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有钱能够支付赔款,满清政府只能加大税收了。于是乎各种荒唐的税收在这一年就出台了。
老百姓所用之柴米、纸张、杂粮、菜蔬等项,凡民间所用几乎无物不捐。老百姓做什么事都要交税,可这样粗暴的进行征税,自然有众多老百姓是支持不了的,于是在这一年,中国各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抗税活动。
满清政府对普通老百姓都失去了信用,老百姓都对满清政府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至于那些在新政中获利的精英阶层,此时也处境不佳,满清政府大肆增加商税,使得众多商人只能提高成本,将税收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可是老百姓也不是傻瓜,商品价格贵了,他们可以选择不买。又不是只有那些商人又货卖,西北工业产品大量输出,这些商品却是免税的,价格便宜得很。因此老百姓都去买西北商品,使得大量商人的生意都做得非常失败。
这也使商人与满清政府离心,几乎大部分商人都开始痛骂满清政府。并迫切的想要寻求一个能够减免商税的新政府,因此革命党很快就从那些商人那里凑集到了资金。
不过却也有大量的商人期盼着西北政府在此时能够站出来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新的民主政府。
这些商人之所以支持民主政府,那是因为民主制度下,商人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甚至可以联合起来将总统变成他们的傀儡。
但是不管怎么说,此时的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炸药桶,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就会将满清炸得粉身碎骨。
第119章 等待导火索
西北在面对如同火药桶一般的中国局势,却显得很平静,但平静中却暗藏杀机。
西北陆军扩军至80万兵力,并组建海军、空军,已在为组建一个军事大国实施积极的改变。
在西北军热火朝天的大扩兵、大练兵、大比武、大换装过程中,沈凝云则被任命为西北军校校长,开始执掌这个西北军官培养基地。
沈凝云的军衔也被提升到了少将级别,可谓是坐火箭一般的速度。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西北政府在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只是很多人认为操之过急,西北大帅张奎发虽然已年上六十,但副帅沈进文却是正当壮年。而沈凝云年纪才十七岁,就委以重任确实让很多人难以信服。
然而这种不信服,只是那些中低级军官,以及那些年轻气盛的少壮派军官。西北军高层却非常信服,因为他们知道西北的崛起,是少帅沈凝云一手推动和策划的。
西北军的很多高层就军官,都是第一批跟随着这个军事集团起家的,他们见证了西北崛起的奇迹,也知道沈凝云在这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沈凝云上任西北军校校长的第一天,就给了议论纷纷的学员们一个下马威,军校严查军人风气,处分了几十名违纪学员。
接着沈凝云亲自与学员们一起参与军事训练,并亲自给学员们上理论课、思想课,以其过硬的军人素质及军事理论,迅速取得了极大的威信。西北军校在沈凝云的狠抓之下,学员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西北军则迅速完成了新兵招募,热火朝天的大练兵、大换装迅速展开,以成军的部队则投入到紧张的新装备适应训练之中。
军中还就频繁举行大比武,即有单兵作战技能的较量,也有各级单位的较量。
其中单兵作战技能的掌控是一项重要的考核项目,西北军将士兵划分为上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新兵四个界别,要想晋级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作战技能。
枪法、投掷、体能、配合战术等等,都是重点考核项目。
其中枪法,以及对掷弹筒的掌握、手榴弹的投掷距离,是普通步兵中训练得最多的技能,西北军每个月给普通士兵供应的训练子弹从200发提高到了300发,平均每天都能打10发子弹。
掷弹筒方面则选出有天赋的士兵进行训练,每个班配备一个使用掷弹筒的士兵。并抽出较多时间来训练他们对掷弹筒的掌握。
西北军一个月所要消耗的子弹上升到了2。5亿发,但是这样的子弹消耗量对于西北军工业来说并不算太大的压力。西北军工业普及了流水线生产,子弹生产效率极高,成本大幅度的降低。特别是西北正在培养大批的狙击手,因此子弹消耗量就更大了。
此时西北军工业的军火出口较为繁荣,此时的世界大部分小国家都没什么军工业,因此西北军火出口以价格低廉而在经济萧条时期未受太大的影响。每个月出口的子弹数量已增长到了3亿发。
对于西北军工业来说,此时只要是不亏钱,甚至是出口价格低于成本一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现在西北军工业追求的是规模,只有规模大了才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攫取更大的利益。当前是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做准备,所以军火出口价格随着产能的提升还在下降。
其中德国全球军火出口利益因此而受损。
德国人一直没搞明白,西北为什么能把军火成本压得那么低。西北子弹的售价,此时已经跌破1美元100发。
中国西北,逐渐成为世界各无军工业国家的军火库。不管是大口径火炮,还是小到手枪,在西北都有好货可以买到。其中zb26轻机枪在世界各是备受欢迎,因为这种轻机枪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质量可靠。即便是新兵,也能很快的掌握这种枪械。mp18冲锋枪也有一些订单,但规模不大。世界各国普遍认为这种枪械太耗费子弹,而且射程又近,感觉没什么用,但很多还是小规模的采购了一批。
就算是世界各个有军工业的国家,多多少少也都会从西北购买一些军火,或是飞机,或是小规模采购一些枪械。
只有日本不买西北军火,在日本看来西北的自动火力枪械消耗子弹太厉害,日本的军工业根本吃不消。日本陆军依旧在推崇肉弹精神,大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
相比之下,西北陆军就截然相反,西北陆军所推行的作战思想却是,当子弹可以消灭敌人的时候,绝不与敌人进行肉搏战。因为西北军工业规模具备这样的底气。
随着军火价格的降低,以及世界两大军事阵营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局势愈发紧张,很多小国家都开始挤出钱来扩充军备,这时西北军工业出口丝毫不受经济萧条影响,反倒呈现出快速的增长。
西北军工品价格此时为了追求出口规模,因此利润不高。但是军工业规模,却是带动了很多就业。尽管利润不高,但还是具备一定利润,而且工人的工钱能赚到,一个月三十块的工资能发得下去。西北不缺的就是人,分出一部分人来发展军工业非常容易。
军工品出口,成为此时中国出口的主力军,几乎是扛起了三分之一的出口份额。
同时西北军工业积极的寻找外部买家,大量的销售员被派遣了出去,前往世界游说各**方采购西北军火,在一些没有军工业的国家,大肆进行权钱黑幕交易,使之加大采购规模。这使得西北军火销售数量依旧在不断的上涨。
不过这些军火订单,最多都只排到1914年6月,一些国家想以当前价格下长期订单,但西北军工业显然是不可能长期以当前价格供应国际军火市场的,这样的低价格政策只是阶段性的。
在中国内部市场,军火市场则完全被西北军工业所垄断,中国各省新军自丁未战争过后依旧存在。
尽管丁未战争让满清意识到,新军也无力与西北军抗衡,新军很多时候也是靠不住的,和西北军一打起来就临阵倒戈。但随着慈禧和光绪都嗝屁了,新上台的隆裕皇后对这方面并无什么手腕。加之新军分布各省,要整改也非常困难。
此时的新军已是被渗透到了骨子里,几乎是大部分士兵都被革命思想所洗礼,满清要想整治的话,除非是把整个新军解散了,再成立一支新的新军。但这样显然不可能。
各省新军因经济萧条原因,军费的为减少。但是西北军火降价,还是让一些省份的新军弄到了不少军火。
特别是云南新军,更是大肆储备军火。
云南地处边陲,是当前中国的贫困省,每年需要中央补贴。不过云南的督抚们却还是有忧患意识,因此历任督抚都在储备军火,以应对不时之需。不过这些军火,历史上都被用于护国战争,并未用于对外战争。
各省新军手里的先进军火现在可是不少了,除了西北政府卖的,私下里还送了一批军火支持袁世凯的北洋新军。
不过袁世凯自慈禧和光绪嗝屁之后,失去了慈禧这座靠山,此时已经回家养老去了。本来满清皇族内阁想要直接把袁世凯干掉,但因为北洋新军的反对,而迫使满清政府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想法,而是以袁世凯有腿疾为由,让袁世凯告病还乡。
但是北洋军并未脱离袁世凯的掌控,袁世凯在老家期间,每次过年都有一大批北洋军官前往袁世凯老家拜年。不管是谁来,袁世凯都赠与重金,金条一根一根的往外送,就连革命党来拜访,金条也一样送,算是结个善缘。
通过金钱的纽带,袁世凯依旧掌控着北洋新军。
其他各省新军,则被同盟会及炎黄会渗透严重,以至于被渗透得,在各省新军中甚至都公然出现了同盟会一派与炎黄会一派的争执。同盟会是各省革命组织的一个联合群体,而炎黄会则是西北军情局所组建的渗透组织,专门吸纳激进少壮派的。
同盟会与炎黄会的革命思想自然是有些不同的,因此在辩论中出现了分歧。
这样的争论甚至是公开化了。
然而各省督抚每一个敢抓人的,现在傻子都知道新军已不是满清政府的新军了。谁敢去抓啊?难道想引发第二次丁未之变?08年的丁未战争,便是因为满清政府派了铁良前往陕西,结果把抓了西北革命党而引发的一场战争。
那炎黄会就是西北革命党,这已是人尽皆知的事了。因此各省督抚,对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新军已完全不忠于满清政府,满清政府已是完全失去了人心。暴力推翻满清的时机已然成熟。
此时的中国所要等待的就是一个导火索。
谁也不知道这个导火索什么时候会出现,就连沈凝云也不知道会不会按照原定历史演变下去。
1910年年底,西北政府就推翻满清政府后的政策进行了商讨,沈凝云提出了控制热河、蒙古,以及进军华东,趁机控制上海、浙江、福建的计划。
“热河、外蒙,是我西北志在必得之地,热河虽然人烟稀少,但是有大量草场和森林,也有许多的矿产。而外蒙,则有大片的草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们发展工业所必须具备的。控制华东地区,首先是海军方面的考虑,我们必须占领出海口,并建立自己的海军军事港口。再则是从经济上考虑,华东地区是我中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