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一般的民团,饶应祺这样的应对方案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他此时并未意识到,清泉寨民团对士兵灌输的却是民族主义思想。
当饶应祺派去与清泉寨民团谈招抚事宜的人员到达清泉寨后,却是大大出乎了张奎发等人的预料。
沈凝云得知后却是大喜,他当即建议道:“既然满清想要招抚我们,那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只要我们取得了官军的身份,那么我们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购买军火、机械设备。而且满清还会为我们出军费,更是节约了财政。”
“可是受抚之后,满清要是想夺取我们的部队怎么办?”沈进文思索道,说出了他的忧虑所在。
沈凝云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来了一个听宣不听调。另外,我们在接下来谈招抚条件时,就要坚持驻扎在陇南。并且要争取到新军的待遇,兵额起码要五千人。另外,我们不能让满清安插人手到我们民团内部来。如果一定要安插,也不能多。到时候,大不了给点银子,让那些安插过来的人吃好喝好玩好,在家里待着就是。”
“小云儿说得不错,如果我们有了官军的身份,那就简单得多了。”张奎发点头说道,同意沈凝云的观点,接着开怀的笑道:“满清真要是把我们惹急了,大不了到时候反了就是。”
没错,大不了反了。
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比现在更差。
于是又商议了具体了受抚条件后,沈进文这才前去与饶应祺派来的人员谈受抚条件。
饶应祺派来的是他的幕僚林秉成,林秉成曾经中过举人,出身贫寒,没有钱买官,因此走上幕僚的路线。
清末时期,很多文人都是以幕僚的方式出人头地,并成功的转正当上了官员。
沈进文以前中过秀才,虽然没中过举人、进士,但是学识却比那些中过进士的也不差到哪里去。而在易学方面,更是颇有建树,这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文人。
林秉成与沈进文却是相谈甚欢,由于都是文化人,共同语言一大堆,很快就聊到了易学上去了,林秉承却是十分佩服沈进文在易学上的学识。
“进文老弟,若是你当年参加科举,恐怕定有功名啊!”林秉成感慨道,沈进文淡然笑道:“命运如此,亦无他法。”
“不过金文老弟你如今在陇南办民团却是极为不错,只要接受招抚,日后定然可以飞黄腾达。”
“受抚一事并无太多问题,只是民团平日要保卫地方平靖,民团兵勇多是各村各镇出之,若是调离陇南恐怕将辜负陇南父老的期望。所以民团还是继续驻扎陇南剿匪为好,若朝廷有较大的战事,定然竭力出战。”沈进文信誓旦旦、慷慨陈词的说道,接着话锋一转,说道:“不过朝廷不可在民团中安插太多人手,朝廷所练官军之所以不能打仗,还是外行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处处掣肘,以招兵败之祸。”
林秉成转念一想,这沈进文既然是读书人出身,必然不是那种乱七八糟的人,安不安插人手都应该没太大问题。
出于对传统文人的认同和惯性认识,林秉成只是稍稍一顿,随即爽快的说道:“此事问题不大。”
“另外,旧式军队已不可战,我清泉寨当效仿列强军制,并要一个标的兵额。”
“这个问题亦不大。”林秉成直接就答应了下来,一个标也就是五千多人的兵额,以清泉寨民团所展现出的战斗力,完全有资格取得5000兵额的资格。
很快双方就谈定了各项细节,但最终拍板的并不是林秉成,而是封疆大吏饶应祺,林秉成与清泉寨民团谈妥了之后,随即动身返回兰州报告饶应祺去了。
林秉成走后,清泉寨民团依旧按照计划扩充着兵力,招兵到处都在进行,但是招募要求却很严格。
沈凝云则在一群士兵的保护下去了成县,开始在成县指挥高炉和炼钢炉的建造,同时还要搞一个炼焦厂。
钢铁生产自然是要用到焦煤的,由于条件有限,所以沈凝云决定搞土法炼焦,土法炼焦污染大一些,但是规模也不大,完全可以接受。
成县官府对于清泉寨民团在成县郊区买地冶炼钢铁,那是完全不敢去管。炼铁炼钢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地方上也有很多人在搞土法生产。
高炉也不是什么技术性的玩意,钢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这种方法是由古代竖炉炼铁发展、改进而成的。尽管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研究发展了很多新的炼铁法,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这种方法生产的铁仍占世界铁总产量的95%%u4ee5上。
二十世纪初,世界上高炉最大的国家是美国,日产量为450吨,此时沈凝云所在的年代还是十九世纪末。
450吨,这个数量在二十一世纪那绝对就是扑街,顶多只能算是中型的高炉,甚至只能算是是小型高炉。
但在这个年代,却是大型高炉了。
可见这个年代世界工业水平的发展程度,中国如果抓住机遇,随便跨越式发展一下就能追上了。
近代的中国,缺少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而清末的社会环境还算稳定,但是满清实在太坑了。满清因为没有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导致了中国越来越落后,差距一被拉开,这个坑就越来越大,以至于这个坑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都还未填上。
近代高炉最大的改变,也就是使用了蒸汽机进行鼓风,这才使炼铁工业蓬勃发展。
制造蒸汽机对于机器厂来说是最基本的,因此鼓风方面完全不成问题,这也使沈凝云主张发展冶金业有了良好基础。
钢铁生产当中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现象,那就是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但陇南缺乏基础,其矿产规模也不足以支撑那么大的规模,因此沈凝云设计的是一个日产量为30吨生铁的小高炉,主要在于先让工人吃透技术,积累生产经验。
因为陇南的条件制约,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工业发展条件,还是要冲出陇南。要想冲出陇南,还是得依靠武力。
在冲出陇南之前,沈凝云必须先让清泉寨拥有一定的工业经验,才能在冲出陇南后更快的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日本之所以崛起,就是甲午战争的赔款,建立了他们的工业体系。
第030章 工业革命的机遇
招抚一事,林秉成回到兰州与饶应祺一说,饶应祺得知办您团的沈进文中过秀才,顿时大为惊喜,以为得一干将。
不过对于军费的问题,还是有很大不同意见的。
清泉寨民团要按照新军模式来编练,那么所需的银钱就多了,饶应祺显然不想出太多的钱。
新疆、甘肃本身就不是一个富庶的省份,作为两省巡抚,饶应祺自然要节约财政,如果多出一个按照新军编练的部队,那么开支显然要增加不少。
所以饶应祺只愿意每年出十万两军费。
清泉寨那边,自然也有应对办法。沈进文马上建议,继续施行当前的民团制度,并自己开办实业以筹军饷。
饶应祺倒是乐了,如果清泉寨民团能够自给自足的话,那倒是省心了,于是也便同意了。
因为要在陇南继续以开办民团的方式来筹集军饷,并要在陇南开办实业,所以清泉寨民团改驻礼县。
礼县离天水比较近,又可控制西和县、成县、徽县、两当县、阶洲、文县等陇南地区,自然就是首选的地方。
秦州也是不错的,但是秦州作为地方中心,鱼龙混杂一些,不方便开展一些活动。
招抚一事谈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双方就各个问题反复磋商之后,才正式定下了招抚事宜。
清泉寨民团更名为陇南军,张奎发担任标统一职,沈进文和赵维书担任副标统,清泉寨民团摇身一变,从土匪到民团,又变成了官军。
受抚后,清泉寨民团士兵有些不理解,为此郭士铭带着教导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思想开导。
“我们当前力量弱小,所以不能与满清正面抗衡,受抚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有了机会,我们就将光复汉室江山……”
这样的思想开导稳定了军心。
清泉寨民团也开始计划搬迁到礼县去,不过寨子里的一些工业是不用搬迁了,清泉寨的基业还是不能丢的。
如今清泉寨发展工业,已经不能局限于一个清泉寨了。一个清泉寨,是发展不出什么名堂的。
很快清廷授印的人就来了,不过授印按理说是要叩谢皇恩什么的,但是张奎发他们却是没一个下跪的,搞得场面有些尴尬,不过接着塞了点银子过去,气氛顿时又融洽了。
半个月后,清泉寨民团主力,开始从清泉寨,转移到礼县。至于清泉寨那边,周边早就没有土匪了,官府更是不敢去动清泉寨的利益,现在清泉寨民团已经变成陇南军了,要动也得掂量掂量。
礼县则是一个小县城,只有一个十字型的大街,叫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人口也不多。
不过礼县这里位于河谷地带,农业还不错,另外盐官镇有井盐出产,这也是把礼县作为陇南军驻地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挂牌陇南军之后,却依旧在各村镇编练民兵、围剿土匪,相当于只要一反,只要占据县城,就能对各乡镇形成控制。
各乡镇也都有自己的税收方式,不管是谁当统治者,当地乡绅只负责交粮交钱,其他都不关他们的事,地方自治程度很高。
在这样的自治模式下,也给了清泉寨机会。
由于陇南土匪已经剿得差不多了,也就剩下两当县的土匪还未完全剿灭,其他地方已经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因此将主要剿匪方向放在了礼县、西和县及秦州一带。
而陇南则做为陇南军的大后方了,这里也成为发展工业的主要地区,沈凝云在成县、徽县、两当县大搞冶金业。
开矿是首要的,因此招募了许多青壮、流民,让他们进入矿山开矿。开矿设备方面比较缺少,但有tnt炸药,开矿效率还是不错的,主要还是运输问题。
开矿的问题不需要沈凝云去操心,之前成立的‘清泉寨矿业公司’已经培养出了一批管理人员,可以组织开矿任务。
成县、徽县、两当县这个小盆地里,有铁矿、煤矿、铜矿、铅、锌等矿产,其中铅锌矿储量极大,而且多为伴生矿。
开矿显然有不小的利润。
就以铜矿和铅锌矿来说,铜和锌可以冶炼黄铜,锌显然不如铜值钱,加入铜当中成为黄铜,黄铜的铜钱反而更受欢迎。
也就是说,有了黄铜,就可以制造铜钱,直接就是货币。另外,黄铜可以用来制造子弹壳。
炼铁、炼钢也是有利润的,地方上农具等等都是需要钢铁的,也正是因为需求比较大,因此清末开矿现象非常普遍,到处都是私人在开采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