开着玩笑。
紫薇白了她一眼,还真当这宫里的人那么好骗啊!
尽管如此,两人还是加快了脚步,可刚走到门口,就被里面的情景给惊住了。
宫女太监歪七扭八地躺了一地,好几个倒在柱子边上,摔得不省人事。剩下的也是好几处受伤,嘴里还发出轻微的呻吟。楼上还传来女子挣扎呼救之声,断断续续的。
“不好!”晴儿叫了一声,忙让跟在身后的夏惠去养心殿禀告。自己跟紫薇轻轻地上了楼,直接来到含香的寝处。
二楼上,小燕子拽着含香,把她往外拉。含香却死死地抓住窗户边梳妆的架子不松手,嘴里大声呼救。而她的贴身侍女维娜吉娜早就被小燕子给摔晕了。
小燕子见她这么不合作,心里顿时烦闷了起来,她本就不是怜香惜玉之人,手劲也大,含香被她拽的生疼,嘴里还不停地冒出回族的语言。
“哎,我说你烦不烦啊,我是好心要带你离开这儿,这样你就可以跟蒙丹在一起了,皇阿玛也不用冷落令妃娘娘了,这样多好啊!”小燕子嘴里嘀嘀咕咕的。
含香听见她说出蒙丹的名字,三魂更是被吓掉了两魂半,挣扎的也更激烈了。这个突然冒出来把宫女太监打晕,又要强拉自己的女人到底是谁?难道是那个蒙丹,会是他的人吗?
这边晴儿和紫薇忙上去,含香可是和亲而来的公主,又是当前乾隆的心尖子,可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晴儿仗着力气比紫薇大,过去抓住小燕子的手想要掰开。小燕子见是她,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腾出另一只手就抓住了晴儿。原来这天,小燕子来看令妃,原是想请求令妃允许她出宫去,顺便听永琪的,去看看十五阿哥。进了延禧宫,就看到令妃靠在躺椅上,脸色苍白,无精打采,一股病恹恹的样子。腊梅、冬雪和宫女们围绕着她,送茶的送茶,端药的端药。
小燕子看到这种情形,惊讶扑了过来。
“娘娘,你不舒服吗?”
令妃叹了口气,说:“最近累得很,身子自产后就不好,心情也不好。这几天,不知怎的,吃不下东西,头也晕晕的!”
小燕子把手放在令妃额上,惊呼起来;“娘娘!你的额头好烫!有没有传太医?”
“娘娘不让传!说是躺一躺就好!”腊梅说。
令妃拉住她说:“你不要小题大作了!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没事,真的没事!只是有点着凉,太医来了,也是开那些滋补的药,不如不要惊动太医,免得传到太后耳朵里,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