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和尚·博客 >

第1部分

和尚·博客-第1部分

小说: 和尚·博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合花,小蜡灯
原题目:《花、灯、师》2006…12…11
  核心提示
  供佛的百合花在瓶中很灿烂地开着,难道她不知道几天以后就会一片片地枯萎凋落吗?但她依然笑着,开着……供佛的小蜡灯微弱地亮着,难道它不知道很快就会黯淡下去吗?但它依然欢腾着、闪亮着……它们给了生命圆满的答案。
  夜,静悄悄的。细尾般的月亮发出淡淡幽幽的光,就挂在寺院的后山上。
  我在院内轻踱着步,想着白天和尚的一小段开示:“我们的心境要很宽阔,要能够包容一切,心态也要乐观。我们乐观才能影响大家都很乐观,如果我们天天都很苦恼,那别人看着我们,弄得别人也很苦恼。我们的情绪对我们个人来讲不重要,但别人看到我们,他心里会有反应,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形象对别人来说也是一个境界,我们的表情、服装、声音等都会对别人产生作用……”
  小佛堂内,橘黄色的灯光饱满地亮着,从门缝、窗缝中,射出来几道小光柱。我推开吱吱呀呀的门,轻轻地走进去,跪在拜垫上,仰望着庄严的佛像,似乎想找到某种力量,能把和尚的这个开示深深地刻画在我的心里……
  供佛的百合花在瓶中很灿烂地开着,朵朵都跟绽放着的笑脸似的。她难道就忘记了在花圃里被剪下来的锥心痛楚了吗?她难道就不知道三天或者四天以后,花瓣会变黄、变干,然后一片片地枯萎凋落吗?她可以预见,她的归宿是在很快便会腐烂的花堆上……但她依然在笑着、开着,她给了生命一个圆满的答案……
  供佛的小蜡灯微弱地亮着,不时地抖动着黄豆般大的小火苗,剩下的蜡已经不多了,它很快就会黯淡下去,之后,就是生命的结束吗?在这四五个小时的生命历程中,难道它就不知道,很可能没有任何人,曾将眼光在它身上稍作停留吗?……但它依然欢腾着、闪亮着,它给了生命一个圆满的答案……
  它不但给了生命圆满的答案,也给了我力量,这力量足以将和尚的开示深深地刻画在我的心上,从而改变我的一切!
  和尚那天真无邪、高贵淳朴的笑容,那畅意的笑声,在我的思绪中浮现出来。尽管人们普遍说和尚是位了不起的大德,是证悟空性的圣者,喜与悲只是示现而已,但作为弟子的我,宁愿以凡夫的心去体会和尚。顿然觉得,这背后包含着多少艰辛、多少困苦、多少无奈、多少悲伤!二十多年的出家生涯,有过多少窒息的、焦虑的、无语问苍天的经历……但和尚依然在笑着,笑亮了弟子们的心田,也笑亮了美好的明天!
  

简单、俭朴地生活
原题目:《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2006…11…19
  核心提示
  外屋用来接待客人,陈设着一圈木椅、一个茶几和两个装满书的书柜,里间也只有书桌、书柜和一张床;信众供养和尚的钱,和尚转手就交给常住,和尚花钱的地方,就是购书。
  香港的法务活动告一段落了,上午10∶50,和尚乘坐港龙航空公司KA810航班,飞往南京。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到达南京禄口机场。随后,驱车前往安徽境内的池州青阳县。应九华山及有关方面邀请,明天和尚将参加九华山回香阁万佛塔的开光典礼。今晚的住宿安排在青阳县西峰山庄。
  车上,和尚说起,他已经有五六年没有来过九华山了。大概是在2000年的时候,和尚曾同仁德法师、传印法师应黑龙江佛教协会会长慈法法师的邀请,前往哈尔滨极乐寺传授三坛大戒。
  不过仁德法师和慈法法师现在已经都不在了,分别是在2001年和2006上半年示寂的。
  仁德法师离开的时候76岁,一生为佛教事业鞠躬尽瘁,影响和度化了世界各地的有缘人。法师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呕心沥血,筹建了九华山佛学院。他常说:“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法师的使命感很强,他一再教导弟子要坚发菩提心、爱国爱教、以戒为师,才能荷担如来家业。法师生活非常俭朴,平日只有冬夏一厚一薄两件长衫,另一件杏黄色的长衫只有在接见贵宾或参加会议的时候才穿;饮食方面也很简单,一碗饭、一碟咸菜、白菜或豆腐足矣;丈室也是名副其实的“丈”室,只一丈见方;从不乱花一分钱,信众的供养,常常是马上划进了地藏菩萨铜像的筹款中。“一生苦修,戒律过人”,这是老法师圆寂后众人对他的评价。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想要做到这些是极其不容易的,但如果是一个有宗旨和目标、晓得苦乐真相的佛弟子,无疑要这样去行持。和尚的日常生活亦是如此简单。有时候,和尚从外面开会回来,错过了过堂的时间,典座师为和尚做了菜,端到他面前,和尚也不吃,依然只吃一碗粥和一些咸菜,久而久之,弟子知道他不吃,也就不做了;丈室也是一样的,里外间加起来才不过“方丈”,外屋用作接待客人,陈设是一圈木椅、一个茶几和两个装满书的书柜,里间也只有书桌、书柜和一张床;信众供养和尚的钱,和尚转手就交给常住,和尚花钱的地方,就是购书。他博览群书,读书的功夫很是了得。记得曾听一位在政协工作的领导随口谈起,有一次他们一起去外地开会,和尚上午选购了一本很厚的书,到了晚餐的时候,和尚已经可以用书中的观点阐释问题了,而上下午的时间,都安排有会议,至于和尚是什么时候看的书,为什么看得这么快,他怎么也想不通。
  和尚注重教育,注重人才培养,一直是真真实实地在做。和尚不仅重视僧才的培养,还很注重俗众的培养,照和尚的话说:僧众来自俗众。
  和尚在戒律方面的行持和教导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这从龙泉寺僧团建设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安居也好,传授三坛大戒做“得戒和尚”也好,平时的戒学课也好,生活细微处也好,和尚深知,正法住世,必须毗尼住世:戒,是根本。
  

和尚读书的故事
原题目:《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2006…12…06
  核心提示
  和尚读书,广纳百家,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度化众生而不是彰显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他和不同的人,谈论不同的话题,从来不会让人觉得学佛就会变成一个古板的人。如果没有心存众生、心存佛法,又怎能如此任运自如?
  和尚在广化寺刚出家的时候,依止圆拙老和尚。圆老对弟子的要求非常严格。那时候,圆老每天给和尚规定了很多要背诵的功课,并且把他关在房间里让他背书。如果当天的功课背不出来,就不允许吃饭。并且,所有背过的书目都要圆老亲自审核通过,丝毫不能怠慢。和尚自己也非常刻苦,经常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看书。从那时起,和尚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为日后的博览群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接下来的岁月里,和尚一直都没有间断过读书。广化寺的丈室也好,龙泉寺的丈室也好,里面除了简单的家具,就是书柜和书。和尚常常同时看三四本书,而且思维不会混乱,对每本书的主旨、大意、内涵,都能够同时把握。侍者为和尚收拾书桌时,常常在把很多本正在读的书收进书柜里的第二天,发现一本本书又摆回了桌子上。并且,和尚看书几乎是过目不忘,书看完后,在头脑里就形成内涵的总纲,马上可以给别人讲出其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不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
  上一次和尚生病住院,弟子们为了让和尚多休养,没有带书过去,只有一位同学带了一册《大藏经》。和尚当时没有其他的书看,就招呼我们和他一起看这本《大藏经》,并给我们讲解其中的意思。记得当时看的是《广弘明集》,文字生涩难懂,但和尚很自如地为我们解释,似乎早已很熟悉了。而且,和尚能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等来分析文中的情形,讲得栩栩如生。
  和尚教导我们:看一本书,书中的观点,并不是要我们承许它,而是要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种说法。
  我们常常喜欢读到一家之说后,便结合自己的理解到处给别人宣讲,但读书越多,心中越散乱。和尚让我们加强闻思的目的之一,也是因为正确的读书方法可以对治我们的散乱,可以摄心。
  和尚引导众生,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渊博的知识。有趣的是,听和尚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不论是在谈论哪个领域的问题,都会让你觉得和尚是权威。这与和尚博览群书是有很大关系的。和尚读书,广纳百家,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度化众生而不是彰显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他和不同的人,谈论不同的话题,从来不会让人觉得学佛就会变成一个古板的人。有一件事情很有趣:住院期间,一位医生抽空来跟和尚谈天。那位医生是球迷,谈话间,难免又提到足球,结果和尚竟然也和他谈论起了足球,一副很在行的样子。事后,弟子很惊讶地问和尚怎么还会了解足球,和尚半开玩笑地说:“就会这么几句,接下来就要谈佛法了。”利用和众生相契机的角度为入门,从而带进佛法的理念,如果没有心存众生、心存佛法,又怎能如此任运自如?
  一位弟子说:“在和尚身边,才知道什么是凡夫。”
  总之,和尚所做的一切,都归结为利益众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读什么书
原题目:《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2006…12…01
  核心提示
  我们要读什么书,不是随自意乐去挑选,要找到对我们有好处、适合我们读的书,必须有过来人作指导。否则,看了很多他人的言论,如果理解错误或没法贯通,就容易中毒,知识就会在头脑里变成垃圾。
  凌晨,丈室的灯又亮起来了。昨晚与今早,和尚共读了五个小时的佛经。在去佛教协会的路上,和尚告诉我们,他通过读经,体会到了文字般若的内涵:“文字不单是文字,世间书籍的文字是世间法,佛教经典的文字是佛法,都是文字,组成的语句不同,意义也就不同。俗人读佛经理解不了,僧人看俗书,有时也看不懂。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各种学说,各种观点,不胜其繁。要能认清文字的意义,回归自性,成为般若,即文字般若,那么世间法也成了佛法。否则,世间法与佛法就是两岸,而中间则是苦海。”
  和尚常常告诫我们要加强闻思的量,如果没有广大的闻思,所学就会很肤浅。但是我们要读什么书,也不是随自意乐去挑选。要找到对我们有好处、适合我们读的书,必须有过来人做指导。否则,看了很多他人的言论,如果理解错误或没法贯通,就容易中毒,知识就会在头脑里变成垃圾。
  前段时间,有次和尚在院子里遇到一位法师,就问他近来在读什么书,这位法师回答说在读《灵峰宗论》和《寒笳集》,和尚当时没有说什么。过了几天,某个早上和尚遇到这位法师,又问他,最近还在看《灵峰宗论》吗?法师说是的。和尚沉默了一会儿,说:“你不适合看那本书。”法师心中一震,不晓得和尚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心和《灵峰宗论》中的描述非常相应,其中的警语,也非常能入心。于是他便请益和尚其中的缘由。和尚慢慢地说:“你们这些同学,已经很精进用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