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菜鸟到职场大树的成长心得:大学路线图-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认为很有道理,“嘴巴是智慧的窗口”。别让自己所谓的“脸皮”问题阻碍了思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的权利,一定要记住:在公共场合勇敢地说话、演讲,锻炼的不仅是你的口才技巧,还有你表达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传递你的智慧!
在今天,沉默并不是金
小武和同学们去学校的大礼堂听一个著名企业老总的演讲。
路标3:准备(8)
这名老总很有威望,是德国人,他第一次来中国演讲。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有的人还做着笔记。
大礼堂里面鸦雀无声,只有老总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偶尔有热烈的掌声响起。老总很是奇怪,如果是在自己的国家,同学们早就站起来对自己提问或者进行争辩了,气氛异常活跃。而现在除了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讲之外,没有一个人附和或反应,难道是自己演讲得很糟?
在演讲结束的时候,老总终于忍不住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期待着同学们踊跃地回答,可令他失望的是,许久没有一个人站起来。这位老总心里想,只要哪位敢站起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不管他回答得对不对,我都会为他提供一个出国深造的机会。
这时候,小武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理解的答案。
老总为他鼓掌,同学们都以为小武的回答得到了老总的认可,可出乎意料的是,老总却说:“你的答案是错的。但你的回答为你赢得了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
老总话音刚落,全场哗然。同学们都后悔了,早知道有这样的好事,我就站起来了,而且我的答案还是正确的。可是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最后,老总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记住,在今天,沉默并不是金。”
老总的话让同学们醍醐灌顶。在人才济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机会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你面前来。如果要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别人对你的注意,你就要适当地表现自己,不卑不亢。在工作当中,不要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隐藏起来,要告诉你的领导你能够做到,让领导赏识你,这样你才有机会发挥你的才能。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上积极踊跃地发言,提出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把工作做得漂亮,然后让大家分享你做好工作的快乐。如果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虽然做得很好但也很可能不被领导发现,不被同事认可。
既然是好酒,为什么要藏在巷子深处不表明自己是好酒呢?既然是好瓜,为什么就不能说自己是好瓜呢?我们总以为别人的东西有什么好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发现,一旦别人自己说出了口,我们就认为他在自夸。而且我们还很有理由,我们的理由是:好东西就是好东西,不用说自然也有人知道。
现在是这样一个年代:事情要做好,但做好的事情也必须让人知道。在现在这个年代,有时沉默不是金,敢于开口表达才能叩开机会之门。从现在开始,好好利用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不管是展示还是锻炼都可以。
知道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做好角色的过渡
你今天所做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现在的大学生活是为了日后的职业发展。问问自己:现在你会做什么?这个问题是以后你应聘时主考官会问你的。大学时候就要了解未来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朝那个方向努力,然后逐渐做好从学生到职场新人的过渡。
未来世界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而“21世纪什么最贵?还是人才!”
《天下无贼》里的贼头黎叔这样说。贼都需要有技术,而真正企业所需的人才更是需要有技术有专业知识,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经济进步。具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市场上最缺乏而企业又求之若渴的人才类型。各行业各地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企业偏爱复合型人才。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路标3:准备(9)
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不仅要求我们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要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比如随着IT技术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之中,那么,通晓金融、IT两大领域的金融业人才就是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十分抢手。
我平时在给企业做培训时,特别喜欢用以下这个图来表示社会发展相应要求的几种人以及他们相对的知识结构。
◎“I”型
这种人只有专业技能,但知识面很窄,深度够但广度不够。就如同在原始社会,男人掌握狩猎或女人掌握织布就可生存一样,到了现在社会已经过时。
◎“一”型
这种人能力很全面,是一个杂家,博采众家之长,但缺乏深入研究和创新。也就是说,宽度很广,专业能力不强。这就是社会上出现大学的必要性。
◎“T”型
这种人不但有一门专业技能,还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在做专业性工作时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缺点是不冒尖,没有创新。
◎“十”型
这种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点上有较深入的研究,他们适应能力强,敢于出头、冒尖,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但是掌握的技能还不够多。
◎“∏”型
这种人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具有两门或以上的专业技能。这种人能同时做好多种专业性工作。这种人才在社会上有较强的适应性。
◎“木”型
未来世界倡导多元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木”由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组成。一横代表综合素质,一竖代表大学专业,一横代表综合素质,一撇和一捺可以代表毕业后自己进修的两种能力,比如计算机和英语。我觉得,这样的人集中了前面几种人才的优点,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做好职场新人转型的七大过渡
◎从宏大的“人生理想”向现实的“职业理想”过渡
第一份工作对大学生们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们从高高的象牙塔走下来,怀抱的是理想化的思维方式,是指点江山的做事方法。然而就业压力大,选择余地小,能够专业对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常会让他们感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太大,一时难以接受。当务之急需要的是把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去实现职业目标,搭起一座桥梁让自己从理想走入现实。实现职业目标有很多的途径,要结合自己的综合因素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途径,更快地实现职业目标,从而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从青苹果“学校人”向成熟“职业人”过渡
同样的实习经历,可以出现不同的出路和结局。关键是你自己的路怎么走,虽说自己做主,但也要首先认识到究竟要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什么,怎么才能把握实习机会为自己求职增加砝码?实习生一定要摆正心态,在做事方面,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颗浮躁的心会带着你的眼睛在各个职位、各个企业之间来回游移,你会觉得这个工作你能做,那个也能做,最后导致连最简单的都做不好。
◎从单纯的处理问题方式向复杂的人际关系过渡
在做人方面,首先要揭掉自我标签,低调做人。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是张扬个性,彰显自我风格,追求与众不同。这种风气与氛围培养了不少“特别”的大学生。但工作岗位不是上演个人秀的舞台,因此,刚刚迈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一定要注意自我形象问题,做事一定要低调。少说多看,尽快熟悉人际关系,融入环境。要做到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从系统的理论学习向多方位的实际应用过渡
学校里学习,都是系统的理论,一科连接一科,科科有现成的教科书,有教授讲解,有助教辅导。到了工作岗位,实际动手能力靠培养、练习,而且,实际应用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没有人告诉你哪个该学,怎么学习,知识积累全靠自己探索。从而往往导致部分大学生做了事却没有实现目标,甚至偏离了目标,或者不知从哪里入手,学些什么。
◎从散漫的校园生活向紧张的工作模式过渡
每当有新生力量进入单位,都会带来新的气息,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除了工作能力之外,还要有实干精神、懂得人际沟通。我们不但要完成属于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还要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主要因素。做好自己不愿做的事,学会妥协,向职场妥协、向现实妥协。
◎从浮躁的心态向逐步理性化过渡
转型需要时间,与企业的磨合需要时间,积累经验也需要时间,具备竞争力同样需要时间。要给他们融入职场的时间,他们需要过渡过程。哪怕时间很短,这个过渡过程必须经过。企业会给实习生时间和机会,但自己不能以此为借口还是停留在原先状态,要积极努力,从浮躁的心态中走出来,尽快进入符合企业要求的状态,这是理性化的成熟表现。
◎从家长的呵护向自我保护过渡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就业大军时,往往对就业的相关期限、实习权益等一知半解。原来依赖家长,而现在需要自立,需要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走好职场的第一步,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为企业及社会服务,更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若是为了在毕业前找到一份工作,或者迫于其他同学签约带来的压力而草率接受一份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都是不可取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路标4:父母(1)
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父母亲那一生都深情的牵挂。不管我们飞得多远,不管我们到了多大的城市、多著名的大学,我们永远在父母心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不管我们曾经与父母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多深的误解,我们都要感恩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而不求回报。我们都要过好大学的几年生活,成为他们的骄傲!
记住:儿行千里母担忧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的父母也在一天天变老。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我们的那份深沉的爱。所以,当我们在图书馆里埋头读书时,当我们在篮球场上欢呼雀跃时,当我们在和情人花前月下时,无论我们在哪里,不要忘了给父母打个电话,因为我们是他们唯一的牵挂!
当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也在一天天变老
在126网站上见到过这样一个帖子:
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你用勺子、筷子吃东西,
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
教你洗脸,教你梳头发,
教你做人的道理。
你是否还记得练习了很久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
你是否记得经常逼问他们你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
当他们有一天变老时,
当他们想不起来或接不上话时,
当他们啰啰嗦嗦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时,
请不要怪罪他们;