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行官途 >

第304部分

重行官途-第304部分

小说: 重行官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凌风拿起了桌上的计算器按了下去,过些日子,卢布狂跌,俄罗斯政府不得已发行新卢布,一新卢布等于一千旧卢布,而新卢布是5卢布兑换一美元,然后跌到二十多新卢布兑换一米元,按对米元的汇率,旧卢布等于跌了两万多倍,按照后面25新卢布一米元的话,也就是现在的两百亿旧卢布十年后价值是……一百二十八万米元。

    一百二十八万?看着计算器上的数字,赵华揉了好一会儿眼睛,虽然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但事实摆在眼前,还是半晌回不过神。

    好一阵才恢复正常,挠挠头,很有些不好意思,想不到自己也成了瓜分人家苏联人民财富的罪恶阶级之一员。这两百亿卢布,三百二十亿美元,等于白送给了自己的公司。

    更妙的是,这些资金给自己拿去投资,将会产生数倍的利润。赵华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天才想法。这才是真正的空手套白狼。

    在贷到这两百亿卢布之后,赵华很快的就将其全部兑换成美元和黄金,为后面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其实,赵华清楚,他之所以能够因卢布赚大钱,是因为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领导层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错误,甭管这是不是他们有意犯下的错误,反正他们就是犯了。

    更多到,地址
第二卷 龙起大成乡 第360章 下手机会
    第360章下手机会

    了解东南亚危机的人都知道,起因是泰国对米元的汇率由硬性结构,变成自由市场浮动。给索罗斯一个机会。那么苏联正好相反,苏联有两种货币,一种是卢布,一种是信用卡,本来这种制度能有效的防范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袭击。

    从表面上看,俄罗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俄国政府极不负责。从91年开始改革之后,政府把自己发行货币、国债和私有化证,用各种的方式全都蒸发掉了(也就是赖掉了)。甚至放在国家银行中的居民储蓄,也都被他尽数吃光。谁拿着政府发行的这些货币票证,算谁倒楣。谁拿着银行的存款单,就要小心这存款一年之内贬值1000。结果人们只把美元和马克当真钱,民众一旦有了这种心态,别说什么改革了,连正常的经济活动都难以进行。

    另外,俄国改革也违反了若干常识性的规律。很难解释为什么他们会犯这些错误。既然是常识,人人都应该明白。如果说盖达尔和邱拜斯是书呆子,从学校直接就进了政府,那叶利钦和切尔诺梅尔金可都是很有经验的政客和企业家。

    实际上盖达尔和邱拜斯只是俄罗斯官僚集团使用的棋子,或者说,是被利用的红卫兵。苏联的改革和华夏国的特殊时期有相似之处。其时间长度和破坏程度也近似。作这么大的事情,总需要有打冲锋的红卫兵。

    俄国改革红卫兵和华夏国特殊时期红卫兵一样,直接从学校里拉出来。然后让他们承担干坏事的主要责任。但真正起作用的是红卫兵背后那伙人,那就是苏联的庞大的官僚集团。他们才是这场改革的主角和主要得利者。

    很多俄罗斯人把这场改革叫作“官员改革”。可以把这场改革看成一个官僚集团的蜕皮,他们脱掉了破旧和带着血迹的战斗服―苏共,穿上了资本家的燕尾服。从而得到了新的身份――名正言顺的,受国外欢迎的资本家。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俄国比前苏联的人口和面积都少得多,但是它的政府官僚集团可没缩减。当然更没失业。实际上官僚的人数比以前增加了20,而官僚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苏联时期。

    如今富人当中,有85是原苏联**员。剩下的15,大多是以前的黑社会老大。只有极少数富人是企业家。简单地说,前苏时代的**权贵,把苏联**解散之后,直接把苏联的国有财产私吞了,作为他们废除**的报酬。

    实际上他们自己,就像叶利钦、切尔诺梅尔金和普金一样,都是职业**干部。应该说,在解散苏共的同时,解放了苏共的干部。

    俄罗斯对其经济采取了“休克疗法”。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有这么几个内容:分产到户,放开物价,废除计划经济。

    这时候俄罗斯的消费品市场还没建立。所以休克疗法包含着这么一意义:先建立资本市场,再用资本市场带动消费市场。

    所谓资本市场,就是股权或产权市场,或生产资料市场。我们常说的股市,就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而消费市场,就是买卖消费品的市场,也就是生活资料市场,比如买卖白菜萝卜,猪肉肥皂的市场。消费品还包括服务,比如保险和银行服务(第三产业的产品市场)。

    怎么建立资本市场?很简单:俄罗斯把国家企业的的产权分给民众,并允许他们自由买卖,资本市场就建立起来了。然后大家都等着这个资本市场,能让俄罗斯生产出西方的消费品,并让他们过上美国或德国人的好日子。

    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俄国人的日子越过越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种做法,违反了一个科学规则,这规律就是消费市场是第一市场或基础市场,而资本市场是第二市场,并附属于消费市场。

    要想建立市场经济,必须首先建立消费市场,而后建立资本市场,这首先是因为消费市场据说在猿人时代就已存在,而且为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少。如今个人不可能生产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果没有消费品市场,人们很快会死。所以无论如何,这消费市场对人类的生存,比资本市场更为重要。如果不先建立它,整个社会就不得安定,什么市场也没有。第二是因为,企业的价值在于它的盈利能力。赢利预期决定股票(产权)价格。而这盈利来自消费市场。

    所以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就是股票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向,是企业在消费市场的表现(预期表现)的产物。比如某家企业的产品卖得好(或预计卖得好),在消费市场上能挣钱,这家企业的股票价值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

    俄罗斯在建立资本市场的时候,消费市场还没建立起来。这时候各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还没有显示--―也不知道这些企业能不能盈利,能盈利多少。这时候产权价格没有衡量标准。这样的市场实际上不能叫做市场,因为人们无从了解市场上的商品(产权)。

    有人说这是信息不足的市场,实际上信息还没有产生。资本市场的信息来自消费市场,消费市场还没正常运作,如何产生正常的信息?

    俄罗斯把自己的国有财产,包括一些自然资源,估价为120亿美金,还不如西方的一个大点的企业值钱。赵华自己此时的资产,都有二百亿美金,而倍于我来说的国有财产。这也说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估价。因为企业的价值在于它的赢利能力,在消费市场还没建立的时候,不知道资本的赢利能力,所以无从估价。

    盖达尔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把产权分了,企业变成私有私营,那就会生产大量优质的消费品,因为西方国家就是这么个状态。

    对于这个错误,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西方人住着两层楼,俄罗斯人很羡慕。俄罗斯人也想盖两层楼,但是俄罗斯人却是从第二层开始盖起,第一层是空气。结果这楼就盖塌了。

    这第一层楼就是消费市场,第二层是资本市场。西方顾问和当时总理盖达尔,都想从第二层开始盖,就是先建立资本市场,这时(92-―94年)消费市场还不存在。这时的资本市场没有支撑物,它必然倒塌。

    而且,这个资本市场设计得十分可笑,其规则根本不可运行。

    私有化的方式是政府发给每个公民“私有化证”(92年9月1日发放),这个证大约值一万卢布。这一万卢布不是现在的一万卢布,而是91年的一万卢布。因为在91年根据政府估价。每人可以分到合当时的一万卢布的国有资产。发完这个证,政府就让公民自己拿着这个证,到国有企业换股票。

    可是企业愿意不愿意和你换,由企业说了算。没有法律规定企业一定要接受你的私有化证,然后给你它的股票。结果这些证在有些人手里就好使,在另外一些人手里就不好使。

    当时,在俄罗斯等原苏联的成员国国内,有权有势的人,可以说是对普通民众赤luo裸一般的抢劫。

    举个例子,有一个俄罗斯农民,他有一张私有化证,他想用这证换百货大楼的股票,可是百货大楼不想和我换,结果他就换不来。

    与此同时,百货大楼的经理和他的亲属,每人也有和这个农民的一模一样的一张证,百货大楼很喜欢,要他们的证。结果他们就能把百货大楼的股份私有到自己手里,而这个农民就不能。

    农民的那证不但换不来百货大楼的股票,什么好公司的股票也换不来。只有当官的有权的和有关系的人才能用私有化证换好股票,农民的证没用。结果那个农民只好马上用那证换酒喝,以求在醉梦中忘掉这可笑可悲的私有化证。

    因此这证自发行之后,就迅速地贬值。到了94年,以不变货币衡量,这张私证只值30卢布(91年币值)。当官的有权的就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这个农民的证。这证一到他们手里,就身价百倍,就能换来百货大楼。

    因为对国有资产的估价很低,百货大楼明明值一个亿,只估价了5百万,所以他用30卢布买了农民的证,可以用这证换来实值20万卢布的百货大楼的股票。

    有权有势的人就能这么不停地用30卢布换20万的股票,他们就这么暴富起来的。按米国富布斯杂志上的说法,这些资本家什么也不生产,什么也不创造。他们只是把钱往口袋里面装。

    这种“资本市场”叫作什么,这个农民也不知道。他想这和苏联的一贯作风,基本一致。比如说苏联宪法规定公民有这权那权,可是有些公民就有这些权,而且权大得很。而有的公民就没有。

    换句话说,俄罗斯的资本市场规则,使用的就是前苏联的老传统。这种资本市场应该叫作资本猎场。这里有的是猎狗和猎枪,猎人和兔子。枪声响处,百姓的资本(存款和私有化证)如兔子一样倒在血泊之中,新贵大亨高兴地把它放进车里,俄罗斯人民从此被逐出“资本市场”。

    俄罗斯的“500天休克疗法”,首先是把物价放开了。这时候工农业消费品生产还来不及增加,这导致物价飞涨但供应却没跟上。供应不足刺激物价继续上涨,人民受不了,政府在国会的压力下大量发行纸币,使卢布极其迅速地贬值。结果货币贬职、供应不足和物价飙升形成恶性循环。

    盖达尔在1991年底开始开放俄罗斯的物价,导致物价飙升。

    建立市场最重要的事是要有真钱真货,所以一定要维护卢布,不让它变成糊墙纸。如果它变成糊墙纸,那市场的两条腿就少了一条,市场就必然垮台。

    可是一旦开放物价,物价就必然飙升,要停止物价飙升,就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增加供应,一个是限制物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