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看-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茌宋哲元将军主政冀察政委会时期,虽然日本眈眈而视,可是宋
明轩有一套因应办法,倒也维持了一段小康局面。那时候物阜民丰,
北平出了三个唱手,人们管她们叫“华北三艳”。有一个叫方红宝,唱
京韵大鼓,妙曼素雅,不爱浓妆有如玄霜绛雪,学刘宝全也有几分火
候。一个叫郭小霞,是唱梅花调大鼓的,长得风姿绰约眉目如画,三弦
四胡都是金万昌旧时伙伴,红花绿叶相得益彰。一个叫姚俊英,是唱
河南坠子的。自从乔清秀的河南坠子唱红,不久嫁人,跟着出来一个
董桂枝在杂园子献唱,虽然唱得不如乔清秀,可是大家听腻了大鼓,来
一段河南坠子,换换耳音也很受台下欢迎。姚俊英肌肤如雪,两只醉
眼极为撩人,加上绿鬓新裁,辫长委地,风韵更为可人。三艳一出,当
时每晚各大饭馆三人堂唱就唱不过来,所以三艳在园子只能唱日场,
夜场就都不能登台啦。当时华北一班政要,虽然大家力捧,可是始终
没出什么桃色新闻,胜利前后三艳每人全都找着相当的对象,总算束
身自爱的歌伎到头来都能各有很好的归宿。
单弦拉戏也是北平杂耍之一,从前有个巧手陈拉得不错,有胡琴
一陪衬,真像一位拉一位唱。据说他是唱老生贵俊卿的琴师,因为贵
俊卿一年到头都在南方登台,他不愿离乡背井,就研究出来单弦拉戏
了。后来替王佩臣弹三弦的卢成科,因为是盲人,比较心静,手音又
好,他把弦子上再装个铜喇叭,学言菊朋《让徐州》闪板枪板,样样俱
全,学程砚秋柳迎春里红梅得雪添丰韵.他把砚秋的抽丝垫字大喘气,
都能拉得丝丝入扣,惟妙惟肖,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杂耍园子里有一个颇受欢迎项目踢毽子,以王武樵、王桂英父女
有名。起初是父女两个人轮流踢,后来桂英越练越精,稳而且准,王武
樵自己就改耍钢叉了。他们所用的毽儿,全是自己包的,有些翎子特
别珍贵,软而不飘,垂直下坠,不怕风吹,所以踢起来得心应手,攸往咸
宜。去年有位留德朋友回国讲学,据说王氏父女去了欧洲,在西柏林
经营一家皮革厂,大概他们钢叉也不耍、毽子也不踢啦。此外宋相臣、
宋少臣父子俩踢毽子也是有名的。
曹四景是抖空竹的泰斗,从前杂耍班子里,总少不了曹四的抖空
竹。他空竹上抖的花样多,用的工具也古里古怪,除了茶壶盖、酒嘟噜
之外,他能抖各式各样的葫芦。有一回他用放风筝的线轴子,两头各
挂一小玻璃缸,里头还有小金鱼,抖起来四平八稳,真叫人替他捏着一
把汗。可是人家曹四从从容容,从没看他在台上出过舛错。自从来到
台湾,在电视节目里,曾经有一老先生,他表演过抖空竹。大概年纪关
系,有时候突然失手,虽然当场仍旧找回来,可是观众总是替他揪着
心。不过此时此地能看见抖空竹的,也可以慰情聊胜于无啦。
变戏法的也是杂耍班子里叫座儿的项目,快手刘、快手卢,都是个
中翘楚,他们戏法分小戏法(又叫手彩戏法)、大戏法两种。小戏法虽
然用点儿小道具,可是多半要凭指掌上功夫。有一年海京伯马戏团由
外国到上海来表演,有位随团的法籍魔术师说:“英美的魔术连印度都
算上,所赖于道具者多,要说论手法比中国戏法,那简直差远了。”这是
行家的评语,可能不假。
中国变的大戏法,十来斤重的大海碗盛满了水,还有金鱼游来游
去,再变大胆瓶里头插着连升三级。这些东西不错是带在身上,从皮
兜子里摘下来的,可是您掂掂这份儿重量,甭说是身上常着走上台来
变,就用双手来端,咱们也端不动呀。至于大套戏法里的箩圈当当,真
当东西现开当场示众,据他们自己说是大搬运法,是真是假,局外人就
没法弄得懂了。所谓大套魔术的洋戏法,杂耍班子不管是在圈子里,
或者是应堂会,绝不跟洋戏法同台。有一次舍亲府上办生日,东院是
八角鼓子带小戏,西院是韩秉谦带着大饭桶小老头变西洋魔术,害得
大家东院西院跑来跑去,打听之下,才知道两档子从来不同台,说起来
也是件怪事。
北平老一辈儿的人,一听说您上茶馆听书,必定劝您不听为妙,因
为听书比抽白面儿上瘾还来得快,听个三五回书准保入迷。北平说评
书组织非常严密,不但有公会,而且师傅收徒弟也是三年零一节才出
师,取的学名都得按字排下去,让人一瞧就知道是哪一辈儿的。笔者
听过阔字杰字两辈,再往前的老辈儿,就没听过了。哪几个茶馆带说
书,什么时候加灯晚(加夜场),哪位说书的在哪个茶馆说哪一套书,几
个月一转,一切都是经过同行公议决定,谁也不能滥出馊主意。
北平说书,讲究一套书说一辈子,不但要专精,而且要熟透。坑坑
坎坎,抓哏斗趣,书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神态、口吻、脾气,他一张嘴,
老听书的就知道是说谁啦。说书还分大书小书,像《三国》、《东汉》、
《西汉》、《隋唐》、《岳传》,全身甲胄骑马弯弓,要说袍带赞、盔甲赞属于
大书。像《包公案》、《彭公案》、《施公案》、《五女七贞》、《七侠五义》以
及《聊斋》鄢都属于小书。虽然不用说盔甲赞,可也有刀枪架儿,譬如
说《施公案》的金杰利,他形容赛罗成、黄天霸抽出单刀准备动手,他一
搬左腿立刻来个朝天凳,表演天霸杠刀样子,真是精彩动人。王杰魁
自己说吃了一辈子《包公案》,从小到老就说了一部《包公案》。他在中
广电台说《包公案》,一到他的时间,所有北平大小铺眼儿,十之八九都
打开电匣子,真是行人止步、驻足而听。大家伙儿送他一个外号叫净
街王,他把一套《包公案》信口而说,人情人理细腻动人。我常说假如
王杰魁还活着在台湾的话,那华视的《包青天》用不着东拉西扯地找材
料,只要把王杰魁请去给说说,再连个一两百集,绝对没问题。
连阔如说《东汉》,在他们说书界也是一绝,说起姚期、马武岑、彭
杜懋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形容战马奔跑,简直就像千军万马排山
倒海而来,大家都叫他跑马连,就凭他那份精气神儿,人人都得伸大拇
手指头。还有一位说《聊斋》的,把女鬼说得凄厉恐怖令人汗毛竖起,
听完灯晚书,真是有人不约伴儿,不敢回家的。假如专拍鬼故事电影
的跟那位说《聊斋》的交上朋友,那恐怖的鬼电影我们更有得看啦。
燕京梨园杂谭
京剧虽然发源河北,可是到了北平才发扬光大起来,加上清朝成
立升平署之后,一般名角都应差供奉,更是如火如荼,蔚成满街竞唱
“叫天儿”的盛况了。
喜欢听谭鑫培的,大家叫他“痰迷”;喜欢听杨小楼、梅兰芳的,大
家说他“中杨梅毒”。给人起这外号,固然显着有点儿刻薄,可是迷上
一个角儿,真有点废寝忘餐,迷迷瞪瞪的劲儿。
民初是谭鑫培天下
民国初年谈到唱戏,整个北平可以说是谭鑫培的天下。早上在天
坛坛根儿瑶台的陶然亭,您听吧,这边唱“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那边
调“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沿街吆喝唱话匣子的,也拿百代公司新
出品,谭叫天的《托兆碰碑》、《问樵闹府》来号召。就是三更半夜走黑
道心里直起毛咕的朋友,也会直着嗓子喊两句“杨延辉坐官院”来壮壮
胆子。当时家家都看的《群强报》,谭鑫培的戏报用隶体木刻,字越来
越大,小四开的报纸,能够占去八分之一的版面,简直不可一世了。到
民国七八年,北平的逊清遗老、各界名流,一股狂潮,力捧小梅,把个梅
兰芳捧成名伶大王之后,《群强报》上的木刻排名,字的大小,先是谭、
梅并驾齐驱,后来小梅名字加上花边,之后索性梅的木刻姓名大于老
谭了。老谭本就性情高傲,连逊清的那中堂琴轩、内务府大臣世续,都
管他叫谭贝勒,平起平坐。现在小梅居然咄咄逼人,要把他压下去,嘴
里虽然不说什么,可是心里总别别扭扭的一直不痛快。
有一次,河南巩县兵工厂厂长蒋梓舒,在崇文门外三里河织云公
所给太夫人做八旬整寿,戏码有谭、梅的《四郎探母代回令》。碰巧谭
老板正在烟榻喷云吐雾,一不小心把一个鼻烟壶掳在地上,摔得粉碎。
这个古月轩制的竹苞平安七彩料壶,是谭老板心爱珍玩之一,烟壶摔
碎,心里多少有点儿别扭,瘾没过足,就到织云公所上戏了。谭对这晚
生后辈的小梅当然可以拍拍耄腔了,瘾没过足又不便明说,于是让跟
包的告诉兰芳,今天的戏要好生点唱。兰芳会错了意,以为谭老板特
别高兴,准备卯上。谭、梅两人都用梅大琐操琴,梅是兰芳伯父,又特
别知会了一声。等《坐宫》一上场,唱到对口快板,兰芳用足气力,越唱
越快,谭老板可惨了,心说让你悠着点儿唱,怎么反而越唱越来劲,这
不是跟老头子开玩笑吗?越想越气,加上瘾没过足,黄豆大的汗珠子
可就一个劲儿往下掉,要不是功夫瓷实,能闪就闪,如其换了别人早就
脱板了。梅大琐儿一看情形不对,直使暗号,兰芳才明白把事弄拧,等
戏唱完,双方都没打招呼,谭老板可就把这个疙瘩记在心里了。
谭、梅《坐官》结下梁子
后来有一次,金鱼胡同那家花园唱堂会,谭跟那琴轩的交情相当
深厚,特地自告奋勇,要跟小梅唱一出《探母回令》。梅大琐一看这里
头有文章,除了关照小梅场上要多加小心之外,也没有其他好办法。
等《坐宫》一上场,老谭使出浑身解数,同时放下烟枪就扮戏,神满气
足,嗓筒儿又高又亮,对口板如珠走盘,不但干净利落,而且板槽扣得
滴水不漏。小梅一看谭老板是跟他较上劲啦。事已如此,也只好一咬
牙抖擞精神,全力以赴啦。小梅向来不管多累的重头戏,脸上不会见
汗,像尚绮霞、程御霜唱全本《四郎探母》,等盗令送别一下场,都要卸
装松散松散,约摸着回令要上了,才重施脂粉再梳旗头。人家兰芳虽
然也是照样卸装休息,可是再上回令之前,仅仅用粉扑盖盖油光,从来
没有重施脂粉过,因为兰芳上台,脸上从来不见汗。当年美国著名武
侠明星范明克曾经说过:“就是这一手,谁也办不到。”
再说谭、梅《坐官》。这场戏,虽然旗鼓相当,把这场戏唱下来,可是
兰芳向来不见汗的脸,汗珠儿也直往下滴答。从此之后,两人的疙瘩
算是结上啦。后来虽然伦贝子溥伦和红豆馆主溥侗哥俩出名摆过一
次请儿,暗含着给谭、梅拉拉和,可是两人始终耿耿于怀。谭老板去
世,出殡的时候,用寸蟒官罩,六十四个人杠大出丧,天津、上海梨园行
有头有脸的都赶到北平执绋送殡,杨小朵跟余玉琴一边送殡一边咬耳
朵。杨说:“谭老板上回把小梅大概真挤兑急了,小梅一向对梨园老一
辈儿的,永远是敬老尊贤执礼顺恭,谭的丧事居然礼到人不到,可见得
实在太伤这孩子的心了。”谭、梅交恶这段秘闻,是杨宝忠亲口说的,杨
是小朵长子,属于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